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以家人之名》火了,治愈系能救国产家庭剧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以家人之名》火了,治愈系能救国产家庭剧吗?

“年轻化+治愈系”风格能拯救国产家庭剧吗?

文|壹娱观察 杜威

近期又一部被渲染成国产版《请回答1988》的剧集出现了。

在《三十而已》以口碑危机收场后,一部家庭剧《以家人之名》成功接棒,撑起整个剧集市场热度。据骨朵数据显示,自8月10日开播之后,《以家人之名》便因超高播放量和话题讨论度始终位居榜单之首,以单集6条热搜的频率散播着火热势能。

口碑方面,豆瓣开局评分高达8.6分,行至中期评分有所下降,维持在8.4分左右,四星以上用户达82%。

作为一部国产家庭剧,容易陷入套路化、也是难给观众带来新鲜感的剧集类型之一。在以往的家庭剧中,从来不缺少强烈冲突和重大时代命题,但能引起全民热议的作品,必须要切中一个社会痛点。

从家庭式情节喜剧中暗藏现实生活讽刺,到婆媳矛盾、家族争产、大龄剩女、育儿教育等多个话题引爆家庭剧,再到去年《都挺好》聚焦原生家庭问题,历代爆款家庭剧都有足够的社会话题释出。

而近期家庭剧《以家人之名》能够高口碑播出,其最大的成功原因就是在于它反以上家庭剧套路,走出了另一种风格。

摒弃婆媳矛盾、社会现实等强矛盾冲突主线,《以家人之名》在原生家庭问题外衣下,聚焦在日常琐碎的生活关系,看似弱化剧情,却让观众感动于真实生活细节之中,另外随着谭松韵、宋威龙、张新成等青年偶像演员的加持,整部剧集深受年轻观众喜爱。

“把生活的辛酸包在糖里喂给观众吃,让人笑中带泪,这种戳心的感觉已经很久都没有过了。”网友感叹在《以家人之名》中获得到的不一样的感动。

《以家人之名》剧照

这里也不难总结出,作为一部小体量开播的家庭剧集,《以家人之名》之所以能收获不俗收视,并掀起新一轮对国产家庭剧的热议,不是拥有多么宏大的社会议题,而是其身上年轻化、治愈系风格的标签格外亮眼。

随着国产剧集市场的制作的全面升级,内容题材的多元丰富,更多着眼于国际剧集市场的观众早已不满足常规国产套路,而聚焦中老年观众,本土化风格严重也是最被冠以狗血、烂俗标签的国产家庭剧愈发不被看好。

日渐式微的国产家庭剧,在此次《以家人之名》的另类打法下,意外收获了超高口碑,并迅速发酵,引发年轻观众的追剧热潮。分析《以家人之名》此次创作之路,似乎给能国产家庭剧的创作带来新的思路,“年轻化+治愈系”风格能拯救国产家庭剧吗?

《以家人之名》的治愈在哪里?

即使还未观看《以家人之名》的观众,也能体验到其满满的日式治愈系风格。

剧集故事讲述了,因几个家庭的变故,让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都成为了彼此的家人,大哥凌霄、二哥贺子秋、小妹李尖尖一同成长、相互扶持。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问题始终围绕在他们左右,但他们从未放弃彼此之间的爱。

这种日影《小偷家族》式非血缘关系的家庭结构模式,在国产家庭剧中令人耳目一新。再观海报设计,也同样倾向于突出家庭人物的日剧海报设计,并不了解实情的观众恍惚之间以为一部治愈系家庭日剧走红了网络。

《小偷家族》剧照

谈起治愈系家庭剧,剧迷观众一定了十分解,这是一个在日、韩剧集市场盛行已久的题材类型。其主打聚焦对生活细节、琐事的真实刻画,少了狗血剧情的感官冲击,多了一份对生活的内心感动。治愈、温暖、感人、细水长流、娓娓道来是这类剧集的代名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治愈系家庭剧并不是一味地展示美好生活,在温情之下也同样有悲惨、残酷、原生家庭现等实生活的描述,而治愈系的魅力就在于并不过多强调现实生活下的社会意义,而是通过对生活积极正能量表现,让观众重新焕发出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

同时,治愈系家庭剧也是高口碑评价的通行证。韩剧《请回答1988》是国内观众心中永恒的经典,何时能够打造一部属于国内的《请回答1988》,成为剧迷最期待的“有生之年”系列。在日本治愈系家庭剧的作品数不胜数,如《鸢》《我的事说来话长》等等作品,均在豆瓣获得9分以上评价,并撑起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以家人之名》继《隐秘的角落》之后再度引发口碑势能,目前暂居2020年国产剧口碑榜第二位。另外,同样有治愈属性的的甜宠剧《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也获得不俗口碑。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剧照

回到治愈系创作之上,《以家人之名》是如何打造出年轻化、治愈系的国产家庭剧?

《以家人之名》首先从演员阵容上,放弃了传统家庭剧中7080后中生代演员为主要角色的安排,而是选用三个青年演员,谭松韵、宋威龙、张新成搭建成了偶像剧的阵容。

甚至,中年女性角色都不是主要“家长代表”,改由涂松岩、张晞临组成的“双爸爸”角色设定。另外,编剧也刻画出三位不同角度的“争议女性”,似乎要与传统家庭剧彻底划分界限。

这样的安排十分新颖,也成功吸引年轻观众的目光,据骨朵影视数据显示,区别于其他家庭剧(25~34岁主流受众),《以家人之名》年龄受众最多的是19~24岁,占比超过46.81%的年轻观众。但桎梏也很明显,容易让剧集在偶像剧与家庭剧中摇摆不定,主线到底是亲情还是爱情,目前为止也是模糊不定。

同时,《以家人之名》因对剧中“丑化”女性形象,遭到的很多女性观众(女性观众占达到83.63%)的强烈不满。

《以家人之名》受众分析(数据来源:骨朵影视)

而弥补这一切在家庭剧中不和谐因素,就是剧集中满满的治愈系风格塑造。

剧迷观众几乎都被谭松韵饰演的李尖尖圈粉了,该人设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所有人知道她身上的不幸,却在她的生活中看不到过多悲观情绪,内心充满单纯善良和快乐,且不虚假、尴尬、油腻。

这就是典型治愈系主角的通有性格。

观众在现实社会中的消极情绪需要一个正能量人物来治愈自己。同时,李尖尖还有一个乐天派的父亲,一个哥哥为她当了牙医,一个哥哥为她成为甜品师。

三个主角生活在一起,虽然各有各的不幸,但彼此治愈着,这也是治愈家庭剧的最大魅力。家人之间的羁绊可能不是血缘,更深的是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以家人之名》目前仅行进至中期,口碑已经有所下滑,剧迷最担心的兄妹三角恋正要上演,剧集后期是否仍保持高水准创作还未可知,其主创团队和出品公司均是《下一站是幸福》的原班人马,前作后期高开低走、“三观争议”的结局令人记忆犹新。

《下一站是幸福》剧照

治愈系国产剧上线即热播,除了剧集优良品质之外,也可以体现出年轻观众对治愈系风格家庭剧的迫切需求。在该剧集口碑评价中,对爱情线几乎口诛笔伐,而对家庭、亲情线则是倍感欣慰,久违的治愈心灵。那么,未来治愈系是否能拯救日渐势微的国产家庭剧?

为什么说治愈系能拯救国产家庭剧?

治愈系一直与国产剧,尤其是家庭剧有些水土不服。家庭剧,长期以来受中老年观众为主流群体影响,过多聚焦在婆媳关系、现实主义、原生家庭等社会议题上,内容俗套且老气横秋,自主绝缘年轻观众,甚至被冠以狗血、烂俗等称号。

如何将治愈系和本土化严重的家庭剧破圈结合,其实并不用有意为之,家庭剧的产出一般都是时代化产物。

梳理国产家庭剧,或者是家庭伦理剧,其实一直是国产电视剧的黄金题材,也贯穿着整个国产剧集的发展史和社会现象的变迁。在这其中,也可以看到一个很清晰的发展变革脉络。

1958年播出的,首部国产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其实就带有强烈的家庭剧风格。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划时代意义的电视剧《渴望》播出,标志着国产剧开始步入成熟阶段。同时,《渴望》也是首次聚焦以家庭为单位的大众生活百态内容,被誉为首部国产家庭伦理剧,随后,又涌现出《儿女情长》《咱爸咱妈》等经典家庭剧,均收获不俗的收视表现,自此家庭剧开始受到当时国内观众的普遍热爱,并长期霸占主流创作内容。

《渴望》剧照

同时,情景喜剧在90年代作为一种新颖的电视形式,刻画现实生活百态,并讽刺社会负面现象,用戏谑疏解了那个年代人们面临的社会压力,成为当时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节目形式。其中,聚焦家庭生活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以及后期的《家有儿女》成为最经典的存在。

自此,国产家庭剧在表现方式和审美风格上更加多元丰富,且日趋完善。但同时也开始趋于统一,定下“伦理关系”为主成了近二十年的创作基调。

21世纪后家庭剧的播出,往往伴随社会环境因素。21世纪初《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国式离婚》让家庭暴力和妇女权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手机》让“婚外情”等敏感问题首次公开讨论。2007年~2010年前后的《双面胶》《媳妇的美好时代》等作品开始聚焦在婆媳矛盾等传统关系,成为当时最主流议题。

2010年后,家庭剧开始关注独立个体和新时代家庭关系,《咱们结婚吧》描述大龄剩女问题,《夫妻那些事儿》阐述丁克家庭和催生话题,《小别离》中让孩子出国留学热问题,直到去年《都挺好》涉及到80零后原生家庭议题,触及到家庭核心隐私,也是很多家庭痛苦烦恼的源头所在,敢于戳破中国式家庭一团和气的假象等等,国产家庭剧一直紧随社会情绪的步伐。

《都挺好》剧照

正如上文所叙述,随着网生内容时代的全面到来,国产家庭剧正日渐式微。老气横秋的题材内容和聚焦现实生活的沉重议题,再加上参差不齐的制作水准,让该题材在年轻观众群体中越发失去竞争力。在大制作古装剧、烧脑惊悚悬疑剧、高甜发糖的甜宠剧等题材的竞争下,国产家庭剧如何突围成为重要问题。

此时,在剧集市场期待已久的治愈系家庭剧映入眼帘,并且它同样承载社会情绪。

“治愈系”同样是从日本舶来的潮流词,是泛指能够抚慰心灵,给人以持续、恒久、连续的一系列事物。在日本治愈系影视、动漫作品,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潜入日本观众日常生活和潜意识之中,迅速发展成为主要创作题材。

在国内掀起一阵热播潮的治愈系日剧《凪的新生活》,其导演坪井敏雄就表示,“日本是一个冷漠的社会,但是有非常多的‘治愈系’的作品产出,因为越是被现实击垮的年轻人,就越是需要它。”

《凪的新生活》剧照

互联网时代下,国内年轻人沟通变得便捷却更显冷漠,容易令人形成独居生活。孤单感,是一个人在互联网虚伪的假象中最直观的表现。再加上“996式”高强度工作压力,让当下年轻人精神压力过高,观众急需找到一点心灵温暖,来治愈自己的内心。

国内年轻观众喜欢治愈系,当治愈系与国产本土最负盛名家庭伦理剧相结合,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年轻化+治愈系”也将让逐渐势微的国产家庭剧重新获得主流观众的认可。

而从目前《以家人之名》开始冒出的负面口碑之中也需要注意,国产剧虽然通过年轻化和治愈系风格来进行有效转变,但必须保持好作品定位,面对家庭剧为内容核心的作品,其家庭和亲情还是首位,偶像剧中惯用的烂俗爱情线恐怕要果断舍弃。

期待《以家人之名》不要高开低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以家人之名》火了,治愈系能救国产家庭剧吗?

“年轻化+治愈系”风格能拯救国产家庭剧吗?

文|壹娱观察 杜威

近期又一部被渲染成国产版《请回答1988》的剧集出现了。

在《三十而已》以口碑危机收场后,一部家庭剧《以家人之名》成功接棒,撑起整个剧集市场热度。据骨朵数据显示,自8月10日开播之后,《以家人之名》便因超高播放量和话题讨论度始终位居榜单之首,以单集6条热搜的频率散播着火热势能。

口碑方面,豆瓣开局评分高达8.6分,行至中期评分有所下降,维持在8.4分左右,四星以上用户达82%。

作为一部国产家庭剧,容易陷入套路化、也是难给观众带来新鲜感的剧集类型之一。在以往的家庭剧中,从来不缺少强烈冲突和重大时代命题,但能引起全民热议的作品,必须要切中一个社会痛点。

从家庭式情节喜剧中暗藏现实生活讽刺,到婆媳矛盾、家族争产、大龄剩女、育儿教育等多个话题引爆家庭剧,再到去年《都挺好》聚焦原生家庭问题,历代爆款家庭剧都有足够的社会话题释出。

而近期家庭剧《以家人之名》能够高口碑播出,其最大的成功原因就是在于它反以上家庭剧套路,走出了另一种风格。

摒弃婆媳矛盾、社会现实等强矛盾冲突主线,《以家人之名》在原生家庭问题外衣下,聚焦在日常琐碎的生活关系,看似弱化剧情,却让观众感动于真实生活细节之中,另外随着谭松韵、宋威龙、张新成等青年偶像演员的加持,整部剧集深受年轻观众喜爱。

“把生活的辛酸包在糖里喂给观众吃,让人笑中带泪,这种戳心的感觉已经很久都没有过了。”网友感叹在《以家人之名》中获得到的不一样的感动。

《以家人之名》剧照

这里也不难总结出,作为一部小体量开播的家庭剧集,《以家人之名》之所以能收获不俗收视,并掀起新一轮对国产家庭剧的热议,不是拥有多么宏大的社会议题,而是其身上年轻化、治愈系风格的标签格外亮眼。

随着国产剧集市场的制作的全面升级,内容题材的多元丰富,更多着眼于国际剧集市场的观众早已不满足常规国产套路,而聚焦中老年观众,本土化风格严重也是最被冠以狗血、烂俗标签的国产家庭剧愈发不被看好。

日渐式微的国产家庭剧,在此次《以家人之名》的另类打法下,意外收获了超高口碑,并迅速发酵,引发年轻观众的追剧热潮。分析《以家人之名》此次创作之路,似乎给能国产家庭剧的创作带来新的思路,“年轻化+治愈系”风格能拯救国产家庭剧吗?

《以家人之名》的治愈在哪里?

即使还未观看《以家人之名》的观众,也能体验到其满满的日式治愈系风格。

剧集故事讲述了,因几个家庭的变故,让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都成为了彼此的家人,大哥凌霄、二哥贺子秋、小妹李尖尖一同成长、相互扶持。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问题始终围绕在他们左右,但他们从未放弃彼此之间的爱。

这种日影《小偷家族》式非血缘关系的家庭结构模式,在国产家庭剧中令人耳目一新。再观海报设计,也同样倾向于突出家庭人物的日剧海报设计,并不了解实情的观众恍惚之间以为一部治愈系家庭日剧走红了网络。

《小偷家族》剧照

谈起治愈系家庭剧,剧迷观众一定了十分解,这是一个在日、韩剧集市场盛行已久的题材类型。其主打聚焦对生活细节、琐事的真实刻画,少了狗血剧情的感官冲击,多了一份对生活的内心感动。治愈、温暖、感人、细水长流、娓娓道来是这类剧集的代名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治愈系家庭剧并不是一味地展示美好生活,在温情之下也同样有悲惨、残酷、原生家庭现等实生活的描述,而治愈系的魅力就在于并不过多强调现实生活下的社会意义,而是通过对生活积极正能量表现,让观众重新焕发出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

同时,治愈系家庭剧也是高口碑评价的通行证。韩剧《请回答1988》是国内观众心中永恒的经典,何时能够打造一部属于国内的《请回答1988》,成为剧迷最期待的“有生之年”系列。在日本治愈系家庭剧的作品数不胜数,如《鸢》《我的事说来话长》等等作品,均在豆瓣获得9分以上评价,并撑起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以家人之名》继《隐秘的角落》之后再度引发口碑势能,目前暂居2020年国产剧口碑榜第二位。另外,同样有治愈属性的的甜宠剧《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也获得不俗口碑。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剧照

回到治愈系创作之上,《以家人之名》是如何打造出年轻化、治愈系的国产家庭剧?

《以家人之名》首先从演员阵容上,放弃了传统家庭剧中7080后中生代演员为主要角色的安排,而是选用三个青年演员,谭松韵、宋威龙、张新成搭建成了偶像剧的阵容。

甚至,中年女性角色都不是主要“家长代表”,改由涂松岩、张晞临组成的“双爸爸”角色设定。另外,编剧也刻画出三位不同角度的“争议女性”,似乎要与传统家庭剧彻底划分界限。

这样的安排十分新颖,也成功吸引年轻观众的目光,据骨朵影视数据显示,区别于其他家庭剧(25~34岁主流受众),《以家人之名》年龄受众最多的是19~24岁,占比超过46.81%的年轻观众。但桎梏也很明显,容易让剧集在偶像剧与家庭剧中摇摆不定,主线到底是亲情还是爱情,目前为止也是模糊不定。

同时,《以家人之名》因对剧中“丑化”女性形象,遭到的很多女性观众(女性观众占达到83.63%)的强烈不满。

《以家人之名》受众分析(数据来源:骨朵影视)

而弥补这一切在家庭剧中不和谐因素,就是剧集中满满的治愈系风格塑造。

剧迷观众几乎都被谭松韵饰演的李尖尖圈粉了,该人设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所有人知道她身上的不幸,却在她的生活中看不到过多悲观情绪,内心充满单纯善良和快乐,且不虚假、尴尬、油腻。

这就是典型治愈系主角的通有性格。

观众在现实社会中的消极情绪需要一个正能量人物来治愈自己。同时,李尖尖还有一个乐天派的父亲,一个哥哥为她当了牙医,一个哥哥为她成为甜品师。

三个主角生活在一起,虽然各有各的不幸,但彼此治愈着,这也是治愈家庭剧的最大魅力。家人之间的羁绊可能不是血缘,更深的是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以家人之名》目前仅行进至中期,口碑已经有所下滑,剧迷最担心的兄妹三角恋正要上演,剧集后期是否仍保持高水准创作还未可知,其主创团队和出品公司均是《下一站是幸福》的原班人马,前作后期高开低走、“三观争议”的结局令人记忆犹新。

《下一站是幸福》剧照

治愈系国产剧上线即热播,除了剧集优良品质之外,也可以体现出年轻观众对治愈系风格家庭剧的迫切需求。在该剧集口碑评价中,对爱情线几乎口诛笔伐,而对家庭、亲情线则是倍感欣慰,久违的治愈心灵。那么,未来治愈系是否能拯救日渐势微的国产家庭剧?

为什么说治愈系能拯救国产家庭剧?

治愈系一直与国产剧,尤其是家庭剧有些水土不服。家庭剧,长期以来受中老年观众为主流群体影响,过多聚焦在婆媳关系、现实主义、原生家庭等社会议题上,内容俗套且老气横秋,自主绝缘年轻观众,甚至被冠以狗血、烂俗等称号。

如何将治愈系和本土化严重的家庭剧破圈结合,其实并不用有意为之,家庭剧的产出一般都是时代化产物。

梳理国产家庭剧,或者是家庭伦理剧,其实一直是国产电视剧的黄金题材,也贯穿着整个国产剧集的发展史和社会现象的变迁。在这其中,也可以看到一个很清晰的发展变革脉络。

1958年播出的,首部国产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其实就带有强烈的家庭剧风格。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划时代意义的电视剧《渴望》播出,标志着国产剧开始步入成熟阶段。同时,《渴望》也是首次聚焦以家庭为单位的大众生活百态内容,被誉为首部国产家庭伦理剧,随后,又涌现出《儿女情长》《咱爸咱妈》等经典家庭剧,均收获不俗的收视表现,自此家庭剧开始受到当时国内观众的普遍热爱,并长期霸占主流创作内容。

《渴望》剧照

同时,情景喜剧在90年代作为一种新颖的电视形式,刻画现实生活百态,并讽刺社会负面现象,用戏谑疏解了那个年代人们面临的社会压力,成为当时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节目形式。其中,聚焦家庭生活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以及后期的《家有儿女》成为最经典的存在。

自此,国产家庭剧在表现方式和审美风格上更加多元丰富,且日趋完善。但同时也开始趋于统一,定下“伦理关系”为主成了近二十年的创作基调。

21世纪后家庭剧的播出,往往伴随社会环境因素。21世纪初《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国式离婚》让家庭暴力和妇女权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手机》让“婚外情”等敏感问题首次公开讨论。2007年~2010年前后的《双面胶》《媳妇的美好时代》等作品开始聚焦在婆媳矛盾等传统关系,成为当时最主流议题。

2010年后,家庭剧开始关注独立个体和新时代家庭关系,《咱们结婚吧》描述大龄剩女问题,《夫妻那些事儿》阐述丁克家庭和催生话题,《小别离》中让孩子出国留学热问题,直到去年《都挺好》涉及到80零后原生家庭议题,触及到家庭核心隐私,也是很多家庭痛苦烦恼的源头所在,敢于戳破中国式家庭一团和气的假象等等,国产家庭剧一直紧随社会情绪的步伐。

《都挺好》剧照

正如上文所叙述,随着网生内容时代的全面到来,国产家庭剧正日渐式微。老气横秋的题材内容和聚焦现实生活的沉重议题,再加上参差不齐的制作水准,让该题材在年轻观众群体中越发失去竞争力。在大制作古装剧、烧脑惊悚悬疑剧、高甜发糖的甜宠剧等题材的竞争下,国产家庭剧如何突围成为重要问题。

此时,在剧集市场期待已久的治愈系家庭剧映入眼帘,并且它同样承载社会情绪。

“治愈系”同样是从日本舶来的潮流词,是泛指能够抚慰心灵,给人以持续、恒久、连续的一系列事物。在日本治愈系影视、动漫作品,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潜入日本观众日常生活和潜意识之中,迅速发展成为主要创作题材。

在国内掀起一阵热播潮的治愈系日剧《凪的新生活》,其导演坪井敏雄就表示,“日本是一个冷漠的社会,但是有非常多的‘治愈系’的作品产出,因为越是被现实击垮的年轻人,就越是需要它。”

《凪的新生活》剧照

互联网时代下,国内年轻人沟通变得便捷却更显冷漠,容易令人形成独居生活。孤单感,是一个人在互联网虚伪的假象中最直观的表现。再加上“996式”高强度工作压力,让当下年轻人精神压力过高,观众急需找到一点心灵温暖,来治愈自己的内心。

国内年轻观众喜欢治愈系,当治愈系与国产本土最负盛名家庭伦理剧相结合,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年轻化+治愈系”也将让逐渐势微的国产家庭剧重新获得主流观众的认可。

而从目前《以家人之名》开始冒出的负面口碑之中也需要注意,国产剧虽然通过年轻化和治愈系风格来进行有效转变,但必须保持好作品定位,面对家庭剧为内容核心的作品,其家庭和亲情还是首位,偶像剧中惯用的烂俗爱情线恐怕要果断舍弃。

期待《以家人之名》不要高开低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