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雾霾其实是个2选1的经济问题,但绝大多数人都在装疯卖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雾霾其实是个2选1的经济问题,但绝大多数人都在装疯卖傻

空气污染和雾霾问题现在已经发展成了实实在在的“公地悲剧”——每个人都在过度使用环境系统,都是环保阻力当中的一份子,但每个人都对事情发展到现在的地步无能为力。

作者:赵雯

最近几天,史上罕见的雾霾再次袭击北京城,沉寂一段时间的空气污染再度成为社交圈和媒体上爆红的热点。2015年11月30日,北京发布今年首个霾橙色预警。北京环保部门表示,本轮污染为今年以来最严重的污染过程。

除了北京,津冀等雾霾多发连带城市空气质量指数也“爆表”,上海中招了,甚至广州也中招了。而在今年8月份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国190个样本城市中,仅仅7.368%(即)14个城市PM2.5年均值达标,16.316%(即31个)城市的PM10年均值达标。也就是说,在空气质量上,中国城市几乎全军覆没。

这样的结果,老百姓就要问了:“雾霾这么严重,官方是不是真的在治理?”“北京7600亿的雾霾治理经费花在了哪?”“为什么能有APEC蓝,而现在雾霾却越来越严重?”更有甚者,有人调侃起了北京市长的治污军令状,还有人拿伦敦、洛杉矶等地的空气污染情况作为例子,给中国的空气污染开出了药方。

其实我们先不看伦敦和洛杉矶从空气污染到出台空气污染治理法案,再到空气污染被根治花费了多长时间;也不看中国现在的经济水平和1970年代的美国英国有没有可比性。

我们就从目前老百姓最关心的两个问题入手解读雾霾问题:雾霾有没有得到治理?未来有没有可能治理?答案是雾霾正在得到改善,但短时间内不会、也没有可能得到根治。也就是说,在网上发发牢骚希冀空气污染从此在中国消失的人们,恐怕要失望了。

一切证据都表明空气污染情况正在得到改善,北京此次雾霾是特例

雾霾问题重要不重要?重要,它关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一个国家的空气污染甚至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命运。所以说,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各地方政府早已经开始了空气污染的整治,解决空气污染和雾霾甚至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牺牲了很多产业和群体的利益在推进。结果怎么样?看看数据。

以北京为例,在今年年初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较2010年累计削减16.6%、15.9%、10.9%和10.3%,是各城市中最早完成减排任务的。

而2014年全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四项染物排放量又分别下降7%、7%、3%、3%以上。2015年全年,排放总量的下降幅度还会加大。而市民最关心的PM2.5等主要污染物较2013年同比下降3.3%,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4.0%、17.7%和上升1.3%。

这些数据代表的是2014年北京PM2.5一级优天数达到93天,较2013年的71天大幅度增加22天,增幅31%;PM2.5导致的重污染天数也明显减少,从2013年的58天下降为45天,减少13天,降幅22%。也就是说,北京市民能看到蓝天白云的天数在明显增多,感觉到的雾霾天应该明显减少。

能得到这些成果,源自两部分的动作:关停污染企业和环保投入。2014年北京关停推出污染企业392家,2015年关停力度也不会小于此。而7600亿花在哪了?花在清洁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依赖上了,花在扶持新能源汽车上了,花在升级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上了,花在扬尘治理上了,花在生态工程建设上了,花在减排上了。

其实单单一个北京治霾花的钱哪止于此:减排导致企业倒闭,失业人员需要安置就业,这就意味着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扶持、升级其他产业;北京的重工业部分迁往河北,治理北京雾霾就意味着河北治理环境上要花费更多倍的成本……等等。

但这些数字和结果统统回答不了一个问题:这次106小时的严重雾霾是怎么发生的。只能说,这是偶然事件大家信不信?本次雾霾是因为北京没风大家信不信?是因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大家信不信?是因为月球赤纬角极小值造成的大气环流异常引发的,大家信不信?大家肯定不信,这么扯淡的答案,怎么能符合全民环保的基调?怎么能符合大家对环保不力的疑问?但这些最扯淡的答案也是最科学的答案。

对短期根治雾霾悲观,因雾霾本质上是经济与生存权的问题

雾霾和空气污染是什么问题?能不能根治?不能根治,中国的雾霾和空气污染表面上是民生问题、环境问题,本质还是经济发展问题,这和以往各个国家的情况都一样。只不过中国人口太多、人口结构太复杂、城市资源太集中、贫富差距太大,导致雾霾背后的经济矛盾问题更突出。

如果只是民生问题,大家喊两嗓子,政府顺应解决,何乐而不为?但要回到经济发展问题上,那就像“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一样,是要死人的。为了争夺高铁站,不同城市间都能斗得你死我活,更何况雾霾这么大的事?

对于对雾霾愤愤不平的你,这里有个选择题:你是选择在污染持续导致的慢性病下死亡,还是选择因为失业导致收入断崖跳水而早死?如果你选择前者,那就等着雾霾因经济规律发展而慢慢治理;如果你选择后者,请从自我做起,做为环保出力的一份子。但这个选择题应该没什么意义,大部分人要么干脆不选择,要么不选择后者还一边对雾霾愤愤不平。就像很多一边开着大马力SUV、家里全天不关灯的环保先锋和民族良心,更像一边抽着烟一边大骂雾霾的环保女神。

为了治霾不开车行不行?不行,我的实际利益不能得到损害,环保的事情再说。为了治霾不24小时开灯吹空调行不行?不行,我的实际利益不能得到损害,环保的事情是政府的事情。为了治霾不集中供热行不行?不行,先暖和了再骂治霾不力。但这些人牺牲起别人的利益却毫不手软、不留情面。为了治霾关停工厂行不行?可以,管他失业工人怎么安置。为了治霾经济下滑行不行?可以,反正大家一起遭殃,我有存款我有房子,倒霉的不是我。为了治霾收入减少行不行?可以,但别减少我的,少了我的我就骂娘。

真正可怜的是哪些人?对于网络上的人、对于大城市的办公室青年,真正可怜的是那些高污染工厂的人,他们在污染的环境下辛辛苦苦一辈子,没赚多少钱还一身疾病,就因为“城里人”戴了两天口罩就要再度被社会抛弃。对于城市居民,真正可怜的是那些进城打工者,他们在被需要时就去高污染企业生产廉价产品;他们不被需要时,就成了社会阻碍社会进步的累赘。

大多数人对雾霾的需求是怎样的?他们要的不是雾霾得到有效改善,而是治理污染要立竿见影,还不能影响生活质量和收入。而治理污染和污染本身一样,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掣肘,还是富于阶层对贫困阶层的再度压榨。

我们来看看造成空气污染的几个主要原因:工业污染、汽车尾气、冬季集中供热、焚烧秸秆、生活污染等等。不限制交通、不改进集中供热、不限制城市生活污染,却只禁烧秸秆、关停工厂,更倾向于表达这样的态度:城市中产以上人群的命比低收入群体的命更值钱。

很多人会认为,关停工厂不会真正影响到自己的收入。真的么?白领生产的产品、互联网内容和游戏给谁使用?经济传导价值链的下游供血者没了,上游的高层次人口分享的价值从哪来?一个工厂倒闭了,可能一个村子的年轻人就会失业,一个城镇的房屋出租户就会没收入,一个城镇的教师就会失业,数十家饭店的老板就会没生意;一个行业的工厂倒闭了,不仅整体经济要下滑,白领们的小清新文章谁去看?“小米”们的廉价数码产品谁去买?腾讯的游戏谁去玩?如果没有那么多进城打工的群体,房子租给谁?

雾霾已经沦为公地的悲剧,绝大多数人只想不付出地索取

雾霾、环境污染与治理其实是关乎每个人利益的东西。客观地来看:经济发展过程中,雾霾和环境破坏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随着经济发展的水平足够重视和解决雾霾问题了,再通过治理和工业化深入的方式解决污染源。污染的治理其实是一个发展与环保的平衡问题,吃饭和环保都需要,你能吃饱饭也不能让别人就在底层一直吃不饱饭。纵观历史上迈过污染到环境治理的工业化国家,无不是经历了20年以上的治理期,有的国家可能更久。

环境治理必然伴随着失业人口的激增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大幅下滑。为什么要20年?重工业化转高科技水平的深度工业化,20年是个合适的发展时段,这20年才能积累起能消化失业人口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和产业改革,才能累计起能抵御大规模经济下滑冲击的经济发展深度。如果不想经历这个过程怎么办?简单,自断经脉,大家等待收入腰斩、经济倒退的日子。环境好了,人民币没了,电脑、衣服、包包、电影文娱都没了,存款也没了,房子也没了。北上广可能因为全面环保受益,但中国不是只有一个北上广。北京人吐槽雾霾的时候,考虑没考虑过河北人的感受?

空气污染和雾霾问题现在已经发展成了实实在在的“公地悲剧”——每个人都在过度使用环境系统,都是环保阻力当中的一份子,但每个人都对事情发展到现在的地步无能为力。他们只想着从公地中获取无尽的好处,却没有想过放弃哪怕是一点点自己无尽获取的欲望而为公地尽一份责任。这些制造悲剧的人每当被问起,总是把雾霾的原因推给别人——我开的车没有污染环境,我无休止用电没有污染环境,我没有享受过工业化带来的廉价制成品。

对于环保问题,我自认为是罪人、我没有权利抱怨空气污染,纵然我没有开过车、我用电也很省。但我生活的24小时都离不开造成污染的廉价工业制成品,我是受益者。我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但互联网、社交媒体上赞同这种声音的人肯定会很少,因为真正的社会底层、真正为生计奔波的人哪有闲工夫成天泡在网上。

最后表明一下对雾霾的态度,我支持在治理空气污染上的一切努力,关停工厂、产业转型、清洁能源、治理扬尘、建设生态工程。但我反对的是无视空气质量正在逐渐变好这一事实,因为某些地区部分人口的好恶、因为特例事件就搞不顾经济规律的运动式治污,反对环保成为加速贫富差距的工具、成为经济惩罚工具,更反对以环保为名维护少部分人的利益、牺牲大部分人的利益。

高顿财经,作者赵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雾霾其实是个2选1的经济问题,但绝大多数人都在装疯卖傻

空气污染和雾霾问题现在已经发展成了实实在在的“公地悲剧”——每个人都在过度使用环境系统,都是环保阻力当中的一份子,但每个人都对事情发展到现在的地步无能为力。

作者:赵雯

最近几天,史上罕见的雾霾再次袭击北京城,沉寂一段时间的空气污染再度成为社交圈和媒体上爆红的热点。2015年11月30日,北京发布今年首个霾橙色预警。北京环保部门表示,本轮污染为今年以来最严重的污染过程。

除了北京,津冀等雾霾多发连带城市空气质量指数也“爆表”,上海中招了,甚至广州也中招了。而在今年8月份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国190个样本城市中,仅仅7.368%(即)14个城市PM2.5年均值达标,16.316%(即31个)城市的PM10年均值达标。也就是说,在空气质量上,中国城市几乎全军覆没。

这样的结果,老百姓就要问了:“雾霾这么严重,官方是不是真的在治理?”“北京7600亿的雾霾治理经费花在了哪?”“为什么能有APEC蓝,而现在雾霾却越来越严重?”更有甚者,有人调侃起了北京市长的治污军令状,还有人拿伦敦、洛杉矶等地的空气污染情况作为例子,给中国的空气污染开出了药方。

其实我们先不看伦敦和洛杉矶从空气污染到出台空气污染治理法案,再到空气污染被根治花费了多长时间;也不看中国现在的经济水平和1970年代的美国英国有没有可比性。

我们就从目前老百姓最关心的两个问题入手解读雾霾问题:雾霾有没有得到治理?未来有没有可能治理?答案是雾霾正在得到改善,但短时间内不会、也没有可能得到根治。也就是说,在网上发发牢骚希冀空气污染从此在中国消失的人们,恐怕要失望了。

一切证据都表明空气污染情况正在得到改善,北京此次雾霾是特例

雾霾问题重要不重要?重要,它关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一个国家的空气污染甚至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命运。所以说,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各地方政府早已经开始了空气污染的整治,解决空气污染和雾霾甚至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牺牲了很多产业和群体的利益在推进。结果怎么样?看看数据。

以北京为例,在今年年初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较2010年累计削减16.6%、15.9%、10.9%和10.3%,是各城市中最早完成减排任务的。

而2014年全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四项染物排放量又分别下降7%、7%、3%、3%以上。2015年全年,排放总量的下降幅度还会加大。而市民最关心的PM2.5等主要污染物较2013年同比下降3.3%,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4.0%、17.7%和上升1.3%。

这些数据代表的是2014年北京PM2.5一级优天数达到93天,较2013年的71天大幅度增加22天,增幅31%;PM2.5导致的重污染天数也明显减少,从2013年的58天下降为45天,减少13天,降幅22%。也就是说,北京市民能看到蓝天白云的天数在明显增多,感觉到的雾霾天应该明显减少。

能得到这些成果,源自两部分的动作:关停污染企业和环保投入。2014年北京关停推出污染企业392家,2015年关停力度也不会小于此。而7600亿花在哪了?花在清洁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依赖上了,花在扶持新能源汽车上了,花在升级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上了,花在扬尘治理上了,花在生态工程建设上了,花在减排上了。

其实单单一个北京治霾花的钱哪止于此:减排导致企业倒闭,失业人员需要安置就业,这就意味着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扶持、升级其他产业;北京的重工业部分迁往河北,治理北京雾霾就意味着河北治理环境上要花费更多倍的成本……等等。

但这些数字和结果统统回答不了一个问题:这次106小时的严重雾霾是怎么发生的。只能说,这是偶然事件大家信不信?本次雾霾是因为北京没风大家信不信?是因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大家信不信?是因为月球赤纬角极小值造成的大气环流异常引发的,大家信不信?大家肯定不信,这么扯淡的答案,怎么能符合全民环保的基调?怎么能符合大家对环保不力的疑问?但这些最扯淡的答案也是最科学的答案。

对短期根治雾霾悲观,因雾霾本质上是经济与生存权的问题

雾霾和空气污染是什么问题?能不能根治?不能根治,中国的雾霾和空气污染表面上是民生问题、环境问题,本质还是经济发展问题,这和以往各个国家的情况都一样。只不过中国人口太多、人口结构太复杂、城市资源太集中、贫富差距太大,导致雾霾背后的经济矛盾问题更突出。

如果只是民生问题,大家喊两嗓子,政府顺应解决,何乐而不为?但要回到经济发展问题上,那就像“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一样,是要死人的。为了争夺高铁站,不同城市间都能斗得你死我活,更何况雾霾这么大的事?

对于对雾霾愤愤不平的你,这里有个选择题:你是选择在污染持续导致的慢性病下死亡,还是选择因为失业导致收入断崖跳水而早死?如果你选择前者,那就等着雾霾因经济规律发展而慢慢治理;如果你选择后者,请从自我做起,做为环保出力的一份子。但这个选择题应该没什么意义,大部分人要么干脆不选择,要么不选择后者还一边对雾霾愤愤不平。就像很多一边开着大马力SUV、家里全天不关灯的环保先锋和民族良心,更像一边抽着烟一边大骂雾霾的环保女神。

为了治霾不开车行不行?不行,我的实际利益不能得到损害,环保的事情再说。为了治霾不24小时开灯吹空调行不行?不行,我的实际利益不能得到损害,环保的事情是政府的事情。为了治霾不集中供热行不行?不行,先暖和了再骂治霾不力。但这些人牺牲起别人的利益却毫不手软、不留情面。为了治霾关停工厂行不行?可以,管他失业工人怎么安置。为了治霾经济下滑行不行?可以,反正大家一起遭殃,我有存款我有房子,倒霉的不是我。为了治霾收入减少行不行?可以,但别减少我的,少了我的我就骂娘。

真正可怜的是哪些人?对于网络上的人、对于大城市的办公室青年,真正可怜的是那些高污染工厂的人,他们在污染的环境下辛辛苦苦一辈子,没赚多少钱还一身疾病,就因为“城里人”戴了两天口罩就要再度被社会抛弃。对于城市居民,真正可怜的是那些进城打工者,他们在被需要时就去高污染企业生产廉价产品;他们不被需要时,就成了社会阻碍社会进步的累赘。

大多数人对雾霾的需求是怎样的?他们要的不是雾霾得到有效改善,而是治理污染要立竿见影,还不能影响生活质量和收入。而治理污染和污染本身一样,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掣肘,还是富于阶层对贫困阶层的再度压榨。

我们来看看造成空气污染的几个主要原因:工业污染、汽车尾气、冬季集中供热、焚烧秸秆、生活污染等等。不限制交通、不改进集中供热、不限制城市生活污染,却只禁烧秸秆、关停工厂,更倾向于表达这样的态度:城市中产以上人群的命比低收入群体的命更值钱。

很多人会认为,关停工厂不会真正影响到自己的收入。真的么?白领生产的产品、互联网内容和游戏给谁使用?经济传导价值链的下游供血者没了,上游的高层次人口分享的价值从哪来?一个工厂倒闭了,可能一个村子的年轻人就会失业,一个城镇的房屋出租户就会没收入,一个城镇的教师就会失业,数十家饭店的老板就会没生意;一个行业的工厂倒闭了,不仅整体经济要下滑,白领们的小清新文章谁去看?“小米”们的廉价数码产品谁去买?腾讯的游戏谁去玩?如果没有那么多进城打工的群体,房子租给谁?

雾霾已经沦为公地的悲剧,绝大多数人只想不付出地索取

雾霾、环境污染与治理其实是关乎每个人利益的东西。客观地来看:经济发展过程中,雾霾和环境破坏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随着经济发展的水平足够重视和解决雾霾问题了,再通过治理和工业化深入的方式解决污染源。污染的治理其实是一个发展与环保的平衡问题,吃饭和环保都需要,你能吃饱饭也不能让别人就在底层一直吃不饱饭。纵观历史上迈过污染到环境治理的工业化国家,无不是经历了20年以上的治理期,有的国家可能更久。

环境治理必然伴随着失业人口的激增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大幅下滑。为什么要20年?重工业化转高科技水平的深度工业化,20年是个合适的发展时段,这20年才能积累起能消化失业人口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和产业改革,才能累计起能抵御大规模经济下滑冲击的经济发展深度。如果不想经历这个过程怎么办?简单,自断经脉,大家等待收入腰斩、经济倒退的日子。环境好了,人民币没了,电脑、衣服、包包、电影文娱都没了,存款也没了,房子也没了。北上广可能因为全面环保受益,但中国不是只有一个北上广。北京人吐槽雾霾的时候,考虑没考虑过河北人的感受?

空气污染和雾霾问题现在已经发展成了实实在在的“公地悲剧”——每个人都在过度使用环境系统,都是环保阻力当中的一份子,但每个人都对事情发展到现在的地步无能为力。他们只想着从公地中获取无尽的好处,却没有想过放弃哪怕是一点点自己无尽获取的欲望而为公地尽一份责任。这些制造悲剧的人每当被问起,总是把雾霾的原因推给别人——我开的车没有污染环境,我无休止用电没有污染环境,我没有享受过工业化带来的廉价制成品。

对于环保问题,我自认为是罪人、我没有权利抱怨空气污染,纵然我没有开过车、我用电也很省。但我生活的24小时都离不开造成污染的廉价工业制成品,我是受益者。我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但互联网、社交媒体上赞同这种声音的人肯定会很少,因为真正的社会底层、真正为生计奔波的人哪有闲工夫成天泡在网上。

最后表明一下对雾霾的态度,我支持在治理空气污染上的一切努力,关停工厂、产业转型、清洁能源、治理扬尘、建设生态工程。但我反对的是无视空气质量正在逐渐变好这一事实,因为某些地区部分人口的好恶、因为特例事件就搞不顾经济规律的运动式治污,反对环保成为加速贫富差距的工具、成为经济惩罚工具,更反对以环保为名维护少部分人的利益、牺牲大部分人的利益。

高顿财经,作者赵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