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欧莱雅、联合利华相继被迫抛弃“美白”,中国市场会受到什么影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欧莱雅、联合利华相继被迫抛弃“美白”,中国市场会受到什么影响?

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的妥协意味着事件影响再次升级。

文 | 聚美丽 排骨姐

又一个美妆巨头选择了政治正确。

英国路透社、“今日俄罗斯(RT)”等多家外媒26日消息称,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当天表示,将删去晚间护肤产品上“美白”“白皙”“提亮(肤色)”等字眼。

在反种族歧视示威浪潮如火如荼之际,最终,如欧莱雅一样,越来越多的美妆品牌在公众压力下,选择了政治正确而不是利润。

6月25日,联合利华在大众呼吁下,宣布将删除旗下护肤产品中“美白”、“提亮”等功效说辞,而旗下品牌Fair & Lovely的美白产品也将被重新命名,不再使用“Fair”(公平)一词。

6月19日,美国强生公司宣布将停止销售旗下品牌可伶可俐的 Clear Fairness美白产品系列。本月早些时候,有报道称强生将下架露得清的Fine Fairness美白产品系列。目前品牌官网已经删除了上述产品的链接,公司未来不会再生产和寄出上述产品系列。

6月18日,高露洁公司正在重新全面评估审查旗下的中国市场牙膏品牌“黑人牙膏”,黑人牙膏或将更换品牌名。

众所周知,在“以白为美”的东亚市场,与“美白”有关的产品一直都是紧俏货,各类社交平台上与“美白”相关的各种攻略、产品测评更是常年热门话题。此外,虽然欧美地区市场上的美白产品,通常会用“均匀肤色”、“增亮”、“抑制黑色素”、“暗斑矫正”中性词来含糊地描述功效,但也难掩其“美白”的本质。

根据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销售了约6277吨的皮肤美白产品,如今,这个价值百亿美元的产业,正面临严峻考验。

虽然目前种族冲突出现的范围并未波及到国内,但随着国内品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美妆上游供应链的全球化趋势,如果继续发酵下去,影响会不会进一步扩大,也不得而知。

聚美丽分别联系了多家上游原料供应商、品牌高管以及研发前端方面的行业人士,各位都从自身所处的角度,就此事发表了相应的看法。

高姿电商中心总监李福平在接受聚美丽采访时表示:“我个人当然支持人人平等,不能歧视任何种族、民族。但目前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对于种族歧视的认知较浅,反抗呼声不大。国际巨头主要是迫于欧美市场舆论的压力删除“美白、提亮”的宣称,但其实中国消费者本身还是有美白提亮需求的,国家祛斑特证也不会有变化,所以我们中国品牌目前静观其变即可,倘若中国市场消费者也是反歧视呼声很高再行动作也可。”

“还有一个趋势就是,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追求健康 自然肤色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一味追求美白/提亮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少。”

对此,南京斯拜科技术&市场总监Doris也表示非常赞同。她认为:“我们所谓美白产品在过去的20多年里发展至今天已经不再是追求单纯的白皙肤色,斯拜科主张的是通过促进机体自身的代谢和免疫调节,或者通过赋能细胞和皮肤,达到健康的肌肤颜色和状态,推崇养护内源性的健康肌肤管理,所谓健康的肌肤状态,不仅仅是白皙肤色一个维度,还包括肌肤的光泽度,以及对损伤细胞的修复功能,促进细胞代谢更新等等。

我们除了有亚洲,欧洲,北美,澳洲市场的客户,也有非洲和南美洲等具有不同肤色的客户,美白只是我们对很多具有多靶点作用的化妆品原料的统称,实际上它们的功效远不止淡化肤色,对于我们其他肤色的客户来说,它赋予给予顾客的是荣光焕发的状态,让肌肤自带闪光灯。

“目前这场运动还并未对斯拜科的相关原料销售带来影响,而且我们坚信,不论是疫情还是近日西方国家的种族矛盾等问题,随着时间,通过彼此理解,终将缓和缓解,不论是我们所在的行业还是国际局势,终将恢复常态。”

相宜本草营销副总裁王爱华也认为,对国内的市场影响不会很大,因为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还仅局限在一线城市,且还在进程中,上海常驻的外国人数大概10万,占比不到0.5%。不过,健康美应该是趋势。

不过,虽然目前对国内的美白市场还未产生明显的影响,在聚美丽采访的过程中,多位行业人士依然表示,未来在产品宣称上,品牌们还是需要多多注意。

Doris 坦言,在未来的功效宣称上,也会愿意配合客户的市场战略,灵活地做出调整,对于某些跨国品牌来说,评估和避免给企业造成潜在风险是一项重要的预判工作,因此斯拜科作为全球领先的“美白”原料供应商,也会坚持开发更多内源性多靶点,促进机体自身代谢和免疫调节,或者能够赋能帮助细胞和皮肤修复,以及能预防细胞和皮肤损伤的能达到有利于内在地促进生成健康肤色的产品。

王爱华则认为这个要看中国食品药品监督局:“现在其实国家对美白淡斑等要求非常高,没有拿到美白特证的,是绝对不允许宣传,有美白特证的品牌,在遵循法律为依据的前提下,产品如果真的有这个功效还是可以提的。”

欧诗漫技术总监霍刚也表示,品牌未来在产品宣称上会有可能会有变化,但“白”这个字带给消费者直观的表达,还需要期待有更合适的替代出现。正如市面上层出不穷的“祛黄”、“提亮”、“牛奶肌”等新鲜词,药监局要头痛了。

而针对随着反歧视运动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大,如果继续下去,会对全球包括国内的美白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Doris表示:“目前来说可能影响还不是特别显现吧,因为疫情现在实际上已过了高峰,全球经济基本已经开始出现复苏,虽然需要一段时间,但是我坚信还是会恢复到健康的秩序上来,大家也会慢慢地回归理性。”

王爱华则认为,欧美现在反种族歧视大,政治和文化本来就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很重要的一环,全球性的品牌必须得时时关注和面对。对国内品牌来说,还是要看用户价值的需求为主。

正如Doris在采访结束时所说的一样:“我觉得越是艰难的岁月里,取悦自己,显得更有必要。正所谓顺境中善待别人,逆境中善待自己。美丽事业本来单纯,不该沾染政治和种族的色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欧莱雅

3.9k
  • 欧莱雅2024第一季度持续领跑中国市场
  • 欧莱雅一季度同比增长8.3%,但北亚市场仍未恢复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欧莱雅、联合利华相继被迫抛弃“美白”,中国市场会受到什么影响?

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的妥协意味着事件影响再次升级。

文 | 聚美丽 排骨姐

又一个美妆巨头选择了政治正确。

英国路透社、“今日俄罗斯(RT)”等多家外媒26日消息称,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当天表示,将删去晚间护肤产品上“美白”“白皙”“提亮(肤色)”等字眼。

在反种族歧视示威浪潮如火如荼之际,最终,如欧莱雅一样,越来越多的美妆品牌在公众压力下,选择了政治正确而不是利润。

6月25日,联合利华在大众呼吁下,宣布将删除旗下护肤产品中“美白”、“提亮”等功效说辞,而旗下品牌Fair & Lovely的美白产品也将被重新命名,不再使用“Fair”(公平)一词。

6月19日,美国强生公司宣布将停止销售旗下品牌可伶可俐的 Clear Fairness美白产品系列。本月早些时候,有报道称强生将下架露得清的Fine Fairness美白产品系列。目前品牌官网已经删除了上述产品的链接,公司未来不会再生产和寄出上述产品系列。

6月18日,高露洁公司正在重新全面评估审查旗下的中国市场牙膏品牌“黑人牙膏”,黑人牙膏或将更换品牌名。

众所周知,在“以白为美”的东亚市场,与“美白”有关的产品一直都是紧俏货,各类社交平台上与“美白”相关的各种攻略、产品测评更是常年热门话题。此外,虽然欧美地区市场上的美白产品,通常会用“均匀肤色”、“增亮”、“抑制黑色素”、“暗斑矫正”中性词来含糊地描述功效,但也难掩其“美白”的本质。

根据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销售了约6277吨的皮肤美白产品,如今,这个价值百亿美元的产业,正面临严峻考验。

虽然目前种族冲突出现的范围并未波及到国内,但随着国内品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美妆上游供应链的全球化趋势,如果继续发酵下去,影响会不会进一步扩大,也不得而知。

聚美丽分别联系了多家上游原料供应商、品牌高管以及研发前端方面的行业人士,各位都从自身所处的角度,就此事发表了相应的看法。

高姿电商中心总监李福平在接受聚美丽采访时表示:“我个人当然支持人人平等,不能歧视任何种族、民族。但目前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对于种族歧视的认知较浅,反抗呼声不大。国际巨头主要是迫于欧美市场舆论的压力删除“美白、提亮”的宣称,但其实中国消费者本身还是有美白提亮需求的,国家祛斑特证也不会有变化,所以我们中国品牌目前静观其变即可,倘若中国市场消费者也是反歧视呼声很高再行动作也可。”

“还有一个趋势就是,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追求健康 自然肤色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一味追求美白/提亮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少。”

对此,南京斯拜科技术&市场总监Doris也表示非常赞同。她认为:“我们所谓美白产品在过去的20多年里发展至今天已经不再是追求单纯的白皙肤色,斯拜科主张的是通过促进机体自身的代谢和免疫调节,或者通过赋能细胞和皮肤,达到健康的肌肤颜色和状态,推崇养护内源性的健康肌肤管理,所谓健康的肌肤状态,不仅仅是白皙肤色一个维度,还包括肌肤的光泽度,以及对损伤细胞的修复功能,促进细胞代谢更新等等。

我们除了有亚洲,欧洲,北美,澳洲市场的客户,也有非洲和南美洲等具有不同肤色的客户,美白只是我们对很多具有多靶点作用的化妆品原料的统称,实际上它们的功效远不止淡化肤色,对于我们其他肤色的客户来说,它赋予给予顾客的是荣光焕发的状态,让肌肤自带闪光灯。

“目前这场运动还并未对斯拜科的相关原料销售带来影响,而且我们坚信,不论是疫情还是近日西方国家的种族矛盾等问题,随着时间,通过彼此理解,终将缓和缓解,不论是我们所在的行业还是国际局势,终将恢复常态。”

相宜本草营销副总裁王爱华也认为,对国内的市场影响不会很大,因为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还仅局限在一线城市,且还在进程中,上海常驻的外国人数大概10万,占比不到0.5%。不过,健康美应该是趋势。

不过,虽然目前对国内的美白市场还未产生明显的影响,在聚美丽采访的过程中,多位行业人士依然表示,未来在产品宣称上,品牌们还是需要多多注意。

Doris 坦言,在未来的功效宣称上,也会愿意配合客户的市场战略,灵活地做出调整,对于某些跨国品牌来说,评估和避免给企业造成潜在风险是一项重要的预判工作,因此斯拜科作为全球领先的“美白”原料供应商,也会坚持开发更多内源性多靶点,促进机体自身代谢和免疫调节,或者能够赋能帮助细胞和皮肤修复,以及能预防细胞和皮肤损伤的能达到有利于内在地促进生成健康肤色的产品。

王爱华则认为这个要看中国食品药品监督局:“现在其实国家对美白淡斑等要求非常高,没有拿到美白特证的,是绝对不允许宣传,有美白特证的品牌,在遵循法律为依据的前提下,产品如果真的有这个功效还是可以提的。”

欧诗漫技术总监霍刚也表示,品牌未来在产品宣称上会有可能会有变化,但“白”这个字带给消费者直观的表达,还需要期待有更合适的替代出现。正如市面上层出不穷的“祛黄”、“提亮”、“牛奶肌”等新鲜词,药监局要头痛了。

而针对随着反歧视运动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大,如果继续下去,会对全球包括国内的美白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Doris表示:“目前来说可能影响还不是特别显现吧,因为疫情现在实际上已过了高峰,全球经济基本已经开始出现复苏,虽然需要一段时间,但是我坚信还是会恢复到健康的秩序上来,大家也会慢慢地回归理性。”

王爱华则认为,欧美现在反种族歧视大,政治和文化本来就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很重要的一环,全球性的品牌必须得时时关注和面对。对国内品牌来说,还是要看用户价值的需求为主。

正如Doris在采访结束时所说的一样:“我觉得越是艰难的岁月里,取悦自己,显得更有必要。正所谓顺境中善待别人,逆境中善待自己。美丽事业本来单纯,不该沾染政治和种族的色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