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连咖啡资金链断裂?“互联网咖啡”接连倒下,恕我直言“烧钱续命”不靠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连咖啡资金链断裂?“互联网咖啡”接连倒下,恕我直言“烧钱续命”不靠谱

互联网咖啡还能“火”多久?

文|商业邦

继瑞幸咖啡业绩造假被披露后,主打咖啡外卖的连咖啡,再度被曝陷入“关店潮”。4月7日,有媒体报道称连咖啡大部分店铺均已关闭。北京地区仅能检索到21家连咖啡门店,其中大部分门店都为暂停营业状态。在上海市,目前也仅有六家门店仍在正常营业。

1、命途多舛,连咖啡或是下一个瑞幸?

进入2020年,此前热热闹闹的互联网咖啡业可谓命途多舛。

如今,市场中愿意支持线上咖啡的国内消费者,能否足以匹配连咖啡们此前投入的火热资本,这仍然是一个有待时间检验的问题。

01、“夹缝中”成长,扩张路上门店关了又关

也许还有人对连咖啡较为陌生。实际上,连咖啡是一家创立比瑞幸咖啡更早的互联网咖啡企业。

与瑞幸从一开始就将星巴克视做竞争对手不同,连咖啡可以说是依托于星巴克等传统品牌咖啡成长。公开资料显示,连咖啡2014年起家,最早为用户提供代买配送星巴克、COSTA等品牌咖啡的服务,用张洪基自己的话来讲,连咖啡比星巴克更清楚会员的需求。“我们知道星巴克的用户的偏好更多集中在哪里”。

早在2019年年初,连咖啡曾经对北京、上海的门店进行了整体优化。当时,连咖啡关闭了上述区域的30%-40%的咖啡站,对外表示门店是由于处于负毛利状态和品牌形象欠佳的原因而关店。

在公司发展的高峰时期,连咖啡北京门店曾经达到60多家,优化后缩减至26家左右。连咖啡彼时公布,经过轮战略调整,已经于2019年4月全面回归盈利状态,随着新一轮融资,连咖啡将启动新一轮扩张计划。然而,一年过去了,连咖啡的门店数量不仅没有迅速扩张,反而关停的门店却越来越多。

02、运营调整,还是资金吃紧?

2019年4月,连咖啡完成2.06亿元B3轮融资,距今并未过去太久,而连咖啡此番为何再度陷入“关店潮”风波?

因为差不多一年前,就有类似连咖啡“关店潮”的新闻出现。当时,有报道称上海、杭州等地都是连咖啡关店“重灾区”,其在全国关店率约40%。另外,由于销量下滑,营收下降现金流紧张,连咖啡已拖欠咖啡豆供应商货款近半年,其他糖浆等原材料及包材的付款周期也一直在拖延。同时,迫于多重压力,连咖啡正在缩减咖啡豆和机器等核心物资的成本。对此,彼时连咖啡公关负责人回应表示:并非是倒闭,这一轮是主动做出调整。

关店潮,除了有运营调整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线下开店的不容易,本身成本不低,包括房租、人工、宣传等,再加上后期无论是减少补贴、折扣,还是直接提升单价,都在直接影响着门店的销量。经营不善的背景下,一旦资金链断裂只好关门了。

连咖啡这类运营模式的公司,受到疫情影响的打击很大。尤其是对线下零售占比较大的连锁门店影响很大,如叠加上处于拓展期阶段的企业,现金流将会带来重大考验。

2、“互联网咖啡”的折腾之路,注定悲剧的烧钱骗局

身披光环无数的中国互联网咖啡品牌——瑞幸咖啡自曝财务造假,举世哗然。这一背后,让更多的人开始思考究竟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咖啡屡屡受挫?又关店、又亏损的互联网咖啡,是注定悲剧的烧钱骗局吗?

01、前有瑞幸烧钱无底洞,扩张模式之“罪”

瑞幸烧钱的商业模式一直饱受质疑。

2018年1月,瑞幸咖啡开启了疯狂扩张的步伐。成立不到1年时间,瑞幸 店数量就达到2000家,当年5月就超过英国咖啡Costa,成为国内第二大连锁咖啡品牌。截止2019年底时,瑞幸咖啡直营门店数达到4507家,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除上海外,在所有主流城市门店数量均为第一,而星巴克如今入华20年, 店数量也只有约3500家。

不惜血本的补贴,更是让瑞幸赚足了眼球,各种“买一赠一”、“买五赠五”的花式补贴和优惠持续砸向市场。有人算了一笔帐,按照这样的烧钱模式,相当于每卖出一杯咖啡,都要亏损近9块钱。

事实上,自2018年成立至今,瑞幸咖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数据显示,在试运营之前的2017年,瑞幸咖啡净亏损5637万元 ,2018年,净亏损16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净亏损17亿元。成立一年多,累计亏损金额已超过33亿元。

而如今,瑞幸咖啡能不能活到3到5年还是个未知数。

02、后有连咖啡资金链危局,只得“瘦身保命”

2017年底连咖啡就开始实现盈利,本来终于熬出头的连咖啡想着美滋滋地可以开始赚钱了,但是,2017年10月,疯狂“跑马圈地”的瑞幸咖啡出现了。在星巴克与瑞幸咖啡快速扩张门店、展开线上争夺的过程中,同样聚焦外卖咖啡的品牌“连咖啡”一度“命悬一线”。

受整体大环境影响,2018年,连咖啡也决定投身线下,开始大规模烧钱扩张。连咖啡烧钱最快时,门店总数曾达到400多家。然而,这样的增速很快伴随着资本的寒冬到来,戛然而止。

历经1年多的竞争,连咖啡拼不过财大气粗的瑞幸,只能勒紧裤腰带,开始关门闭店,以便在新一轮融资到账之前,保证资金链不断裂。在瑞幸成功递交IPO的第二天,连咖啡宣布终于获得新一轮融资,业内也有声音将这笔融资称为连咖啡的“救命钱”。也正是此时连咖啡创始人在内的一众人士都发现,不管如何追赶,自己的门店规模都与瑞幸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

我们回看去年咖啡市场的特点整体都是是销售量增长,但是客单价下降导致了行业企业盈利能力不足甚至亏损。而连咖啡其实就是瑞幸咖啡打响咖啡价格战后的牺牲品,可以说连咖啡有一部分是被羊毛党给薅死的一个品牌。

可以肯定的是,如今连咖啡已决定不再盲目烧钱,重返自洽状态,而包括连咖啡在内的中国互联网咖啡玩家们,也站在了选择的十字路口。

3、瑞幸的数字“遗产”,“互联网咖啡”的启示录

在这个商业越来越复杂的时代里,我们要如何避免被巨头之间的神仙打架所波及,如何防备突然跨界而来的新竞争者的降维打击,如何找到一条安全稳定的增长之路?

而瑞幸的咖啡行业折腾史,终究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启示。

01、巨头名词,“烧钱式商业模式”

不要迷信各式商业概念,尤其是像“第三空间”这类恰恰来源于本行业巨头的名词。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商业竞争的残酷性,幻想竞争对手透露自身秘密并决定与你“携手共建市场”是根本不可能的。

相反,这些商业概念到底是如何让提出者受益或让别人受伤的,往往才是关键所在——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厘清竞争者的优势与劣势。

就像门店之于星巴克,规模之于瑞幸,品牌需要避免与竞争对手在其优势战场直接竞争。但利器同时也是诅咒,星巴克的外送坎坷发展,瑞幸的现金流难以为继,他们的缺点又恰恰隐藏在他们的优势之中。

无论是“流量为王”还是一再强调“互联网思维”或是“烧钱式商业模式”都不是一个咖啡品牌的主要赛道,那些只能作为品牌化建设中的辅助手段,一但过度使用,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02、科技赋能,建立数字化底层

尽管说咖啡的消费者场景越来越丰富,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追求消费的便捷、安全。

比如,自主扫码下单,;比如,无接触自取;再比如,最快、最安全送到家。

而这些的实现,都需要通过科技赋能!

也就是说,需要咖啡品牌加速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和智能化的进程,包括无人零售!

建立数字化底层。这并非是要所有企业都成为技术公司,而是在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里,企业应该具有足够敏捷的转变与适应能力。

正如星巴克在面临外送市场的竞争压力时,迅速地初步尝试外卖业务,2018年8月星巴克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上线专星送服务。在经过了1年半的发展之后,星巴克Q1财报显示,星巴克中国市场线上订单销售额占总收入的15%,环比增长10%,其中外卖订单占星巴克中国销售额的9%。

星巴克能如此快速的打造一个独有的外卖系统,最主要的因素是其原本就具有一个高度成熟的会员系统,以及与之配套的数字技术能力。

03、私域流量,建立用户壁垒

事实上即使在“赢家通吃”最为激烈的互联网,“小而美”的故事仍然是存在的。B站、知乎、虎扑,都是曾经的小众网站,虽然如今和一众互联网巨头相比仍然显得很穷,但在健康的用户流量与现金流之下,已然拥有了成熟且可预期的美好未来。

瑞幸的经营本质跟像是是一个SaaS电商系统。通过自建流量池,与消费者进行SaaS系统中的商品交易。在前台消费端数据与后端ERP、CRM管理系统全部打通之后,瑞幸就可以实现从消费端到供应链端整个数字化经营闭环。

像瑞幸咖啡,通过管理系统、物联网等数字化手段,把咖啡等产品实现标准化,让「人、货、场」实现服务于管理的标准化。通过数据中台的推动,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在数据库中流转,以达到标准化输出。另外,叠加线上线下的融合,对于C端用户的捕捉手段、转化手段、营销手段等,包括定价策略方面,瑞幸都值得借鉴。

结语

互联网咖啡瑞幸与连咖啡的未来局势并不乐观,虽然它们的概念很新,但在线下服务这个赛道里,太多的局限决定了它们扩张的空间,一旦资本撒手不管,类似连咖啡的关店风波还将不断上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连咖啡资金链断裂?“互联网咖啡”接连倒下,恕我直言“烧钱续命”不靠谱

互联网咖啡还能“火”多久?

文|商业邦

继瑞幸咖啡业绩造假被披露后,主打咖啡外卖的连咖啡,再度被曝陷入“关店潮”。4月7日,有媒体报道称连咖啡大部分店铺均已关闭。北京地区仅能检索到21家连咖啡门店,其中大部分门店都为暂停营业状态。在上海市,目前也仅有六家门店仍在正常营业。

1、命途多舛,连咖啡或是下一个瑞幸?

进入2020年,此前热热闹闹的互联网咖啡业可谓命途多舛。

如今,市场中愿意支持线上咖啡的国内消费者,能否足以匹配连咖啡们此前投入的火热资本,这仍然是一个有待时间检验的问题。

01、“夹缝中”成长,扩张路上门店关了又关

也许还有人对连咖啡较为陌生。实际上,连咖啡是一家创立比瑞幸咖啡更早的互联网咖啡企业。

与瑞幸从一开始就将星巴克视做竞争对手不同,连咖啡可以说是依托于星巴克等传统品牌咖啡成长。公开资料显示,连咖啡2014年起家,最早为用户提供代买配送星巴克、COSTA等品牌咖啡的服务,用张洪基自己的话来讲,连咖啡比星巴克更清楚会员的需求。“我们知道星巴克的用户的偏好更多集中在哪里”。

早在2019年年初,连咖啡曾经对北京、上海的门店进行了整体优化。当时,连咖啡关闭了上述区域的30%-40%的咖啡站,对外表示门店是由于处于负毛利状态和品牌形象欠佳的原因而关店。

在公司发展的高峰时期,连咖啡北京门店曾经达到60多家,优化后缩减至26家左右。连咖啡彼时公布,经过轮战略调整,已经于2019年4月全面回归盈利状态,随着新一轮融资,连咖啡将启动新一轮扩张计划。然而,一年过去了,连咖啡的门店数量不仅没有迅速扩张,反而关停的门店却越来越多。

02、运营调整,还是资金吃紧?

2019年4月,连咖啡完成2.06亿元B3轮融资,距今并未过去太久,而连咖啡此番为何再度陷入“关店潮”风波?

因为差不多一年前,就有类似连咖啡“关店潮”的新闻出现。当时,有报道称上海、杭州等地都是连咖啡关店“重灾区”,其在全国关店率约40%。另外,由于销量下滑,营收下降现金流紧张,连咖啡已拖欠咖啡豆供应商货款近半年,其他糖浆等原材料及包材的付款周期也一直在拖延。同时,迫于多重压力,连咖啡正在缩减咖啡豆和机器等核心物资的成本。对此,彼时连咖啡公关负责人回应表示:并非是倒闭,这一轮是主动做出调整。

关店潮,除了有运营调整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线下开店的不容易,本身成本不低,包括房租、人工、宣传等,再加上后期无论是减少补贴、折扣,还是直接提升单价,都在直接影响着门店的销量。经营不善的背景下,一旦资金链断裂只好关门了。

连咖啡这类运营模式的公司,受到疫情影响的打击很大。尤其是对线下零售占比较大的连锁门店影响很大,如叠加上处于拓展期阶段的企业,现金流将会带来重大考验。

2、“互联网咖啡”的折腾之路,注定悲剧的烧钱骗局

身披光环无数的中国互联网咖啡品牌——瑞幸咖啡自曝财务造假,举世哗然。这一背后,让更多的人开始思考究竟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咖啡屡屡受挫?又关店、又亏损的互联网咖啡,是注定悲剧的烧钱骗局吗?

01、前有瑞幸烧钱无底洞,扩张模式之“罪”

瑞幸烧钱的商业模式一直饱受质疑。

2018年1月,瑞幸咖啡开启了疯狂扩张的步伐。成立不到1年时间,瑞幸 店数量就达到2000家,当年5月就超过英国咖啡Costa,成为国内第二大连锁咖啡品牌。截止2019年底时,瑞幸咖啡直营门店数达到4507家,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除上海外,在所有主流城市门店数量均为第一,而星巴克如今入华20年, 店数量也只有约3500家。

不惜血本的补贴,更是让瑞幸赚足了眼球,各种“买一赠一”、“买五赠五”的花式补贴和优惠持续砸向市场。有人算了一笔帐,按照这样的烧钱模式,相当于每卖出一杯咖啡,都要亏损近9块钱。

事实上,自2018年成立至今,瑞幸咖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数据显示,在试运营之前的2017年,瑞幸咖啡净亏损5637万元 ,2018年,净亏损16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净亏损17亿元。成立一年多,累计亏损金额已超过33亿元。

而如今,瑞幸咖啡能不能活到3到5年还是个未知数。

02、后有连咖啡资金链危局,只得“瘦身保命”

2017年底连咖啡就开始实现盈利,本来终于熬出头的连咖啡想着美滋滋地可以开始赚钱了,但是,2017年10月,疯狂“跑马圈地”的瑞幸咖啡出现了。在星巴克与瑞幸咖啡快速扩张门店、展开线上争夺的过程中,同样聚焦外卖咖啡的品牌“连咖啡”一度“命悬一线”。

受整体大环境影响,2018年,连咖啡也决定投身线下,开始大规模烧钱扩张。连咖啡烧钱最快时,门店总数曾达到400多家。然而,这样的增速很快伴随着资本的寒冬到来,戛然而止。

历经1年多的竞争,连咖啡拼不过财大气粗的瑞幸,只能勒紧裤腰带,开始关门闭店,以便在新一轮融资到账之前,保证资金链不断裂。在瑞幸成功递交IPO的第二天,连咖啡宣布终于获得新一轮融资,业内也有声音将这笔融资称为连咖啡的“救命钱”。也正是此时连咖啡创始人在内的一众人士都发现,不管如何追赶,自己的门店规模都与瑞幸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

我们回看去年咖啡市场的特点整体都是是销售量增长,但是客单价下降导致了行业企业盈利能力不足甚至亏损。而连咖啡其实就是瑞幸咖啡打响咖啡价格战后的牺牲品,可以说连咖啡有一部分是被羊毛党给薅死的一个品牌。

可以肯定的是,如今连咖啡已决定不再盲目烧钱,重返自洽状态,而包括连咖啡在内的中国互联网咖啡玩家们,也站在了选择的十字路口。

3、瑞幸的数字“遗产”,“互联网咖啡”的启示录

在这个商业越来越复杂的时代里,我们要如何避免被巨头之间的神仙打架所波及,如何防备突然跨界而来的新竞争者的降维打击,如何找到一条安全稳定的增长之路?

而瑞幸的咖啡行业折腾史,终究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启示。

01、巨头名词,“烧钱式商业模式”

不要迷信各式商业概念,尤其是像“第三空间”这类恰恰来源于本行业巨头的名词。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商业竞争的残酷性,幻想竞争对手透露自身秘密并决定与你“携手共建市场”是根本不可能的。

相反,这些商业概念到底是如何让提出者受益或让别人受伤的,往往才是关键所在——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厘清竞争者的优势与劣势。

就像门店之于星巴克,规模之于瑞幸,品牌需要避免与竞争对手在其优势战场直接竞争。但利器同时也是诅咒,星巴克的外送坎坷发展,瑞幸的现金流难以为继,他们的缺点又恰恰隐藏在他们的优势之中。

无论是“流量为王”还是一再强调“互联网思维”或是“烧钱式商业模式”都不是一个咖啡品牌的主要赛道,那些只能作为品牌化建设中的辅助手段,一但过度使用,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02、科技赋能,建立数字化底层

尽管说咖啡的消费者场景越来越丰富,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追求消费的便捷、安全。

比如,自主扫码下单,;比如,无接触自取;再比如,最快、最安全送到家。

而这些的实现,都需要通过科技赋能!

也就是说,需要咖啡品牌加速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和智能化的进程,包括无人零售!

建立数字化底层。这并非是要所有企业都成为技术公司,而是在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里,企业应该具有足够敏捷的转变与适应能力。

正如星巴克在面临外送市场的竞争压力时,迅速地初步尝试外卖业务,2018年8月星巴克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上线专星送服务。在经过了1年半的发展之后,星巴克Q1财报显示,星巴克中国市场线上订单销售额占总收入的15%,环比增长10%,其中外卖订单占星巴克中国销售额的9%。

星巴克能如此快速的打造一个独有的外卖系统,最主要的因素是其原本就具有一个高度成熟的会员系统,以及与之配套的数字技术能力。

03、私域流量,建立用户壁垒

事实上即使在“赢家通吃”最为激烈的互联网,“小而美”的故事仍然是存在的。B站、知乎、虎扑,都是曾经的小众网站,虽然如今和一众互联网巨头相比仍然显得很穷,但在健康的用户流量与现金流之下,已然拥有了成熟且可预期的美好未来。

瑞幸的经营本质跟像是是一个SaaS电商系统。通过自建流量池,与消费者进行SaaS系统中的商品交易。在前台消费端数据与后端ERP、CRM管理系统全部打通之后,瑞幸就可以实现从消费端到供应链端整个数字化经营闭环。

像瑞幸咖啡,通过管理系统、物联网等数字化手段,把咖啡等产品实现标准化,让「人、货、场」实现服务于管理的标准化。通过数据中台的推动,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在数据库中流转,以达到标准化输出。另外,叠加线上线下的融合,对于C端用户的捕捉手段、转化手段、营销手段等,包括定价策略方面,瑞幸都值得借鉴。

结语

互联网咖啡瑞幸与连咖啡的未来局势并不乐观,虽然它们的概念很新,但在线下服务这个赛道里,太多的局限决定了它们扩张的空间,一旦资本撒手不管,类似连咖啡的关店风波还将不断上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