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他们在年轻时看故国远去,老无所依 | 一周新书推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他们在年轻时看故国远去,老无所依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毒品、犯罪小说、乡土现代性、大众汽车丑闻、二战、指标、嘻哈、海洋……

《老无所依》电影剧照 来源:豆瓣

记者 | 赵蕴娴

编辑 | 林子人

《白雪公主的简历》

陈丹燕 著
可以文化·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0-7

陈丹燕的这部小说带有强烈的实验色彩:它既是一个虚构故事,又穿插着透露作者真实经历的图片,现实世界的景象浮现于虚构的情节中,隐隐如车窗上流动的倒影。一个整日在博物馆里擦洗木偶的管理员,一个上海城里的云爱好者,一个种植月季的女人,三个中年人的故事在不同的城市里展开,枝蔓牵连。他们行至中年的处境相似,又有微妙的差异,正如作者在他们身上看到的自己。

“这是一本需要读者的生活阅历参与才能打开下一个盒盖的故事集。”陈丹燕尝试在这部小说中构建起“套娃”式的故事结构,让每一个通向答案的盒盖都与新的问题相连接。此前,浙江文艺出版社已推出“陈丹燕旅行汇系列”,《驰想日——〈尤利西斯〉地理阅读》《去北地,再去北地》等绘制了这位背包客作家的旅行足迹,《白雪公主的简历》没有延续一贯的非虚构纪实写作,但仍旧可以放在陈丹燕的旅途故事中来看。

《老无所依》

[美]科马克·麦卡锡 著 曹元勇 译
理想国|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0-7

如果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你是否会告诉得克萨斯小镇上的老人,未来会有一群戴鼻环、染绿头发的年轻人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游荡,越战归来无所事事,他们靠打猎为生,也可以为了毒品的巨大利润让同类成为枪下亡魂,而这群亡命之徒正是他们的子孙?

“那不是老人的国度。年轻人在彼此的怀中;鸟在树上——那将死的一代代——唱着各自的歌。”美国当代小说家科马克·麦卡锡在叶芝的诗句里听见了里根时代美国西南部的溃烂之歌。老警长贝尔追逐在年轻的猎人与杀手身后,他不断地尝试用旧的经验和知识来解释当下,却在心力交瘁中发现这片故土让自己老无所依。金钱、毒品与犯罪在他们脚底下卷起巨浪,没有人能够在秩序的溃败中幸免于难,一个人可以决定的,只是依照什么样的顺序来背弃过去。

这是一部犯罪小说,但作者却没有告诉我们正义如何运作,《老无所依》同名电影导演、编剧科恩兄弟说道:“故事真正吸引我们的是,它推翻了关于犯罪和追杀的一切预期。”麦卡锡在一桩小镇罪案中窥见的是嬉皮士浪潮退去后的遗迹、一场战争在结束后的延续,以及时间对人类世世代代的无情裁判。就像现在,微不可见的病毒视昨日为故土,我们也已是未经风霜的虚假年迈,在香梦酣沉的岁月老无可依。

《上升的大地:中国乡土的现代性想象》

罗雅琳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0-6

“现代性”在很多时候被置换为“城市化”,只有霓虹闪烁的高楼、如织的车流、街头的摩肩擦踵才算现代化。在这样的想象下,中国的现代化沿着东部海岸线的城市一路向西部的农村减退。从文学到大众传媒,西部与农村经常受限于诗意田园和猎奇乡土的认知,其书写可以关乎古老的传统、失落的道德、发展的落后,却独独与现代性无关。

在这本书中,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罗雅琳逆流而上,循着黄河的两岸探寻被忽略的乡土的现代性。从埃德加·斯诺笔下的西北土地上的革命、路遥的农村世界,到刘慈欣以第三世界经验为底色的科幻文学,罗雅琳尝试重新挖掘乡土的新活力。在城市经验过度中心化的当下,如何处理农村作为边缘的经历,或者说,如何重新界定“中心-边缘”的关系,对每个需要界定自身与世界关系的人来说都尤为重要。

《“排放门”:大众汽车丑闻》

[美]杰克·尤因 著 吴奕俊 鲍京秀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7

2013年春天,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的两名研究生忍受着噪音和尾气,驱车行驶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高速公路上。他们的大众捷达旅行车上载着一套监测排放尾气的特殊装置,不断引起人们的好奇。按大众汽车广告的说法,这款“清洁柴油”汽车能够从尾气中清除氮氧化物,但数据却显示,捷达的氮氧化物排放量远远超出控制标准——甚至比现代长途柴油卡车还多。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大众汽车竟然为备有EA189柴油发动机的1100万辆汽车全部安装了作弊软件,并在2015年7月超过丰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仅仅两个月后,大众汽车“排放门”即曝光。不出意外地,公司高管仍旧身居高位,所有的损失都被转嫁到普通工人身上,他们失去工作后,又发现自己的家庭正在陷入一场更大的危机。作为沃尔夫斯堡的最大缴税者,大众汽车的丑闻导致这座城市当年失去了大量的税金,公共幼儿园、消防站、图书馆等社区设施缺乏资金,因而不得不提高服务费、推迟修缮,甚至关停。

除了对利润的贪婪追求,还有什么因素促使大众汽车选择铤而走险?一家大型企业如何与城市、社区以及个体相连?《纽约时报》驻德记者杰克·尤因在《排放门》中梳理了大众汽车的企业故事,将历史与当下勾连起来,以理解“排放门”何以于此时此地产生。这部企业史同时也围绕保时捷和皮耶希家族展开,在近一个世纪的家族史中讲述了大众商业帝国的兴起和衰落。

《恐惧与自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改变了我们》

[英]基思·罗威 著 朱邦芊 译
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7

“回想那一天,我觉得那不是人间,我看到的是另一个世界的地狱。”许多经历了广岛核爆的人和这位幸存者一样,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都无法调和自己的认知。一座顷刻之间被夷为平地的城市从爆炸之前与之后的生活中断裂开。从众生的阳世到众生的阴间,目睹过这一切的日本小说家大田洋子甚至觉得这与战争无关,而是一场超自然的“末日意外”。

而广岛只是二战期间“末日意外”的一场,整个昨日的世界都在消亡。没有人能预见这场战争将如何改变世界,但总有后来者尝试弥合过去与现在之间难以解释的断裂。在聚焦欧洲战后初年历史的《野蛮大陆》之后,英国历史学家基思·罗威再次考察了战后秩序的重建。这次,他将故事的范围扩大至全球,对各大洲、各国家不同阶层的人进行了深入的访谈,用这些看似孤立的普通人的故事解读二战广泛深刻的影响。

《指标陷阱:过度量化如何威胁当今的商业、社会和生活》

[美]杰瑞·穆勒 著 闾佳 译
东方出版中心 2020-7

KPI是当下生活的第一要义,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时刻都可以用指标来衡量,同时也被转化为其他社会成员用以争取成功的指标。儿童和青少年的未来发展潜力被一个个分数量化,分数的高低也意味着一个家庭、学校、地区的好坏。警察可能为了犯罪率指标而忽略大案,医生也会为了尽力压低病亡指标而拒收疑难杂症患者。在“指标的暴政”下,人人都为了指标筋疲力尽,甚至违背道德,下一秒又沦为指标的弃儿。

把指标当作一种有效的问责和驱动机制,在我们的社会里已是常态。但这种看似正确的假设忽视了许多不可计算的努力,并且催生了偷奸耍滑的行径。美国华盛顿天主教大学教授杰瑞·穆勒将社会对指标的迷恋总结为“指标固恋”,他在这本新书中指出,测量是件好事,但它应当是人类判断力的辅助,而非替代。

《别再问我什么是嘻哈①》

[日] 长谷川町藏 大和田俊之 著 耳田 译
拜德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0-6

嘻哈与涂鸦之间有什么渊源?说唱为什么存在地域与世代纷争?女性说唱歌手如何打入带有厌女性质的嘻哈文化?嘻哈到底是“跳出”资本主义,还是“跳进”?

日本作家长谷川町藏与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大和田俊之出生于嘻哈音乐诞生的1970年代。他们一个听着嘻哈长大,另一个在摇滚音乐节上骨折后再也没听过嘻哈以外的音乐。这次,两位嘻哈爱好者通过聊天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探讨了嘻哈文化里大大小小的秘密。对谈中提到的一百余张唱片的播放详情附录于译后记,方便读者查看收听。

《深蓝SOS:我们和海洋在一起》

[美] 西尔维娅·A·厄尔 著 吕雅鑫 吴文智 译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1

受新冠疫情影响,口罩正在成为新型海洋污染源。在地中海的一次海洋清洁活动中,法国“清洁海洋行动”组织在海底发现了大量的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用品,“数量比水母还多”。据研究,这些污染物需要450年才能自然降解,可是照现在的一次性口罩使用情况来看,指望自然降解,无异于掩耳盗铃——何况口罩只是海洋垃圾的一小部分。我们有理由担心,早在所有的垃圾自然降解前,人类以及整个地球生态圈就会遭到海洋污染的反噬。

“如果没有‘蓝色’,那么地球上就根本不会有绿色。”美国海洋学家西尔维娅·A·厄尔一反“绿色是生命之源”的说法,将蓝色视为这颗星球的根基。“不管你生活在地球何处,即使你从来没有机会看到或接触过海洋,但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饮用的每一滴水,吃的每一口食物都让你与大海联系在一起。”从气候的调节、远古生命的孕育演化、再到海洋资源对现代社会源源不断的供给,地球上的大片深蓝与生命的交织远比我们了解的要深刻。然而,在人类近百年的无知与贪婪索取下,海底深处正传来一阵阵愤怒而哀伤的呼嚎。

厄尔曾领导完成了100多次海洋探险,并记录了7000多个小时的水下探险日志,她是全球海洋学领域的领军人物,被《纽约客》等媒体誉为“深海女王”。在这本书中,厄尔回顾了海洋对生命的馈赠,详细阐述了当下的深蓝危机,在针对个体提出一些环保建议的同时,也向政府机构提供了科学性的补救方案。此外,为契合环保主题,本书摒弃了传统的塑封包装,采用耐磨海报保护书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他们在年轻时看故国远去,老无所依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毒品、犯罪小说、乡土现代性、大众汽车丑闻、二战、指标、嘻哈、海洋……

《老无所依》电影剧照 来源:豆瓣

记者 | 赵蕴娴

编辑 | 林子人

《白雪公主的简历》

陈丹燕 著
可以文化·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0-7

陈丹燕的这部小说带有强烈的实验色彩:它既是一个虚构故事,又穿插着透露作者真实经历的图片,现实世界的景象浮现于虚构的情节中,隐隐如车窗上流动的倒影。一个整日在博物馆里擦洗木偶的管理员,一个上海城里的云爱好者,一个种植月季的女人,三个中年人的故事在不同的城市里展开,枝蔓牵连。他们行至中年的处境相似,又有微妙的差异,正如作者在他们身上看到的自己。

“这是一本需要读者的生活阅历参与才能打开下一个盒盖的故事集。”陈丹燕尝试在这部小说中构建起“套娃”式的故事结构,让每一个通向答案的盒盖都与新的问题相连接。此前,浙江文艺出版社已推出“陈丹燕旅行汇系列”,《驰想日——〈尤利西斯〉地理阅读》《去北地,再去北地》等绘制了这位背包客作家的旅行足迹,《白雪公主的简历》没有延续一贯的非虚构纪实写作,但仍旧可以放在陈丹燕的旅途故事中来看。

《老无所依》

[美]科马克·麦卡锡 著 曹元勇 译
理想国|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0-7

如果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你是否会告诉得克萨斯小镇上的老人,未来会有一群戴鼻环、染绿头发的年轻人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游荡,越战归来无所事事,他们靠打猎为生,也可以为了毒品的巨大利润让同类成为枪下亡魂,而这群亡命之徒正是他们的子孙?

“那不是老人的国度。年轻人在彼此的怀中;鸟在树上——那将死的一代代——唱着各自的歌。”美国当代小说家科马克·麦卡锡在叶芝的诗句里听见了里根时代美国西南部的溃烂之歌。老警长贝尔追逐在年轻的猎人与杀手身后,他不断地尝试用旧的经验和知识来解释当下,却在心力交瘁中发现这片故土让自己老无所依。金钱、毒品与犯罪在他们脚底下卷起巨浪,没有人能够在秩序的溃败中幸免于难,一个人可以决定的,只是依照什么样的顺序来背弃过去。

这是一部犯罪小说,但作者却没有告诉我们正义如何运作,《老无所依》同名电影导演、编剧科恩兄弟说道:“故事真正吸引我们的是,它推翻了关于犯罪和追杀的一切预期。”麦卡锡在一桩小镇罪案中窥见的是嬉皮士浪潮退去后的遗迹、一场战争在结束后的延续,以及时间对人类世世代代的无情裁判。就像现在,微不可见的病毒视昨日为故土,我们也已是未经风霜的虚假年迈,在香梦酣沉的岁月老无可依。

《上升的大地:中国乡土的现代性想象》

罗雅琳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0-6

“现代性”在很多时候被置换为“城市化”,只有霓虹闪烁的高楼、如织的车流、街头的摩肩擦踵才算现代化。在这样的想象下,中国的现代化沿着东部海岸线的城市一路向西部的农村减退。从文学到大众传媒,西部与农村经常受限于诗意田园和猎奇乡土的认知,其书写可以关乎古老的传统、失落的道德、发展的落后,却独独与现代性无关。

在这本书中,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罗雅琳逆流而上,循着黄河的两岸探寻被忽略的乡土的现代性。从埃德加·斯诺笔下的西北土地上的革命、路遥的农村世界,到刘慈欣以第三世界经验为底色的科幻文学,罗雅琳尝试重新挖掘乡土的新活力。在城市经验过度中心化的当下,如何处理农村作为边缘的经历,或者说,如何重新界定“中心-边缘”的关系,对每个需要界定自身与世界关系的人来说都尤为重要。

《“排放门”:大众汽车丑闻》

[美]杰克·尤因 著 吴奕俊 鲍京秀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7

2013年春天,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的两名研究生忍受着噪音和尾气,驱车行驶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高速公路上。他们的大众捷达旅行车上载着一套监测排放尾气的特殊装置,不断引起人们的好奇。按大众汽车广告的说法,这款“清洁柴油”汽车能够从尾气中清除氮氧化物,但数据却显示,捷达的氮氧化物排放量远远超出控制标准——甚至比现代长途柴油卡车还多。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大众汽车竟然为备有EA189柴油发动机的1100万辆汽车全部安装了作弊软件,并在2015年7月超过丰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仅仅两个月后,大众汽车“排放门”即曝光。不出意外地,公司高管仍旧身居高位,所有的损失都被转嫁到普通工人身上,他们失去工作后,又发现自己的家庭正在陷入一场更大的危机。作为沃尔夫斯堡的最大缴税者,大众汽车的丑闻导致这座城市当年失去了大量的税金,公共幼儿园、消防站、图书馆等社区设施缺乏资金,因而不得不提高服务费、推迟修缮,甚至关停。

除了对利润的贪婪追求,还有什么因素促使大众汽车选择铤而走险?一家大型企业如何与城市、社区以及个体相连?《纽约时报》驻德记者杰克·尤因在《排放门》中梳理了大众汽车的企业故事,将历史与当下勾连起来,以理解“排放门”何以于此时此地产生。这部企业史同时也围绕保时捷和皮耶希家族展开,在近一个世纪的家族史中讲述了大众商业帝国的兴起和衰落。

《恐惧与自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改变了我们》

[英]基思·罗威 著 朱邦芊 译
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7

“回想那一天,我觉得那不是人间,我看到的是另一个世界的地狱。”许多经历了广岛核爆的人和这位幸存者一样,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都无法调和自己的认知。一座顷刻之间被夷为平地的城市从爆炸之前与之后的生活中断裂开。从众生的阳世到众生的阴间,目睹过这一切的日本小说家大田洋子甚至觉得这与战争无关,而是一场超自然的“末日意外”。

而广岛只是二战期间“末日意外”的一场,整个昨日的世界都在消亡。没有人能预见这场战争将如何改变世界,但总有后来者尝试弥合过去与现在之间难以解释的断裂。在聚焦欧洲战后初年历史的《野蛮大陆》之后,英国历史学家基思·罗威再次考察了战后秩序的重建。这次,他将故事的范围扩大至全球,对各大洲、各国家不同阶层的人进行了深入的访谈,用这些看似孤立的普通人的故事解读二战广泛深刻的影响。

《指标陷阱:过度量化如何威胁当今的商业、社会和生活》

[美]杰瑞·穆勒 著 闾佳 译
东方出版中心 2020-7

KPI是当下生活的第一要义,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时刻都可以用指标来衡量,同时也被转化为其他社会成员用以争取成功的指标。儿童和青少年的未来发展潜力被一个个分数量化,分数的高低也意味着一个家庭、学校、地区的好坏。警察可能为了犯罪率指标而忽略大案,医生也会为了尽力压低病亡指标而拒收疑难杂症患者。在“指标的暴政”下,人人都为了指标筋疲力尽,甚至违背道德,下一秒又沦为指标的弃儿。

把指标当作一种有效的问责和驱动机制,在我们的社会里已是常态。但这种看似正确的假设忽视了许多不可计算的努力,并且催生了偷奸耍滑的行径。美国华盛顿天主教大学教授杰瑞·穆勒将社会对指标的迷恋总结为“指标固恋”,他在这本新书中指出,测量是件好事,但它应当是人类判断力的辅助,而非替代。

《别再问我什么是嘻哈①》

[日] 长谷川町藏 大和田俊之 著 耳田 译
拜德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0-6

嘻哈与涂鸦之间有什么渊源?说唱为什么存在地域与世代纷争?女性说唱歌手如何打入带有厌女性质的嘻哈文化?嘻哈到底是“跳出”资本主义,还是“跳进”?

日本作家长谷川町藏与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大和田俊之出生于嘻哈音乐诞生的1970年代。他们一个听着嘻哈长大,另一个在摇滚音乐节上骨折后再也没听过嘻哈以外的音乐。这次,两位嘻哈爱好者通过聊天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探讨了嘻哈文化里大大小小的秘密。对谈中提到的一百余张唱片的播放详情附录于译后记,方便读者查看收听。

《深蓝SOS:我们和海洋在一起》

[美] 西尔维娅·A·厄尔 著 吕雅鑫 吴文智 译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1

受新冠疫情影响,口罩正在成为新型海洋污染源。在地中海的一次海洋清洁活动中,法国“清洁海洋行动”组织在海底发现了大量的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用品,“数量比水母还多”。据研究,这些污染物需要450年才能自然降解,可是照现在的一次性口罩使用情况来看,指望自然降解,无异于掩耳盗铃——何况口罩只是海洋垃圾的一小部分。我们有理由担心,早在所有的垃圾自然降解前,人类以及整个地球生态圈就会遭到海洋污染的反噬。

“如果没有‘蓝色’,那么地球上就根本不会有绿色。”美国海洋学家西尔维娅·A·厄尔一反“绿色是生命之源”的说法,将蓝色视为这颗星球的根基。“不管你生活在地球何处,即使你从来没有机会看到或接触过海洋,但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饮用的每一滴水,吃的每一口食物都让你与大海联系在一起。”从气候的调节、远古生命的孕育演化、再到海洋资源对现代社会源源不断的供给,地球上的大片深蓝与生命的交织远比我们了解的要深刻。然而,在人类近百年的无知与贪婪索取下,海底深处正传来一阵阵愤怒而哀伤的呼嚎。

厄尔曾领导完成了100多次海洋探险,并记录了7000多个小时的水下探险日志,她是全球海洋学领域的领军人物,被《纽约客》等媒体誉为“深海女王”。在这本书中,厄尔回顾了海洋对生命的馈赠,详细阐述了当下的深蓝危机,在针对个体提出一些环保建议的同时,也向政府机构提供了科学性的补救方案。此外,为契合环保主题,本书摒弃了传统的塑封包装,采用耐磨海报保护书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