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Yamy风波背后:经纪公司与偶像市场的又一次错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Yamy风波背后:经纪公司与偶像市场的又一次错位

Yamy风波起源于一场错位中的解约。而这种错位则是来自于经纪公司管理能力、工业化水平和对偶像的市场化理念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

文| 三声 张炜铖

编辑 | 张一童

原火箭少女101队长Yamy主宰了今天的热搜。

她在微博发布了其经纪公司极创引力4月一次大会的录音,在这段录音里,她的老板徐明朝不断强调Yamy不好看、不时尚、唱歌不好听,并试图求得会议其他参与者对这一观点的认可。附文中,Yamy说自己因此整日焦虑,陷入长期的自我怀疑。

事件很快在微博发酵。原火箭少女101成员、R1SE夏之光、主持人张大大等艺人纷纷在转评中表示了对Yamy的支持,杨超越更是单独发博,说自信的女孩的美丽不要用世俗去批判。“yamy经纪公司”登上热搜一位,“徐明朝”本人的名字也挂在了热搜前列,更多网友涌入徐明朝妻子玲花的微博,希望得到回应。

Yamy风波背后:经纪公司与偶像市场的又一次错位

这实际上是一场解约风波的一部分。今天晚间,徐明朝在微博做了回应。根据他的说法,Yamy在7月10日就已经通过委托律师事务所向公司送去了解约函,并对极创引力派给她的助理实施冷暴力。

2018年以来,这不是偶像行业第一次不和平的解约。去年3月,麦锐娱乐艺人李希侃、罗正先后在微博控诉公司对其的剥削,并要求解约。同一个月,曾经参加《创造101》的高秋梓与原公司姊妹淘文化解约。同年7月,卜凡宣布和坤音娱乐解约,成立个人工作室。

2016年起,借助政策空间,一批以日韩娱乐公司为模板的新经纪公司在国内市场出现。能够以标准化、工业化方式培养艺人的练习生模式受到追捧。在长期以来,对于一直以艺人为中心,充满江湖气息的中国经纪行业而言,练习生模式被认为有机会产生更具稳定性和控制力的经纪公司。事实上,随着2018年的两档节目真正为行业打开流量入口,这一点得到了认证,”积累“更深的公司,在节目、艺人甚至是融资机会上,都得到了更好的结果。

但当平台节目节奏越来越快,经纪公司不再拥有独立节奏,反而沦为节目的供应商。各式各样的解约风波也表明经纪公司对艺人依然没有实际的议价权,甚至在管理艺人的能力和方法上也依然是落后的。

Yamy选择在微博曝光录音为自己维权,她不是第一个,艺人们似乎都愿意使用自己的网络声量获取更多公共支持和商业利益。而经纪公司唯一能够作为约束的只有巨额的违约金,面对李希侃、罗正的解约信,麦锐CEO王丛在回复中只能说”我们坐下来谈谈“。高秋梓与姊妹淘解约时,公司所能形成威慑的,也是合同里690万的违约金。

艺人管理之外,经纪公司在实际的产品打造能力和工业化水平上也远未达标。这有中国市场的现实因素,这个产业在各个环节都还没有与之匹配的优质合作方。但大部分经纪公司同样不专业,他们没有发展出相应的策划和管理能力,也没能走出小作坊的困局。他们要求艺人听从指令,却无法给出有效的指令。

但是Yamy和经纪公司间的纷争引发了更大规模的愤慨,网友们将此次事件指向了职场PUA,一种使员工自我否定从而实现控制对方的话术与手段。

极创引力的另一位练习生王婷在朋友圈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她被公司要求走偏离自我个性的中性风,这使她每天都喘不过气。

Yamy风波背后:经纪公司与偶像市场的又一次错位

在微博的舆论场中,年轻人们主导着话题的讨论,新一代中国年轻人成长于优渥的物质环境和自信的精神状态下,在自我认同、反压迫等话题上展现出浓厚的讨论兴趣和表达欲望。与此同时,他们的情绪极易调动,又擅于引申。这使得当偶像这一在日韩市场已经被充分认知的内容产品传入中国时,他们对其的理解和互动必然是不同的。

徐明朝的态度代表着一种过去我们或许习以为常的艺人打造模式。乐评人邹小樱的发言是这一类模式的总结:艺人,不是人,艺人是一个产品。作为产品,艺人应该无条件地被公司形塑,而作为他们个人特质的那一部分,就理所当然地被抹去。

这一类模式发展成熟后就会产生偶像生产的流水线,就像教科书一样的日韩造星工业。偶像是一种职业,而偶像的职业精神表现在克制原本的自我去满足粉丝的需求。日本有一个形容偶像的词叫“pro”,意指偶像善于营业,不做有违于自己人设的事情。所谓“王道偶像”,指的也是符合人们对偶像的正统要求,不因个人性格打破这层幻想的艺人。

而在这样的产业中,粉丝和偶像之间的连接在于消费。打歌节目像是一个橱窗,将一个个商品推上舞台,然后粉丝们再通过握手会、签售、购买专辑等活动成为他们的购买者,从而产生情感连接。颜值高、舞台佳、性格好是最重要的标准。好的性格是通过镜头展现出的使粉丝满意的性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偶像本来的人格特征无关。

但这一点可能在中国的社会语境中并不适用。饭圈文化在各个圈层的渗透,更说明了一种精神互动方式在年轻人中的普及。在大量的网络互动中,粉丝会更加感受到自己和偶像本身的共鸣,也将更加寻求这种共鸣。杨超越是在互联网语境下才能诞生的偶像,她所给出的不是作为消费品的业务能力,而是和青年人的精神共鸣。

艺人对于自身的定位显然也不是消费品。在R1SE男团即将迎来一周年之际,队长周震南开直播教育粉丝要珍惜这个团体。其它成员也纷纷在转评附上自己的感言。THE9有5位成员有自己的微博公开小号,在小号上,她们近乎畅所欲言。

在狂轰乱炸的练习生狂潮中,市场更加珍惜模板外的那一点不同。《青春有你2》证明了观众会被虞书欣、赵小棠这样“真性情”的选手所取悦。在取得良好反响的原创综艺《明日之子4》中,素人选手体现出的状态也是更加轻松,更加快乐。

说到底,年轻人们并不一定是喜欢yamy式的表达,而是反对徐明朝式的压迫,在它的反面,谁抓住了这种情绪和共鸣背后的东西,谁可能就抓住了中国式偶像的内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Yamy风波背后:经纪公司与偶像市场的又一次错位

Yamy风波起源于一场错位中的解约。而这种错位则是来自于经纪公司管理能力、工业化水平和对偶像的市场化理念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

文| 三声 张炜铖

编辑 | 张一童

原火箭少女101队长Yamy主宰了今天的热搜。

她在微博发布了其经纪公司极创引力4月一次大会的录音,在这段录音里,她的老板徐明朝不断强调Yamy不好看、不时尚、唱歌不好听,并试图求得会议其他参与者对这一观点的认可。附文中,Yamy说自己因此整日焦虑,陷入长期的自我怀疑。

事件很快在微博发酵。原火箭少女101成员、R1SE夏之光、主持人张大大等艺人纷纷在转评中表示了对Yamy的支持,杨超越更是单独发博,说自信的女孩的美丽不要用世俗去批判。“yamy经纪公司”登上热搜一位,“徐明朝”本人的名字也挂在了热搜前列,更多网友涌入徐明朝妻子玲花的微博,希望得到回应。

Yamy风波背后:经纪公司与偶像市场的又一次错位

这实际上是一场解约风波的一部分。今天晚间,徐明朝在微博做了回应。根据他的说法,Yamy在7月10日就已经通过委托律师事务所向公司送去了解约函,并对极创引力派给她的助理实施冷暴力。

2018年以来,这不是偶像行业第一次不和平的解约。去年3月,麦锐娱乐艺人李希侃、罗正先后在微博控诉公司对其的剥削,并要求解约。同一个月,曾经参加《创造101》的高秋梓与原公司姊妹淘文化解约。同年7月,卜凡宣布和坤音娱乐解约,成立个人工作室。

2016年起,借助政策空间,一批以日韩娱乐公司为模板的新经纪公司在国内市场出现。能够以标准化、工业化方式培养艺人的练习生模式受到追捧。在长期以来,对于一直以艺人为中心,充满江湖气息的中国经纪行业而言,练习生模式被认为有机会产生更具稳定性和控制力的经纪公司。事实上,随着2018年的两档节目真正为行业打开流量入口,这一点得到了认证,”积累“更深的公司,在节目、艺人甚至是融资机会上,都得到了更好的结果。

但当平台节目节奏越来越快,经纪公司不再拥有独立节奏,反而沦为节目的供应商。各式各样的解约风波也表明经纪公司对艺人依然没有实际的议价权,甚至在管理艺人的能力和方法上也依然是落后的。

Yamy选择在微博曝光录音为自己维权,她不是第一个,艺人们似乎都愿意使用自己的网络声量获取更多公共支持和商业利益。而经纪公司唯一能够作为约束的只有巨额的违约金,面对李希侃、罗正的解约信,麦锐CEO王丛在回复中只能说”我们坐下来谈谈“。高秋梓与姊妹淘解约时,公司所能形成威慑的,也是合同里690万的违约金。

艺人管理之外,经纪公司在实际的产品打造能力和工业化水平上也远未达标。这有中国市场的现实因素,这个产业在各个环节都还没有与之匹配的优质合作方。但大部分经纪公司同样不专业,他们没有发展出相应的策划和管理能力,也没能走出小作坊的困局。他们要求艺人听从指令,却无法给出有效的指令。

但是Yamy和经纪公司间的纷争引发了更大规模的愤慨,网友们将此次事件指向了职场PUA,一种使员工自我否定从而实现控制对方的话术与手段。

极创引力的另一位练习生王婷在朋友圈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她被公司要求走偏离自我个性的中性风,这使她每天都喘不过气。

Yamy风波背后:经纪公司与偶像市场的又一次错位

在微博的舆论场中,年轻人们主导着话题的讨论,新一代中国年轻人成长于优渥的物质环境和自信的精神状态下,在自我认同、反压迫等话题上展现出浓厚的讨论兴趣和表达欲望。与此同时,他们的情绪极易调动,又擅于引申。这使得当偶像这一在日韩市场已经被充分认知的内容产品传入中国时,他们对其的理解和互动必然是不同的。

徐明朝的态度代表着一种过去我们或许习以为常的艺人打造模式。乐评人邹小樱的发言是这一类模式的总结:艺人,不是人,艺人是一个产品。作为产品,艺人应该无条件地被公司形塑,而作为他们个人特质的那一部分,就理所当然地被抹去。

这一类模式发展成熟后就会产生偶像生产的流水线,就像教科书一样的日韩造星工业。偶像是一种职业,而偶像的职业精神表现在克制原本的自我去满足粉丝的需求。日本有一个形容偶像的词叫“pro”,意指偶像善于营业,不做有违于自己人设的事情。所谓“王道偶像”,指的也是符合人们对偶像的正统要求,不因个人性格打破这层幻想的艺人。

而在这样的产业中,粉丝和偶像之间的连接在于消费。打歌节目像是一个橱窗,将一个个商品推上舞台,然后粉丝们再通过握手会、签售、购买专辑等活动成为他们的购买者,从而产生情感连接。颜值高、舞台佳、性格好是最重要的标准。好的性格是通过镜头展现出的使粉丝满意的性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偶像本来的人格特征无关。

但这一点可能在中国的社会语境中并不适用。饭圈文化在各个圈层的渗透,更说明了一种精神互动方式在年轻人中的普及。在大量的网络互动中,粉丝会更加感受到自己和偶像本身的共鸣,也将更加寻求这种共鸣。杨超越是在互联网语境下才能诞生的偶像,她所给出的不是作为消费品的业务能力,而是和青年人的精神共鸣。

艺人对于自身的定位显然也不是消费品。在R1SE男团即将迎来一周年之际,队长周震南开直播教育粉丝要珍惜这个团体。其它成员也纷纷在转评附上自己的感言。THE9有5位成员有自己的微博公开小号,在小号上,她们近乎畅所欲言。

在狂轰乱炸的练习生狂潮中,市场更加珍惜模板外的那一点不同。《青春有你2》证明了观众会被虞书欣、赵小棠这样“真性情”的选手所取悦。在取得良好反响的原创综艺《明日之子4》中,素人选手体现出的状态也是更加轻松,更加快乐。

说到底,年轻人们并不一定是喜欢yamy式的表达,而是反对徐明朝式的压迫,在它的反面,谁抓住了这种情绪和共鸣背后的东西,谁可能就抓住了中国式偶像的内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