暂且不谈产品竞争力,单从销售数据以及消费心理上就足以看出奔驰近年取得的成果了。全新奔驰S级重新定义了大型豪华车的标准,继续担当这个市场的标杆,而新一代奔驰C级依靠比同级别更豪华的设计理念,已经稳定攀升至8000辆左右的月销量。此外,奔驰对售后维修保养价格也进行了下调,大家不能再以旧眼光苛责奔驰的售后花费高昂。所以昨天晚上GLC SUV上市现场,北京奔驰宣布在华销量超过30万台,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目标。请注意,在这场名为“敢为英雄”的上市发布会上,奔驰宣布首次在华实现了超过30万量销量成绩,这也意味着奔驰在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更可怕的是,这好像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依靠产品阵容扩充、竞争力提升,奔驰在中国取得了进步,但德国车厂还在持续加力,这其中就包括昨晚全新上市的GLC SUV。虽然五款车型分布39.6万到57.9万的价格区间,从定价上谈不上惊喜,但从现场实际了解来看北京奔驰已经做得非常厚道,因为即便入门款GLC 200也装备全时四驱、双天窗、LED大灯、主动泊车辅助和CPA PULS,再加8000元就能选装车内氛围灯和柏林之声音响——我一度以为这套高大上的音响系统仅是顶配车型的选装件。所以和那些把入门版车型扒得光溜溜的车企不同,北京奔驰GLC每一款车型都有特定的优势,对于预算不同的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再做选择。
虽然很早之前我就听说北京奔驰会将GLC SUV引入国内,但没想到会如此迫切。
之所以说迫切,原因有二。其一,外界此前预期国产GLC会在2016年上市,北京奔驰将其提前了数月发布,可见车厂信心十足;其二,GLC不仅提前数月上市,更出乎意料的是它直接以国产版本发售,由此可见北京奔驰有意提升了产品导入速度。按照此前GLA SUV等车型的惯例,奔驰先期都会以进口版先卖一阵,国产版随后才下线,直接跳过了进口阶段的GLC SUV让人看到北京奔驰的诚意。
该讲本文的重点了。就在GLC SUV上市前,北京奔驰提供了一批试装车供包括驾仕派在内的小部分嘉宾朋友率先体验。这些试装车除了在装备工艺的细节达不到量产标准之外,其余部分均保持一致,所以依旧有一定参考意义。
早在奔驰推出新一代S级后,车厂就确立更加优雅的设计路线,上一代阳刚、硬朗且辨识度高的GLK在一众新车面前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所以北京奔驰GLC的形象是完全颠覆的,并未从前辈身上学到任何传承。当然我不怀疑有朋友喜欢方头方脑的GLK,觉得会看起来更有越野车的个性,但以当下的审美而言,讲究柔美与精致的GLC无疑能迎合豪华品牌买家的品味。
而且奔驰GLC看起来不会让我觉得像是Cross版的新C级,它的整体造型很饱满,灯组造型辨识度也比较高,唯一令我遗憾的是GLC全系车型的前保险杆都有那圈突兀的镀铬饰条,如果能提供更为运动化的空气动力学套件作为选装就更好了。
作为全新车型,奔驰GLC大幅增加了车身尺寸,2873mm轴距让它一跃超过奥迪Q5、宝马X3和保时捷Macan,在潜在客户罗列数据比较时不再落于劣势。而从我的实际体验来看,GLK上被诟病最多的后排空间如今也已经改善,起码腿部能够有充裕的活动范围。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奔驰GLC虽然增大了尺寸却没有增加重量,反而比GLK还要轻,这是因为其采用了更多的铝合金和高强度钢材质,而且它0.32Cd的风阻系数也是同级别车型中最低的。
至于奔驰GLC的内装设计,我想无需多做描述,因为奔驰新一代C级依旧上市有些时日。作为同样源自MRA模块化平台的产品,GLC几乎照搬了奔驰C级的内饰,好消息是这套设计方案已经颇受好评,奢华氛围放眼同级别竞品当中找不到对手,在我看来坏消息则是它没有展现出作为一部SUV应有的独特性。
不过我试驾的GLC 300豪华型在配置方面确实挺豪华,得到了GLE SUV真传。在整个体验过程中,个人感觉自动跟车功能和360°环车摄像最为实用。奔驰的自动跟车可以让你双脚完全离开刹车和油门踏板,与前车保持一定距离的情况下自动行驶,伴随前车的制动,自动跟车功能也会开始自行减速,并会根据速度衰减程度调整刹车力度。即便不开启自动跟车,奔驰也提供了丰富的主动安全设备,在跟前车距离过近时GLC会有警示音提醒保持车距,而车道偏移预警则通过方向盘震动的方式呈现。至于360°的环车摄像则可以单独开启,直观了解前后左右的障碍物,避免SUV车型由于高大的车身对蹲着的行人以及低矮物体产生泊车盲区的安全隐患。
此次北京奔驰GLC上市的全系车型都搭载国产M274系列发动机,这台2.0升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根据配置不同提供3种动力输出,其中我试驾的GLC 300 4MATIC可以达到180kW最大功率,峰值扭矩则有370N•m。不管是哪种调试版本的引擎,GLC都提供奔驰全新自主研发的纵置9速自动变速箱与之匹配,并且标配4MATIC四驱系统,这点颇为厚道。
此次试驾的一半时间都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这时我会选择Comfort模式。虽然不及Sport或Sport+模式暴躁的个性,但奔驰GLC超车加速的过程还是行云流水般顺畅,高功率版本2.0升涡轮增压引擎从1300rpm就可以输出最大扭矩,让我脚下随时都有充沛动力可以调用。在试过GLE SUV时就让我疯狂点赞的9速自动变速箱也延续了极佳的配合程度,急加速时连续的降挡很果断,平缓的推动油门,它又能及时升挡确保燃油经济性——整天试驾结束后,我录得油耗数据为9.6L/100km,考虑到车况关系,已经算是很出彩。
在高速公路上以120km/h车速巡航,奔驰GLC的驾驶舱内十分安静,无论是发动机噪音还是风噪都被抑制得合理,唯一扰民的部分来自轮胎从地面传递上来的胎噪,奔驰刻意为我试驾的GLC 300选择了兼具一定越野能力的倍耐力蝎子胎,虽然使用花纹还是偏向公路范畴,可在原本静谧的驾驶环境下胎噪就被放大了。
由于这次试驾的时间与环境比较有限,在驾控体验上我并没有机会体验太多细节,但能感觉出奔驰的驾驶风格还是偏舒适些,无论转向手感还是支撑力都不会刻意调试得过于硬派,相比宝马X3的动态回馈略有区分。
奔驰设计的前四连杆前悬挂有些类似双叉臂的样式,令GLC在指向性上做得足够准确,而且快速转向时也有不错的回弹力。后五连杆独立悬挂在Comfort模式下可以轻松过滤大部分路面震动,不够平整的路面下行驶也能显得很有质感,不会打扰车内乘员的舒适度。
此次体验GLC的主要内容是4MATIC的越野能力,北京奔驰在广州周边找到了一处异常惊险刺激的路段,整个过程不仅有砂石、沟坎、溪流、泥潭,还有未开荒的草丛。我尝试把GLC调节到越野模式,这时整个底盘变得十分坚硬,方向盘则会特别轻盈,以免在转向机构受到冲击时的误操作。在4MATIC的帮助下,GLC在砂石路面上游刃有余,当轮胎附着力因为砂石滚动而降低时,车身稳定系统可以在极短时间内介入工作,4MATIC四驱系统则将更多的动力分配到其他未打滑的车轮上,实现GLC的驾驶稳定性。
在随后经历类似交叉轴的路面时,奔驰的4MATIC系统再度向我证明了它的实力。当单只车轮出现悬空后,我明显可以感觉到动力向空转车轮流失,而这个过程极为短暂,很快电子设备就对其进行制动,辅助另只有抓地力的车胎把车推出困境。
不过这种路况对于奔驰GLC也算不上考验,更惊险刺激的莫过于在未开荒的丛林里驾驶,这种不确定性才会让人手心冒汗。北京奔驰安排的驾驶路线处在半山腰,围绕着一片湖泊,路面很窄,而且有着深邃的沟壑,偶尔露出锋利的岩石,周围密布着草丛以及树干。好在我坐在GLC里面,它在面对这些复杂路面时依然表现沉稳,连续可调的空气悬挂相比GLK提高了灵活性和舒适性,升高底盘让它距离这些安全隐患更远一些,而越野模式下变速箱可以维持低档位前行,在遇到阻碍时发动机能立马拿出全部扭矩,更重要的是记住开启360°全景摄像,它可以帮助你观察四周情况,调整到更合理的行驶路线。
虽然配备了这么多高科技的配置,但我依然无法避免底盘磕碰以及树枝对GLC的划伤。当与各位媒体同行行驶完整个路段后,这一排GLC试驾车的车身已经伤痕累累——本身奔驰GLC就像一位穿西服的绅士,如今他却挽起裤管下地干起了农活,这对我来说多少有些不忍心,所以才说它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要靠实力证明自己。
我屁股下的这部SUV会利用它装扮华丽的内饰勾起你的同情欲,你看到它柔美的样子根本舍不得让他去做粗活,但是奔驰GLC还是在证明自己的越野能力,就算车主买到GLC之后一辈子也不会带它到如此险恶的环境下冒险。
按照奔驰品牌一贯的传统,GLC SUV又一次做到了同级最奢,起码从质感上我认为它是竞品当中最出彩的。凭借奔驰GLC SUV所展现出的竞争力,它完全可以像C级和S级一样在细分市场竖立新的标杆。关于奔驰GLC SUV,《美国消费者报道》也在过去新闻中提到,这是最值得期待的几款新车之一,毕竟在国内GLC SUV所面对的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宝马X3预期会国产,而奥迪Q5也将迎来换代,作为声名显赫的百年老店,已经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奔驰没有理由不倾其全力,而GLC SUV也有资格成为北京奔驰成功的助推剂。
撰稿:Jasmine Le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