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乱世佳人》背后的漫长斗争:白人眼中的史诗之作,黑人眼中的歪曲历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乱世佳人》背后的漫长斗争:白人眼中的史诗之作,黑人眼中的歪曲历史

这部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作品并非在今天才引起争议。

《乱世佳人》电影海报。来源:豆瓣

记者 | 实习生 李文轩

编辑 | 林子人

6月10日,流媒体HBO Max宣布暂时下架影片《乱世佳人》。正如界面文化(ID: Booksandfun)在《<乱世佳人>暂时下架:我们有必要对过去的作品进行价值观审查吗?》一文中所指出的,在美国新一轮反种族主义浪潮的推动下,这部奥斯卡奖经典之作被批评美化内战前的南方生活,对黑人的描绘颇具刻板印象。

《乱世佳人》原著诞生于1936年,付梓一个月内就售出了100万册;同名电影上映于1939年,斩获十项奥斯卡奖。然而这部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作品并非在今天才引起争议。

早在《乱世佳人》拍摄前,制片人David Selznick就不断收到来信质疑小说的历史准确性,担心作品会引起新一轮的种族歧视和种族暴力。当时美国正在呼吁“反私刑法案”,但屡遭参议院否决,反对者认为这部电影很可能使推行反私刑法案雪上加霜。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的执行秘书Walter White则要求Selznick避免使用侮辱性称呼“黑鬼”(nigger),并建议其聘请非裔专家以保证情节不违背历史。

面对争议,Selznick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措施。一方面,他聘请了业余历史学者Wilbur G. Kurtz和原著小说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好友,专门负责确保书中情节和人物对话符合南方历史,但两人都是白人。Selznick也删去了部分小说中的种族主义元素。例如,三K党是美国存在已久的白人至上主义组织,以种族主义暴力闻名,而米切尔却在书中称其是“悲惨的必要存在”,Selznick在电影中略去了这段描写。他还删除了一些在当时常用的种族蔑称,包括“黑鬼”。而另一方面,Selznick也为《乱世佳人》辩护。他在给内战联邦军退役将士子弟会(Sons of Union Veterans of the Civil War)的信中写道,这部电影“不是一部历史纪录片,仅仅是米切尔小说的改编作品,因而是虚构的”。

电影《乱世佳人》弱化了原著中的种族主义元素。

即便如此,影片上映后依然遭致了尖锐的批评。剧作家Carlton Moss在报刊上撰文称,《乱世佳人》“扁平的黑人形象侮辱了黑人观众”,而海蒂·麦克丹尼尔斯扮演的黑人奶妈“尤其令人作呕”。《芝加哥卫报》则称该片是“针对美国非裔群体的恐怖武器”。日后成为黑人民权运动领袖的马尔科姆·X在他的自传中记录了他观看《乱世佳人》的感受:“我是剧院里唯一一个黑人。Butterfly McQueen(注:在剧中扮演黑人女仆普里西)的表演令我如坐针毡。”

不仅如此,黑人民权运动家在华盛顿、芝加哥、布鲁克林等地的剧院组织了抗议活动。“你在鞭子下也会过得很甜蜜的!”“黑人不是温顺的奴隶”——诸如此类的标语把矛头直指《乱世佳人》美化奴隶制、塑造黑人刻板印象的问题。大部分地区的非裔群体采取了和平示威的方式,但在布鲁克林,抗议者与警察发生了冲突,一名17岁的黑人青年被捕。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白人观众和白人媒体为这部长达四小时的史诗级电影欣喜若狂。《乱世佳人》得到了电影界的广泛赞誉,而奶妈的扮演者海蒂·麦克丹尼尔斯则成为了第一位获得奥斯卡奖的黑人演员。在1960年代,《乱世佳人》更被神化为好莱坞黄金时代的象征,大众文化的代表作品,甚至成了美国文化认同的一部分。197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为了公司成立200周年,以破纪录的500万美元购买了该片的电视播放权。短短两夜的放映时间内,47%的美国家庭观看了这部作品。

然而,《乱世佳人》在影史上的地位并没有使其摆脱种族歧视的影子。一些作家和机构已经开始对这种白人视角的“老南方”乡愁发起挑战。非裔小说家Alice Randall就改写了《乱世佳人》,她的作品《飘逝》(The Wind Done Gone)在时代背景、地点、人物等方面模仿《乱世佳人》,不过她没有关注原作女主的爱情故事,而是以一名黑奴为主角。白人作家Alexandra Ripley在《乱世佳人》同人小说《斯嘉丽》中描写了斯嘉丽如何悉心照料临死的黑人奶妈。2006年起,随着作者米切尔的故居博物馆管理机构的变更,新任机构也开始正视书中种族主义叙事和歪曲历史的问题,而不是单单从文学意义上讨论《乱世佳人》。

The Wind Done Gone
Alice Randall
Mariner Books 2001

时隔八十多年,《乱世佳人》依旧是美国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尽管作品拍摄伊始就引起了非裔群体的强烈不满,但在以白人为主体的叙事视角下并没有引起重视。黑人弗洛伊德之死重新把美国历史上的结构性歧视拉进大众视野,《乱世佳人》中的种族主义问题也并不一定是一个需要刻意回避的议题。或许只有正视并肯定过去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才能把作品放入时代的框架下去讨论——不仅仅是作品中的时代背景,更是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我们才能更全面地、更有意义地讨论《乱世佳人》的价值。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乱世佳人》背后的漫长斗争:白人眼中的史诗之作,黑人眼中的歪曲历史

这部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作品并非在今天才引起争议。

《乱世佳人》电影海报。来源:豆瓣

记者 | 实习生 李文轩

编辑 | 林子人

6月10日,流媒体HBO Max宣布暂时下架影片《乱世佳人》。正如界面文化(ID: Booksandfun)在《<乱世佳人>暂时下架:我们有必要对过去的作品进行价值观审查吗?》一文中所指出的,在美国新一轮反种族主义浪潮的推动下,这部奥斯卡奖经典之作被批评美化内战前的南方生活,对黑人的描绘颇具刻板印象。

《乱世佳人》原著诞生于1936年,付梓一个月内就售出了100万册;同名电影上映于1939年,斩获十项奥斯卡奖。然而这部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作品并非在今天才引起争议。

早在《乱世佳人》拍摄前,制片人David Selznick就不断收到来信质疑小说的历史准确性,担心作品会引起新一轮的种族歧视和种族暴力。当时美国正在呼吁“反私刑法案”,但屡遭参议院否决,反对者认为这部电影很可能使推行反私刑法案雪上加霜。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的执行秘书Walter White则要求Selznick避免使用侮辱性称呼“黑鬼”(nigger),并建议其聘请非裔专家以保证情节不违背历史。

面对争议,Selznick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措施。一方面,他聘请了业余历史学者Wilbur G. Kurtz和原著小说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好友,专门负责确保书中情节和人物对话符合南方历史,但两人都是白人。Selznick也删去了部分小说中的种族主义元素。例如,三K党是美国存在已久的白人至上主义组织,以种族主义暴力闻名,而米切尔却在书中称其是“悲惨的必要存在”,Selznick在电影中略去了这段描写。他还删除了一些在当时常用的种族蔑称,包括“黑鬼”。而另一方面,Selznick也为《乱世佳人》辩护。他在给内战联邦军退役将士子弟会(Sons of Union Veterans of the Civil War)的信中写道,这部电影“不是一部历史纪录片,仅仅是米切尔小说的改编作品,因而是虚构的”。

电影《乱世佳人》弱化了原著中的种族主义元素。

即便如此,影片上映后依然遭致了尖锐的批评。剧作家Carlton Moss在报刊上撰文称,《乱世佳人》“扁平的黑人形象侮辱了黑人观众”,而海蒂·麦克丹尼尔斯扮演的黑人奶妈“尤其令人作呕”。《芝加哥卫报》则称该片是“针对美国非裔群体的恐怖武器”。日后成为黑人民权运动领袖的马尔科姆·X在他的自传中记录了他观看《乱世佳人》的感受:“我是剧院里唯一一个黑人。Butterfly McQueen(注:在剧中扮演黑人女仆普里西)的表演令我如坐针毡。”

不仅如此,黑人民权运动家在华盛顿、芝加哥、布鲁克林等地的剧院组织了抗议活动。“你在鞭子下也会过得很甜蜜的!”“黑人不是温顺的奴隶”——诸如此类的标语把矛头直指《乱世佳人》美化奴隶制、塑造黑人刻板印象的问题。大部分地区的非裔群体采取了和平示威的方式,但在布鲁克林,抗议者与警察发生了冲突,一名17岁的黑人青年被捕。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白人观众和白人媒体为这部长达四小时的史诗级电影欣喜若狂。《乱世佳人》得到了电影界的广泛赞誉,而奶妈的扮演者海蒂·麦克丹尼尔斯则成为了第一位获得奥斯卡奖的黑人演员。在1960年代,《乱世佳人》更被神化为好莱坞黄金时代的象征,大众文化的代表作品,甚至成了美国文化认同的一部分。197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为了公司成立200周年,以破纪录的500万美元购买了该片的电视播放权。短短两夜的放映时间内,47%的美国家庭观看了这部作品。

然而,《乱世佳人》在影史上的地位并没有使其摆脱种族歧视的影子。一些作家和机构已经开始对这种白人视角的“老南方”乡愁发起挑战。非裔小说家Alice Randall就改写了《乱世佳人》,她的作品《飘逝》(The Wind Done Gone)在时代背景、地点、人物等方面模仿《乱世佳人》,不过她没有关注原作女主的爱情故事,而是以一名黑奴为主角。白人作家Alexandra Ripley在《乱世佳人》同人小说《斯嘉丽》中描写了斯嘉丽如何悉心照料临死的黑人奶妈。2006年起,随着作者米切尔的故居博物馆管理机构的变更,新任机构也开始正视书中种族主义叙事和歪曲历史的问题,而不是单单从文学意义上讨论《乱世佳人》。

The Wind Done Gone
Alice Randall
Mariner Books 2001

时隔八十多年,《乱世佳人》依旧是美国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尽管作品拍摄伊始就引起了非裔群体的强烈不满,但在以白人为主体的叙事视角下并没有引起重视。黑人弗洛伊德之死重新把美国历史上的结构性歧视拉进大众视野,《乱世佳人》中的种族主义问题也并不一定是一个需要刻意回避的议题。或许只有正视并肯定过去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才能把作品放入时代的框架下去讨论——不仅仅是作品中的时代背景,更是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我们才能更全面地、更有意义地讨论《乱世佳人》的价值。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