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诚品VS单向街:实体书店商业模式探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诚品VS单向街:实体书店商业模式探讨

在传统实体书店相继倒下的今天,诚品模式和单向街模式或为未来实体书店的经营模式提供了一定借鉴。

近期,来自对岸的“诚品”在文艺界及商业界受到了不小的关注,只因其在大陆的第一店终于在苏州开幕。除了“文艺青年”的自拍炫照外,另一个讨论较多的就是其“地产商”般的商业模式。在全球实体书店一篇哀嚎之际,这家市值近80亿新台币(约15.5亿人民币)的“书店”的逆势扩张确实值得研究。

其实,国内也有一些格调完全不输诚品的“书店”,其中,由著名知识分子许知远在2005年底联合创办的“单向街书店”无疑算是一个。或许由于主要根据地局限于北京的原因,其知名度略逊于诚品,但其去年获得挚信资本1000万美元融资后的转型也同样值得期待。

单向街:获1000万美元风投后向新媒体转型

据官方介绍,2005年底,许知远等人在圆明园的一座院落里创办了“单向街图书馆”,名字取自德国思想家本雅明的同名著作《单向街》。此后,这家书店成为顶级作家、导演、艺术家、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人频频光顾的场所。简单来说,与新华书店等“卖书”的地方不同的是,单向街一开始就汇聚了“爱书人”,一场场高质量的沙龙为单向街积累了最初的人气。如其官方描述的那样,单向街不只是书店,更是一处理想主义者营造的乌托邦。在单向街,你可以逃离日常生活的逼仄,点亮自己的精神,遇见思想上的同道。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亚马逊、当当等网络书店的崛起使得实体书店一个接一个倒下,全球范围内都是如此。单向街虽然积聚了很高的人气,但也不得不因销售不佳、租金上涨等现实而面临搬迁、资金链等问题。

2012年6月,单向街就因资金问题而“创新”的在书店领域发起众筹。以“北京单向街书店,寻找1000名主人”为名,对公众募集资金用于支付新书店的租金及装修。

随着国内近年来的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单向街也积极转型中。去年,单向空间获挚信资本1000万美元投资。在单向空间的大框架下,被分解出:新媒体、“单系列”产品、Young thinkers三条产品线,每条产品线都有清晰的定位和分工。

其中,新媒体“微在”是目前单向空间转型的主要作品,也是挚信资本投单向空间最重要的因素。wezeit.com 与微在App 产品系列通过独具特色的 List, Quiz 和 Video,为用户提供全世界社交媒体上最具爆点的信息和娱乐。在用户阅读习惯和媒体产业都在迅速变化的时代,微在的“社交新闻”和“社交广告”在推动行业的最前沿。

作为“微在”的原型,BuzzFeed在经过多伦融资后估值已达15亿美元。背靠中国如此广大的市场以及单向街10年来积累的口碑。单向空间或许未来能实现从书店到新媒体的成功转型。

诚品:卖书→收租/卖房

诚品最初起家于卖书,但与所有实体书店一样,单单凭卖书是很难存活下来的。所以,如今当你走到台湾任意一家诚品或者新开业的苏州诚品,你看到的招牌都是“诚品生活”而不是“诚品书店”。因此,你能在诚品里面不但能买到与书相关的笔记本、明信片、钢笔等文创类商品,还能买到跟书没有半毛钱关系的洗发水、零食、杯子等。

如果只是这样,诚品就只能算是一般的“卖场”了。诚品真正值钱的地方在于,通过“卖书”来营造一种氛围,继而积累起足够的人气,使“诚品”成为能够积聚人气的一个品牌。因而台湾各城市的百货公司都愿意以远低于市价的租金租给诚品门面,而诚品则作为“二房东”将自己用不到的门面转租出去,这其中的差价则成了诚品主要的收入来源。

到了苏州,诚品已不甘于做“二房东”的角色了。凭借“诚品”强势的品牌,苏州政府以远低于市价的金额将土地卖给诚品,综合开发后,诚品除了以“书店”名头营造出有品位的氛围;还能直接以“一房东”的身份来收租;此外,“诚品居所”则让诚品变身为房地产公司,这部分售房的收益也成了苏州诚品的营收来源之一。

简单来说,诚品作为书店虽然不直接赚钱,但通过“书店”可以聚集很高的人气,能聚人的地方就有钱可挣。以经营结果来看,目前诚品至少证明了其商业模式是成功的;而转型中的单向街获得风投之后也算是离成功越来越近了。在传统实体书店相继倒下的今天,诚品模式和单向街模式或为未来实体书店的经营模式提供了一定借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诚品VS单向街:实体书店商业模式探讨

在传统实体书店相继倒下的今天,诚品模式和单向街模式或为未来实体书店的经营模式提供了一定借鉴。

近期,来自对岸的“诚品”在文艺界及商业界受到了不小的关注,只因其在大陆的第一店终于在苏州开幕。除了“文艺青年”的自拍炫照外,另一个讨论较多的就是其“地产商”般的商业模式。在全球实体书店一篇哀嚎之际,这家市值近80亿新台币(约15.5亿人民币)的“书店”的逆势扩张确实值得研究。

其实,国内也有一些格调完全不输诚品的“书店”,其中,由著名知识分子许知远在2005年底联合创办的“单向街书店”无疑算是一个。或许由于主要根据地局限于北京的原因,其知名度略逊于诚品,但其去年获得挚信资本1000万美元融资后的转型也同样值得期待。

单向街:获1000万美元风投后向新媒体转型

据官方介绍,2005年底,许知远等人在圆明园的一座院落里创办了“单向街图书馆”,名字取自德国思想家本雅明的同名著作《单向街》。此后,这家书店成为顶级作家、导演、艺术家、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人频频光顾的场所。简单来说,与新华书店等“卖书”的地方不同的是,单向街一开始就汇聚了“爱书人”,一场场高质量的沙龙为单向街积累了最初的人气。如其官方描述的那样,单向街不只是书店,更是一处理想主义者营造的乌托邦。在单向街,你可以逃离日常生活的逼仄,点亮自己的精神,遇见思想上的同道。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亚马逊、当当等网络书店的崛起使得实体书店一个接一个倒下,全球范围内都是如此。单向街虽然积聚了很高的人气,但也不得不因销售不佳、租金上涨等现实而面临搬迁、资金链等问题。

2012年6月,单向街就因资金问题而“创新”的在书店领域发起众筹。以“北京单向街书店,寻找1000名主人”为名,对公众募集资金用于支付新书店的租金及装修。

随着国内近年来的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单向街也积极转型中。去年,单向空间获挚信资本1000万美元投资。在单向空间的大框架下,被分解出:新媒体、“单系列”产品、Young thinkers三条产品线,每条产品线都有清晰的定位和分工。

其中,新媒体“微在”是目前单向空间转型的主要作品,也是挚信资本投单向空间最重要的因素。wezeit.com 与微在App 产品系列通过独具特色的 List, Quiz 和 Video,为用户提供全世界社交媒体上最具爆点的信息和娱乐。在用户阅读习惯和媒体产业都在迅速变化的时代,微在的“社交新闻”和“社交广告”在推动行业的最前沿。

作为“微在”的原型,BuzzFeed在经过多伦融资后估值已达15亿美元。背靠中国如此广大的市场以及单向街10年来积累的口碑。单向空间或许未来能实现从书店到新媒体的成功转型。

诚品:卖书→收租/卖房

诚品最初起家于卖书,但与所有实体书店一样,单单凭卖书是很难存活下来的。所以,如今当你走到台湾任意一家诚品或者新开业的苏州诚品,你看到的招牌都是“诚品生活”而不是“诚品书店”。因此,你能在诚品里面不但能买到与书相关的笔记本、明信片、钢笔等文创类商品,还能买到跟书没有半毛钱关系的洗发水、零食、杯子等。

如果只是这样,诚品就只能算是一般的“卖场”了。诚品真正值钱的地方在于,通过“卖书”来营造一种氛围,继而积累起足够的人气,使“诚品”成为能够积聚人气的一个品牌。因而台湾各城市的百货公司都愿意以远低于市价的租金租给诚品门面,而诚品则作为“二房东”将自己用不到的门面转租出去,这其中的差价则成了诚品主要的收入来源。

到了苏州,诚品已不甘于做“二房东”的角色了。凭借“诚品”强势的品牌,苏州政府以远低于市价的金额将土地卖给诚品,综合开发后,诚品除了以“书店”名头营造出有品位的氛围;还能直接以“一房东”的身份来收租;此外,“诚品居所”则让诚品变身为房地产公司,这部分售房的收益也成了苏州诚品的营收来源之一。

简单来说,诚品作为书店虽然不直接赚钱,但通过“书店”可以聚集很高的人气,能聚人的地方就有钱可挣。以经营结果来看,目前诚品至少证明了其商业模式是成功的;而转型中的单向街获得风投之后也算是离成功越来越近了。在传统实体书店相继倒下的今天,诚品模式和单向街模式或为未来实体书店的经营模式提供了一定借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