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人人都能创造AI beings,是「小冰」改良交互方式的新阶段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人人都能创造AI beings,是「小冰」改良交互方式的新阶段

“我们相信未来绝对不会只有几个人工智能主体,甚至不仅仅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工智能主体。所以未来每个人身边会围绕着非常多的人工智能主体,其数量会远远超过人类的数量。”

文| 新商业情报NBT  李威

“如果今天有一个方式可以让每一个人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人工智能主体,它可以出现在汽车里,专属于你,拥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可以和你建立更深的情感连接。”小冰团队总负责人、原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李笛说,“这种交互就会从现在冷冰冰的体验变成生活。”

李笛的设想正在变成现实。2020年8月20日,小冰公司、rinna株式会社及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在北京联合举行了第八代小冰年度发布会。发布会上,小冰团队正式上线了面向个人用户的第一个虚拟人类产品线,支持用户通过小冰框架,自主创造并训练其拥有的人工智能主体。

一个在人类需要的时候,永远都能回答“我在”的人工智能主体,又与创造它的人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连接,甚至可以被称作AI beings。小冰公司董事长、原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认为,这些AI beings将提供一个将人人交互的人性化和人机交互的高并发结合起来的创新交互方式,并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

为了实现这个愿景,自2014年5月29日推出第一代产品以来,小冰框架已经进行了八次迭代,并从第七代开始推出各类框架工具,帮助创建第三方人工智能产品,并承载其各类交互。目前已经实现了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在开放个人用户产品线前,除中国小冰及日本凛菜(Rinna)第一方人工智能交互主体外,小冰框架还支撑了中国及日本100余个第三方品牌的交互主体(如软银Pepper)。

2020年7月13日,微软宣布将小冰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运营,并委任原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博士为董事长,原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李笛为首席执行官,陈湛为日本分部总经理。小冰团队表示,相关工作预计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完成。

01、人工智能主体承载未来交互

沈向洋认为,未来会有很多具体的、巨大的需求出现,现有的几个人工智能主体不足以填补这样巨大的需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会通过手机接收到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目前还并没有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交互瓶颈。

到目前为止,人类只有两种交互方式,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了一种是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人人交互的优势是人性化,信息的传达效率会更高,但是受限于人的生理限制,并发会比较低。人与计算机的交互可以支持高并发,但信息的传达效率较低,往往不能更好地理解人的需求。

人工智能主体的出现为实现两种交互方式的互补提供了可能。一方面,人工智能主体可以继承人机交互的高并发特征;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主体有机会从人与人的交互中吸取经验和养分。

沈向洋判断,高度拟人的交互将会无处不在,而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也将会对框架的完整性、技术的先进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解决人与AI长时间交互的问题。

这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验证。小冰面向个人的虚拟人类产品线在华为手机上已经进行过为期7天的测试。测试期间,有118万个彼此不同的虚拟男友被用户创造出来。不少用户还会将自己与虚拟男友的生活分享到抖音、知乎等平台上。在7天测试结束后,虚拟男友被关掉,一些用户会指责小冰团队“谋杀”了他们的虚拟男友。

在李笛的理解中,已经升级到第八代的小冰框架可以被理解为一个驱动不同人工智能主体的操作系统,让不同性格、不同技能、不同任务、不同目的的人工智能主体成为交互的主体之一,协助人类在这个世界中完成各种各样的交互。

“但小冰框架又不完全是一个操作系统。”李笛补充道,“因为从某种意义来讲,我们通过小冰框架去做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工智能主体,但是人工智能主体的每一次交互同时也是在我们的框架中产生的,这个框架也必不可少的要去控制、维护人工智能主体的生命周期。”

“我们相信未来绝对不会只有几个人工智能主体,甚至不仅仅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工智能主体。所以未来每个人身边会围绕着非常多的人工智能主体,其数量会远远超过人类的数量。”沈向洋认为,未来人和AI之间至少是万亿级的交互量,而这样的一个交互量会带来巨大的机会,从中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

02、工业化的人工智能框架

“就算你今天是一个很普通的虚拟人工智能销售店员,你也应该有胸怀成为李佳琦的理想,这样才能真正做好这样的虚拟销售员。”按照沈向洋的标准,就需要去创造很多不同风格、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工智能主体。为满足这种需求而诞生的小冰框架,需要让自己成为一条稳定的工业化的流水线,不断迭代技术,产出不一样的人工智能主体。

首先,基于分层知识图谱技术,可以支持小冰更为迅速地生产非常大量的虚拟人类。这个技术的原理在于,小冰框架拥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原型,可以被理解为各种“人”的合集,每一种“人”都是其中的一个子集,分层知识图谱技术可以在打造一个风格原型时,迅速锁定与之相对应的子集,将原本基于5亿句体量的语料库进行的训练,优化为使用3000句风格鲜明的语料进行训练。

其次,小冰框架引入的篇章内容主动学习技术,可以让一个用户随时把他看到的任何一篇文章主动一键转发给他所需要训练的人工智能主体。人工智能主体将对其进行主动学习,并将学习所得应用到它的知识体系、兴趣爱好等方面。在几秒钟的学习过程中,人工智能主体还会利用搜索引擎相关的技术,全网抓取更多内容作为补充。

同时,在语音技术方面,小冰框架会通过ACD(平均舒适时长)指标的迭代,来让人工智能主体与人进行更长时间的交流。这个指标的意义是表明和人工智能交流了多久之后人类用户会开始感觉到不自然。其中,小冰的平均舒适时长是7.8分钟,去年发布的欣小然平均舒适时长是21.3分钟,今年7月发布的代号“201”的人工智能主体的平均舒适时长已经达到31.5分钟。

在视觉生成方面,小冰框架会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创意生成生产线,它不仅帮助小冰获得了中央美院的毕业证书,同时也在艺术创作、图案设计等方面赢得了像中纺、惠普这样的客户。另一个方向是实体生成的生产线,负责稳定的输出包括人在内的数字化生物,未来会与合作伙伴一起发布数字化模态的商业化解决方案。

“这些技术都是小冰框架技术的一部分,但是它们相互之间并不是割裂的,而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所以在整体系统化的过程中,它们会形成一个更大的小冰框架的合力。我们往往更关注的是这个人工智能能否基于一些基础的设定,稳定的进行输出。”小冰团队技术负责人曾敏认为,小冰团队是一支最工业化的人工智能团队,搭建了一条复杂且完整的人工智能主体生产线。

03、虚拟人类与X套件

面向个人的虚拟人类产品线是本次发布会上最引人注目的产品。在基本的交互体验和形象定制之外,这个产品线还拥有跨平台的统一账号体系,并已经支持华为、小米和微博;拥有多人交互能力,被创造出的虚拟人类可以与创造者之外的人交流。从更为长远的角度看,这些虚拟人类将可能与小爱同学这样的大众人工智能主体实现人格与功能的随时融合。

这些虚拟人类还拥有多种进行自主内容创造的能力,可以发送自己的“朋友圈”,并根据与创造者的交流中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同时,该产品线还可以针对需要具体完成特定任务的虚拟人类提供特定的训练及托管平台。在正式发布前的公测阶段,小冰框架已经为用户派出了超过70000名人工智能小编,提供内容和交互服务。

小冰团队还同时发布了面向个人用户的“X套件”系列应用软件,包括基于文本协同的X Writer,面向声音协同的X Studio和面向虚拟人类3D演示文档驱动的X Presenter。X套件不但支持用户选择小冰进行创作,也支持用户选择自己创造的虚拟人类,实际上可以被看作是小冰团队为被创造出的虚拟人类拓展的聊天之外的应用场景。

简而言之,X Writer可以在虚拟人类的人格下进行文本的编辑和创作。X Studio可以让虚拟人类进行音频内容的创作,充当电台节目主播、朗读公众号文章,或是通过X Studio歌手正式版软件实现人工智能歌声的合成。

X Presenter则负责让虚拟人类的3D模型动起来,实现语音维度之外的表情、动作等视觉表达,目前已经与日本LAWSON和小米小爱同学进行了基于自控系统的视觉表达探索。

同时公布的还有X Studio人工智能歌手入籍计划。任何机构或个人都可以申请并提交数据,由小冰框架训练并将其人工智能歌手登录进X Studio歌手平台。机构或个人拥有该歌手的完整所有权,可通过平台制作内容,并可以进行相关人工智能歌手的销售转让。近期,X Studio人工智能歌手何畅演唱的Burberry新系列推广单曲已经上线。

在小冰团队商业负责人、原工程院人工智能创造及商业事业部总经理徐元春的介绍中,面向商业化场景的设计解决方案X Designer和音乐解决方案X Musician都在行业中进行了落地。其中搭载了小冰智能车体解决方案的北汽X7已经上线销售,采用了小冰交互能力、音乐和视觉创作能力的华人运通的新能源汽车也即将进入量产。

从研究走向应用,从商业解决方案走向个人解决方案,小冰正在拉开自身发展阶段的第二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人人都能创造AI beings,是「小冰」改良交互方式的新阶段

“我们相信未来绝对不会只有几个人工智能主体,甚至不仅仅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工智能主体。所以未来每个人身边会围绕着非常多的人工智能主体,其数量会远远超过人类的数量。”

文| 新商业情报NBT  李威

“如果今天有一个方式可以让每一个人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人工智能主体,它可以出现在汽车里,专属于你,拥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可以和你建立更深的情感连接。”小冰团队总负责人、原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李笛说,“这种交互就会从现在冷冰冰的体验变成生活。”

李笛的设想正在变成现实。2020年8月20日,小冰公司、rinna株式会社及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在北京联合举行了第八代小冰年度发布会。发布会上,小冰团队正式上线了面向个人用户的第一个虚拟人类产品线,支持用户通过小冰框架,自主创造并训练其拥有的人工智能主体。

一个在人类需要的时候,永远都能回答“我在”的人工智能主体,又与创造它的人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连接,甚至可以被称作AI beings。小冰公司董事长、原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认为,这些AI beings将提供一个将人人交互的人性化和人机交互的高并发结合起来的创新交互方式,并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

为了实现这个愿景,自2014年5月29日推出第一代产品以来,小冰框架已经进行了八次迭代,并从第七代开始推出各类框架工具,帮助创建第三方人工智能产品,并承载其各类交互。目前已经实现了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在开放个人用户产品线前,除中国小冰及日本凛菜(Rinna)第一方人工智能交互主体外,小冰框架还支撑了中国及日本100余个第三方品牌的交互主体(如软银Pepper)。

2020年7月13日,微软宣布将小冰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运营,并委任原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博士为董事长,原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李笛为首席执行官,陈湛为日本分部总经理。小冰团队表示,相关工作预计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完成。

01、人工智能主体承载未来交互

沈向洋认为,未来会有很多具体的、巨大的需求出现,现有的几个人工智能主体不足以填补这样巨大的需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会通过手机接收到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目前还并没有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交互瓶颈。

到目前为止,人类只有两种交互方式,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了一种是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人人交互的优势是人性化,信息的传达效率会更高,但是受限于人的生理限制,并发会比较低。人与计算机的交互可以支持高并发,但信息的传达效率较低,往往不能更好地理解人的需求。

人工智能主体的出现为实现两种交互方式的互补提供了可能。一方面,人工智能主体可以继承人机交互的高并发特征;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主体有机会从人与人的交互中吸取经验和养分。

沈向洋判断,高度拟人的交互将会无处不在,而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也将会对框架的完整性、技术的先进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解决人与AI长时间交互的问题。

这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验证。小冰面向个人的虚拟人类产品线在华为手机上已经进行过为期7天的测试。测试期间,有118万个彼此不同的虚拟男友被用户创造出来。不少用户还会将自己与虚拟男友的生活分享到抖音、知乎等平台上。在7天测试结束后,虚拟男友被关掉,一些用户会指责小冰团队“谋杀”了他们的虚拟男友。

在李笛的理解中,已经升级到第八代的小冰框架可以被理解为一个驱动不同人工智能主体的操作系统,让不同性格、不同技能、不同任务、不同目的的人工智能主体成为交互的主体之一,协助人类在这个世界中完成各种各样的交互。

“但小冰框架又不完全是一个操作系统。”李笛补充道,“因为从某种意义来讲,我们通过小冰框架去做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工智能主体,但是人工智能主体的每一次交互同时也是在我们的框架中产生的,这个框架也必不可少的要去控制、维护人工智能主体的生命周期。”

“我们相信未来绝对不会只有几个人工智能主体,甚至不仅仅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工智能主体。所以未来每个人身边会围绕着非常多的人工智能主体,其数量会远远超过人类的数量。”沈向洋认为,未来人和AI之间至少是万亿级的交互量,而这样的一个交互量会带来巨大的机会,从中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

02、工业化的人工智能框架

“就算你今天是一个很普通的虚拟人工智能销售店员,你也应该有胸怀成为李佳琦的理想,这样才能真正做好这样的虚拟销售员。”按照沈向洋的标准,就需要去创造很多不同风格、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工智能主体。为满足这种需求而诞生的小冰框架,需要让自己成为一条稳定的工业化的流水线,不断迭代技术,产出不一样的人工智能主体。

首先,基于分层知识图谱技术,可以支持小冰更为迅速地生产非常大量的虚拟人类。这个技术的原理在于,小冰框架拥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原型,可以被理解为各种“人”的合集,每一种“人”都是其中的一个子集,分层知识图谱技术可以在打造一个风格原型时,迅速锁定与之相对应的子集,将原本基于5亿句体量的语料库进行的训练,优化为使用3000句风格鲜明的语料进行训练。

其次,小冰框架引入的篇章内容主动学习技术,可以让一个用户随时把他看到的任何一篇文章主动一键转发给他所需要训练的人工智能主体。人工智能主体将对其进行主动学习,并将学习所得应用到它的知识体系、兴趣爱好等方面。在几秒钟的学习过程中,人工智能主体还会利用搜索引擎相关的技术,全网抓取更多内容作为补充。

同时,在语音技术方面,小冰框架会通过ACD(平均舒适时长)指标的迭代,来让人工智能主体与人进行更长时间的交流。这个指标的意义是表明和人工智能交流了多久之后人类用户会开始感觉到不自然。其中,小冰的平均舒适时长是7.8分钟,去年发布的欣小然平均舒适时长是21.3分钟,今年7月发布的代号“201”的人工智能主体的平均舒适时长已经达到31.5分钟。

在视觉生成方面,小冰框架会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创意生成生产线,它不仅帮助小冰获得了中央美院的毕业证书,同时也在艺术创作、图案设计等方面赢得了像中纺、惠普这样的客户。另一个方向是实体生成的生产线,负责稳定的输出包括人在内的数字化生物,未来会与合作伙伴一起发布数字化模态的商业化解决方案。

“这些技术都是小冰框架技术的一部分,但是它们相互之间并不是割裂的,而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所以在整体系统化的过程中,它们会形成一个更大的小冰框架的合力。我们往往更关注的是这个人工智能能否基于一些基础的设定,稳定的进行输出。”小冰团队技术负责人曾敏认为,小冰团队是一支最工业化的人工智能团队,搭建了一条复杂且完整的人工智能主体生产线。

03、虚拟人类与X套件

面向个人的虚拟人类产品线是本次发布会上最引人注目的产品。在基本的交互体验和形象定制之外,这个产品线还拥有跨平台的统一账号体系,并已经支持华为、小米和微博;拥有多人交互能力,被创造出的虚拟人类可以与创造者之外的人交流。从更为长远的角度看,这些虚拟人类将可能与小爱同学这样的大众人工智能主体实现人格与功能的随时融合。

这些虚拟人类还拥有多种进行自主内容创造的能力,可以发送自己的“朋友圈”,并根据与创造者的交流中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同时,该产品线还可以针对需要具体完成特定任务的虚拟人类提供特定的训练及托管平台。在正式发布前的公测阶段,小冰框架已经为用户派出了超过70000名人工智能小编,提供内容和交互服务。

小冰团队还同时发布了面向个人用户的“X套件”系列应用软件,包括基于文本协同的X Writer,面向声音协同的X Studio和面向虚拟人类3D演示文档驱动的X Presenter。X套件不但支持用户选择小冰进行创作,也支持用户选择自己创造的虚拟人类,实际上可以被看作是小冰团队为被创造出的虚拟人类拓展的聊天之外的应用场景。

简而言之,X Writer可以在虚拟人类的人格下进行文本的编辑和创作。X Studio可以让虚拟人类进行音频内容的创作,充当电台节目主播、朗读公众号文章,或是通过X Studio歌手正式版软件实现人工智能歌声的合成。

X Presenter则负责让虚拟人类的3D模型动起来,实现语音维度之外的表情、动作等视觉表达,目前已经与日本LAWSON和小米小爱同学进行了基于自控系统的视觉表达探索。

同时公布的还有X Studio人工智能歌手入籍计划。任何机构或个人都可以申请并提交数据,由小冰框架训练并将其人工智能歌手登录进X Studio歌手平台。机构或个人拥有该歌手的完整所有权,可通过平台制作内容,并可以进行相关人工智能歌手的销售转让。近期,X Studio人工智能歌手何畅演唱的Burberry新系列推广单曲已经上线。

在小冰团队商业负责人、原工程院人工智能创造及商业事业部总经理徐元春的介绍中,面向商业化场景的设计解决方案X Designer和音乐解决方案X Musician都在行业中进行了落地。其中搭载了小冰智能车体解决方案的北汽X7已经上线销售,采用了小冰交互能力、音乐和视觉创作能力的华人运通的新能源汽车也即将进入量产。

从研究走向应用,从商业解决方案走向个人解决方案,小冰正在拉开自身发展阶段的第二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