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袭黄色连体劲装,口中一声长啸,震慑整个好莱坞。

他一脚踢翻“东亚病夫”的招牌,扬我国威,将中国功夫传播到全世界。让“功夫(Kung Fu)”一词首次写入英文词典。

他把双截棍甩得虎虎生风,凭着一身真功夫,风靡整个好莱坞;

他在香港的四部半电影3次打破多项纪录,其中《猛龙过江》打破了亚洲电影票房纪录,与好莱坞合作的《龙争虎斗》全球总票房达2.3亿美元。

他亦文亦武,拥有着人所不知的多面人生。

他已经去世四十多年,但人们依然用说唱歌曲、电影翻拍、恶搞模仿和连续剧等各种方式纪念他。他的卡通形象和电影角色至今为人们耳熟能详、时常津津乐道,他就是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
周杰伦创作说唱歌曲《双截棍》向李小龙致敬,歌曲红透两岸三地,是个人都能唱几句“哼哼哈嘻”~
好莱坞电影《杀死比尔》中,女主角身穿黄衣表达纪念。
前段时间热映的《夏洛特烦恼》,再次戏仿李小龙的经典造型
李小龙的大力右手拳:
曾有网友总结,周星驰起码在超过十五个场景中,模仿过李小龙的经典动作:
以李小龙为主题的格斗游戏:
美国好莱坞的杜莎夫人蜡像馆陈列的李小龙蜡像
1940年11月27日,李小龙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从此开启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1973年7月20日,他在香港女星丁佩家中猝死,享年33岁。死亡原因至今成谜。
今年11月27日,正值李小龙诞辰75周年纪念日,且让我们通过五个关键词,来感受李小龙扑朔迷离又丰富绚目的一生。
关键词一:师承名家
所谓“虎父无犬子”,李小龙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他的父亲,身为“粤剧四大名丑生”,同为功夫名家的李海泉。
从幼时起,父亲李海泉就开始对李小龙进行武术启蒙。作为粤剧名家,李海泉已修习太极拳几十年,造诣极高。
当一家人坐着吃饭时,常常从饭桌下面传来古怪的声响,原来年幼的李小龙一边吃饭一边捶打凳子,这样做是为了早点练好拳头去打败外面挑战的敌人。李海泉非常担心自己儿子顽劣好动的风格,所以有意识的试图用太极拳来调节李小龙的品性。

儿时的李小龙一直无法避开打架斗殴的生活。他曾经回忆道,“在我的身后总是有一群人。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最喜欢的武器是铁链,这能在厕所里找到。那时候,我们临时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武器——甚至是带有刮胡刀的鞋子。”

为了让儿子走上正途,李海泉又专程将李小龙送到内家拳宗师梁子鹏门下,此举非常奏效,梁子鹏以深厚的内功修炼心法和极富内涵的拳理深深地打动了李小龙,习武练功的劲头更加热情。

随着武术技艺不断提升,1954年,13岁的李小龙拜师叶问,一代宗师将复杂的武术套路与心法拆改成简单通俗的动作,让咏春拳以前线明了、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传授。李小龙开始系统学习咏春拳,从此真正踏上了功夫之路。

关键词二:登峰造极
获得叶问、梁子鹏等多位名家的武功亲传之后,李小龙博采众长,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武术时代,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

1967年,年仅27岁的李小龙创立了“截拳道”,简单直接,融合了中国武术和外国格斗术,跨越了门派限制,一时风靡海内外,被誉为“科学的街头格斗技”和“世界性的现代中国功夫”。
通过常年的刻苦训练和实战演习,李小龙取得了武术上多项重要突破和成就,其中有超过9项成为公认的世界纪录,包括1秒钟内打出9拳或是踢6次腿,一拳击出350磅的神力等等。这些纪录至今无人能够突破。

据资料显示,李小龙双手能连续做大约1500个左右俯卧撑;单手可连续做400个;单手两指(普通人连支撑起来都不行)做大约200个;单手大拇指可做100个。
他从咏春“长桥发力”获取灵感,自创寸拳,该拳法的最高纪录,是把一个150斤的壮汉打出5、6米远。
众多兵器中,他对双截棍情有独钟,耍得攻守自如、虎虎生威,成为银幕上的经典形象不说,最大力量竟然可以达到1600磅!
他的武功造诣,得到了圈内外众多名家的高度肯定。
拳王阿里:李小龙是个伟大的人。他是那一领域中最为杰出的。
李小龙的动作非常快,所以拍电影时只好放慢胶片的速度。在好莱坞拍摄《龙争虎斗》的时候,李小龙和敖家达擂台比武,李小龙有一个飞踢的动作,一开始摄影机是按照正常速度拍摄,但是出来的效果非常模糊,他们迫不得已将转速调慢。摄像师当时的表情也是这样滴。
李小龙回港参观洪金宝拍片时,洪金宝曾邀请他出手见识看看,当洪刚起脚时,李小龙的腿已经到他的脸了。
关键词三:璀璨星途
1941年,3个月大的李小龙出演其第一部电影《金门女》。3个月啊才,就走上银幕,这人与人的差别咋那么大咧~
1950年,10岁李小龙首次以男主角身份演出《细路祥》,从此崭露头角。虽然是黑白片,但李小龙将儿童角色表演得灵动活泼,深受观众喜爱。
随后,李小龙坚持习武、娶妻生子,与此同时不断参演影片,虽然未获得太大突破,但平稳的生活为后来的爆红奠定了基础。

1971年开始,李小龙先后拍摄了《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等影片,他在这些影片中加入了自创的截拳道、双截棍等招式,迅速爆红,闪耀了整个好莱坞。他爆红的速度和程度,均非时下明星可与之相比。

《唐山大兄》是李小龙进入香港嘉禾电影公司后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作为以中国武术为题材的首部作品,该片以10万美元的成本预算收获了300万港元的票房,刷新了香港电影的纪录。
随后拍摄的《精武门》,更是直接打破亚洲票房纪录。影片贯穿着抗击外敌、扬我国威的爱国热情,比如打败强壮洋人、踢破辱华牌匾等。这造成了李小龙从武打明星向功夫巨星的飞跃,无论是华人观众还是好莱坞圈内,都把李小龙视作中国功夫的代表人物。
李连杰、甄子丹等功夫明星均翻拍过这部经典作品
时至今日,从内容、形式和情感模式上模仿《精武门》的功夫电影已成滥觞。但无论是之后同样经典的《黄飞鸿》、《叶问》系列电影,以及大堆功夫电影,都受到李小龙《精武门》的影响。
迅速扩大的影响力,促使了李小龙和美国华纳电影公司直接合作影片《龙争虎斗》。该片在美国放映时,同样取得了惊人的票房,一举击败同期多部大片,成为了好莱坞功夫类型片的开山鼻祖。
从黄色劲装、双截棍、“啊打~”长啸,到夸张表情,逗趣又不失正直的角色,李小龙刷新了国外观众对中国电影的认知,同时把底蕴深厚的中国功夫,以易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全世界,这是李小龙做出的极大贡献。
关键词四:多面人生
在如同流星般的短暂人生中,功夫几乎成为了李小龙的唯一标签。但是当仔细的感受他的生命细节时,我们却能发现在拳打脚踢的表演之下,李小龙也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腻和情怀。
哲学家李小龙:他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专攻哲学专业,他将武术与哲学融会贯通,用武术来理解和阐述哲学命题。并从武术出发,推广到整个生命。并以此创造了包容各派、自成系统的截拳道,与老庄、周易、禅佛、尼采等哲学均有渊源。其武学和哲学遗稿《武道释义》翻译成多国文字,不断被加印。

写作者李小龙:他亦文亦武,可静可动。练功之余还要埋头研究武术理论与训练方法。他在短暂人生中留下了十三本武学笔记和著作手稿。全世界各国技击杂志至今仍在不断地研究他的武功和思想。
新好男人李小龙:身为一代巨星,他也很难摆脱绯闻的包围,曹敏儿、苗可秀等都曾是他的绯闻女友。但当他与妻子琳达·艾米莉历经坎坷终成正果之后,江湖几乎再也听不到他的情感消息,占据媒体的总是他和妻儿幸福快乐的合照。尽管他猝死在女星丁佩的家中,但多年以后,丁佩亲自发声,否认了她和李小龙存在任何情感纠葛。
恰恰舞冠军李小龙:除了武术,其实李小龙还有很多业余爱好,恰恰舞便是其中之一。他甚至在1958年赢得了香港恰恰舞冠军,证明了他也是一位舞蹈高手。
DJ爱好者李小龙:爱好音乐的他曾购置全套DJ装备,闲暇时担任DJ玩音乐。
关键词五:猝死谜团
1973年7月20日,事业如日中天的李小龙突然在香港猝死,死亡地点又在与之传过绯闻的女星丁佩家中,一时之间众多猜测甚嚣尘上。狂欢过劳论、仇家谋杀论、脑部水肿论层出不穷。但时至今日,仍未有任何一方能够以确凿的证据解开这团谜云。


关于原因,人们猜测最多的是“狂欢致死”,证据是法医在解剖李小龙尸体的时候在他的胃部及小肠验出了微量的大麻叶残迹。

好莱坞明星吸毒酗酒、乱性纵欲并不少见,比如刚刚爆出携带艾滋的查理·辛。很多人觉得李小龙正是沾染了这些恶习,导致在正当红的时候突然离世。
另外一种猜测是谋杀,少年时逞凶斗狠,成名后切磋武术都让李小龙树敌不少,人们怀疑有人暗中做鬼。再结合李小龙国际巨星的身份和爱国排外的表演,甚至有人将其猝死扯上了国际阴谋。
另据法医检查,死亡时李小龙脑部有中度肿胀。同时根据其长期练武的生活习惯,不排除有劳累过度引发猝死的可能。也有人猜测李小龙可能为了锻炼使用了肌肉震荡机等器械,这都容易造成身体的功能性损害,最终导致突然死亡的发生。

无论如何,斯人已去。李小龙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诸多感慨和回忆。他就像一颗流星,霎那间闪耀的光芒,却成为夜空中难以抹去的印迹。在纪念李小龙,回味经典电影的同时,也要提醒自己健康积极、快乐生活下去。

来源:腾讯娱乐
最新更新时间:11/28 10:0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