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刘兴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刘兴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强调,当前国内循环畅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这需要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辛圆

作为全球化的倡导者和受益者,中国已深度融入到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并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不过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全球和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打击,逆全球化浪潮日益强烈。在外部环境波诡云谲,国内复苏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背景下,中国该何去何从?

7月3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针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表述首次出现在5月1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5月23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最高决策层持续表态引发外界对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高度关注。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指出,高层提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着多方面的必然性。

“一是国际政治与经济的不确定性倒逼我国必须畅通国内大循环,二是关键领域的短板,以及全球融合发展的需要,决定了我国需要以国际循环作为国内循环的补充,三是全球化的深化发展也决定了世界各国都必须参与全球经济循环。”他指出。

刘兴国同时表示,当前国内循环畅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这需要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同时释放更多消费资金进入房地产以外的其他消费领域以及引导居民将更多资金投向国内市场消费。

他在专访中强调,中国需要打破阻碍双循环格局形成的体制机制障碍,包括深化对外开放,包括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创新机制和增强金融服务。

以下是经过编辑的专访实录

界面新闻:您如何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当前的国内国际环境下,双循环格局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哪里?

刘兴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既是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大背景下,就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在当前大变局下,指导我国企业与产业克服困难与挑战,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具体策略安排。

之所以会提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着多方面的必然性:一是国际政治与经济的不确定性倒逼我们必须畅通国内大循环。这既有国际经济近年来波动加剧的因素,也有欧美个别国家恶意对我国产业与企业发展进行技术压制的因素。为了稳定中国企业发展环境,确保产业链安全,需要大力畅通国内循环,并以国内循环为主来保障中国产业与企业的平稳发展。

二是关键领域的短板,以及全球融合发展的需要,决定了我们需要以国际循环作为国内循环的补充。我国产业与企业发展在事实上还存在很多短板,在一些领域与环节,还存在突出的卡脖子问题,这些产业链的畅通,必须依赖于国际循环。与此同时,全球化的深化发展,决定了世界各国都必须参与全球经济循环,既会有中国企业的走出去,也会有国际企业的引进来,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格局。

界面新闻:中国为什么具备构建双循环格局的基础?

刘兴国: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构建双循环格局的坚实基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国内外进行产业布局,形成可以独立自主、运行可控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首先,中国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产业体系最为完整的经济体,这一完整的产业体系,完全可以支撑中国打造以国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格局。

其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孕育了强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具吸引力与增长潜力的市场,有着全球最大规模的中产阶层,这既是畅通国内循环的强大支柱,也是畅通国际循环的强大引力。

最后,4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深度参与了国际经济循环,既是继续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重要基石,也是联系国际循环与国内循环的重要纽带,这决定了我们有能力在畅通国内循环的基础上,打造好国际循环。

界面新闻:国内大循环的核心在于什么,如何更好地实现国内经济的大循环?

刘兴国:当前国内循环畅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所以,为切实畅通国内循环,首先必须在分配制度改革、消费支出结构调整上做好文章。

一方面,要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量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提高他们的消费购买能力,从而有效增加内需;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消费结构调整,包括严格控制房价上涨,释放更多消费资金进入房地产以外的其他消费领域,以及引导居民将更多资金投向国内市场消费。

其次,需要做好技术创新。要以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创新与提升产品品质,从而增加优质供给;也就是要以供给质量的提升,促进内需增长,吸引消费回流,来更好打通国内循环。

再次,要优化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完整性,是保障国内循环畅通的重要基石。要对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梳理,引导中国企业加快进行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调整,不断补全产业链供应链断点,补强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增强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控制力与影响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界面新闻:如何理解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未来中国应如何更好地参与到国际循环当中?

刘兴国: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各国都应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之中,在全球分工体系中进行分工合作;一国既可以从全球化发展中获取利益,更需要为全球化深化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想要强行切断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之间的联系,固步自封于国内循环,不参与国际循环,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所以,必须构建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之间的链接,使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形成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

一方面,国内循环的畅通,离不开国际循环的支持,中国资本与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国际循环,充分整合与利用国际资源与市场,更好服务于国内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借助于国际供应链,弥补国内产业发展的不足之处,以及为国内市场提供短缺产品与服务,从而更好畅通国内循环。另一方面,国内循环也要主动嵌入并服务于国际循环,在畅通国内循环的基础上,主动将中国产品与服务提供给国际用户,为国际循环的畅通做出应有贡献。所以,只有国内循环畅通了,才能更好促进国际循环;相应地,只有国际循环畅通了,畅通国内循环才能有更扎实的基础。

中国参与国际循环,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是要加快走出去;既要将中国产品与服务输出到国外市场,更要将中国资本输出到国外市场,并要借助于中国资本的输出,同时输出中国技术与标准,为全球经济,尤其是东道国的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是要大力引进来;既要引进国内短缺的产品与服务,帮助提升国内消费水平;更要大力引进外资,帮助推动中国产业发展。

界面新闻: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国在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该如何更好发力,为双循环格局的建设保驾护航?

刘兴国: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一是深化对外开放,包括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提高招商引资和对外投资的便利化;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三是完善创新机制,形成鼓励创新、愿意创新、能够创新的良好氛围;四是强化金融服务,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筑牢畅通国内循环的企业基础。

界面新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立会对中国未来在国际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产生怎样的影响?

刘兴国:一是可以提高中国经济的全球参与度。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循环,中国资本与企业将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在全球市场进行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深度参与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产品与服务也会积极进入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

二是增强中国产业与企业对全球产业的掌控力与影响力。一方面,在全球产业链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或服务通过前向参与、后向参与,成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从而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拥有更强的控制力与影响力;另一方面,双循环的畅通,将加快中国经济增长步伐,中国经济的体量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在全球将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在对全球的贡献越来越大的同时,也将相应拥有越来越高的全球经济控制力与影响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刘兴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强调,当前国内循环畅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这需要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辛圆

作为全球化的倡导者和受益者,中国已深度融入到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并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不过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全球和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打击,逆全球化浪潮日益强烈。在外部环境波诡云谲,国内复苏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背景下,中国该何去何从?

7月3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针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表述首次出现在5月1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5月23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最高决策层持续表态引发外界对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高度关注。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指出,高层提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着多方面的必然性。

“一是国际政治与经济的不确定性倒逼我国必须畅通国内大循环,二是关键领域的短板,以及全球融合发展的需要,决定了我国需要以国际循环作为国内循环的补充,三是全球化的深化发展也决定了世界各国都必须参与全球经济循环。”他指出。

刘兴国同时表示,当前国内循环畅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这需要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同时释放更多消费资金进入房地产以外的其他消费领域以及引导居民将更多资金投向国内市场消费。

他在专访中强调,中国需要打破阻碍双循环格局形成的体制机制障碍,包括深化对外开放,包括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创新机制和增强金融服务。

以下是经过编辑的专访实录

界面新闻:您如何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当前的国内国际环境下,双循环格局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哪里?

刘兴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既是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大背景下,就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在当前大变局下,指导我国企业与产业克服困难与挑战,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具体策略安排。

之所以会提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着多方面的必然性:一是国际政治与经济的不确定性倒逼我们必须畅通国内大循环。这既有国际经济近年来波动加剧的因素,也有欧美个别国家恶意对我国产业与企业发展进行技术压制的因素。为了稳定中国企业发展环境,确保产业链安全,需要大力畅通国内循环,并以国内循环为主来保障中国产业与企业的平稳发展。

二是关键领域的短板,以及全球融合发展的需要,决定了我们需要以国际循环作为国内循环的补充。我国产业与企业发展在事实上还存在很多短板,在一些领域与环节,还存在突出的卡脖子问题,这些产业链的畅通,必须依赖于国际循环。与此同时,全球化的深化发展,决定了世界各国都必须参与全球经济循环,既会有中国企业的走出去,也会有国际企业的引进来,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格局。

界面新闻:中国为什么具备构建双循环格局的基础?

刘兴国: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构建双循环格局的坚实基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国内外进行产业布局,形成可以独立自主、运行可控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首先,中国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产业体系最为完整的经济体,这一完整的产业体系,完全可以支撑中国打造以国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格局。

其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孕育了强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具吸引力与增长潜力的市场,有着全球最大规模的中产阶层,这既是畅通国内循环的强大支柱,也是畅通国际循环的强大引力。

最后,4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深度参与了国际经济循环,既是继续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重要基石,也是联系国际循环与国内循环的重要纽带,这决定了我们有能力在畅通国内循环的基础上,打造好国际循环。

界面新闻:国内大循环的核心在于什么,如何更好地实现国内经济的大循环?

刘兴国:当前国内循环畅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所以,为切实畅通国内循环,首先必须在分配制度改革、消费支出结构调整上做好文章。

一方面,要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量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提高他们的消费购买能力,从而有效增加内需;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消费结构调整,包括严格控制房价上涨,释放更多消费资金进入房地产以外的其他消费领域,以及引导居民将更多资金投向国内市场消费。

其次,需要做好技术创新。要以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创新与提升产品品质,从而增加优质供给;也就是要以供给质量的提升,促进内需增长,吸引消费回流,来更好打通国内循环。

再次,要优化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完整性,是保障国内循环畅通的重要基石。要对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梳理,引导中国企业加快进行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调整,不断补全产业链供应链断点,补强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增强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控制力与影响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界面新闻:如何理解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未来中国应如何更好地参与到国际循环当中?

刘兴国: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各国都应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之中,在全球分工体系中进行分工合作;一国既可以从全球化发展中获取利益,更需要为全球化深化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想要强行切断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之间的联系,固步自封于国内循环,不参与国际循环,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所以,必须构建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之间的链接,使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形成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

一方面,国内循环的畅通,离不开国际循环的支持,中国资本与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国际循环,充分整合与利用国际资源与市场,更好服务于国内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借助于国际供应链,弥补国内产业发展的不足之处,以及为国内市场提供短缺产品与服务,从而更好畅通国内循环。另一方面,国内循环也要主动嵌入并服务于国际循环,在畅通国内循环的基础上,主动将中国产品与服务提供给国际用户,为国际循环的畅通做出应有贡献。所以,只有国内循环畅通了,才能更好促进国际循环;相应地,只有国际循环畅通了,畅通国内循环才能有更扎实的基础。

中国参与国际循环,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是要加快走出去;既要将中国产品与服务输出到国外市场,更要将中国资本输出到国外市场,并要借助于中国资本的输出,同时输出中国技术与标准,为全球经济,尤其是东道国的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是要大力引进来;既要引进国内短缺的产品与服务,帮助提升国内消费水平;更要大力引进外资,帮助推动中国产业发展。

界面新闻: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国在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该如何更好发力,为双循环格局的建设保驾护航?

刘兴国: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一是深化对外开放,包括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提高招商引资和对外投资的便利化;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三是完善创新机制,形成鼓励创新、愿意创新、能够创新的良好氛围;四是强化金融服务,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筑牢畅通国内循环的企业基础。

界面新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立会对中国未来在国际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产生怎样的影响?

刘兴国:一是可以提高中国经济的全球参与度。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循环,中国资本与企业将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在全球市场进行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深度参与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产品与服务也会积极进入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

二是增强中国产业与企业对全球产业的掌控力与影响力。一方面,在全球产业链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或服务通过前向参与、后向参与,成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从而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拥有更强的控制力与影响力;另一方面,双循环的畅通,将加快中国经济增长步伐,中国经济的体量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在全球将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在对全球的贡献越来越大的同时,也将相应拥有越来越高的全球经济控制力与影响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