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来咖智库
该来的躲不过,周五的这个交易日,对瑞幸来说,注定黑暗。
今日截至发稿,瑞幸咖啡股价暴跌30%触发熔断之后,继续下跌,盘中数度熔断,已经下跌超过了50%,股价不及1.5美元。
2019年5月17日,瑞幸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当时发行价格为17美金,创下了2019年在纳斯达克IPO融资规模最大的亚洲公司,也是全球最快IPO公司的记录。
虽然一路走来,瑞幸遭到的质疑声不断,但是当时谁又曾想到,它的陨落速度来得如此之快,牵扯范围来得如此之广。时至今日,瑞幸股价跌去超过90%。
最新的消息是,目前,纳斯达克法律总顾问办公室已通知瑞幸咖啡(LK),该公司股票将在6月29日开盘时停牌。另据道琼斯通讯社在美东时间6月26日的消息,瑞幸咖啡撤回了继续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听证请求。瑞幸咖啡表示,上诉期届满之后,纳斯达克交易所将发布一份退市表格FORM25,通知瑞幸咖啡退市。
这意味着,周五(6月26日)这个交易日,对仍旧持有瑞幸股票的投资人来说,是最后的出逃机会,此后下周一(6月29日)停牌,然后收FORM25退市。
此前,瑞幸咖啡就已经接到了数份退市通知,本月23日晚间,该公司就公告表示,由于未能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2019年年报,公司于6月17日收到了纳斯达克的第二份书面退市通知。
从4月初就开始炒爆了的瑞幸造假事件,因为虚构的金额特别巨大,令国内外市场同步震惊,而且还让国际市场深度质疑所有中国公司的诚信。
目前,恶劣的市场影响远没有消除,甚至更为深远: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在陆续回归香港市场。
01、浑水的药引子
“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在此简要回顾一下事件的过程。
4 月2 日,瑞幸咖啡发布公告称从2019 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存在伪造交易行为,涉及销售总金额约为22 亿元。某些成本和费用也因虚假交易大幅膨胀。对比瑞幸咖啡2019 年前三季度29.29 亿元,造假形成的收入占比之高令人咋舌,这意味着公司高速增长的业绩皆为虚幻泡影。
公告一出,引起市场一片哗然。
瑞幸当时公告还甩锅给自己的员工刘剑,表示要对COO刘剑和其他几名员工捏造交易行为展开内部调查。但市场普遍对这一说法表示不接受,规模如此巨大的造假没有董事长陆振耀和CEO钱治亚的授意和支持,是难以完成的。
公告发布之后,瑞幸咖啡股价随之出现大幅下跌,当日盘前跌幅一度高达84%,瑞幸咖啡关联港股上市公司神州租车股价也遭受重挫,收盘大跌54%。
瑞幸事件的引子,是全球著名做空机构浑水1 月底曾发布一篇长达89 页的瑞幸做空报告,质疑公司财务造假以及各种问题,主要内容囊括以下几点:
(1)虚假的销售业绩。瑞幸通过各种方法虚增了销售收入,19 年三四季度比实际销量可能夸大了69%和88%。虚增收入的方法主要包括虚增订单、虚增每件商品的实际销售价格、夸大2019 年三季度的广告支出、虚增其他产品收入等等。而且考虑到瑞幸送货单贡献的下降,瑞幸的“每笔订单商品数”从一季度的1.38下降至四季度的1.14。
(2)复杂的关联交易。包括瑞幸管理层较高的股票质押比率、瑞幸集团董事长陆正耀及一批关系密切的股权投资者曾经从神州租车套现16亿美元、通过收购宝沃汽车转移资金给关联方、借发展“无人零售”之名行吸走大量公司现金之实、曾经让公开投资者遭受投资损失的独立董事等一系列行为。
(3)令人质疑的商业模式。包括几点:1、中国消费者95%的咖啡因摄入来自于茶,中国核心功能性咖啡产品市场很小;2、瑞幸的客户价格敏感度较高,通过降低折扣来增长收入的方法并不现实;3、公司缺乏有竞争力的非咖啡产品,瑞幸的客户多为机会主义者,往往没有品牌忠诚度。
做空报告成为风险暴露导火索,浑水发布做空报告之后瑞幸一度大跌,在公司公开否决了浑水的指控之后股价重新回到正常水平。但随后部分律师事务所对瑞幸的集体诉讼以及按照美国证监会要求瑞幸成立特别委员会进行自查,瑞幸的风险最终还是浮出水面。
瑞幸即将退市将并无太大悬念,但是否会迎来破产目前还并不明确。
02、中概股连遭做空
瑞幸之后,中概股连遭做空,教育培训机构跟谁学、长视频网站爱奇艺连遭美国各家做空盯上。
3月因为疫情的影响,美国资本市场本来就极度不稳定,中间破天慌数度熔断,不断刷新历史,投资者的信心非常脆弱,而瑞幸事件的爆发更加引发了海外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不信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PCAOB)就曾公开提示,中概股风险,而预计未来监管也会非常严格。
海外机构做空中概股流程如下:首先,锁定做空目标后对目标展开调查,通过对冲基金建立空头头寸;第二步就是撰写做空报告并发布,造势打压股价,在空头仓位获利后了结。
根据相关人士介绍,中概股回归三步走:
首先,在美私有化退市。私有化方通常会采取“要约收购+短式并购”两步走或一步并购两种方式。
第二,拆除VIE 结构。A 股上市公司要求公司必须国内注册,并且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境内自然人,不宜透过境外公司,特别是离岸群岛注册的壳公司,间接控股拟上市公司。中概股若试图回归A 股市场,必须进行VIE 结构拆除。
第三,在中国股市二次上市。中概股若采用非科创板回归A股,耗时长、成本高,且壳资源缺乏是制约的主要因素。科创板虽允许VIE架构企业上市,但对公司属性要求严格。由于绝大多数美股中概股都采用VIE 架构,考虑到港交所新订《上市规则》,所以港股市场将是中概股回归的首选。
6月18日,京东香港二次上市,股票发行价定为每股226港元,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约为297.71亿港元。而网易也先于京东一步,于6月11日在香港上市,网易表示,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全球化战略及机遇,推动对创新的不断追求以及用于一般企业用途。其中全球化战略及机遇约占45%。创新业务约占45%;一般企业用途约占10%。
中金公司的研报认为,约19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符合条件回港第二次上市,除网易、京东外,还包括好未来、新东方及百胜中国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