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JMedia】怎么做编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JMedia】怎么做编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编剧最速成的路无非是实战,实战务实性特别强,走两个戏下来基本能碰到的问题就全碰到了。在解决问题中编剧可以得到野蛮成长。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林华

我从2007年开始写电视剧,因为不是科班毕业,学习的方式比较粗暴:从网络上下载剧本学习格式,接着爆发性看片,然后挑选一个喜欢的片子,反复看其中的节奏、感觉、比例、精确比对着练习了一个几千字的片段。因为对行业完全不了解,也不认识任何人,不知道投稿给谁,当时能做的就是反复的调整片段。本来想着要投稿夏衍杯的,后来正好赶上看到一个编剧在网络上招编剧组成员。我就把这个片段寄了出去。获得了一个见面的机会。并有幸留在了编剧组里,这个戏是个谍战戏,男人戏,当时我还是个纯粹的文艺小清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适合也缺乏准备。但当时我想的就是一句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后来回想觉得当时的想法非常正确。 

之后我遇到的题材也多是不熟悉与不擅长的类型:黑帮、商战、婆媳、缉毒、战争,甚至还有考古,文革,每次看到题材心里就慌。不知从何下手,非常心虚。但最后大部分也都安全过关,并拍摄播出成功。也基本都上了卫视。事实上,不同的题材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训练编剧的弹性。不要自己把自己拘住了。还是那句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保持镇定,再按部就班解决问题。就像电影《火星救援》的马可一样,困难接连不断,但解决一个再解决一个,终会获得生机。

一些编剧总是蜷缩在自己觉得安全有把握的题材范围里,碰到陌生领域,要不就是干脆先把自己拍死了,要不就是希望准备准备再准备,不敢迈出可怕的一步。编剧的勇气非常重要。行动了再说。以免错过大好时机。如果因为准备过度错过一剧四星进入残酷的一剧两星甚至一剧一星。无端提高了难度系数就太可惜了。

我简单的写剧经历希望可以给新编剧做个参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去想象与放大困难,做了再说。

至于编剧最速成的路无非是实战,实战务实性特别强,走两个戏下来基本能碰到的问题就全碰到了。在解决问题中编剧可以得到野蛮成长。这一点大家一定都已知道。不用我多说。

至于怎么写剧本,其实是法无定则。大家也看了很多帖子和攻略。知道的也许比我还系统。这里我就跟大家交流一下题材、大纲和剧本修改的个人小心得吧。

首先关于题材:

一剧两星之下,对电视剧的质量要求更加苛刻。如果你不能带给别人惊喜,被选中的难度系数会大幅加大。那怎么做到惊喜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区别性。体现在故事,背景、人物身份,人物关系上都尽可能的区别于市场上的同类题材。这一点其实在任何行业都适用。

其次关于大纲的一些常见问题:

一种情况是事无巨细。缺乏主次。看得自己眼花。也看得资方眼花。个人经验是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狠心做减法。以男女1为绝对轴心展开脉络。配角人物概括化。形成主次节奏。

另一种情况是缺乏拓展性。拓展性好的大纲有时候一句话甚至能写上一两集。充满张力。拓展性不好的,几乎就是原样照搬到剧本正文。这个情况同样适合分集。

相信各位编剧都经历过各种摧残身心的剧本修改。这里就跟大家聊聊怎么省时省力省心的改戏吧。

迄今为止我经历过的改戏经历也算五彩纷呈:那些小打小闹小调整的,属自然现象都可忽略不计。痛苦的莫过于多米诺骨牌效应的那种颠覆性修改。意见方轻描淡写一句,编剧马上就如五雷轰顶。

第一种情况是:死去活来

比如活的好好的人物不知怎么让人嫌弃了,被要求半道必须死。改就一个字,删除半部戏相关内容。什么?捅出大窟窿,一些集几乎空了?自己想法子填啊。编剧不就干这的吗?得,两周不用出门了。又比如死的人物不知怎么又让人惦记上了,那就活过来好了。再两周不出门默默加半部戏。这种情况年代抗战戏或者谍战、警匪比较常见。男女1号肯定得活。大家放心大胆不用考虑他们,风险在配角身上。

有省时省心省力的防范秘诀吗?我觉得有:那就是衡量风险人物。对风险人物减弱黏合度。不进入核心链条。

很简单以最近正在上映的《火星救援》为例。里边出现的中方人物和场景。就跟贴片一样,贴上去,取下来影片都不受影响。电视剧也一样。贴片容量可以大,并形成链条。但尽量不要对主链条造成根本性影响。以免一变动就全面崩塌,改得溃不成军。影响编剧的战斗热情。

当然这种非链条不能是最终结果。只能作为初稿阶段给自己预留些余地。修改稿中还是要编织进去的。相当于程序颠倒了一下。供意见方参考,确定取舍后再精准下手。

第二种情况是:人物形象的改变

这种变化打击面大。一句话你就得把全剧所有相关情节都检查一遍,为保持人物统一你得改改改。工作量很大。后来我发现人其实是多面性的和有伪装性的。你只需要挑选一部分修改就可以,剩余的不统一的部分可以有另外的省事的办法:表现出他的状况是伪装的,给他一个目的,加台词说明是最简单的方法之一,这样就能省事很多。而且显得人物很丰富立体。这就像人在极度悲伤时并不一定是眼泪,沉默更有力量一样道理。

第三种情况是:人物性格的改变

比如爆裂型的突然被要求变成安静型。单纯型的突然被要求无比复杂,这种情况其实也可以类同第二种,做局部修改。剩余不统一的部分就作为人物特定刺激下的反常反应。合理丰富又省事。编剧们能减少崩溃的几率。

第四种情况是:意见方要求颠倒1,2号人物

这种情况我认为是最痛苦的。因为1、2号人物一颠倒,他们对应的人物关系和剧本中的比例就会全部发生变化,而且修改难度巨大。假设要更换男1和男2,那好原设定加入男1女1谈个恋爱,一颠倒就变成了原始的男2和女1恋爱,这个的工程量几乎赶上重做了,而且改起来会矛盾百出,难以弥补。这种情况大家无法说服的话就果断撤了吧。

关于电视剧写作的一些闲篇就到这吧。想到哪说到哪。大家海涵。

个人以为当编剧是最理想的职业之一, 希望大家继续在编剧的道路上快速前进,多出作品。男编剧似乎没什么隐患,但女编剧一定要防止变成女汉子伤害到光辉形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JMedia】怎么做编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编剧最速成的路无非是实战,实战务实性特别强,走两个戏下来基本能碰到的问题就全碰到了。在解决问题中编剧可以得到野蛮成长。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林华

我从2007年开始写电视剧,因为不是科班毕业,学习的方式比较粗暴:从网络上下载剧本学习格式,接着爆发性看片,然后挑选一个喜欢的片子,反复看其中的节奏、感觉、比例、精确比对着练习了一个几千字的片段。因为对行业完全不了解,也不认识任何人,不知道投稿给谁,当时能做的就是反复的调整片段。本来想着要投稿夏衍杯的,后来正好赶上看到一个编剧在网络上招编剧组成员。我就把这个片段寄了出去。获得了一个见面的机会。并有幸留在了编剧组里,这个戏是个谍战戏,男人戏,当时我还是个纯粹的文艺小清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适合也缺乏准备。但当时我想的就是一句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后来回想觉得当时的想法非常正确。 

之后我遇到的题材也多是不熟悉与不擅长的类型:黑帮、商战、婆媳、缉毒、战争,甚至还有考古,文革,每次看到题材心里就慌。不知从何下手,非常心虚。但最后大部分也都安全过关,并拍摄播出成功。也基本都上了卫视。事实上,不同的题材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训练编剧的弹性。不要自己把自己拘住了。还是那句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保持镇定,再按部就班解决问题。就像电影《火星救援》的马可一样,困难接连不断,但解决一个再解决一个,终会获得生机。

一些编剧总是蜷缩在自己觉得安全有把握的题材范围里,碰到陌生领域,要不就是干脆先把自己拍死了,要不就是希望准备准备再准备,不敢迈出可怕的一步。编剧的勇气非常重要。行动了再说。以免错过大好时机。如果因为准备过度错过一剧四星进入残酷的一剧两星甚至一剧一星。无端提高了难度系数就太可惜了。

我简单的写剧经历希望可以给新编剧做个参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去想象与放大困难,做了再说。

至于编剧最速成的路无非是实战,实战务实性特别强,走两个戏下来基本能碰到的问题就全碰到了。在解决问题中编剧可以得到野蛮成长。这一点大家一定都已知道。不用我多说。

至于怎么写剧本,其实是法无定则。大家也看了很多帖子和攻略。知道的也许比我还系统。这里我就跟大家交流一下题材、大纲和剧本修改的个人小心得吧。

首先关于题材:

一剧两星之下,对电视剧的质量要求更加苛刻。如果你不能带给别人惊喜,被选中的难度系数会大幅加大。那怎么做到惊喜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区别性。体现在故事,背景、人物身份,人物关系上都尽可能的区别于市场上的同类题材。这一点其实在任何行业都适用。

其次关于大纲的一些常见问题:

一种情况是事无巨细。缺乏主次。看得自己眼花。也看得资方眼花。个人经验是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狠心做减法。以男女1为绝对轴心展开脉络。配角人物概括化。形成主次节奏。

另一种情况是缺乏拓展性。拓展性好的大纲有时候一句话甚至能写上一两集。充满张力。拓展性不好的,几乎就是原样照搬到剧本正文。这个情况同样适合分集。

相信各位编剧都经历过各种摧残身心的剧本修改。这里就跟大家聊聊怎么省时省力省心的改戏吧。

迄今为止我经历过的改戏经历也算五彩纷呈:那些小打小闹小调整的,属自然现象都可忽略不计。痛苦的莫过于多米诺骨牌效应的那种颠覆性修改。意见方轻描淡写一句,编剧马上就如五雷轰顶。

第一种情况是:死去活来

比如活的好好的人物不知怎么让人嫌弃了,被要求半道必须死。改就一个字,删除半部戏相关内容。什么?捅出大窟窿,一些集几乎空了?自己想法子填啊。编剧不就干这的吗?得,两周不用出门了。又比如死的人物不知怎么又让人惦记上了,那就活过来好了。再两周不出门默默加半部戏。这种情况年代抗战戏或者谍战、警匪比较常见。男女1号肯定得活。大家放心大胆不用考虑他们,风险在配角身上。

有省时省心省力的防范秘诀吗?我觉得有:那就是衡量风险人物。对风险人物减弱黏合度。不进入核心链条。

很简单以最近正在上映的《火星救援》为例。里边出现的中方人物和场景。就跟贴片一样,贴上去,取下来影片都不受影响。电视剧也一样。贴片容量可以大,并形成链条。但尽量不要对主链条造成根本性影响。以免一变动就全面崩塌,改得溃不成军。影响编剧的战斗热情。

当然这种非链条不能是最终结果。只能作为初稿阶段给自己预留些余地。修改稿中还是要编织进去的。相当于程序颠倒了一下。供意见方参考,确定取舍后再精准下手。

第二种情况是:人物形象的改变

这种变化打击面大。一句话你就得把全剧所有相关情节都检查一遍,为保持人物统一你得改改改。工作量很大。后来我发现人其实是多面性的和有伪装性的。你只需要挑选一部分修改就可以,剩余的不统一的部分可以有另外的省事的办法:表现出他的状况是伪装的,给他一个目的,加台词说明是最简单的方法之一,这样就能省事很多。而且显得人物很丰富立体。这就像人在极度悲伤时并不一定是眼泪,沉默更有力量一样道理。

第三种情况是:人物性格的改变

比如爆裂型的突然被要求变成安静型。单纯型的突然被要求无比复杂,这种情况其实也可以类同第二种,做局部修改。剩余不统一的部分就作为人物特定刺激下的反常反应。合理丰富又省事。编剧们能减少崩溃的几率。

第四种情况是:意见方要求颠倒1,2号人物

这种情况我认为是最痛苦的。因为1、2号人物一颠倒,他们对应的人物关系和剧本中的比例就会全部发生变化,而且修改难度巨大。假设要更换男1和男2,那好原设定加入男1女1谈个恋爱,一颠倒就变成了原始的男2和女1恋爱,这个的工程量几乎赶上重做了,而且改起来会矛盾百出,难以弥补。这种情况大家无法说服的话就果断撤了吧。

关于电视剧写作的一些闲篇就到这吧。想到哪说到哪。大家海涵。

个人以为当编剧是最理想的职业之一, 希望大家继续在编剧的道路上快速前进,多出作品。男编剧似乎没什么隐患,但女编剧一定要防止变成女汉子伤害到光辉形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