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商的发展,网购节不仅是电商平台的竞技场,而且也成为了各个品牌手机厂商检验产品受关注度和营销能力的试金石。近日,魅族MX5在京东“双12”爽购节高调亮相,取得了不俗业绩。
有趣的是,魅族不仅在京东商城的平台上卖的火热。在线下,魅族也大张旗鼓的“攻占”了京东位于北京的总部大楼。12月9日,魅族在京东集团总部放置着以魅族MX5手机为模型的趣味人型立板,以“我不是虚胖,我只是强壮”、“我不是肚大,我只是大度”等标语吸引员工参与,顺利通过人型立板有机会获得魅族MX5手机。
金主阿里不是卖货的好帮手
魅族MX5于今年6月30日首发,初始定价1799元,产品定位于更好用的手机,同时也是魅族今年力推的旗舰机型。据了解,MX5首发期间的销售情况非常可观,然而随着各大手机品牌年度新品的重磅推出,魅族MX5的热度也不如初上市那样炙手可热,这也是新机上市的一个自然规律。然后此次在双十二期间,魅族与京东联合发起的营销campaign让魅族MX5手机迎来销量第二春,这是歪打正着?还是精准营销的必然结果?还是双方达成了什么战略合作?我们不妨从魅族今年一些重大的时间节点看出一些端倪。
2015年2月9日,魅族宣布获得阿里集团5.9亿美金(约36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根据投资协议,阿里为魅族提供营销推广的支持;另有坊间传闻,阿里与魅族签订了关于“魅族手机2015年销量超过两千万部”的对赌协议。尽管这一目标已然实现,但从最近的举动来看,双方对这样的结果均不甚满意。一方面,业内疯传阿里云意欲收购锤子手机,锤子与魅族的用户群体和主流价格区间重合度极高,产品研发上也都强调设计优雅简单易用的理念,有了魅族的阿里再买锤子,显然是另有打算;另一方面,拿到投资的魅族虽然销量有较大提升,然而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魅族一方面被华为联想压制,一方面又被小米赶超,甚至手机新玩家乐视也在今年的“双11”期间凭借京东的平台优势实现逆袭。可见尽管魅族与阿里的关系非同一般,然而双方在营销端的商业互补性并不强。
而反观魅族和京东的合作,在今年的“618”前期,魅族与京东签订了60亿元的年度采购协议积极备战“618”,将自己的年度战略单品魅蓝note2在京东独家首发,京东巧妙的借势高考帮魅族在“618”期间打了一场漂亮的营销战役,从众多手机厂商中突围而出,取得了很好的销量业绩。在这种情势下,魅族在双十二期间再次选定京东进行深入的合作,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另一方面从产品本身来看,随着竞争的加剧,MX5发布后逐渐面临着品牌知名度弱化、定位模糊等问题。综合考量之下,魅族MX5放弃阿里而转投京东,其核心诉求是要解决该款手机在受众认知和营销策略方面的问题。
借道京东 魅族做了3件事
毋庸置疑,魅族借道京东,通过营销组合拳引起MX5的销量飙升,堪称线上产品销售的经典案例。
首先,针对魅族MX5定位不清晰的问题,京东运用大数据分析进行消费者自画像,得出结论:MX5的适用人群以23岁-30岁之间的男性用户为主,并帮助魅族梳理出来目前这些用户最深度的心理诉求,就是想要变成更好的自己;其次,魅族与京东以“你比想象的自己更好”为主题通过一系列海报在微博制造互动话题,引发网友热议;紧接着,双方以京东总部大楼和京东员工为阵地,发起“变成更好的自己”线下互动活动,诱发人们晒照片,发微信,引爆朋友圈;最后,魅族MX5搭上了京东双12超级大回馈的顺风车,在京东商城重装亮相。此外,自从京东和腾讯联手发布“京腾计划”计划以来,双方致力于基于各自最强资源和产品打造品商以提升营销效果和顾客体验的效应正在发挥,这对MX5的销量的提升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能够最终对销售结果和营销效果的评估如此笃定,是因为魅族恰恰选中了MX5这样一款足够惊艳,又面临销售窘境亟待解决的手机产品,这就保证了产品各方面的数据和此前的数据能够逐项比对。
手机厂商转投京东 是群体性事件
事实上,随着电商两大阵营的确立,京东在手机乃至3C领域的优势地位正在逐渐获得主流手机品牌厂商的集体点赞。此前,联想乐檬系列的多款机型选择在京东首发;自从今年“618”期间,京东发布手机品牌销量榜单之后,华为逆袭小米在圈内引起强烈反响,华为也逐渐向京东靠拢;而小米以天猫单品单店销量冠军的姿态在今年“双11”期间转投京东,也引起了业内的轩然大波;刘强东和小米的高层密会也让天猫平台的品牌商家极为敏感;而乐视手机多次传出与京东的“绯闻”,“双11”当天更是成为领跑京东手机品类的销量黑马。
这种看似乱入的举动,从本质上说,是商业竞争的必然选择。凭借在3C品类长期积累的优势,京东无论是用户体验还是消费行为方面的大数据挖掘,都可以为品牌商家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营销解决方案;京东的流量也更加优质,艾瑞最新数据显示,京东在3C领域的B2C渠道销售的市场份额为59.2%,是天猫的两倍以上。随着品牌厂商的纷纷转投,京东越来越成为手机乃至3C品类的品牌厂商总也绕不开的一个重量级合作伙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