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电视节】对话白玉兰奖评委何冰:演员不应该用“老戏骨”和“小鲜肉”来划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电视节】对话白玉兰奖评委何冰:演员不应该用“老戏骨”和“小鲜肉”来划分

“我拿到入围名单,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他们的表现和能力都配得上,说句不好听的,只是看谁这次运气更好一点。”

评委见面会上的何冰。图片来源:上海电视节

在第26届上海电视节期间,白玉兰奖评委之一何冰与包括界面文娱在内的少数几家媒体进行对话,表达了他作为评委的评奖标准,以及他对优质剧集及行业的看法。

在成为白玉兰奖评委之前,何冰曾凭借《情满四合院》获得第24届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也曾凭借《白鹿原》和《芝麻胡同》,分别获得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提名和最佳男主角提名。这次回到上海电视节,他认为是怀着一种感激的心理,“我个人是有报答上海的心思在里面,因为每次来上海参加评奖,上海每次都给我很高的肯定,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福地。这次白玉兰奖说让我来做评委,我更多怀着感激的心理。”

《情满四合院》剧照

在评委见面会上,何冰表示将会把自己放在观众的位置去评判,带着相对主观的视角。他认为,“我觉得即便评委会主席给了一个客观标准,也没客观可言,因为客观这个词就不科学。我在观,你在观,我和你就是主。你说客观,用什么看呢?客观是一个说法而已,我们逃不出自己的所有接受的通道,必须用自己的眼睛看。一个作品可能产生的力量,只跟你的过去、此时此刻的心情、教育背景、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发生关系,并不能让别人帮你体验,所以都是主观。所谓客观服从是一些其他方面,并不是审美上的,审美是我觉得就是主观。而且我拿到入围名单,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他们的表现和能力都配得上,说句不好听的,只是谁这次运气更好一点,仅此而已。这个标准也绝不掌握在我们几个人手里,因为我们无法用自己的看法改变一个人。这些入围的,无论是导演、演员、摄影,哪个不是一滴一滴汗水走到尽头的?岂是别人用几句话就能推倒或者抬高的?”

在白玉兰奖的评审中,何冰有几个关注的重点,“一是基础,比如一些永远不变的东西,他还有热情吗?还有激情吗?还有没有想通过表演对观众说的话。我们演员是通过一个角色,跟观众说话。或者你还有得说吗?还有一个就是这次把自己用上了多少,只要把自己用得越多越好,这个职业可以藏在角色背后一点心都不动的,反正说了台词,演就演了,能看出什么呢?不,内行是能看出来的。有的演员就是利用角色尽可能把自己开发,别人用了一半,他用了70%、80%,闪闪发光。”

2020年第2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会

作为一名已经年过50的资深演员,他认为演员跟其他行业一样,不应该只用年龄区分,不应该存在小鲜肉和老戏骨这样的划分方式。“这个说法挺奇怪的,是媒体炒出来的概念,因为把一件事掰开了好谈,搁一起不好谈。老戏骨就意味着演得好吗?岁数大的演员里糊涂蛋有的是。年轻就意味着不好吗?自古英雄出少年,这个价值在运动的、科学的(人群)都成立,一到演员就不成立?这个分布状况就不是这样,好演员只是呈现跟社会其他领域一样的正态分布,不是按年龄区分。”

包括影视剧目标观众的所谓年龄划分,他也觉得根本不存在。“这都是媒体做出来的概念,为了写文章用,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慢慢去提高创作水平,拍好戏给观众看。你会发现,只要我们不出好作品,这种话题就出来了,可你会发现比如一个作品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影响的时候,大家就不提这事儿了,多大岁数都去看,小孩老头都看。这个时候为什么不存在了?我们经常面对一些问题,我们不知道出在哪里,就开始瞎找原因,其实根本不是那个原因。”

《芝麻胡同》剧照

不过他也认为,当下年轻演员,与他过去年轻的时候并不太相同。“教育背景不一样,我们那一代老师更愿意从‘专业角度’教,这不是褒扬的意思,所谓专业角度并不一定都好。现在年轻演员也是专业学院出来,可环境跟我们那时不一样,思想打开程度也不一样。非要用粗糙的区分,是现在年轻演员更加自我,更依赖本身的素质,依赖我的感受、独特性。我们那会儿更从思想上去依赖老师教的理解、技巧、分析,更依赖这种工作方法。但还是有很多事是不变的,热情、激情永远不变,这是动作的艺术永远不变的东西,是表演必须得有的东西,这永远不变。”

在回忆自己年轻时的表演历程时,何冰用“叛逆”来形容。“我自己一直以为我不叛逆,但后来想想还是有。这会我50多岁了,你问我,我会这么回答,还是叛逆的。我是表面上或者我自认为是听(前辈建议)的,实际上没听。不光是演员,任何一个领域做任何一件事,都不能听别人的,只能听自己的,答案在我们心里,我们内心应该听到自己的声音。那个声音一定是正确的。我其实很尊重长辈,那个尊重是礼貌上外在的,内心深处我是不停的。如果您给我意见严重跟我本人构成冲突,我不会听。尤其是我们这个职业有个特征,有一个自检方式,我们工作的同时就检查了,是自己身体是否舒服、心灵是否舒服,比如演一段戏,过程是否舒服,这是非常清楚的,这是戏剧学院老师教的唯一的检验方式,检验权不在导演那儿,不在观众那儿,在你自己这儿。你自己别别扭扭,不可能好。能坚持相信这个自检方式的人并不多,但其实这个权力是在自己手中的。这个不会有偏差,因为当时只是当时,日后再看也来不及了。而且你当时能做的就是感知通道上的这些,即便是孔圣人来跟你说,你做不到,有什么用呢?一定要坚信这些。”

评委见面会上的何冰。图片来源:上海电视节

不过这一套方法,在年轻演员中能够使用的不多。何冰表示,“我都快把嘴说破了,他们也不信我这套。我们团的小孩,我说你们千万别听我的,他们还以为我不教呢,其实我是真心实意地教他们。你去相信这个非常难,真的那边坐一个大导演,旁边多少人等你,你还坚定按照自己想法做,就不容易了。尤其是做完后,现实没有得到反馈,大家还不太理解你为什么这么干。这个情况下你还能坚定,就太难了。”

从人艺舞台,到电视剧荧屏当中,何冰都留下了非常多经典的角色,唯独在电影大银幕上展现的次数不太多。“用一个挺自私的说法,就是我喜欢演戏,所以我演剧集多,因为电影本身不是个表演的艺术,是个导演的艺术,更多的是,电影演员在这部电影里很重要,再重要也是一个元素,不是表达的全部。而在剧集里不一样,演员可能是相当重要的元素,没了就不行。它量比较大,同时可以很过瘾。如果有网剧找我,我也肯定去,拒绝不了的,不是我们选择使用手机,是手机选择让我们使用。选择权不在我们手里。当然是B站选择了我,我怎么选择它?我现在要求给其他网络拍广告,人家同意吗?对不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电视节】对话白玉兰奖评委何冰:演员不应该用“老戏骨”和“小鲜肉”来划分

“我拿到入围名单,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他们的表现和能力都配得上,说句不好听的,只是看谁这次运气更好一点。”

评委见面会上的何冰。图片来源:上海电视节

在第26届上海电视节期间,白玉兰奖评委之一何冰与包括界面文娱在内的少数几家媒体进行对话,表达了他作为评委的评奖标准,以及他对优质剧集及行业的看法。

在成为白玉兰奖评委之前,何冰曾凭借《情满四合院》获得第24届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也曾凭借《白鹿原》和《芝麻胡同》,分别获得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提名和最佳男主角提名。这次回到上海电视节,他认为是怀着一种感激的心理,“我个人是有报答上海的心思在里面,因为每次来上海参加评奖,上海每次都给我很高的肯定,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福地。这次白玉兰奖说让我来做评委,我更多怀着感激的心理。”

《情满四合院》剧照

在评委见面会上,何冰表示将会把自己放在观众的位置去评判,带着相对主观的视角。他认为,“我觉得即便评委会主席给了一个客观标准,也没客观可言,因为客观这个词就不科学。我在观,你在观,我和你就是主。你说客观,用什么看呢?客观是一个说法而已,我们逃不出自己的所有接受的通道,必须用自己的眼睛看。一个作品可能产生的力量,只跟你的过去、此时此刻的心情、教育背景、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发生关系,并不能让别人帮你体验,所以都是主观。所谓客观服从是一些其他方面,并不是审美上的,审美是我觉得就是主观。而且我拿到入围名单,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他们的表现和能力都配得上,说句不好听的,只是谁这次运气更好一点,仅此而已。这个标准也绝不掌握在我们几个人手里,因为我们无法用自己的看法改变一个人。这些入围的,无论是导演、演员、摄影,哪个不是一滴一滴汗水走到尽头的?岂是别人用几句话就能推倒或者抬高的?”

在白玉兰奖的评审中,何冰有几个关注的重点,“一是基础,比如一些永远不变的东西,他还有热情吗?还有激情吗?还有没有想通过表演对观众说的话。我们演员是通过一个角色,跟观众说话。或者你还有得说吗?还有一个就是这次把自己用上了多少,只要把自己用得越多越好,这个职业可以藏在角色背后一点心都不动的,反正说了台词,演就演了,能看出什么呢?不,内行是能看出来的。有的演员就是利用角色尽可能把自己开发,别人用了一半,他用了70%、80%,闪闪发光。”

2020年第2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会

作为一名已经年过50的资深演员,他认为演员跟其他行业一样,不应该只用年龄区分,不应该存在小鲜肉和老戏骨这样的划分方式。“这个说法挺奇怪的,是媒体炒出来的概念,因为把一件事掰开了好谈,搁一起不好谈。老戏骨就意味着演得好吗?岁数大的演员里糊涂蛋有的是。年轻就意味着不好吗?自古英雄出少年,这个价值在运动的、科学的(人群)都成立,一到演员就不成立?这个分布状况就不是这样,好演员只是呈现跟社会其他领域一样的正态分布,不是按年龄区分。”

包括影视剧目标观众的所谓年龄划分,他也觉得根本不存在。“这都是媒体做出来的概念,为了写文章用,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慢慢去提高创作水平,拍好戏给观众看。你会发现,只要我们不出好作品,这种话题就出来了,可你会发现比如一个作品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影响的时候,大家就不提这事儿了,多大岁数都去看,小孩老头都看。这个时候为什么不存在了?我们经常面对一些问题,我们不知道出在哪里,就开始瞎找原因,其实根本不是那个原因。”

《芝麻胡同》剧照

不过他也认为,当下年轻演员,与他过去年轻的时候并不太相同。“教育背景不一样,我们那一代老师更愿意从‘专业角度’教,这不是褒扬的意思,所谓专业角度并不一定都好。现在年轻演员也是专业学院出来,可环境跟我们那时不一样,思想打开程度也不一样。非要用粗糙的区分,是现在年轻演员更加自我,更依赖本身的素质,依赖我的感受、独特性。我们那会儿更从思想上去依赖老师教的理解、技巧、分析,更依赖这种工作方法。但还是有很多事是不变的,热情、激情永远不变,这是动作的艺术永远不变的东西,是表演必须得有的东西,这永远不变。”

在回忆自己年轻时的表演历程时,何冰用“叛逆”来形容。“我自己一直以为我不叛逆,但后来想想还是有。这会我50多岁了,你问我,我会这么回答,还是叛逆的。我是表面上或者我自认为是听(前辈建议)的,实际上没听。不光是演员,任何一个领域做任何一件事,都不能听别人的,只能听自己的,答案在我们心里,我们内心应该听到自己的声音。那个声音一定是正确的。我其实很尊重长辈,那个尊重是礼貌上外在的,内心深处我是不停的。如果您给我意见严重跟我本人构成冲突,我不会听。尤其是我们这个职业有个特征,有一个自检方式,我们工作的同时就检查了,是自己身体是否舒服、心灵是否舒服,比如演一段戏,过程是否舒服,这是非常清楚的,这是戏剧学院老师教的唯一的检验方式,检验权不在导演那儿,不在观众那儿,在你自己这儿。你自己别别扭扭,不可能好。能坚持相信这个自检方式的人并不多,但其实这个权力是在自己手中的。这个不会有偏差,因为当时只是当时,日后再看也来不及了。而且你当时能做的就是感知通道上的这些,即便是孔圣人来跟你说,你做不到,有什么用呢?一定要坚信这些。”

评委见面会上的何冰。图片来源:上海电视节

不过这一套方法,在年轻演员中能够使用的不多。何冰表示,“我都快把嘴说破了,他们也不信我这套。我们团的小孩,我说你们千万别听我的,他们还以为我不教呢,其实我是真心实意地教他们。你去相信这个非常难,真的那边坐一个大导演,旁边多少人等你,你还坚定按照自己想法做,就不容易了。尤其是做完后,现实没有得到反馈,大家还不太理解你为什么这么干。这个情况下你还能坚定,就太难了。”

从人艺舞台,到电视剧荧屏当中,何冰都留下了非常多经典的角色,唯独在电影大银幕上展现的次数不太多。“用一个挺自私的说法,就是我喜欢演戏,所以我演剧集多,因为电影本身不是个表演的艺术,是个导演的艺术,更多的是,电影演员在这部电影里很重要,再重要也是一个元素,不是表达的全部。而在剧集里不一样,演员可能是相当重要的元素,没了就不行。它量比较大,同时可以很过瘾。如果有网剧找我,我也肯定去,拒绝不了的,不是我们选择使用手机,是手机选择让我们使用。选择权不在我们手里。当然是B站选择了我,我怎么选择它?我现在要求给其他网络拍广告,人家同意吗?对不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