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天使”与“恶魔”同体,南极人的贴牌生意是长久之计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天使”与“恶魔”同体,南极人的贴牌生意是长久之计吗?

南极人可以说是旁逸斜出,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品牌道路,那么在看似独特的品牌策略下,贴牌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文|见微评论

如果你在淘宝上搜索过“南极人”,你一定会被各种旗舰店、官方店、专卖店、自营店等店铺搞得眼花缭乱。

很多人会心生疑问:过去那个专门生产保暖内衣的南极人去哪里了?这些纷繁错杂的店铺里,到底哪些是李逵,哪些是李鬼?

实际上,这些店都是假的,或者说,都是真的。

1998年,上海南极人纺织品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公司采取自营模式,产销一体化,那个依靠保暖内衣发家、由刘德华代言而家喻户晓的“南极人”品牌正式创立。

2008年,值南极人十周年之际,公司打破原有格局,开启品牌授权商业模式。这一年,南极人砍掉了所有的生产线和销售端,卖掉经营十多年的所有工厂,只保留“南极人”这个品牌,并推出了“NGTT”南极人共同体商业模式。

创始人张玉祥坦言,这是受到恒源祥启发,“基本参照恒源祥模式,与社会联盟结合体,在生产、销售、品牌上共同合作,搞现有一条龙服装企业”。

截至2020年初,南极电商合作供应商985家、合作经销商4321家及授权店铺5559家,涵盖了内衣、男装、女装、母婴、户外、箱包、鞋品、家纺、小家电等家庭生活所需的诸多方面。

所以,你看到的所有南极人店铺,都是真的“新南极人”,也都不是真的“老南极人”。

南极人可以说是旁逸斜出,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品牌道路,那么在看似独特的品牌策略下,贴牌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南极人的品牌之路

经过90年代的一路奔跑后,1998年,中国的纺织行业终于陷入产能过剩、设备落后、盈利低迷的困境。

从这一年开始,“去产能”这个词就出现了全民视野中,这是一场浩浩荡荡的自上而下的全民运动,在行政手段的干预下,中国纺织业用3年时间完成了去产能的目标。

3年之后,适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纺织工业的计划体制已经褪色,正式迎来了市场化浪潮。

张玉祥成了弄潮儿。

张玉祥是地道的上海人,1981年考入华东政法学院,毕业后入职国企,随后下海开服装厂生产女装。

1998年,保暖内衣品类开始时兴,张玉祥敏锐地抓住商机,推出“棉+莱卡”的材质概念。在南极人的广告片中,正值青春年少的天王刘德华,身着南极人保暖内衣,操着一口不流利的港普念着广告词,让南极人迅速火遍全国。

随后,以南极人为首的纺织品牌迎来了黄金时代。数据显示,中国加入WTO之后,纺织品出口持续增长,2002到2004年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6%、28%和21%。

纺织业的黄金十年转瞬即逝。市场化带给南极人的不仅是机遇,还有更加严峻的挑战。当外来物种优衣库在国内快速扩张时,南极人发现,用人成本越来越高,价格却越来越低,同行们纷纷倒下,行业仿佛从春天直接进入了寒冬。

十周年生日赶上了风云突变,南极人果断转向,走上了品牌授权的道路。

张玉祥将这个模式阐述为“基于品牌授权的供应链和电商服务”商业模式——公司根据供应商、经销商需求及业务发展需要,向其提供研发设计、质量管控、流量管理、数据分析与应用等多项增值服务,进而提升整个南极生态共同体的竞争力。

张玉祥认为,这种商业模式既保留了南极人品牌的核心价值,又实现了场、货、人的精准配置和资源的合理分工,从单一服装品牌运营升级为产业生态服务。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传统纺织企业产能过剩的痛点。

贴牌生意有多赚钱?

单从利润方面看,贴牌绝对是一门轻松又赚钱的好生意。

2012年,天猫独立。为了吸引品牌入驻,天猫开始向品牌商家大规模倾斜资源。当时拼多多还没诞生,许多白牌商家为了争取天猫资源,纷纷寻租品牌。

南极人看到了商机。

砍掉了所有线下渠道之后,南极人注册了大量店铺,专注于电商平台。2015年,南极人还更名为“南极电商”,并于年底借壳新民科技登陆A股。

实际上,品牌授权与线下加盟的模式大同小异,都是将品牌资产变现的形式。

2020年3月,南极电商发布了2019年度业绩快报。根据公告,2019年1月份至12月份,公司营业总收入为39.08亿元,同比增长16.55%,实现利润总额12.79亿元,同比增长32.7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6亿元,同比增长36.04%。

对于2019年业绩增长的原因,南极电商表示,公司的主要品牌包括南极人、卡帝乐鳄鱼、精典泰迪。南极人品牌的定位是大众的家庭生活方式品牌,公司力争成为以电商渠道为主的、领先的消费品创新企业。

仅靠贴牌就能年入10多个亿,这个业绩可以说是非常亮眼。

南极人最赚钱的业务来两方面:品牌服务费以及标牌使用费。

一方面,南极人授予供应商生产旗下品牌特定类目产品的权利,另一方面,南极人授予经销商销售旗下品牌特定类目产品的权利,同时收取相关费用。

经销商每销售一件商品,还要向南极人买吊牌。按照品类不同,标费大约是产品出厂价的8%~15%左右,而一个吊牌的成本不过六七毛钱。

对于白牌商家而言,品牌意味着更高的溢价。例如,同样一件牛仔裤,挂上南极人的品牌至少可以溢价50元,除去8元的标费,还可以多赚42元。

因此,无论对于南极人,还是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而言,贴牌似乎是三家共赢的成功策略。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贴牌如何长久?

实际上,贴牌模式并不新鲜,阿迪达斯、迪士尼等国际企业都采纳这种方式扩充其产品线。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品控工作。

凡是在授权之后还能保持良好品牌形象的公司,关键在于公司对代工厂的资质与产品的质量都有着严格的控制。

事实上,南极电商最严重的问题正是处在品控方面。

过去几年中,南极人已经上了14次国家质监部门及地方消费者协会的不合格产品黑名单,从蚕丝被、内衣、棉服、童装、冲锋衣到电推剪、卷发器、按摩棒,其均有产品上质检黑榜。其中,有5次是原国家质检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进行的国检。

据相关媒体报道,南极人的经销商向授权厂家进货无需总部协调,只需要同授权工厂签订名义上的合同,就可以以工厂的名义购买南极人商标,然后自己去批发市场采购货品,挂上吊牌再销售——就如一些品牌的线下加盟商“挂羊头卖狗肉”一样。至于质检合格证,在淘宝上只要花费100块就能买到。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在贴牌生意中,最重要的还是“牌”。品牌资产是这种商业模式的源头,如果源头被污染了,想要细水长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产品品质是品牌建设的最重要的维度之一,如果只做品牌,不做产品品质,无异于竭泽而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天使”与“恶魔”同体,南极人的贴牌生意是长久之计吗?

南极人可以说是旁逸斜出,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品牌道路,那么在看似独特的品牌策略下,贴牌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文|见微评论

如果你在淘宝上搜索过“南极人”,你一定会被各种旗舰店、官方店、专卖店、自营店等店铺搞得眼花缭乱。

很多人会心生疑问:过去那个专门生产保暖内衣的南极人去哪里了?这些纷繁错杂的店铺里,到底哪些是李逵,哪些是李鬼?

实际上,这些店都是假的,或者说,都是真的。

1998年,上海南极人纺织品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公司采取自营模式,产销一体化,那个依靠保暖内衣发家、由刘德华代言而家喻户晓的“南极人”品牌正式创立。

2008年,值南极人十周年之际,公司打破原有格局,开启品牌授权商业模式。这一年,南极人砍掉了所有的生产线和销售端,卖掉经营十多年的所有工厂,只保留“南极人”这个品牌,并推出了“NGTT”南极人共同体商业模式。

创始人张玉祥坦言,这是受到恒源祥启发,“基本参照恒源祥模式,与社会联盟结合体,在生产、销售、品牌上共同合作,搞现有一条龙服装企业”。

截至2020年初,南极电商合作供应商985家、合作经销商4321家及授权店铺5559家,涵盖了内衣、男装、女装、母婴、户外、箱包、鞋品、家纺、小家电等家庭生活所需的诸多方面。

所以,你看到的所有南极人店铺,都是真的“新南极人”,也都不是真的“老南极人”。

南极人可以说是旁逸斜出,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品牌道路,那么在看似独特的品牌策略下,贴牌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南极人的品牌之路

经过90年代的一路奔跑后,1998年,中国的纺织行业终于陷入产能过剩、设备落后、盈利低迷的困境。

从这一年开始,“去产能”这个词就出现了全民视野中,这是一场浩浩荡荡的自上而下的全民运动,在行政手段的干预下,中国纺织业用3年时间完成了去产能的目标。

3年之后,适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纺织工业的计划体制已经褪色,正式迎来了市场化浪潮。

张玉祥成了弄潮儿。

张玉祥是地道的上海人,1981年考入华东政法学院,毕业后入职国企,随后下海开服装厂生产女装。

1998年,保暖内衣品类开始时兴,张玉祥敏锐地抓住商机,推出“棉+莱卡”的材质概念。在南极人的广告片中,正值青春年少的天王刘德华,身着南极人保暖内衣,操着一口不流利的港普念着广告词,让南极人迅速火遍全国。

随后,以南极人为首的纺织品牌迎来了黄金时代。数据显示,中国加入WTO之后,纺织品出口持续增长,2002到2004年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6%、28%和21%。

纺织业的黄金十年转瞬即逝。市场化带给南极人的不仅是机遇,还有更加严峻的挑战。当外来物种优衣库在国内快速扩张时,南极人发现,用人成本越来越高,价格却越来越低,同行们纷纷倒下,行业仿佛从春天直接进入了寒冬。

十周年生日赶上了风云突变,南极人果断转向,走上了品牌授权的道路。

张玉祥将这个模式阐述为“基于品牌授权的供应链和电商服务”商业模式——公司根据供应商、经销商需求及业务发展需要,向其提供研发设计、质量管控、流量管理、数据分析与应用等多项增值服务,进而提升整个南极生态共同体的竞争力。

张玉祥认为,这种商业模式既保留了南极人品牌的核心价值,又实现了场、货、人的精准配置和资源的合理分工,从单一服装品牌运营升级为产业生态服务。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传统纺织企业产能过剩的痛点。

贴牌生意有多赚钱?

单从利润方面看,贴牌绝对是一门轻松又赚钱的好生意。

2012年,天猫独立。为了吸引品牌入驻,天猫开始向品牌商家大规模倾斜资源。当时拼多多还没诞生,许多白牌商家为了争取天猫资源,纷纷寻租品牌。

南极人看到了商机。

砍掉了所有线下渠道之后,南极人注册了大量店铺,专注于电商平台。2015年,南极人还更名为“南极电商”,并于年底借壳新民科技登陆A股。

实际上,品牌授权与线下加盟的模式大同小异,都是将品牌资产变现的形式。

2020年3月,南极电商发布了2019年度业绩快报。根据公告,2019年1月份至12月份,公司营业总收入为39.08亿元,同比增长16.55%,实现利润总额12.79亿元,同比增长32.7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6亿元,同比增长36.04%。

对于2019年业绩增长的原因,南极电商表示,公司的主要品牌包括南极人、卡帝乐鳄鱼、精典泰迪。南极人品牌的定位是大众的家庭生活方式品牌,公司力争成为以电商渠道为主的、领先的消费品创新企业。

仅靠贴牌就能年入10多个亿,这个业绩可以说是非常亮眼。

南极人最赚钱的业务来两方面:品牌服务费以及标牌使用费。

一方面,南极人授予供应商生产旗下品牌特定类目产品的权利,另一方面,南极人授予经销商销售旗下品牌特定类目产品的权利,同时收取相关费用。

经销商每销售一件商品,还要向南极人买吊牌。按照品类不同,标费大约是产品出厂价的8%~15%左右,而一个吊牌的成本不过六七毛钱。

对于白牌商家而言,品牌意味着更高的溢价。例如,同样一件牛仔裤,挂上南极人的品牌至少可以溢价50元,除去8元的标费,还可以多赚42元。

因此,无论对于南极人,还是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而言,贴牌似乎是三家共赢的成功策略。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贴牌如何长久?

实际上,贴牌模式并不新鲜,阿迪达斯、迪士尼等国际企业都采纳这种方式扩充其产品线。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品控工作。

凡是在授权之后还能保持良好品牌形象的公司,关键在于公司对代工厂的资质与产品的质量都有着严格的控制。

事实上,南极电商最严重的问题正是处在品控方面。

过去几年中,南极人已经上了14次国家质监部门及地方消费者协会的不合格产品黑名单,从蚕丝被、内衣、棉服、童装、冲锋衣到电推剪、卷发器、按摩棒,其均有产品上质检黑榜。其中,有5次是原国家质检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进行的国检。

据相关媒体报道,南极人的经销商向授权厂家进货无需总部协调,只需要同授权工厂签订名义上的合同,就可以以工厂的名义购买南极人商标,然后自己去批发市场采购货品,挂上吊牌再销售——就如一些品牌的线下加盟商“挂羊头卖狗肉”一样。至于质检合格证,在淘宝上只要花费100块就能买到。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在贴牌生意中,最重要的还是“牌”。品牌资产是这种商业模式的源头,如果源头被污染了,想要细水长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产品品质是品牌建设的最重要的维度之一,如果只做品牌,不做产品品质,无异于竭泽而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