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央行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除了金融让利,还释放了哪些信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央行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除了金融让利,还释放了哪些信息?

除了让利,分析师认为,央行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体现了货币政策由总量宽松向结构性宽松转变的趋势,未来全面降息、降准将不再是优先选项。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陈鹏

据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报道,央行于7月1日起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0.5个百分点。业内人士指出,这将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同时也体现了货币政策由总量宽松向结构性宽松的倾斜。

调整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下降0.25个百分点至1.95%、2.15%和2.25%;再贴现利率亦下降0.25个百分点至2%;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则下降0.5个百分点至1.75%。

这是央行年内第二次下调再贷款利率,也是时隔近10年首次下调再贴现利率。2月26日,为支持配合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

“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下调,主要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从广义上来看,其应该是金融让利实体经济1.5万亿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界面新闻说。

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全年向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助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分析师指出,考虑到银行业在金融体系的地位及其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让利政策任务大部分集中在银行。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再贴现则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持有的未到期已贴现商业汇票予以贴现的行为。下调这两者利率,可促进银行向企业让利。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再贷款还有大量额度未使用。下调再贷款利率虽然对金融市场利率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肯定会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利率,具有直达效果。

“(再贷款的)作用还是比较大的,我们行也做了很多支小再贷款,主要是能够缓解疫情环境下,中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另外,它的利率也比较低,我们行给出的的都是四点几的利率,应该说对于支持很多小企业的融资还是有比较有明显的作用的。 ”华南地区某城商行高管对界面新闻表示。

上半年,央行增加了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截至5月末,前两批共8000亿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已接近用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指出,要继续用好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另据6月初出台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央行将使用4000亿元再贷款专用额度,通过特别目的工具(SPV)购买符合条件的地方商业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

除了让利,分析师认为,央行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体现了货币政策由总量宽松向结构性宽松转变的趋势,未来全面降息、降准将不再是优先选项。此外,下调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将帮助个别高风险银行机构化解风险。

“要直接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确保贷款利率下行,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是最有效的办法。另一方面,中国国内疫情目前总体可控,经济逐步企稳回升,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在总量上需要更加适度,跟疫情暴发期间的总量宽松要有所区别。”颜色说。

“这次的操作也释放了一个信号——货币政策更加偏重结构调整和直达性,总量政策会相对收敛,不会急于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或进行全面降准等操作。”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此次还罕见地提到了金融稳定再贷款,并一次性下调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

根据央行释义,金融稳定再贷款是为维护金融稳定,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的用于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再贷款,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向中央专项借款、用于救助高风险金融机构的紧急贷款、用于退市金融机构个人债务和境外债务兑付等其他风险处置类再贷款等。

人民银行在19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曾多次使用过金融稳定再贷款。近年来,随着金融宏观调控由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这一工具已经很少为人所知。

“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下调,还是常规的政策。金融稳定再贷款确实比较少,因为金融稳定再贷款主要是缓解银行风险。”曾刚说,“这可能涉及到疫情之下,潜在的一些机构层面上的金融稳定问题。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的下降,对于申请此类再贷款的银行降低风险处置成本有一定帮助。”

上述城商行高管认为,金融稳定再贷款可能是为一些高风险机构输送流动性的做法。“如果是这样的做法的话,还是比较精准的。”

近期,个别城商行、村镇银行接连因谣言而出现短期挤兑现象。中国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平稳、风险可控,各类机构主要经营与监管指标均在合理区间,资本、拨备和偿付能力充足。我国已经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和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存款人和保单持有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央行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除了金融让利,还释放了哪些信息?

除了让利,分析师认为,央行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体现了货币政策由总量宽松向结构性宽松转变的趋势,未来全面降息、降准将不再是优先选项。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陈鹏

据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报道,央行于7月1日起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0.5个百分点。业内人士指出,这将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同时也体现了货币政策由总量宽松向结构性宽松的倾斜。

调整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下降0.25个百分点至1.95%、2.15%和2.25%;再贴现利率亦下降0.25个百分点至2%;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则下降0.5个百分点至1.75%。

这是央行年内第二次下调再贷款利率,也是时隔近10年首次下调再贴现利率。2月26日,为支持配合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

“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下调,主要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从广义上来看,其应该是金融让利实体经济1.5万亿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界面新闻说。

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全年向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助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分析师指出,考虑到银行业在金融体系的地位及其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让利政策任务大部分集中在银行。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再贴现则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持有的未到期已贴现商业汇票予以贴现的行为。下调这两者利率,可促进银行向企业让利。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再贷款还有大量额度未使用。下调再贷款利率虽然对金融市场利率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肯定会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利率,具有直达效果。

“(再贷款的)作用还是比较大的,我们行也做了很多支小再贷款,主要是能够缓解疫情环境下,中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另外,它的利率也比较低,我们行给出的的都是四点几的利率,应该说对于支持很多小企业的融资还是有比较有明显的作用的。 ”华南地区某城商行高管对界面新闻表示。

上半年,央行增加了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截至5月末,前两批共8000亿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已接近用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指出,要继续用好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另据6月初出台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央行将使用4000亿元再贷款专用额度,通过特别目的工具(SPV)购买符合条件的地方商业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

除了让利,分析师认为,央行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体现了货币政策由总量宽松向结构性宽松转变的趋势,未来全面降息、降准将不再是优先选项。此外,下调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将帮助个别高风险银行机构化解风险。

“要直接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确保贷款利率下行,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是最有效的办法。另一方面,中国国内疫情目前总体可控,经济逐步企稳回升,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在总量上需要更加适度,跟疫情暴发期间的总量宽松要有所区别。”颜色说。

“这次的操作也释放了一个信号——货币政策更加偏重结构调整和直达性,总量政策会相对收敛,不会急于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或进行全面降准等操作。”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此次还罕见地提到了金融稳定再贷款,并一次性下调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

根据央行释义,金融稳定再贷款是为维护金融稳定,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的用于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再贷款,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向中央专项借款、用于救助高风险金融机构的紧急贷款、用于退市金融机构个人债务和境外债务兑付等其他风险处置类再贷款等。

人民银行在19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曾多次使用过金融稳定再贷款。近年来,随着金融宏观调控由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这一工具已经很少为人所知。

“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下调,还是常规的政策。金融稳定再贷款确实比较少,因为金融稳定再贷款主要是缓解银行风险。”曾刚说,“这可能涉及到疫情之下,潜在的一些机构层面上的金融稳定问题。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的下降,对于申请此类再贷款的银行降低风险处置成本有一定帮助。”

上述城商行高管认为,金融稳定再贷款可能是为一些高风险机构输送流动性的做法。“如果是这样的做法的话,还是比较精准的。”

近期,个别城商行、村镇银行接连因谣言而出现短期挤兑现象。中国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平稳、风险可控,各类机构主要经营与监管指标均在合理区间,资本、拨备和偿付能力充足。我国已经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和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存款人和保单持有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