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笛安:从被否定到逆袭,她是怎么做到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笛安:从被否定到逆袭,她是怎么做到的?

一个新生代作家写的小说为何总是受到众人追捧,我想这也许与她那擅于讲故事的写作风格息息相关。

说起笛安,很多人的脑袋里都会浮现这些词汇“文二代”、“青春文学女作家”、“龙城三部曲”、“畅销新锐”。没错,这些都是可以冠在笛安身上的词语。这位一开始不被父母看好的《文艺风象》的主编,从她19岁开始写第一篇小说以来,似乎总会不停的给我们带来一些惊喜。

“文二代”的逆袭

笛安,文坛名家李锐、蒋韵夫妇的女儿,一个名副其实的一个“文二代”。但她却不喜欢被称为“文二代”,在笛安的眼中那就是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还在出道之初她就和父母立下一个规矩:公开场合不提及父母,父母也不会在公开场合说到笛安及其作品。“他们骄傲的是我如今能过上自己的生活,但他们并不认为我写得有多好。父亲对我的评价只是把非常无聊的事情写得很好看而已”。笛安认为“我是一个写作者,我知道所有的作家都会期待别人对他作品的关注,而不是那些和作品无关的八卦”。

如今的畅销新锐,却也有被人否定的过去。在笛安小时候,她的父母曾断定她吃不了写作这碗饭,认为她没有写作这个天分。但笛安却在今后的日子里打破了这个断言,并且成功逆袭。9岁那年,她创作了第一部中篇小说《姐姐的丛林》,在投给著名的《收获》杂志时只署名“笛安”,刻意去掉了前面的李姓,没想到很快获刊登。笛安谈到:“我当时并不知道《收获》的分量。一直到后来,导演孙周给我打电话,说很喜欢在《收获》上刊出的我的小说,希望有机会拍电影。虽然后来没有拍成,但那对我的写作鼓励太大了。我写的东西有人喜欢着,这让我更坚定了要继续写下去的念头。”

《姐姐的丛林》这篇小说的刊登激励了笛安创作的激情。后来的“龙城三部曲”《东霓》、《西决》和《南音》不仅让笛安三度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同时还赢得张抗抗、刘震云、刘恒等众多文学名家的青睐。而后,她再度挑战自我,推出了首部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南方有令秧》。一步一步,笛安就成了国内的新生代畅销新锐,成功逆袭。白烨评价说到:“笛安作为80后的代表作家,她的超越与拓进,不仅使青春文学的广义性和丰富性有所延展,她还将传统文学的审美、纵深和青春文学的偏于通俗、贴近市场很好地相统一融合。”

写小说就像讲故事

一个新生代作家写的小说为何总是受到众人追捧,我想这也许与她那擅于讲故事的写作风格息息相关。张抗抗在谈及笛安作品时就说过:“笛安讲故事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她用超乎年龄的理智审视并构建着一个充满爱恨情仇的凄绝城市。她是一位分寸拿捏得当的作者,无论从语言表达、情节设置方面,都可谓冷静处之、准确无误。”

“讲故事”的写作方式在很多纯文学作家里面并不被推崇。可是在笛安看来,好的小说就应该有一个好的故事,而且故事性并不一定就会影响思想性。在一篇小说中,每个故事都有隐喻所在,作者要有讲故事的态度。所以笛安写每一部小说都会讲故事。她在如何讲好这个故事方面精心构思,这不光是考虑到作品的可读性,也是从小说本身的特质出发,通过一个个这样那样的故事把自己要表达的东西放进去。

关于如何让故事变得好看,笛安表示“一篇小说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故事情节是否拥有驱动力。正如汽车的好坏,最重要的是看发动机。”情节的驱动力来自核心冲突,“核心冲突够高级,小说就成功了一半”。这个故事中有一个核心冲突,然后一个主要人物,这个主角身上有一个核心冲突,你把这两个冲突做得让人耳目一新,这个小说就成功了一大半。

只能代表自己的“80后”作家

从以前的青春文学女作家到现在的国内畅销作家,在很多人眼中笛安就能够代表“80后”作家群体了。但笛安认为,80后作家和前辈作家之间最大的一个差别是:前辈作家,其潜在的主语永远是我们,他们是站在一群人的身后,那是那一代人所特有的,而年轻的80后作家永远都是在表达自我。“我无法代表80后发言。因为我觉得我只能代表我自己,没有资格代替别人发言,即使他们是我的同龄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写作更是一件个人化的事情,所以我不会轻易地说我们这代人怎样怎样。我只能也只有兴趣说说我自己。写作对我来说首先是完整的、淋漓尽致的对于个人的表达,但是我的态度是极为严肃和认真的”。

文/苟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笛安:从被否定到逆袭,她是怎么做到的?

一个新生代作家写的小说为何总是受到众人追捧,我想这也许与她那擅于讲故事的写作风格息息相关。

说起笛安,很多人的脑袋里都会浮现这些词汇“文二代”、“青春文学女作家”、“龙城三部曲”、“畅销新锐”。没错,这些都是可以冠在笛安身上的词语。这位一开始不被父母看好的《文艺风象》的主编,从她19岁开始写第一篇小说以来,似乎总会不停的给我们带来一些惊喜。

“文二代”的逆袭

笛安,文坛名家李锐、蒋韵夫妇的女儿,一个名副其实的一个“文二代”。但她却不喜欢被称为“文二代”,在笛安的眼中那就是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还在出道之初她就和父母立下一个规矩:公开场合不提及父母,父母也不会在公开场合说到笛安及其作品。“他们骄傲的是我如今能过上自己的生活,但他们并不认为我写得有多好。父亲对我的评价只是把非常无聊的事情写得很好看而已”。笛安认为“我是一个写作者,我知道所有的作家都会期待别人对他作品的关注,而不是那些和作品无关的八卦”。

如今的畅销新锐,却也有被人否定的过去。在笛安小时候,她的父母曾断定她吃不了写作这碗饭,认为她没有写作这个天分。但笛安却在今后的日子里打破了这个断言,并且成功逆袭。9岁那年,她创作了第一部中篇小说《姐姐的丛林》,在投给著名的《收获》杂志时只署名“笛安”,刻意去掉了前面的李姓,没想到很快获刊登。笛安谈到:“我当时并不知道《收获》的分量。一直到后来,导演孙周给我打电话,说很喜欢在《收获》上刊出的我的小说,希望有机会拍电影。虽然后来没有拍成,但那对我的写作鼓励太大了。我写的东西有人喜欢着,这让我更坚定了要继续写下去的念头。”

《姐姐的丛林》这篇小说的刊登激励了笛安创作的激情。后来的“龙城三部曲”《东霓》、《西决》和《南音》不仅让笛安三度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同时还赢得张抗抗、刘震云、刘恒等众多文学名家的青睐。而后,她再度挑战自我,推出了首部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南方有令秧》。一步一步,笛安就成了国内的新生代畅销新锐,成功逆袭。白烨评价说到:“笛安作为80后的代表作家,她的超越与拓进,不仅使青春文学的广义性和丰富性有所延展,她还将传统文学的审美、纵深和青春文学的偏于通俗、贴近市场很好地相统一融合。”

写小说就像讲故事

一个新生代作家写的小说为何总是受到众人追捧,我想这也许与她那擅于讲故事的写作风格息息相关。张抗抗在谈及笛安作品时就说过:“笛安讲故事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她用超乎年龄的理智审视并构建着一个充满爱恨情仇的凄绝城市。她是一位分寸拿捏得当的作者,无论从语言表达、情节设置方面,都可谓冷静处之、准确无误。”

“讲故事”的写作方式在很多纯文学作家里面并不被推崇。可是在笛安看来,好的小说就应该有一个好的故事,而且故事性并不一定就会影响思想性。在一篇小说中,每个故事都有隐喻所在,作者要有讲故事的态度。所以笛安写每一部小说都会讲故事。她在如何讲好这个故事方面精心构思,这不光是考虑到作品的可读性,也是从小说本身的特质出发,通过一个个这样那样的故事把自己要表达的东西放进去。

关于如何让故事变得好看,笛安表示“一篇小说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故事情节是否拥有驱动力。正如汽车的好坏,最重要的是看发动机。”情节的驱动力来自核心冲突,“核心冲突够高级,小说就成功了一半”。这个故事中有一个核心冲突,然后一个主要人物,这个主角身上有一个核心冲突,你把这两个冲突做得让人耳目一新,这个小说就成功了一大半。

只能代表自己的“80后”作家

从以前的青春文学女作家到现在的国内畅销作家,在很多人眼中笛安就能够代表“80后”作家群体了。但笛安认为,80后作家和前辈作家之间最大的一个差别是:前辈作家,其潜在的主语永远是我们,他们是站在一群人的身后,那是那一代人所特有的,而年轻的80后作家永远都是在表达自我。“我无法代表80后发言。因为我觉得我只能代表我自己,没有资格代替别人发言,即使他们是我的同龄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写作更是一件个人化的事情,所以我不会轻易地说我们这代人怎样怎样。我只能也只有兴趣说说我自己。写作对我来说首先是完整的、淋漓尽致的对于个人的表达,但是我的态度是极为严肃和认真的”。

文/苟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