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商鞅:为什么他成就了秦国,却保全不了自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商鞅:为什么他成就了秦国,却保全不了自己

商鞅变法实行的其实是一种极端的计划经济,它把秦国变成了一部强大的战争机器。它成全了秦国的大一统野心,但却给商鞅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今天天气很好,开个新专栏吧~小花立志要扒遍故纸堆里商业人物,你最想看哪位老大爷老大妈的花内裤,留言给我。

这一回要说的,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被五马分尸的经济改革家的故事。

这商鞅有徐锦江神韵……

《芈月传》一开头,出来的并不是wuli黄段子太后,而是这个老头。

可惜,不到五分钟就领便当了。这段基本照史实来的,商鞅死于自己所立的严刑峻法,也算求仁得仁。

和电视剧不同的是,历史上商鞅是死后被五马分尸的。醉虾和清炒虾仁的区别,感觉没那么疼了。

学过初中历史的同学对商鞅多少有点印象,“商鞅变法”嘛,这可是重要知识点。来,李老师带大家复习一下:

商鞅这个秦国ceo呢,在历史上算是毁誉参半。写《史记》的司马迁就很不待见他,说他是“刻薄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也说他严酷,立下严刑峻法,还亲自去看公捕公判,杀人杀得渭水都被染红了,简直是《封神榜》里纣王即视感啊。可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主流话语对商鞅是持批评态度的。

不过近代以来,中华大地各种革命浪潮此起彼伏,一浪更比一浪“浪”,商鞅这样的变法人物当然就成为创业英雄啦,人人口尊“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文革时期出版的《商鞅变法》连环画

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历史教科书里。商鞅是革命先驱,悲剧人物啦,被封建贵族势力反扑啦。对商鞅的苛政也有了很好的开脱。比如,不用苛政怎么贯彻变法啦。

但是,为啥代入的都是商鞅和秦孝公的野望啊,我代入下普通老百姓的心情,都觉得好想速速从秦国投资移民出去。因为,在商鞅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下,秦国人过得是这样的生活:

1 只有一种合法职业,就是农民。

农民又朴实,又好管,还能种出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粮食,简直是强国利器啊。商人呢,四处乱窜,最不听话。所以,大秦,变成农场吧!

那么,怎么让大家都去种地呢?毕竟,有些二货就是想做文艺青年啦,想做创业狗啦。商鞅略一思索,so easy:

禁止粮食贸易,你不种地就没饭吃;

重税重税再重税,让你无利可图,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做。

死命贬低商人地位,脏活累活送死活,统统商人先上。

2 住群租房还是大别墅,全看你能砍掉多少脑袋。

以“废井田,开阡陌”为主题的土地改革是商鞅变法最被赞颂、也是影响最深远的部分。

但用军功换取土地的政策,一颗人头n亩土地,乍听是公平公正,赏罚分明,可细思极恐啊。

虽说是为国杀敌吧,但毕竟是杀人,你看上过战场的美国大兵多少得了心理疾病的。只有杀人如麻的暴徒才能获取土地,这事儿听着就不对味。秦兵为了争夺人头而互砍的事儿在《史记》和《资治通鉴》都不乏记载。

说到底,商鞅的经济政策,都是为“强国”的,和“富民”没什么关系。事实上,整个法家的思想,都是主张“弱民”的,因为只有民众又穷又傻,专制统治才稳定。

3 到处都是垄断国企,“山泽之利”全部收归国家。想当煤老板?门儿都没有。

4 动不动就被连坐,隔壁邻居分分钟去衙门举报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满大街都是朝阳群众。

商鞅是第一个把“告密”写进法律里的政治家。“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为了生存,每个百姓必须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来探听“奸”人“奸”事,包括自己的亲人。而你一旦告密,你得到的奖赏将是一个农夫十年劳动才能赚得来的钱。如果你知道“奸”而不告发,有人告发了这件事,你也要受到处罚。

商鞅想通过告密来实现“全民自治”,可以想象秦国会变成一个多么古怪而可怕的国家。

5 商鞅还特别仇视咱们这样爱读书的人,“民愚则易治也”。他曾向秦孝公提出过焚书,不过100多年后才被彻底执行。

秦国的日子实在不好过,赶紧移民吧?想得美,“户籍”制度就把你绑死了。

商鞅在全国进行户籍登记,百姓不得擅自迁居。别说拿到户口,连想做“北漂”的机会都没有。私人旅馆都不许存在,一律国有。所以,《芈月传》开篇那个拒绝商鞅投宿的大爷,是个非常有职业道德的国企员工。

通过郡县制改革,民众的力量被极大削弱了,原有的宗族体系变成了单一的个体农户,征税征兵的难度都大大降低。

商鞅甚至规定强制分户,禁止成年父子、兄弟同居一室。搞得秦人家里不敢容留大龄青年,迟迟找不到对象的男青年就会被父母踢出去“嫁”给寡妇。

商鞅变法,是一种极端的计划经济。他变法二十年,秦国索性连货币都没了,直接一把斧头换15斤大米,以物易物大唱原始社会好。他死后三年,秦国才重新又有了货币。

当然,像商鞅这样搞极权强国的政治家也不少,商鞅比较失败的是,他为人傲慢,对屌丝们的不满不屑一顾,所谓“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连群众“洗脑包”都懒得发一个。群众理所当然的——讨厌死他了。

《资治通鉴》就说了,“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事实上,商鞅变法从一开始就被秦国从民众到贵族强烈反对。变法这些年,群众上访啦,国会抗议啦,压根没停过,一直持续到商鞅被诬告遭车裂而死的那一刻。《战国策》这样描述商鞅最后的命运:“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秦人不怜,秦人不悦,但为什么商鞅变法还是成功了呢?因为秦国最大的boss、wuli芈月的公爹——秦孝公,他对商鞅那可是真爱啊。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21岁的秦孝公刚刚继承王位,急需一位partner。于是,他向全天下发出求贤召书:

千呼万唤之下,30岁的商鞅来到了秦孝公面前。

他们并不是一见钟情的。

初次见面,商鞅和秦孝公唠尧舜之道,秦孝公昏昏欲睡;二次见面,商鞅开始讲周公之道,秦孝公还是兴趣缺缺;三面,商鞅终于下猛料,大谈“霸道”。终于,霸道总裁爱上我的一幕,还是上演了!

所以说,相亲还是得多见几次,不要一次就pass,说不定瞅着瞅着就顺眼了呢?

虽得一人心,但不爱发“洗脑包”、把秦国上上下下得罪了一个遍的商鞅,在秦孝公驾鹤西游之后,果然迅速的就被那些被他打过板子、割过鼻子的人给干掉了——用他自己制定的恶法。

商鞅虽死,变法不亡。因为商鞅之法把秦国打造成了一个战争机器,新的秦王可能厌恶商鞅,但不可能不欢迎这样一个战争机器。

果真,此后“六王毕,四海一”。只可惜千秋霸业,两世而亡。

秦是亡在“转型”失败上。统一六国之后,建立大一统国家的秦已经不是“战争机器”了,但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让其还在这条不归路上狂飙。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已经是统治者了,却还把自己当成掠夺者。

就如吴军博士在《浪潮之巅》中所述:

一个在某个领域特别成功的大公司一定已经被优化的非常适应这个市场,它的文化、做事方式、商业模式、市场定位等已经甚至过分适应传统市场。这些使其获得成功因素会深深植入该公司,可以讲是这家公司的基因。越是以前成功的公司越容易相信自己固有的基因是最优秀的。因此,一家公司的基因几乎决定了它转型失败是必然的。

虽然秦国成了大秦帝国,但商鞅写下的基因没变。

武侠小说里常有这样的邪派功夫,使出全身气血发出致命一击,重创对手后,自己也筋脉尽断而亡。商鞅变法也是如此。

这种速效救心丸是如此令人着迷。它短平快的让一切看起来井然有序又强大无匹。商鞅之后,《商君书》成为千古帝王术,甚至今天都尚有残余如幽灵笼罩在我们头上,比如户籍制度。

还是那句话,“使人间变成地狱的东西,恰恰是试图将其变成天堂的努力。”

最近一次聚会,两个朋友争论起《大秦帝国》这本书以及法家。虽然彼时我正忙着啃鸡翅,仍不免想到吴晓波曾提出的疑问:

“商鞅主义”的幽灵在中国是否真的已经消散而尽了?我们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强国”,以及怎样成为一个符合现代精神的“强国”?这些问题,我们是否真的已经可以回答?

泱泱大一统国家,怎不令人热血沸腾?只是,为什么总是只代入到主角的宏图霸业里去,明明我们多数人都是政治故事里的配角,是商鞅这样主角眼中的“耕战之器”。

作为大历史里的小配角,我并不愿牺牲个人微末的幸福去成就任何伟大事业。如果有人要求我做出这种牺牲,那么毫无疑问,他就是臭不要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商鞅:为什么他成就了秦国,却保全不了自己

商鞅变法实行的其实是一种极端的计划经济,它把秦国变成了一部强大的战争机器。它成全了秦国的大一统野心,但却给商鞅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今天天气很好,开个新专栏吧~小花立志要扒遍故纸堆里商业人物,你最想看哪位老大爷老大妈的花内裤,留言给我。

这一回要说的,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被五马分尸的经济改革家的故事。

这商鞅有徐锦江神韵……

《芈月传》一开头,出来的并不是wuli黄段子太后,而是这个老头。

可惜,不到五分钟就领便当了。这段基本照史实来的,商鞅死于自己所立的严刑峻法,也算求仁得仁。

和电视剧不同的是,历史上商鞅是死后被五马分尸的。醉虾和清炒虾仁的区别,感觉没那么疼了。

学过初中历史的同学对商鞅多少有点印象,“商鞅变法”嘛,这可是重要知识点。来,李老师带大家复习一下:

商鞅这个秦国ceo呢,在历史上算是毁誉参半。写《史记》的司马迁就很不待见他,说他是“刻薄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也说他严酷,立下严刑峻法,还亲自去看公捕公判,杀人杀得渭水都被染红了,简直是《封神榜》里纣王即视感啊。可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主流话语对商鞅是持批评态度的。

不过近代以来,中华大地各种革命浪潮此起彼伏,一浪更比一浪“浪”,商鞅这样的变法人物当然就成为创业英雄啦,人人口尊“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文革时期出版的《商鞅变法》连环画

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历史教科书里。商鞅是革命先驱,悲剧人物啦,被封建贵族势力反扑啦。对商鞅的苛政也有了很好的开脱。比如,不用苛政怎么贯彻变法啦。

但是,为啥代入的都是商鞅和秦孝公的野望啊,我代入下普通老百姓的心情,都觉得好想速速从秦国投资移民出去。因为,在商鞅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下,秦国人过得是这样的生活:

1 只有一种合法职业,就是农民。

农民又朴实,又好管,还能种出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粮食,简直是强国利器啊。商人呢,四处乱窜,最不听话。所以,大秦,变成农场吧!

那么,怎么让大家都去种地呢?毕竟,有些二货就是想做文艺青年啦,想做创业狗啦。商鞅略一思索,so easy:

禁止粮食贸易,你不种地就没饭吃;

重税重税再重税,让你无利可图,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做。

死命贬低商人地位,脏活累活送死活,统统商人先上。

2 住群租房还是大别墅,全看你能砍掉多少脑袋。

以“废井田,开阡陌”为主题的土地改革是商鞅变法最被赞颂、也是影响最深远的部分。

但用军功换取土地的政策,一颗人头n亩土地,乍听是公平公正,赏罚分明,可细思极恐啊。

虽说是为国杀敌吧,但毕竟是杀人,你看上过战场的美国大兵多少得了心理疾病的。只有杀人如麻的暴徒才能获取土地,这事儿听着就不对味。秦兵为了争夺人头而互砍的事儿在《史记》和《资治通鉴》都不乏记载。

说到底,商鞅的经济政策,都是为“强国”的,和“富民”没什么关系。事实上,整个法家的思想,都是主张“弱民”的,因为只有民众又穷又傻,专制统治才稳定。

3 到处都是垄断国企,“山泽之利”全部收归国家。想当煤老板?门儿都没有。

4 动不动就被连坐,隔壁邻居分分钟去衙门举报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满大街都是朝阳群众。

商鞅是第一个把“告密”写进法律里的政治家。“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为了生存,每个百姓必须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来探听“奸”人“奸”事,包括自己的亲人。而你一旦告密,你得到的奖赏将是一个农夫十年劳动才能赚得来的钱。如果你知道“奸”而不告发,有人告发了这件事,你也要受到处罚。

商鞅想通过告密来实现“全民自治”,可以想象秦国会变成一个多么古怪而可怕的国家。

5 商鞅还特别仇视咱们这样爱读书的人,“民愚则易治也”。他曾向秦孝公提出过焚书,不过100多年后才被彻底执行。

秦国的日子实在不好过,赶紧移民吧?想得美,“户籍”制度就把你绑死了。

商鞅在全国进行户籍登记,百姓不得擅自迁居。别说拿到户口,连想做“北漂”的机会都没有。私人旅馆都不许存在,一律国有。所以,《芈月传》开篇那个拒绝商鞅投宿的大爷,是个非常有职业道德的国企员工。

通过郡县制改革,民众的力量被极大削弱了,原有的宗族体系变成了单一的个体农户,征税征兵的难度都大大降低。

商鞅甚至规定强制分户,禁止成年父子、兄弟同居一室。搞得秦人家里不敢容留大龄青年,迟迟找不到对象的男青年就会被父母踢出去“嫁”给寡妇。

商鞅变法,是一种极端的计划经济。他变法二十年,秦国索性连货币都没了,直接一把斧头换15斤大米,以物易物大唱原始社会好。他死后三年,秦国才重新又有了货币。

当然,像商鞅这样搞极权强国的政治家也不少,商鞅比较失败的是,他为人傲慢,对屌丝们的不满不屑一顾,所谓“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连群众“洗脑包”都懒得发一个。群众理所当然的——讨厌死他了。

《资治通鉴》就说了,“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事实上,商鞅变法从一开始就被秦国从民众到贵族强烈反对。变法这些年,群众上访啦,国会抗议啦,压根没停过,一直持续到商鞅被诬告遭车裂而死的那一刻。《战国策》这样描述商鞅最后的命运:“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秦人不怜,秦人不悦,但为什么商鞅变法还是成功了呢?因为秦国最大的boss、wuli芈月的公爹——秦孝公,他对商鞅那可是真爱啊。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21岁的秦孝公刚刚继承王位,急需一位partner。于是,他向全天下发出求贤召书:

千呼万唤之下,30岁的商鞅来到了秦孝公面前。

他们并不是一见钟情的。

初次见面,商鞅和秦孝公唠尧舜之道,秦孝公昏昏欲睡;二次见面,商鞅开始讲周公之道,秦孝公还是兴趣缺缺;三面,商鞅终于下猛料,大谈“霸道”。终于,霸道总裁爱上我的一幕,还是上演了!

所以说,相亲还是得多见几次,不要一次就pass,说不定瞅着瞅着就顺眼了呢?

虽得一人心,但不爱发“洗脑包”、把秦国上上下下得罪了一个遍的商鞅,在秦孝公驾鹤西游之后,果然迅速的就被那些被他打过板子、割过鼻子的人给干掉了——用他自己制定的恶法。

商鞅虽死,变法不亡。因为商鞅之法把秦国打造成了一个战争机器,新的秦王可能厌恶商鞅,但不可能不欢迎这样一个战争机器。

果真,此后“六王毕,四海一”。只可惜千秋霸业,两世而亡。

秦是亡在“转型”失败上。统一六国之后,建立大一统国家的秦已经不是“战争机器”了,但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让其还在这条不归路上狂飙。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已经是统治者了,却还把自己当成掠夺者。

就如吴军博士在《浪潮之巅》中所述:

一个在某个领域特别成功的大公司一定已经被优化的非常适应这个市场,它的文化、做事方式、商业模式、市场定位等已经甚至过分适应传统市场。这些使其获得成功因素会深深植入该公司,可以讲是这家公司的基因。越是以前成功的公司越容易相信自己固有的基因是最优秀的。因此,一家公司的基因几乎决定了它转型失败是必然的。

虽然秦国成了大秦帝国,但商鞅写下的基因没变。

武侠小说里常有这样的邪派功夫,使出全身气血发出致命一击,重创对手后,自己也筋脉尽断而亡。商鞅变法也是如此。

这种速效救心丸是如此令人着迷。它短平快的让一切看起来井然有序又强大无匹。商鞅之后,《商君书》成为千古帝王术,甚至今天都尚有残余如幽灵笼罩在我们头上,比如户籍制度。

还是那句话,“使人间变成地狱的东西,恰恰是试图将其变成天堂的努力。”

最近一次聚会,两个朋友争论起《大秦帝国》这本书以及法家。虽然彼时我正忙着啃鸡翅,仍不免想到吴晓波曾提出的疑问:

“商鞅主义”的幽灵在中国是否真的已经消散而尽了?我们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强国”,以及怎样成为一个符合现代精神的“强国”?这些问题,我们是否真的已经可以回答?

泱泱大一统国家,怎不令人热血沸腾?只是,为什么总是只代入到主角的宏图霸业里去,明明我们多数人都是政治故事里的配角,是商鞅这样主角眼中的“耕战之器”。

作为大历史里的小配角,我并不愿牺牲个人微末的幸福去成就任何伟大事业。如果有人要求我做出这种牺牲,那么毫无疑问,他就是臭不要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