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二本学生折射了中国最为多数普通年轻人的状况 | 一周新书推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二本学生折射了中国最为多数普通年轻人的状况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博尔赫斯、性暴力、二本学生、低薪职业者、卢旺达大屠杀、考古学、皱纹、博物志……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陈佳靖

编辑 | 黄月

《布斯托斯·多梅克纪事》

[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阿道夫·比奥伊·卡萨雷斯 著  轩乐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07

作为20世纪最具声望的拉美作家之一,博尔赫斯的作品长期以来被文学爱好者奉为经典,他在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阿莱夫》等作品中采用的迷宫般的叙事手法影响了无数作家的创作,更颠覆了人们对“虚构”的想象。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构建个人的文学迷宫,博尔赫斯也十分乐于与其他作家“合谋”。这本《布斯托斯·多梅克纪事》就是博尔赫斯与其挚友、阿根廷小说家卡萨雷斯共同完成的虚构小品。两位作家不仅在书中虚构了一位名叫布斯托斯·多梅克的作者,还借其之口评点了一系列并不真实存在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极尽戏谑之意。

尽管书中提到的人物和事件大多是无中生有,但两位作家探讨的问题却都有迹可循。譬如,在《与拉蒙· 博纳维纳一起度过的下午》中,多梅克回忆了和(虚构的)文学大师拉蒙· 博纳维纳的一次访谈,多梅克提出的很多问题正是每位小说写作者关心的——如何将琐碎的细节安排在人物身上?如何体察他人的精神世界?一个作家真的能放任自己漫无目的地“自动写作”吗?

与本书一同出版的还有续篇《布斯托斯·多梅克故事新编》,博尔赫斯和卡萨雷斯继续合用布斯托斯·多梅克这一笔名,炮制了近十篇游戏文章,充满荒诞、讽刺与黑色幽默。此外,两位作家还曾合著电影脚本《市郊人·信徒天堂》,也将于近日出简体版。

《送奶工》

[英]安娜·伯恩斯 著  吴洁静 译
读客文化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0-08

反性骚扰运动2017年自美国兴起,到2018年向全世界蔓延,越来越多探讨性暴力的文学作品开始受到关注。北爱尔兰作家安娜·伯恩斯的《送奶工》也是其中之一,这部作品曾荣获2018年英国布克小说奖。故事讲述了在一座无名的小城市,一个18岁的女孩被一名代号为“送奶工”的中年男子跟踪纠缠,却被街坊邻里传为不堪入目的私情。当时正值北爱尔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政乱时期,跟踪女孩的男子并不是真的“送奶工”,而是当地有声望的准军事组织人员之一。女孩不仅要抵抗对方以身份优势进行的胁迫,还要承受外部世界的荒诞和暴力,重建女性的尊严。

安娜·伯恩斯曾在采访中表示,书中许多场景和社会现象正是基于她本人在贝尔法斯特生活的真实经历。在一个高压、紧张的社会环境里,暴力被视为常态,即便没有直接遭受暴力,人们也会被更普遍、庞大的压抑感笼罩。这也是为何故事中主人公一系列无害的行为——望天空、走路上夜校、16岁不结婚等等——都被视为大逆不道,甚至被视为对群体的一种威胁。《送奶工》所展现的便是压抑和恐惧是如何潜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它将帮助人们重新审视反性骚扰运动,反思当下的性别环境。

《我的二本学生》

黄灯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08

1995年,黄灯毕业于湖南一所地方院校,按今天的划分,算是二本院校的学生。十年后,她博士毕业,进入广东F学院当教师,又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见证了八零后、九零后两批年轻人的成长。黄灯的个人经历和她对年轻一代的观察,使她开始反思二本学生在这二十多年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特别是在彻底市场化和应试教育盛行的时代语境中,念了大学的二本学生们最终会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为回答以上问题,黄灯写下了这本教学札记,记录她在任教期间对学生成长和困惑的体认,以及对学生毕业后的境况所做的跟踪和思考。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黄灯深刻意识到,中国二本院校的学生实际上折射了中国最为多数普通年轻人的状况——出身平凡,通过应试教育的选拔进入大学,在毕业后更为严酷的择业竞争中很快遭遇天花板,大多人最终留在国内基层单位,安于普通的生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二本学生无法通过个体的努力改变命运。书中所展现的这群二本学生的信念理想、精神状态、成长和走向,将为读者打开这一群体隐匿的生命境况。

《失去合约的人:后工业社会英国低薪职业者的抵抗》

[英]詹姆斯·布拉德沃斯 著  杨璧千 译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20-08

作家莎拉·凯斯勒曾在《零工经济》一书中总结零工经济的思路:高科技公司创建电子平台,将自身视作“调度员”,一旦出现可接的工作,就运用相应的手机应用软件分发给“零工们”。在这种模式下,劳动者可以更自由、更具弹性地选择工作时长和工作量,而企业也可以通过与“零工”之间非正式的雇佣关系来降低成本,因此,零工经济也被视为最合适未来发展的工作模式。

在英国,亚马逊拣货员、Uber司机、居家照护员、电话客服等职业都属于“零工”。然而,本书作者布拉德沃斯却在为期180天的“卧底”调查中发现,这些看似轻松又体面的工作背后,却是低报酬、单调乏味,甚至贬损人格的从业现实。在调查过程中,布拉德沃斯亲自应征不同种类的“零工”,他一边靠微薄的收入生活,一边探寻身边的不同群体——东欧移民/英国人、北方人/南方人、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工人阶级/中产阶级——都是如何工作和生活,并在异化的雇佣行为中被操纵、分裂乃至摧毁的。这本书将为人们揭开零工经济的陷阱,提醒每个普通人在后工业经济时代或将面临的困境。

《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

[美]菲利普·古雷维奇 著  李磊 译
三辉图书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07

2005年轰动一时的好莱坞电影《卢旺达饭店》曾为人们揭示了卢旺达在1994年春夏之交发生的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影片中,卢旺达境内的两个民族——人口占多数的胡图族和作为少数民族的图西族——在卢旺达宣布独立后依旧矛盾重重,战事持续不断。在这种背景下,卢旺达饭店经理保罗为挽救饭店里一千多名图西族和胡图族难民四面奔走。然而,对于时任卢旺达总统的胡图族人哈比亚利马纳及其身边的胡图族极端分子而言,比起战争,和平才是真正的威胁,因为他们的目的并不是战胜图西族,而是将其种族灭绝。最终,在这个原本人口750万的国家里,至少有80万人在仅仅100天内遭到杀害。

《卢旺达饭店》的故事正是基于本书中的历史叙事改编而成。在书中,美国作家、记者古雷维奇不仅重构了卢旺达种族冲突的起源、经过和余波,还在大屠杀发生后数次前往卢旺达及其邻国,对事件幸存者、国际组织成员、卢旺达高级政要等人士进行深度访谈,试图厘清大屠杀罪行是如何组织和发展的,以及西方社会和国际组织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自联合国在纳粹大屠杀后通过《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以来,卢旺达或许是绝无仅有的因为种族灭绝而陷入剧烈震荡的国家,这也说明,种族问题并不会因为人们对暴行的警惕而消失。在这种意义上,本书所讨论的不只是两个种族之间的矛盾,也关于人们如何想象自己、他人和这个世界。

《考古学与史前文明:寻找失落的世界》

[美]布赖恩·费根 著  袁媛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0-07

说起考古学,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宝藏、堆满金饰的法老墓和失落已久的远古文明。事实上,早期的考古学家中的确不乏历险者,甚至还有不少是出身贵族的收藏家,他们挖掘古代的珍宝,就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私人收藏。而随着时间的演变,考古学逐渐从发掘人文奇观转向了缓慢进行的团队工作,对象常常是并无戏剧性可言的遗址。

但正如本书作者、剑桥大学考古学和人类学博士布赖恩·费根所言,如今考古学家进行的复杂的勘测工作,帮助我们发现了古代很多微小的细节,其魅力绝不亚于过去的探险家。费根曾先后在撒哈拉以南、赞比亚、东非地区发掘最早的农业遗址或在当地博物馆进行保存古迹的工作,堪称非洲历史跨学科研究的先驱。在这本书中,他将考古学与人类早期文明史融为一炉,在完整阐述考古学的基本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为读者展现了文献记载之外的人类历史。这些来自史前世界的精神文明,不仅衍生了近现代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宗教生活,也影响着我们今天认知世界的方式。

《皱纹》

[法] JR 著  真真 译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0-08

2017年,法国街头艺术家、摄影师JR与导演阿涅斯·瓦尔达共同执导并参演了纪录片《脸庞,村庄》,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中,两人驾驶着JR的小货车穿越法国村庄,一路上拍摄遇到的人,并将这些人物肖像以巨幅尺寸打印出来,涂抹在当事人生活的房子和工厂的墙上。这便是JR最具代表性的创作手法,他始终将目光放在形形色色的普通人身上,并将其背后的街头和城市作为展览的舞台。在过去近20年间,JR已创作多个街头艺术项目,譬如为巴黎郊区年轻人所做的《一代人的肖像》、以非洲族群冲突频发地区和巴西贫民窟的妇女为主题的《妇女是英雄》等。JR也因其风格独特的“全民艺术”被人们誉为“游走于艺术创作与行动主义的摄影家”。

这本《皱纹》是JR的第一部人文摄影绘本,其中的摄影图片来自其著名艺术项目《城市的皱纹》,这个项目希望通过拍摄全世界不同城市中最年长者的肖像,来反映城市的变化。他将老人们的面容印在粗犷的广告纸上,并用胶水粘贴在户外墙体建筑上。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拍摄肖像外,JR也会询问老人们对城市的记忆以及他们记忆中的风趣往事。而被镜头放大后的皱纹正如一道道时间的脉络,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人与一座城市交织的生命肌理。

《何以捡君还?》

[日]盛口满 著  陈林俊 译
99读书人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06

本书作者盛口满是一位博物学家、插画家,也是当今日本活跃的生物记录作家。他从孩提时代起就一直喜欢观察自然,在自然中收集“宝物”,他还会把这些“宝物”画在自己的写生本上,进行长年累月的记录。作为一名生物教师,盛口满也常常将绘制的自然素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分享他丰富的自然观察体验。

在动植物博物志《何以捡君还?》中,盛口满将研究重心放在了他从自然界捡拾的各种“尸体”上。将死去的动物解刨后,取出其骨骼做成标本,可以为人们揭示出动物生前的形态、生存环境,甚至一些奇异特征出现的原因。对于很多自然爱好者而言,花鸟鱼虫、一草一木都有难以言表的美,却很少有人承认动植物的尸体也属于自然之美,也有肉眼可见的“生机”。

除本书之外,盛口满的作品还包括《我的收藏》《骨头学校》《炸鸡恐龙学》《格齐昆虫记》《冬虫夏草之谜》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二本学生折射了中国最为多数普通年轻人的状况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博尔赫斯、性暴力、二本学生、低薪职业者、卢旺达大屠杀、考古学、皱纹、博物志……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陈佳靖

编辑 | 黄月

《布斯托斯·多梅克纪事》

[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阿道夫·比奥伊·卡萨雷斯 著  轩乐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07

作为20世纪最具声望的拉美作家之一,博尔赫斯的作品长期以来被文学爱好者奉为经典,他在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阿莱夫》等作品中采用的迷宫般的叙事手法影响了无数作家的创作,更颠覆了人们对“虚构”的想象。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构建个人的文学迷宫,博尔赫斯也十分乐于与其他作家“合谋”。这本《布斯托斯·多梅克纪事》就是博尔赫斯与其挚友、阿根廷小说家卡萨雷斯共同完成的虚构小品。两位作家不仅在书中虚构了一位名叫布斯托斯·多梅克的作者,还借其之口评点了一系列并不真实存在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极尽戏谑之意。

尽管书中提到的人物和事件大多是无中生有,但两位作家探讨的问题却都有迹可循。譬如,在《与拉蒙· 博纳维纳一起度过的下午》中,多梅克回忆了和(虚构的)文学大师拉蒙· 博纳维纳的一次访谈,多梅克提出的很多问题正是每位小说写作者关心的——如何将琐碎的细节安排在人物身上?如何体察他人的精神世界?一个作家真的能放任自己漫无目的地“自动写作”吗?

与本书一同出版的还有续篇《布斯托斯·多梅克故事新编》,博尔赫斯和卡萨雷斯继续合用布斯托斯·多梅克这一笔名,炮制了近十篇游戏文章,充满荒诞、讽刺与黑色幽默。此外,两位作家还曾合著电影脚本《市郊人·信徒天堂》,也将于近日出简体版。

《送奶工》

[英]安娜·伯恩斯 著  吴洁静 译
读客文化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0-08

反性骚扰运动2017年自美国兴起,到2018年向全世界蔓延,越来越多探讨性暴力的文学作品开始受到关注。北爱尔兰作家安娜·伯恩斯的《送奶工》也是其中之一,这部作品曾荣获2018年英国布克小说奖。故事讲述了在一座无名的小城市,一个18岁的女孩被一名代号为“送奶工”的中年男子跟踪纠缠,却被街坊邻里传为不堪入目的私情。当时正值北爱尔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政乱时期,跟踪女孩的男子并不是真的“送奶工”,而是当地有声望的准军事组织人员之一。女孩不仅要抵抗对方以身份优势进行的胁迫,还要承受外部世界的荒诞和暴力,重建女性的尊严。

安娜·伯恩斯曾在采访中表示,书中许多场景和社会现象正是基于她本人在贝尔法斯特生活的真实经历。在一个高压、紧张的社会环境里,暴力被视为常态,即便没有直接遭受暴力,人们也会被更普遍、庞大的压抑感笼罩。这也是为何故事中主人公一系列无害的行为——望天空、走路上夜校、16岁不结婚等等——都被视为大逆不道,甚至被视为对群体的一种威胁。《送奶工》所展现的便是压抑和恐惧是如何潜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它将帮助人们重新审视反性骚扰运动,反思当下的性别环境。

《我的二本学生》

黄灯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08

1995年,黄灯毕业于湖南一所地方院校,按今天的划分,算是二本院校的学生。十年后,她博士毕业,进入广东F学院当教师,又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见证了八零后、九零后两批年轻人的成长。黄灯的个人经历和她对年轻一代的观察,使她开始反思二本学生在这二十多年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特别是在彻底市场化和应试教育盛行的时代语境中,念了大学的二本学生们最终会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为回答以上问题,黄灯写下了这本教学札记,记录她在任教期间对学生成长和困惑的体认,以及对学生毕业后的境况所做的跟踪和思考。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黄灯深刻意识到,中国二本院校的学生实际上折射了中国最为多数普通年轻人的状况——出身平凡,通过应试教育的选拔进入大学,在毕业后更为严酷的择业竞争中很快遭遇天花板,大多人最终留在国内基层单位,安于普通的生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二本学生无法通过个体的努力改变命运。书中所展现的这群二本学生的信念理想、精神状态、成长和走向,将为读者打开这一群体隐匿的生命境况。

《失去合约的人:后工业社会英国低薪职业者的抵抗》

[英]詹姆斯·布拉德沃斯 著  杨璧千 译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20-08

作家莎拉·凯斯勒曾在《零工经济》一书中总结零工经济的思路:高科技公司创建电子平台,将自身视作“调度员”,一旦出现可接的工作,就运用相应的手机应用软件分发给“零工们”。在这种模式下,劳动者可以更自由、更具弹性地选择工作时长和工作量,而企业也可以通过与“零工”之间非正式的雇佣关系来降低成本,因此,零工经济也被视为最合适未来发展的工作模式。

在英国,亚马逊拣货员、Uber司机、居家照护员、电话客服等职业都属于“零工”。然而,本书作者布拉德沃斯却在为期180天的“卧底”调查中发现,这些看似轻松又体面的工作背后,却是低报酬、单调乏味,甚至贬损人格的从业现实。在调查过程中,布拉德沃斯亲自应征不同种类的“零工”,他一边靠微薄的收入生活,一边探寻身边的不同群体——东欧移民/英国人、北方人/南方人、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工人阶级/中产阶级——都是如何工作和生活,并在异化的雇佣行为中被操纵、分裂乃至摧毁的。这本书将为人们揭开零工经济的陷阱,提醒每个普通人在后工业经济时代或将面临的困境。

《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

[美]菲利普·古雷维奇 著  李磊 译
三辉图书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07

2005年轰动一时的好莱坞电影《卢旺达饭店》曾为人们揭示了卢旺达在1994年春夏之交发生的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影片中,卢旺达境内的两个民族——人口占多数的胡图族和作为少数民族的图西族——在卢旺达宣布独立后依旧矛盾重重,战事持续不断。在这种背景下,卢旺达饭店经理保罗为挽救饭店里一千多名图西族和胡图族难民四面奔走。然而,对于时任卢旺达总统的胡图族人哈比亚利马纳及其身边的胡图族极端分子而言,比起战争,和平才是真正的威胁,因为他们的目的并不是战胜图西族,而是将其种族灭绝。最终,在这个原本人口750万的国家里,至少有80万人在仅仅100天内遭到杀害。

《卢旺达饭店》的故事正是基于本书中的历史叙事改编而成。在书中,美国作家、记者古雷维奇不仅重构了卢旺达种族冲突的起源、经过和余波,还在大屠杀发生后数次前往卢旺达及其邻国,对事件幸存者、国际组织成员、卢旺达高级政要等人士进行深度访谈,试图厘清大屠杀罪行是如何组织和发展的,以及西方社会和国际组织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自联合国在纳粹大屠杀后通过《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以来,卢旺达或许是绝无仅有的因为种族灭绝而陷入剧烈震荡的国家,这也说明,种族问题并不会因为人们对暴行的警惕而消失。在这种意义上,本书所讨论的不只是两个种族之间的矛盾,也关于人们如何想象自己、他人和这个世界。

《考古学与史前文明:寻找失落的世界》

[美]布赖恩·费根 著  袁媛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0-07

说起考古学,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宝藏、堆满金饰的法老墓和失落已久的远古文明。事实上,早期的考古学家中的确不乏历险者,甚至还有不少是出身贵族的收藏家,他们挖掘古代的珍宝,就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私人收藏。而随着时间的演变,考古学逐渐从发掘人文奇观转向了缓慢进行的团队工作,对象常常是并无戏剧性可言的遗址。

但正如本书作者、剑桥大学考古学和人类学博士布赖恩·费根所言,如今考古学家进行的复杂的勘测工作,帮助我们发现了古代很多微小的细节,其魅力绝不亚于过去的探险家。费根曾先后在撒哈拉以南、赞比亚、东非地区发掘最早的农业遗址或在当地博物馆进行保存古迹的工作,堪称非洲历史跨学科研究的先驱。在这本书中,他将考古学与人类早期文明史融为一炉,在完整阐述考古学的基本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为读者展现了文献记载之外的人类历史。这些来自史前世界的精神文明,不仅衍生了近现代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宗教生活,也影响着我们今天认知世界的方式。

《皱纹》

[法] JR 著  真真 译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0-08

2017年,法国街头艺术家、摄影师JR与导演阿涅斯·瓦尔达共同执导并参演了纪录片《脸庞,村庄》,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中,两人驾驶着JR的小货车穿越法国村庄,一路上拍摄遇到的人,并将这些人物肖像以巨幅尺寸打印出来,涂抹在当事人生活的房子和工厂的墙上。这便是JR最具代表性的创作手法,他始终将目光放在形形色色的普通人身上,并将其背后的街头和城市作为展览的舞台。在过去近20年间,JR已创作多个街头艺术项目,譬如为巴黎郊区年轻人所做的《一代人的肖像》、以非洲族群冲突频发地区和巴西贫民窟的妇女为主题的《妇女是英雄》等。JR也因其风格独特的“全民艺术”被人们誉为“游走于艺术创作与行动主义的摄影家”。

这本《皱纹》是JR的第一部人文摄影绘本,其中的摄影图片来自其著名艺术项目《城市的皱纹》,这个项目希望通过拍摄全世界不同城市中最年长者的肖像,来反映城市的变化。他将老人们的面容印在粗犷的广告纸上,并用胶水粘贴在户外墙体建筑上。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拍摄肖像外,JR也会询问老人们对城市的记忆以及他们记忆中的风趣往事。而被镜头放大后的皱纹正如一道道时间的脉络,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人与一座城市交织的生命肌理。

《何以捡君还?》

[日]盛口满 著  陈林俊 译
99读书人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06

本书作者盛口满是一位博物学家、插画家,也是当今日本活跃的生物记录作家。他从孩提时代起就一直喜欢观察自然,在自然中收集“宝物”,他还会把这些“宝物”画在自己的写生本上,进行长年累月的记录。作为一名生物教师,盛口满也常常将绘制的自然素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分享他丰富的自然观察体验。

在动植物博物志《何以捡君还?》中,盛口满将研究重心放在了他从自然界捡拾的各种“尸体”上。将死去的动物解刨后,取出其骨骼做成标本,可以为人们揭示出动物生前的形态、生存环境,甚至一些奇异特征出现的原因。对于很多自然爱好者而言,花鸟鱼虫、一草一木都有难以言表的美,却很少有人承认动植物的尸体也属于自然之美,也有肉眼可见的“生机”。

除本书之外,盛口满的作品还包括《我的收藏》《骨头学校》《炸鸡恐龙学》《格齐昆虫记》《冬虫夏草之谜》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