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撕破脸以后,Yamy们能走多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撕破脸以后,Yamy们能走多远?

被物化的不只是Yamy。

文|音乐先声  柳成枝

编辑|范志辉

7月21日上午,前火箭少女成员Yamy(郭颖)在微博上公开了所属经纪公司极创引力某次会议的录音。录音中,极创引力董事长徐明朝一顿批判,认为Yamy存在自我认知问题,丑而不自知,业务能力、外貌都需要有人当"喊破皇帝新衣的孩子",该言论一时间在社交媒体圈引起了轩然大波。

火箭少女101前队友们、黄子韬、张嘉倪、R1SE夏之光、主持人张大大等娱乐圈人士纷纷为Yamy发声,认为徐明朝言语不当,许多网友也为Yamy鸣不平,认为其遭遇到"职场PUA",支持解约。

而与Yamy同公司的王婷(《创造101》参赛选手)也爆出曾被经纪人吐槽过定位问题,认为其表演风格过婊,强行转变为中性风。一时间,网络发起了对徐明朝的炮轰,甚至把凤凰传奇(凤凰传奇的主唱玲花与徐明朝为夫妻关系)都拉到了撕逼现场。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乐评人邹小樱就发微博称,徐明朝是行业中为数不多、最优秀的经纪人及A&R之一,发言虽有不当,但却没有任何恶意,因为录音中会议的重心在于讨论"Yamy"这个产品,而非Yamy个人,是讨论Yamy之后的发展问题(目前该微博已被删除)。

晚间19点,徐明朝也在微博上以#给yamy的一封信#正式回应Yamy,说明该录音发生在3月底,并认为在本月10日前收到yamy解约函后,一切的工作仍旧以积极专业的态度在推进,公司并没有任何懈怠,最后也表示解约的事情交给法律解决,言辞中颇有为自己叫屈之意。而该回应又一次受到网友的一致负评与炮轰,认为徐明朝在威胁Yamy。22日上午11时许,徐明朝再次发长文回应,表示自己无意进行"职场PUA",但如果自己的行为符合"职场PUA",其向同事、公司艺人道歉,并再次拒绝向Yamy道歉。

而截至到22日12时,Yamy公司会议录音事件已经产生了#Yamy公司会议录音#、#徐明朝#、#徐明朝是玲花老公#、#职场PUA#、#火箭少女成员力挺Yamy#、#王婷#、#曾毅微博评论#、#Yamy头像#、#徐明朝给Yamy的一封信#、#黄子韬为Yamy发声#、#张嘉倪为Yamy发声#、# 玲花点赞Diss徐明朝微博#、#玲花 我和大家一样吃瓜#、#Yamy发长文后首现身#、#徐明朝 我道歉但不会向Yamy道歉#等十几个热搜,仍未有平息。

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大众的道德谴责和经纪公司的冷酷打压之间,揭示了长期隐没在风光无限的娱乐圈背后的运转逻辑:在偶像产业的链条中,偶像不只是个人,更是被物化的一个文化产品符号。

被物化的偶像们

偶像不仅仅是个"人",这句话听起来可能稍显冰冷。但从资本的角度,偶像首先是文化产品符号,其次才是员工。

在艺人培养中,无论是早期明星的打造,还是线下流行的偶像养成或者是练习生制度,经纪公司首先是将被选中的"人"作为文化工业流水线的一员进行打造,形成一个独立的IP或是团体式IP的一员,而后针对该IP进行产品周边开发、变现。

更为直接的说法,是在偶像生产的过程中,如果A无法适应文化工业流水线,抑或推至幕前不火,那么由被选中的B进行替换,也并无不可。比如参加《创造101》的6名极创引力练习生,都是经过公司经纪人团队包装、定位,包括Yamy和前文中的王婷,而无论是Yamy、王婷抑或是其他人成功出道,对极创引力来说,都没有任何差别。

从公司盈利的角度而言,推出明星或者偶像,其根本在于通过市场运营给公司带来效益。而偶像产业投入产出比低的特征,不同程度上促使企业不得不将偶像投入市场的重心放在变现上,并将该进程缩到最短。今年3月下旬,也就是Yamy公司会议录音发生的时间段,徐明朝曾在《界面新闻》的采访中提到,在参加《创造101》之前,公司在偶像培养上差不多投入了2000万,虽然其坦诚部分支出也是由于经验不足所致,但变现一直是大问题。

当然,公司的焦虑也来源于偶像与经纪公司不稳定。譬如《青你2》孔雪儿的解约纠纷以及此次的Yamy提出解约事件,都反映了作为平等的民事主体,偶像在个人发展与公司利益产生冲突时,偶像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公司的无自主意识产品,发生解约也是经纪公司不可控的事件。

"偶像"被物化也不单纯在资本层面。粉丝经济的兴起促使偶像、公司、粉丝团之间关系的被逐渐拉近,饭圈也进一步规范化、职业化。在此前提下,即使偶像能跳脱资本对其物化的命运——解约,但粉丝对偶像的自我投射以及职业发展的"控制"仍然不能免除。

被物化的偶像在粉丝的强烈自我意识表达下,也带有很强烈的商品属性。当然,这也并不等同于说"偶像=商品",而是指粉丝将自身与偶像的关系视作一种养成或是相互依托的关系,偶像的行为或者是选择并不能完全随心,至少是不能随脱离粉丝理解的偶像的"心"。譬如佟丽娅拒接《三十而已》事件以及今年的热播剧《怪你过分美丽》将粉丝捆绑偶像具象化,都是时下粉丝反向作用偶像的典型案例。

《怪你过分美丽》剧照

总体而言,Yamy公司会议录音事件本质仍旧是反映了艺人、偶像的职业弱点——即在粉丝、大众或者是公司面前,都具有一定的"符号"性。公司将艺人、偶像视为商品,其目的在于盈利、变现,而不单单是一个商品的创造。而从粉丝的角度而言,作为自己真金白银应援出来的"偶像",具有很强的偶像养成和自我投射印记,作为"人"需要被尊重的情感感受则更为强烈。这也是粉丝群体与公司纷争不断的原因所在。

而作为粉丝与公司连接点的艺人而言,更需要思考的是,向公司表达完不满之后要做什么?发出解约声明之后的Yamy之后的职业道路又该走向何处?

撕逼以后,"Yamy们"能走多远?

这并不是第一次偶像因个人发展与公司产生冲突。

早期的韩庚、吴亦凡、鹿晗、黄子韬,以及之后的李希侃、罗正、王菊、卜凡以及SNH48成员黄婷婷,都曾以原经纪公司解约的形式以求获得更好的发展,或体面或不欢而散,几乎每一次都能登上社交媒体的头条,引发网友的热议。

对于公司而言,偶像解约是随时会收缩的"紧箍咒"。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赋予了偶像本人不同以往的话语权和议价权,一言不合就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在社交媒体上形成围攻态势。对经纪公司而言,除了一纸契约以及高额的违约金外,对偶像可能再无其他可约束之处。但高额的违约金是否能达成经纪公司所期待的偶像生产的经济效益呢?至少没有最大化。

当然,解约对于偶像来说,也是一步危险棋。解约之后是否会发展会更好?也不必然。纵观这两年的解约偶像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留韩归国派,还是国内偶像,解约后也并非一帆风顺。

以归国四子中的鹿晗、WANNA ONE的赖冠霖以及与坤音解约的卜凡为例。鹿晗在韩流盛行的时期回国,在解约时已经接触了国内的经纪、影视、综艺、音乐等众多资源,初期确实创造了国内流量的顶峰。而近两年解约回国的偶像赖冠霖却因为长期"限韩令"的影响,即使在与国内资源接洽的前提下,仍旧没有获得与鹿晗同期那样的国民度。两者的差异主要在于时势。

而卜凡的解约则是时势、资源两种皆缺。一方面,卜凡在提出解约时除了有部分时尚资源在手,对接的经纪公司、综艺影视资源并不多;另一方面,国内偶像的更迭已经加速,市场上各种类型的偶像太多。在经历了解约罗生门后,卜凡仅有小号微博"宇宙飞飞飞船"在使用,粉丝人数不足10万,大号微博备注依然是"坤音娱乐旗下偶像组合坤音四子ONER组合成员",基本已经停用,而最近一次引起关注则是4月发生的与黑粉对骂事件。

回到这个事件,Yamy能走多远大致主要取决于两个层面:一、偶像行业的整体环境;二、个人的职业规划和资源。

就大环境来说,偶像产业的逐渐走低,以及源源不断输出的练习生,对于Yamy们而言,并不是利好因素。内娱偶像产业经历了2018年《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现象级爆发带来的"偶像元年"后,在2019年、2020年,迅速陷入偶像选秀节目数据下滑的情况,一时风头无两的偶像泡沫被戳破。

一方面,互联网平台不愿意放弃商业化扩张中"寸土必争"的坚持;另一方面是以麦锐娱乐、坤音娱乐为代表的众多小型经纪公司因各种原因开始陷入纠纷。偶像产业整体发展后继无力、工业化水平滞后,也催生了练习生风格雷同、低学历化、低社会自觉、自我认知不明确、业务能力以及情商格局脱离"偶像"范式等诸多问题。

在《青春有你2》中,Ella陈嘉桦看完SNH48和AKB48练习生的表演后说道:"我看你们表演,眼睛会糊掉。""大家好像都是被放到公式化里的芭比娃娃。"而今年2月份,乐华娱乐练习生黄智搏以"卖口罩"为名诈骗落网也在网络掀起了轩然大波。

就Yamy单方面提出解约时手上掌握资源来看,Yamy是否掌握主动权呢?首先,从解约事宜来看,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合同解除分为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两个层面,也就是说,要么是极创引力怠于履行《经纪合同》的义务,要么双方达到法定解除的条件,否则Yamy大概率要承担支付高额违约金的风险。其次,从被"职场PUA"事宜来看,Yamy公布的录音虽然在网络上占据了道德高地,可以继续诉讼,但在法律上能否站得住脚还有待认定。

再来看Yamy现在手头的资源情况。根据已公布的行程显示,Yamy 7月份的重心仍旧在《炙热的我们》综艺的录制,7月21日后,仅有一场媒体直播、一个品牌代言官宣、一个杂志拍摄,且均为极创引力主导。解约之后,是否有其他经纪公司接受为其出谋划策,尚未可知。

从2020上半年的数据来看,Yamy微博的点赞数大部分在5万左右徘徊,6月23日的告别小短文仅收获4万点赞,与《创造101》收官数据粉丝增长为142万,单条微博互动量突破100W对比的话,数据的下滑也是客观事实。

因此,假使Yamy在毫无后手资源的前提下提出与极创引力解约,漫长的诉讼周期很大可能会对Yamy的后期事业发展形成拖累。

偶像为"职场PUA"委屈,经纪公司为培养偶像变现难憋闷,市场规则化让偶像与经纪公司的沟通冲突就像996、007一样让人情绪上无法接受。

在互联网时代的偶像产业中,被物化的不只是Yamy,而被物化的"Yamy"们如何突破职业的弱点,获得更好的个人以及职业发展,对于他们来说,或许才是更为实际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撕破脸以后,Yamy们能走多远?

被物化的不只是Yamy。

文|音乐先声  柳成枝

编辑|范志辉

7月21日上午,前火箭少女成员Yamy(郭颖)在微博上公开了所属经纪公司极创引力某次会议的录音。录音中,极创引力董事长徐明朝一顿批判,认为Yamy存在自我认知问题,丑而不自知,业务能力、外貌都需要有人当"喊破皇帝新衣的孩子",该言论一时间在社交媒体圈引起了轩然大波。

火箭少女101前队友们、黄子韬、张嘉倪、R1SE夏之光、主持人张大大等娱乐圈人士纷纷为Yamy发声,认为徐明朝言语不当,许多网友也为Yamy鸣不平,认为其遭遇到"职场PUA",支持解约。

而与Yamy同公司的王婷(《创造101》参赛选手)也爆出曾被经纪人吐槽过定位问题,认为其表演风格过婊,强行转变为中性风。一时间,网络发起了对徐明朝的炮轰,甚至把凤凰传奇(凤凰传奇的主唱玲花与徐明朝为夫妻关系)都拉到了撕逼现场。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乐评人邹小樱就发微博称,徐明朝是行业中为数不多、最优秀的经纪人及A&R之一,发言虽有不当,但却没有任何恶意,因为录音中会议的重心在于讨论"Yamy"这个产品,而非Yamy个人,是讨论Yamy之后的发展问题(目前该微博已被删除)。

晚间19点,徐明朝也在微博上以#给yamy的一封信#正式回应Yamy,说明该录音发生在3月底,并认为在本月10日前收到yamy解约函后,一切的工作仍旧以积极专业的态度在推进,公司并没有任何懈怠,最后也表示解约的事情交给法律解决,言辞中颇有为自己叫屈之意。而该回应又一次受到网友的一致负评与炮轰,认为徐明朝在威胁Yamy。22日上午11时许,徐明朝再次发长文回应,表示自己无意进行"职场PUA",但如果自己的行为符合"职场PUA",其向同事、公司艺人道歉,并再次拒绝向Yamy道歉。

而截至到22日12时,Yamy公司会议录音事件已经产生了#Yamy公司会议录音#、#徐明朝#、#徐明朝是玲花老公#、#职场PUA#、#火箭少女成员力挺Yamy#、#王婷#、#曾毅微博评论#、#Yamy头像#、#徐明朝给Yamy的一封信#、#黄子韬为Yamy发声#、#张嘉倪为Yamy发声#、# 玲花点赞Diss徐明朝微博#、#玲花 我和大家一样吃瓜#、#Yamy发长文后首现身#、#徐明朝 我道歉但不会向Yamy道歉#等十几个热搜,仍未有平息。

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大众的道德谴责和经纪公司的冷酷打压之间,揭示了长期隐没在风光无限的娱乐圈背后的运转逻辑:在偶像产业的链条中,偶像不只是个人,更是被物化的一个文化产品符号。

被物化的偶像们

偶像不仅仅是个"人",这句话听起来可能稍显冰冷。但从资本的角度,偶像首先是文化产品符号,其次才是员工。

在艺人培养中,无论是早期明星的打造,还是线下流行的偶像养成或者是练习生制度,经纪公司首先是将被选中的"人"作为文化工业流水线的一员进行打造,形成一个独立的IP或是团体式IP的一员,而后针对该IP进行产品周边开发、变现。

更为直接的说法,是在偶像生产的过程中,如果A无法适应文化工业流水线,抑或推至幕前不火,那么由被选中的B进行替换,也并无不可。比如参加《创造101》的6名极创引力练习生,都是经过公司经纪人团队包装、定位,包括Yamy和前文中的王婷,而无论是Yamy、王婷抑或是其他人成功出道,对极创引力来说,都没有任何差别。

从公司盈利的角度而言,推出明星或者偶像,其根本在于通过市场运营给公司带来效益。而偶像产业投入产出比低的特征,不同程度上促使企业不得不将偶像投入市场的重心放在变现上,并将该进程缩到最短。今年3月下旬,也就是Yamy公司会议录音发生的时间段,徐明朝曾在《界面新闻》的采访中提到,在参加《创造101》之前,公司在偶像培养上差不多投入了2000万,虽然其坦诚部分支出也是由于经验不足所致,但变现一直是大问题。

当然,公司的焦虑也来源于偶像与经纪公司不稳定。譬如《青你2》孔雪儿的解约纠纷以及此次的Yamy提出解约事件,都反映了作为平等的民事主体,偶像在个人发展与公司利益产生冲突时,偶像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公司的无自主意识产品,发生解约也是经纪公司不可控的事件。

"偶像"被物化也不单纯在资本层面。粉丝经济的兴起促使偶像、公司、粉丝团之间关系的被逐渐拉近,饭圈也进一步规范化、职业化。在此前提下,即使偶像能跳脱资本对其物化的命运——解约,但粉丝对偶像的自我投射以及职业发展的"控制"仍然不能免除。

被物化的偶像在粉丝的强烈自我意识表达下,也带有很强烈的商品属性。当然,这也并不等同于说"偶像=商品",而是指粉丝将自身与偶像的关系视作一种养成或是相互依托的关系,偶像的行为或者是选择并不能完全随心,至少是不能随脱离粉丝理解的偶像的"心"。譬如佟丽娅拒接《三十而已》事件以及今年的热播剧《怪你过分美丽》将粉丝捆绑偶像具象化,都是时下粉丝反向作用偶像的典型案例。

《怪你过分美丽》剧照

总体而言,Yamy公司会议录音事件本质仍旧是反映了艺人、偶像的职业弱点——即在粉丝、大众或者是公司面前,都具有一定的"符号"性。公司将艺人、偶像视为商品,其目的在于盈利、变现,而不单单是一个商品的创造。而从粉丝的角度而言,作为自己真金白银应援出来的"偶像",具有很强的偶像养成和自我投射印记,作为"人"需要被尊重的情感感受则更为强烈。这也是粉丝群体与公司纷争不断的原因所在。

而作为粉丝与公司连接点的艺人而言,更需要思考的是,向公司表达完不满之后要做什么?发出解约声明之后的Yamy之后的职业道路又该走向何处?

撕逼以后,"Yamy们"能走多远?

这并不是第一次偶像因个人发展与公司产生冲突。

早期的韩庚、吴亦凡、鹿晗、黄子韬,以及之后的李希侃、罗正、王菊、卜凡以及SNH48成员黄婷婷,都曾以原经纪公司解约的形式以求获得更好的发展,或体面或不欢而散,几乎每一次都能登上社交媒体的头条,引发网友的热议。

对于公司而言,偶像解约是随时会收缩的"紧箍咒"。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赋予了偶像本人不同以往的话语权和议价权,一言不合就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在社交媒体上形成围攻态势。对经纪公司而言,除了一纸契约以及高额的违约金外,对偶像可能再无其他可约束之处。但高额的违约金是否能达成经纪公司所期待的偶像生产的经济效益呢?至少没有最大化。

当然,解约对于偶像来说,也是一步危险棋。解约之后是否会发展会更好?也不必然。纵观这两年的解约偶像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留韩归国派,还是国内偶像,解约后也并非一帆风顺。

以归国四子中的鹿晗、WANNA ONE的赖冠霖以及与坤音解约的卜凡为例。鹿晗在韩流盛行的时期回国,在解约时已经接触了国内的经纪、影视、综艺、音乐等众多资源,初期确实创造了国内流量的顶峰。而近两年解约回国的偶像赖冠霖却因为长期"限韩令"的影响,即使在与国内资源接洽的前提下,仍旧没有获得与鹿晗同期那样的国民度。两者的差异主要在于时势。

而卜凡的解约则是时势、资源两种皆缺。一方面,卜凡在提出解约时除了有部分时尚资源在手,对接的经纪公司、综艺影视资源并不多;另一方面,国内偶像的更迭已经加速,市场上各种类型的偶像太多。在经历了解约罗生门后,卜凡仅有小号微博"宇宙飞飞飞船"在使用,粉丝人数不足10万,大号微博备注依然是"坤音娱乐旗下偶像组合坤音四子ONER组合成员",基本已经停用,而最近一次引起关注则是4月发生的与黑粉对骂事件。

回到这个事件,Yamy能走多远大致主要取决于两个层面:一、偶像行业的整体环境;二、个人的职业规划和资源。

就大环境来说,偶像产业的逐渐走低,以及源源不断输出的练习生,对于Yamy们而言,并不是利好因素。内娱偶像产业经历了2018年《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现象级爆发带来的"偶像元年"后,在2019年、2020年,迅速陷入偶像选秀节目数据下滑的情况,一时风头无两的偶像泡沫被戳破。

一方面,互联网平台不愿意放弃商业化扩张中"寸土必争"的坚持;另一方面是以麦锐娱乐、坤音娱乐为代表的众多小型经纪公司因各种原因开始陷入纠纷。偶像产业整体发展后继无力、工业化水平滞后,也催生了练习生风格雷同、低学历化、低社会自觉、自我认知不明确、业务能力以及情商格局脱离"偶像"范式等诸多问题。

在《青春有你2》中,Ella陈嘉桦看完SNH48和AKB48练习生的表演后说道:"我看你们表演,眼睛会糊掉。""大家好像都是被放到公式化里的芭比娃娃。"而今年2月份,乐华娱乐练习生黄智搏以"卖口罩"为名诈骗落网也在网络掀起了轩然大波。

就Yamy单方面提出解约时手上掌握资源来看,Yamy是否掌握主动权呢?首先,从解约事宜来看,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合同解除分为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两个层面,也就是说,要么是极创引力怠于履行《经纪合同》的义务,要么双方达到法定解除的条件,否则Yamy大概率要承担支付高额违约金的风险。其次,从被"职场PUA"事宜来看,Yamy公布的录音虽然在网络上占据了道德高地,可以继续诉讼,但在法律上能否站得住脚还有待认定。

再来看Yamy现在手头的资源情况。根据已公布的行程显示,Yamy 7月份的重心仍旧在《炙热的我们》综艺的录制,7月21日后,仅有一场媒体直播、一个品牌代言官宣、一个杂志拍摄,且均为极创引力主导。解约之后,是否有其他经纪公司接受为其出谋划策,尚未可知。

从2020上半年的数据来看,Yamy微博的点赞数大部分在5万左右徘徊,6月23日的告别小短文仅收获4万点赞,与《创造101》收官数据粉丝增长为142万,单条微博互动量突破100W对比的话,数据的下滑也是客观事实。

因此,假使Yamy在毫无后手资源的前提下提出与极创引力解约,漫长的诉讼周期很大可能会对Yamy的后期事业发展形成拖累。

偶像为"职场PUA"委屈,经纪公司为培养偶像变现难憋闷,市场规则化让偶像与经纪公司的沟通冲突就像996、007一样让人情绪上无法接受。

在互联网时代的偶像产业中,被物化的不只是Yamy,而被物化的"Yamy"们如何突破职业的弱点,获得更好的个人以及职业发展,对于他们来说,或许才是更为实际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