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老舍的【狐独星球】:可是,我真爱北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老舍的【狐独星球】:可是,我真爱北平

在他的笔下遇见北平。

为什么读老舍

首先,关于帝都,最纯正最美好的帝都。

或许你来过北京旅游,逛过故宫爬过长城,去过后海和南锣鼓巷;也许你正北漂着呢,天天在拥挤的地铁中穿行拼搏;也或许你就在这里定居,每天顶霾走在这座繁华帝都,越过三环、四环、五环以及更远的地方。但是现在,你却怎么都再难体会到老北京原汁原味的生活与味道。

翻开老舍的作品,四门三桥五牌楼,胡同的吆喝,天桥的卖艺人,穿梭在街巷的车把式……这一个个场景扑面而来,夹杂着浓浓的京腔京韵,就仿佛把你带回到他魂牵梦萦的故乡北平,带你领略此地最好的那些时刻。

更别说,还有济南的冬天,伦敦、新加坡、美国……跟上深刻又幽默的老舍先生,你的体验都将变得不再肤浅也不再乏味。

 

旅行准备

许地山

这个名字被人很多人熟知是因为他的散文《落花生》曾经入选过小学课本,其实他的笔名就叫“落华生”。他不仅是鼎鼎大名的“文学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更是一个宗教学家与人类学家。老舍在留英之前加入了基督教,而许地山在英国是宗教学的讲师。更机缘巧合的是,许地山是老舍在英国同居的室友!许地山大老舍六岁,当时已经在中国文坛享有名气,老舍很早之前就拜读过他的小说《命命鸟》。于是,许地山就成为了老舍的大(ji)哥(you)。同样是华人,同样的信仰,同样对文字的热爱。许地山在和老舍的交流中一直在鼓励老舍的创作。老舍第一部正式的小说《老张的哲学》创作完成后,就给许地山念了一通。许地山说:“寄回国内去吧,寄给郑西谛(《小说月报》的主编)。”后来又在许地山的极力推荐下,《老张的哲学》终于在国内发表。在这部小说中,他第一次用到了自己的笔名——老舍。如果把老舍比喻成一匹千里马的话,那么许地山就可以当之无愧的获得伯乐的称号。

 

臧克家

如果说许地山是老舍的大哥兼伯乐的话,老舍也是臧克家的大哥兼伯乐。臧克家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时,因为在文坛没有名气,即使是自费出版,出版商还是一直故意拖延不接这部作品。正在这部作品濒临泡汤之际,在《文学》杂志上突然登出了一篇老舍评介《烙印》的文章。可能是因为老北京人不愿意得罪人的脾气秉性,老舍很少去评介别人的诗歌文章,而这次老舍不但评了,而且评得叮铛作响,没半点磕巴,他称赞《烙印》的诗歌“像茅厕坑里的石头,臭不臭我不知道,硬是真够硬的。”有了老舍的推荐,诗集自然顺利出版了。后来臧克家去拜访老舍先生,老舍竟然把臧克家的老马背了出来:“总得教大车装个够,他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他把头沉重地垂下!”

老舍

也是受到拉车的“老马”的影响。老舍想写一个拉车的车夫。他受到青岛大学的国文讲师张炜的启发,说每个车夫都想要一辆自己的车,于是便有了《骆驼祥子》的构思。他也第一个把这个要写洋车夫的想法告诉了臧克家。臧克家坚定了老舍创作的决心,使得老舍放弃了山东大学的教授工作,一心一意的去体验生活,进行创作。这才迎来了老舍先生创作的第一个高峰《骆驼祥子》。

 

旅游路线

无霾帝都游: 西单——护国寺——积水潭——什刹海——方家胡同——首都剧场——南锣鼓巷——现代文学馆——老舍纪念馆——前门——崇文门——天桥

老舍,原名舒庆春。在大名鼎鼎的戊戌年腊月二十三出生在西城一间普通民房里。父亲是满族的护军,在抵抗八国联军侵略的战斗中身亡。后来1911年,溥仪退位,大清灭亡。这种“国破家亡”的体验使得老舍对于国家,民族的命运有一种天然的关注。而更重要的是,北平城的兴衰起伏与老舍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座城市对于老舍不仅仅是故乡,而是他精神与灵魂的栖息之所。

民国时期的北平

在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老舍先在方家胡同小学做校长,后来经朋友推荐,到英国伦敦教汉语,也就是在遥远的异乡开始了他的创作之路。之后他辗转新加坡、青岛、济南……离家愈久,对北平城,对北平城的百姓们的思念就愈强烈,在这个时期,老舍先生以北平城卖艺人、巡警、和车把式的形象分别创作了《断魂枪》、《我这一辈子》、《骆驼祥子》等作品。1937年抗战爆发,北平沦陷,老舍又辗转重庆投入到了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开始进行以抗日为目的话剧创作。抗战胜利,内战开始,老舍无奈去美国讲学,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得以回到他魂牵梦萦的北京。在北京创作了话剧史上著名的《茶馆》、《龙须沟》。1966年,老舍自沉于北京太平湖,他的生命和这座城市彻底的融为了一体。所以,要想真正的了解这座城市最纯粹的内涵,读老舍绝对是个最佳选择。

 

景点

西单缸瓦市教堂|(北京西城区的西四南大街574号)坐落于西单以北的缸瓦市教堂始建于1863年,是现存的北京市最早的基督教会。1922年,23岁的老舍在这里接受洗礼,成为一名基督徒。虽然这座教堂在文革时遭到侵占和部分损毁,但后来经过整修和扩建,使得这里依然是北京最著名的基督教会。每年平安夜时,上万的市民聚集在这里点蜡烛祈福,场面壮观。当然,南面的西单商业区也是北京时尚的年轻人购物的天堂。

积水潭地铁站|(北京西城新街口大街北端)护国寺再往北不远,就是积水潭。这里其实并没有什么景点,但是,对于老舍先生却有不寻常的意义。因为,这里就是老舍离开这个世界的地方。在经历了巨大的侮辱后,最终,老舍没有选择妥协,而是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老舍把自己生命终结之处选在了太平湖。这个湖在八十年代就不复存在了,被填平修了地铁,就是现在北京地铁二号线的积水潭站附近。每当我看到地铁积水潭站的标示时,脑中总会浮现老舍墓上刻着的那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就睡在这里。”

后海八爷|(北京市西城区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57号荷花市场牌楼附近)老舍的名篇《骆驼祥子》讲的就是人力车夫的故事,后海也是北京最后的人力车夫的聚集地。这后海八爷是八个在后海的北京人力车夫,在北京也是小有名气。和别的车夫不同,这后海八爷都是地道的北京大爷,土生土长的后海人,这里的一草一木他们都了如指掌。这几位爷操着一嘴正宗的京片子,跟你聊这家是某某将军府,这家住过哪个王爷,时不时自己来要亮亮嗓,唱两段。只不过八爷生意好,能在众多的车夫中遇到他们还要看缘分。

方家胡同46号院|(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大街方家胡同46号) 从什刹海一直往东走,穿过地安门外大街,过了南锣鼓巷就是方家胡同。老舍先生年轻时曾任方家胡同小学第三任校长,长篇小说《赵子曰》中,有一个“北新桥往北的张家胡同”,就是写的方家胡同。这里东临国子监,西接鼓楼,南有著名的首都剧场,位于北京文化圈的中心地带。方家胡同46号艺术区把以前的旧厂房改造成了一个个巨大的LOFT,包含小剧场、表演艺术团体、文化沙龙空间、建筑艺术、视觉设计、新媒体艺术、现代艺术中心等。成为北京继798艺术园区后的又一个文化创意基地。对于潮范儿的年轻人是个提升修(bi)养(ge)的好地方。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Thornhaugh Street, Russell Square, London WC1H 0XG)伦敦大学并不是一所实体性的大学,而是一所位于英国首都伦敦的由十几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组成的大学联邦,老舍先生当年在伦敦大学的亚非学院任教。伦敦大学的标志性建筑是议事大楼图书馆,是英国最大的图书馆之一,馆藏图书200万册,仿佛置身于图书的海洋。

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44号)山东大学的前身是齐鲁大学,趵突泉校区也就是最早老齐鲁大学的校址,这里的老建筑还都保留这岁月的痕迹。老舍先生在齐鲁大学期间就在这里任教,在他任教期间,教室经常被挤得水泄不通。作为讲问读写、板眼韵腔、说学逗唱等等皆擅的行家里手,他还在国文系一年两度的师生聚餐联欢会上,表演过地道的京戏清唱和笑倒全场的单口相声,并打出了一趟正宗山东杨氏查拳。这里不仅老舍先生执教的地方,校园的美景也非常值得来这里游览参观。

趵突泉|(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趵突泉南路1号)泉城济南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老舍的散文名篇《趵突泉》写的就是这里。来到济南,趵突泉也是必看景点之一。当然,还有很多泉都很有名,比如金线泉,与李清照有关的漱玉泉,马跑泉等都值得一看。提示一下,赏泉的最佳时节是在夏天哦。

大明湖|(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明湖路271号)很多人一提到大明湖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名字是夏雨荷,可见电视剧中毒不浅。事实上,老舍也与大明湖有很深的渊源。不仅仅是老舍住处离此不远,更重要的是老舍创作过一部长篇小说就叫《大明湖》,可惜的是这部小说未出版就在战火中被焚毁了。大明湖风景秀丽,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更有四怪之谜——青蛙不鸣,蛇踪难寻,久旱不落,久雨不涨等着你来此探寻。

 

餐饮

晋阳饭庄|(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晋阳饭庄是山西面食的老字号,也是老舍先生经常光顾的馆子。老舍尤其喜爱这里的刀削面、猫耳朵、拔鱼儿等面食。还专门为这几道面食题诗一首:“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喜爱面食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

护国寺小吃|(北京市护国寺大街护仓胡同93号)老舍先生在英国任教期间,对于英国的饮食实在不感冒。在《老舍传》中说他在英国整天念叨的就是北京的小吃,焦圈儿,麻团儿,豌豆黄……这些就是老北京人最地道的吃食。这些原本肩挑担扛,或者只能在庙会吃到的小吃在这里齐聚一堂,要的就是地道的原汁原味。另外,这家店距离老舍出生的小杨家胡同仅仅几步之遥,探访完老舍童年所在的胡同再大快朵颐,吃个老北京地道的早饭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萃华楼饭庄|(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大街58号近金鱼胡同北)顺着五号线往南到灯市口,就到了华楼饭庄。这里是老舍先生非常钟爱的一家馆子。老舍在建国后把家搬到了灯市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里离王府井和隆福寺小吃街近。萃华楼饭庄是老舍最常去的地方。这里的服务员、厨师见到老舍都亲切的如同家人,还有传说老舍在萃华楼吃饭都不必看菜单,服务员就知道怎样帮他安排餐点。这里主要经营的是鲁菜,在八大菜系中,北京菜就属于鲁菜的范畴之中,或许这里还保留这当年老舍先生钟爱的味道。

老舍茶馆|(西城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3号楼)以老舍先生命名的茶馆,被称为“北京名片”,就是因为茶馆里浓浓的京味儿。悬挂的宫灯、八仙桌、靠背椅、再来玩浓浓的大碗茶,听着韵味悠扬的京戏。你会感到这里不是一个茶馆,却胜似一个老北京的博物馆了。这儿的京味儿文化与老舍的京味儿文学相得益彰。前门外的大栅(shi)栏(la)也是老北京的商业区,在这里北京的特产,小吃也是应有尽有。

崇文门便宜坊|(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大街16号便宜坊大厦4楼)北京烤鸭天下闻名,而老北京人吃烤鸭认的却是便宜坊。老舍对于便宜坊也是特别钟情。在小说《四世同堂》中不止一次提到了便宜坊的烤鸭,连他自己宴请宾客都会选在便宜坊。与全聚德挂炉烤鸭不同,便宜坊烤鸭是采用焖炉的做法。在鸭肉的肥美与鲜香中品味的是纯粹的北京味道。

燕喜堂|(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芙蓉街113号)山东鲁菜老字号燕喜堂创建于1932年3月。 1952年燕喜堂迁至泉城路北。1958年这家老字号又搬到泉城路南卫巷口,后曾改名“红星”饭店。1980年后重又改为“燕喜堂”。 2006年4月18日重新开业。特色菜:九转大肠、奶汤蒲菜、奶汤鱼翅、清汤干贝、三彩大虾、干烂虾仁和糖醋黄河鲤鱼。

 

住宿

北京乐在南锣四合院精品酒店|(北京市南锣鼓巷沙井胡同内)老北京人的住宿是就是四合院或者大杂院。这家酒店就是一个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其历史可上溯至百年以前。初建为京城大户人家的三进院私宅,历经清末、民国、解放、改革等多次中国社会大变革,其院落形态也几经变迁,最终成为了北京老城区典型“大杂院”杂居形态。幸运的是,瑕不掩瑜,经过始创人的精心设计及改造,院落最终又回复了其初始的完整与大气,只有在这里能领略到一种老北京人的居住的浪漫。

小杨家胡同|(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大街南端)从西单往北走大概四五站地,就到了护国寺。老舍就出生在护国寺北面的小杨家胡同里。小胡同,大杂院;胡同里货郎的吆喝,小院里种的花花草草,邻里之间的热情寒暄……这就是老北京人的生活状态。老舍父亲早逝,只靠母亲一人打零工,给人缝洗衣服把老舍兄妹几个人拉扯大。母亲的性格的坚韧、顽强,以及对生命尊严的看重,甚至对于花草树木的喜爱,在老舍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影响了他的性格和之后的创作。可以说,这里是老舍创作的发源地。虽然现在那里并找不到老舍的印记,但是依然保留了老北京胡同大杂院的样貌。

老舍纪念馆|(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院) 这里就是老舍建国后回国定居的新家。在这个小院里,老舍达到了他创作的另一个顶峰 虽然那时象征着老北平的城墙已经被推到,但是在老舍心中,那些童年是所见到的八旗子弟,邻里街坊,市井小民的生活场景就像一部反复播放的电影,在老舍心头挥之不去。于是大名鼎鼎的话剧《茶馆》、《龙须沟》就这样被创作出来。老舍曾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种用最普通百姓生活来反映时代变迁的手法使得老舍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空前的范例”。在80年代,老舍的夫人把他们的故居无偿捐给了国家,改建为老舍纪念馆。阅读老舍先生的故居和阅读老舍先生的作品会得到对于老舍不同方面的理解和感悟。

 

新加坡华侨中学|(673 Bukit Timah Rd, 新加坡)1929年,离开伦敦后,老舍在欧洲大陆玩儿了三个月,最后他的钱只够到达新加坡。所以他在新加坡待了5个月,一边在华侨中学任教,一边写小说。华中任教时,老舍一直居住在虎豹楼单身教员宿舍。

老舍伦敦故居|(31 St James's Gardens ,Notting Hill, W11 4RE,London)1924年至1929年,老舍先生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授中文。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老师开始创作小说。老舍先生在伦敦先后住过四个地方。老舍故居是伦敦西部的荷兰公园区圣詹姆士花园街31号那座黑色三层小楼,他在这里住了3年。也是这幢小楼里完成了《金瓶梅》的英译本。1998年底,英国文化部正式将此地列为伦敦“名人故居”,也就是传说中的蓝牌故居,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

Stanhope Hotel |(纽约市第五大道81街)老舍和曹禺应邀到美国讲学,受到了美国政府的热情接待。后来下榻于这家“史丹霍”酒店。绿荫夹道,环境幽雅,颇具欧洲风味。经过八年抗战的辛苦,再加上从重庆来美长途跋涉的劳顿,老舍终于可以在这里安安静静地休息一段时期,放松一下,要写作也没人打扰,要会客也不失体面。在这里居住的日子也是老舍在美国期间最舒服的时光。

绿山农庄|(520 Dublin Rd, Perkasie, PA 18944,US)这里是著名作家赛珍珠的故居。她自己在这里一边写作,一边养牛,一边办儿童福利事业。老舍先生从1946年到1949年,在美国生活了将近4年。赛珍珠帮了他很大的忙,把他介绍给美国的文艺界,宣传他的作品,介绍美国出版社,等等。生活上也给了老舍多方照顾,期间也多次应邀到来做客。老舍不仅在此居住,还当众表演过打太极拳。

老舍旧居|(山东省青岛市黄县路12号)1934年8月老舍应聘到青岛国立山东大学任教,在青岛居住了2年。1936年在老舍辞去了教学职务,成为职业作家,在这座屋子里完成了著名的《骆驼祥子》。

 

娱乐

天桥剧场|(北京市宣武区北纬路30号)天桥,老北京南城文化的集中之所,也是老北京各类艺人的集合地。老舍作品中的很多人物原型都取自天桥艺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断魂枪》里的沙子龙、王三胜。现在的天桥早已不似从前,但依然是不错的文化休闲娱乐之所。天桥剧场也是北京的老牌剧场,老舍小说《四世同堂》改编的话剧就在此首演,另外,德云社的总店也在这里。游玩累了听个相声笑一笑也能洗刷一天的疲惫。

《四世同堂》剧照

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一个学术争鸣的讲坛,一座承载文化的殿堂,一角文学精神的家园,一方传播知识的净土。这里就是中国现代文学馆。这里最出名的不仅是各位现代文学大家的雕像,更有价值的是各位文学大家作品的手稿,信函。这里记录着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波澜起伏,也凝结了巴金老先生的半生心血。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曾任现代文学馆第三任馆长。在这里每周都会有免费的文学类公益讲座,畅游中国现代文学历史,聆听大家之言,岂不美哉?

首都剧场|(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2号)方家胡同往南走,离王府井不远就是鼎鼎大名的首都剧场。老舍一生创作了很多话剧,很多老舍的小说也被改编成了话剧。在这里演出的北京人艺版的《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毋庸置疑是老舍话剧最经典的版本,这里也是观看老舍话剧作品的最佳地点。如果能赶上一场北京人艺演的老北京的戏,那可就真是太赞了,一定要去看一场。除此之外,首都剧场里还隐藏着一个小剧场,对于喜欢小剧场先锋话剧的你是个很好的选择。话剧一般都是晚上7点半开场,看一场话剧作为夜生活的开始,不亦乐乎!

女王剧院|(51 Shaftesbury Avenue,London W1D 6BA)与国内的剧院不同,英国的剧院是一部剧常驻一个剧院。如果说老舍的《茶馆》是中国话剧史的经典之作,那在这里上演的是英国音乐剧的常青树——《悲惨世界》。由雨果的小说改编的音乐剧,经久不衰,是史上最卖座的音乐剧之一。小人物的故事和大时代背景融合在一起,叙事宏大,对人性有深刻的探讨,令人震撼。当神父在警察面前袒护偷东西的冉阿让,把所有的银器都送给他时,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原来一个人的善意可以对另外一个人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骆驼祥子博物馆|(山东省青岛市黄县路12号)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文学专著命名的专业性博物馆。上世纪30年代中期,老舍在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期间,曾在此居住,并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以及小说《文博士》《我这一辈子》等一批优秀作品。《骆驼祥子》是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各种语言译本最多的一部,迄今为止亦有近四十个版本在世界各地传播,见证了中国文学与世界对话的历程。

 

购物

桥南路书店区|(South Bridge Rd, 新加坡)老舍到新加坡,上岸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坐车到商务印书馆。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就在桥南路172号,即目前福海大厦所在地。除了商务印书馆,位于桥南路44号的中华书局也是老舍经常光顾的地方。

 

作者简介:

笑隐蔽,逗比老湿一名。

 

***

【狐独星球】是我们最新的栏目。其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不断更新的,并且欢迎大家以各种形式来和我们一起创作。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有修订增补(或者其他任何)的建议,直接评论就好;如果你有兴趣成为【狐独星球】的作者,请联系sunqian@jiemian.com。么么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http://www.jiemian.com/),并在微博上和我们互动,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这里)。

你也可以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歪楼】:esay1414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老舍的【狐独星球】:可是,我真爱北平

在他的笔下遇见北平。

为什么读老舍

首先,关于帝都,最纯正最美好的帝都。

或许你来过北京旅游,逛过故宫爬过长城,去过后海和南锣鼓巷;也许你正北漂着呢,天天在拥挤的地铁中穿行拼搏;也或许你就在这里定居,每天顶霾走在这座繁华帝都,越过三环、四环、五环以及更远的地方。但是现在,你却怎么都再难体会到老北京原汁原味的生活与味道。

翻开老舍的作品,四门三桥五牌楼,胡同的吆喝,天桥的卖艺人,穿梭在街巷的车把式……这一个个场景扑面而来,夹杂着浓浓的京腔京韵,就仿佛把你带回到他魂牵梦萦的故乡北平,带你领略此地最好的那些时刻。

更别说,还有济南的冬天,伦敦、新加坡、美国……跟上深刻又幽默的老舍先生,你的体验都将变得不再肤浅也不再乏味。

 

旅行准备

许地山

这个名字被人很多人熟知是因为他的散文《落花生》曾经入选过小学课本,其实他的笔名就叫“落华生”。他不仅是鼎鼎大名的“文学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更是一个宗教学家与人类学家。老舍在留英之前加入了基督教,而许地山在英国是宗教学的讲师。更机缘巧合的是,许地山是老舍在英国同居的室友!许地山大老舍六岁,当时已经在中国文坛享有名气,老舍很早之前就拜读过他的小说《命命鸟》。于是,许地山就成为了老舍的大(ji)哥(you)。同样是华人,同样的信仰,同样对文字的热爱。许地山在和老舍的交流中一直在鼓励老舍的创作。老舍第一部正式的小说《老张的哲学》创作完成后,就给许地山念了一通。许地山说:“寄回国内去吧,寄给郑西谛(《小说月报》的主编)。”后来又在许地山的极力推荐下,《老张的哲学》终于在国内发表。在这部小说中,他第一次用到了自己的笔名——老舍。如果把老舍比喻成一匹千里马的话,那么许地山就可以当之无愧的获得伯乐的称号。

 

臧克家

如果说许地山是老舍的大哥兼伯乐的话,老舍也是臧克家的大哥兼伯乐。臧克家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时,因为在文坛没有名气,即使是自费出版,出版商还是一直故意拖延不接这部作品。正在这部作品濒临泡汤之际,在《文学》杂志上突然登出了一篇老舍评介《烙印》的文章。可能是因为老北京人不愿意得罪人的脾气秉性,老舍很少去评介别人的诗歌文章,而这次老舍不但评了,而且评得叮铛作响,没半点磕巴,他称赞《烙印》的诗歌“像茅厕坑里的石头,臭不臭我不知道,硬是真够硬的。”有了老舍的推荐,诗集自然顺利出版了。后来臧克家去拜访老舍先生,老舍竟然把臧克家的老马背了出来:“总得教大车装个够,他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他把头沉重地垂下!”

老舍

也是受到拉车的“老马”的影响。老舍想写一个拉车的车夫。他受到青岛大学的国文讲师张炜的启发,说每个车夫都想要一辆自己的车,于是便有了《骆驼祥子》的构思。他也第一个把这个要写洋车夫的想法告诉了臧克家。臧克家坚定了老舍创作的决心,使得老舍放弃了山东大学的教授工作,一心一意的去体验生活,进行创作。这才迎来了老舍先生创作的第一个高峰《骆驼祥子》。

 

旅游路线

无霾帝都游: 西单——护国寺——积水潭——什刹海——方家胡同——首都剧场——南锣鼓巷——现代文学馆——老舍纪念馆——前门——崇文门——天桥

老舍,原名舒庆春。在大名鼎鼎的戊戌年腊月二十三出生在西城一间普通民房里。父亲是满族的护军,在抵抗八国联军侵略的战斗中身亡。后来1911年,溥仪退位,大清灭亡。这种“国破家亡”的体验使得老舍对于国家,民族的命运有一种天然的关注。而更重要的是,北平城的兴衰起伏与老舍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座城市对于老舍不仅仅是故乡,而是他精神与灵魂的栖息之所。

民国时期的北平

在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老舍先在方家胡同小学做校长,后来经朋友推荐,到英国伦敦教汉语,也就是在遥远的异乡开始了他的创作之路。之后他辗转新加坡、青岛、济南……离家愈久,对北平城,对北平城的百姓们的思念就愈强烈,在这个时期,老舍先生以北平城卖艺人、巡警、和车把式的形象分别创作了《断魂枪》、《我这一辈子》、《骆驼祥子》等作品。1937年抗战爆发,北平沦陷,老舍又辗转重庆投入到了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开始进行以抗日为目的话剧创作。抗战胜利,内战开始,老舍无奈去美国讲学,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得以回到他魂牵梦萦的北京。在北京创作了话剧史上著名的《茶馆》、《龙须沟》。1966年,老舍自沉于北京太平湖,他的生命和这座城市彻底的融为了一体。所以,要想真正的了解这座城市最纯粹的内涵,读老舍绝对是个最佳选择。

 

景点

西单缸瓦市教堂|(北京西城区的西四南大街574号)坐落于西单以北的缸瓦市教堂始建于1863年,是现存的北京市最早的基督教会。1922年,23岁的老舍在这里接受洗礼,成为一名基督徒。虽然这座教堂在文革时遭到侵占和部分损毁,但后来经过整修和扩建,使得这里依然是北京最著名的基督教会。每年平安夜时,上万的市民聚集在这里点蜡烛祈福,场面壮观。当然,南面的西单商业区也是北京时尚的年轻人购物的天堂。

积水潭地铁站|(北京西城新街口大街北端)护国寺再往北不远,就是积水潭。这里其实并没有什么景点,但是,对于老舍先生却有不寻常的意义。因为,这里就是老舍离开这个世界的地方。在经历了巨大的侮辱后,最终,老舍没有选择妥协,而是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老舍把自己生命终结之处选在了太平湖。这个湖在八十年代就不复存在了,被填平修了地铁,就是现在北京地铁二号线的积水潭站附近。每当我看到地铁积水潭站的标示时,脑中总会浮现老舍墓上刻着的那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就睡在这里。”

后海八爷|(北京市西城区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57号荷花市场牌楼附近)老舍的名篇《骆驼祥子》讲的就是人力车夫的故事,后海也是北京最后的人力车夫的聚集地。这后海八爷是八个在后海的北京人力车夫,在北京也是小有名气。和别的车夫不同,这后海八爷都是地道的北京大爷,土生土长的后海人,这里的一草一木他们都了如指掌。这几位爷操着一嘴正宗的京片子,跟你聊这家是某某将军府,这家住过哪个王爷,时不时自己来要亮亮嗓,唱两段。只不过八爷生意好,能在众多的车夫中遇到他们还要看缘分。

方家胡同46号院|(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大街方家胡同46号) 从什刹海一直往东走,穿过地安门外大街,过了南锣鼓巷就是方家胡同。老舍先生年轻时曾任方家胡同小学第三任校长,长篇小说《赵子曰》中,有一个“北新桥往北的张家胡同”,就是写的方家胡同。这里东临国子监,西接鼓楼,南有著名的首都剧场,位于北京文化圈的中心地带。方家胡同46号艺术区把以前的旧厂房改造成了一个个巨大的LOFT,包含小剧场、表演艺术团体、文化沙龙空间、建筑艺术、视觉设计、新媒体艺术、现代艺术中心等。成为北京继798艺术园区后的又一个文化创意基地。对于潮范儿的年轻人是个提升修(bi)养(ge)的好地方。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Thornhaugh Street, Russell Square, London WC1H 0XG)伦敦大学并不是一所实体性的大学,而是一所位于英国首都伦敦的由十几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组成的大学联邦,老舍先生当年在伦敦大学的亚非学院任教。伦敦大学的标志性建筑是议事大楼图书馆,是英国最大的图书馆之一,馆藏图书200万册,仿佛置身于图书的海洋。

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44号)山东大学的前身是齐鲁大学,趵突泉校区也就是最早老齐鲁大学的校址,这里的老建筑还都保留这岁月的痕迹。老舍先生在齐鲁大学期间就在这里任教,在他任教期间,教室经常被挤得水泄不通。作为讲问读写、板眼韵腔、说学逗唱等等皆擅的行家里手,他还在国文系一年两度的师生聚餐联欢会上,表演过地道的京戏清唱和笑倒全场的单口相声,并打出了一趟正宗山东杨氏查拳。这里不仅老舍先生执教的地方,校园的美景也非常值得来这里游览参观。

趵突泉|(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趵突泉南路1号)泉城济南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老舍的散文名篇《趵突泉》写的就是这里。来到济南,趵突泉也是必看景点之一。当然,还有很多泉都很有名,比如金线泉,与李清照有关的漱玉泉,马跑泉等都值得一看。提示一下,赏泉的最佳时节是在夏天哦。

大明湖|(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明湖路271号)很多人一提到大明湖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名字是夏雨荷,可见电视剧中毒不浅。事实上,老舍也与大明湖有很深的渊源。不仅仅是老舍住处离此不远,更重要的是老舍创作过一部长篇小说就叫《大明湖》,可惜的是这部小说未出版就在战火中被焚毁了。大明湖风景秀丽,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更有四怪之谜——青蛙不鸣,蛇踪难寻,久旱不落,久雨不涨等着你来此探寻。

 

餐饮

晋阳饭庄|(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晋阳饭庄是山西面食的老字号,也是老舍先生经常光顾的馆子。老舍尤其喜爱这里的刀削面、猫耳朵、拔鱼儿等面食。还专门为这几道面食题诗一首:“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喜爱面食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

护国寺小吃|(北京市护国寺大街护仓胡同93号)老舍先生在英国任教期间,对于英国的饮食实在不感冒。在《老舍传》中说他在英国整天念叨的就是北京的小吃,焦圈儿,麻团儿,豌豆黄……这些就是老北京人最地道的吃食。这些原本肩挑担扛,或者只能在庙会吃到的小吃在这里齐聚一堂,要的就是地道的原汁原味。另外,这家店距离老舍出生的小杨家胡同仅仅几步之遥,探访完老舍童年所在的胡同再大快朵颐,吃个老北京地道的早饭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萃华楼饭庄|(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大街58号近金鱼胡同北)顺着五号线往南到灯市口,就到了华楼饭庄。这里是老舍先生非常钟爱的一家馆子。老舍在建国后把家搬到了灯市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里离王府井和隆福寺小吃街近。萃华楼饭庄是老舍最常去的地方。这里的服务员、厨师见到老舍都亲切的如同家人,还有传说老舍在萃华楼吃饭都不必看菜单,服务员就知道怎样帮他安排餐点。这里主要经营的是鲁菜,在八大菜系中,北京菜就属于鲁菜的范畴之中,或许这里还保留这当年老舍先生钟爱的味道。

老舍茶馆|(西城区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3号楼)以老舍先生命名的茶馆,被称为“北京名片”,就是因为茶馆里浓浓的京味儿。悬挂的宫灯、八仙桌、靠背椅、再来玩浓浓的大碗茶,听着韵味悠扬的京戏。你会感到这里不是一个茶馆,却胜似一个老北京的博物馆了。这儿的京味儿文化与老舍的京味儿文学相得益彰。前门外的大栅(shi)栏(la)也是老北京的商业区,在这里北京的特产,小吃也是应有尽有。

崇文门便宜坊|(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大街16号便宜坊大厦4楼)北京烤鸭天下闻名,而老北京人吃烤鸭认的却是便宜坊。老舍对于便宜坊也是特别钟情。在小说《四世同堂》中不止一次提到了便宜坊的烤鸭,连他自己宴请宾客都会选在便宜坊。与全聚德挂炉烤鸭不同,便宜坊烤鸭是采用焖炉的做法。在鸭肉的肥美与鲜香中品味的是纯粹的北京味道。

燕喜堂|(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芙蓉街113号)山东鲁菜老字号燕喜堂创建于1932年3月。 1952年燕喜堂迁至泉城路北。1958年这家老字号又搬到泉城路南卫巷口,后曾改名“红星”饭店。1980年后重又改为“燕喜堂”。 2006年4月18日重新开业。特色菜:九转大肠、奶汤蒲菜、奶汤鱼翅、清汤干贝、三彩大虾、干烂虾仁和糖醋黄河鲤鱼。

 

住宿

北京乐在南锣四合院精品酒店|(北京市南锣鼓巷沙井胡同内)老北京人的住宿是就是四合院或者大杂院。这家酒店就是一个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其历史可上溯至百年以前。初建为京城大户人家的三进院私宅,历经清末、民国、解放、改革等多次中国社会大变革,其院落形态也几经变迁,最终成为了北京老城区典型“大杂院”杂居形态。幸运的是,瑕不掩瑜,经过始创人的精心设计及改造,院落最终又回复了其初始的完整与大气,只有在这里能领略到一种老北京人的居住的浪漫。

小杨家胡同|(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大街南端)从西单往北走大概四五站地,就到了护国寺。老舍就出生在护国寺北面的小杨家胡同里。小胡同,大杂院;胡同里货郎的吆喝,小院里种的花花草草,邻里之间的热情寒暄……这就是老北京人的生活状态。老舍父亲早逝,只靠母亲一人打零工,给人缝洗衣服把老舍兄妹几个人拉扯大。母亲的性格的坚韧、顽强,以及对生命尊严的看重,甚至对于花草树木的喜爱,在老舍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影响了他的性格和之后的创作。可以说,这里是老舍创作的发源地。虽然现在那里并找不到老舍的印记,但是依然保留了老北京胡同大杂院的样貌。

老舍纪念馆|(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院) 这里就是老舍建国后回国定居的新家。在这个小院里,老舍达到了他创作的另一个顶峰 虽然那时象征着老北平的城墙已经被推到,但是在老舍心中,那些童年是所见到的八旗子弟,邻里街坊,市井小民的生活场景就像一部反复播放的电影,在老舍心头挥之不去。于是大名鼎鼎的话剧《茶馆》、《龙须沟》就这样被创作出来。老舍曾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种用最普通百姓生活来反映时代变迁的手法使得老舍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空前的范例”。在80年代,老舍的夫人把他们的故居无偿捐给了国家,改建为老舍纪念馆。阅读老舍先生的故居和阅读老舍先生的作品会得到对于老舍不同方面的理解和感悟。

 

新加坡华侨中学|(673 Bukit Timah Rd, 新加坡)1929年,离开伦敦后,老舍在欧洲大陆玩儿了三个月,最后他的钱只够到达新加坡。所以他在新加坡待了5个月,一边在华侨中学任教,一边写小说。华中任教时,老舍一直居住在虎豹楼单身教员宿舍。

老舍伦敦故居|(31 St James's Gardens ,Notting Hill, W11 4RE,London)1924年至1929年,老舍先生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授中文。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老师开始创作小说。老舍先生在伦敦先后住过四个地方。老舍故居是伦敦西部的荷兰公园区圣詹姆士花园街31号那座黑色三层小楼,他在这里住了3年。也是这幢小楼里完成了《金瓶梅》的英译本。1998年底,英国文化部正式将此地列为伦敦“名人故居”,也就是传说中的蓝牌故居,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

Stanhope Hotel |(纽约市第五大道81街)老舍和曹禺应邀到美国讲学,受到了美国政府的热情接待。后来下榻于这家“史丹霍”酒店。绿荫夹道,环境幽雅,颇具欧洲风味。经过八年抗战的辛苦,再加上从重庆来美长途跋涉的劳顿,老舍终于可以在这里安安静静地休息一段时期,放松一下,要写作也没人打扰,要会客也不失体面。在这里居住的日子也是老舍在美国期间最舒服的时光。

绿山农庄|(520 Dublin Rd, Perkasie, PA 18944,US)这里是著名作家赛珍珠的故居。她自己在这里一边写作,一边养牛,一边办儿童福利事业。老舍先生从1946年到1949年,在美国生活了将近4年。赛珍珠帮了他很大的忙,把他介绍给美国的文艺界,宣传他的作品,介绍美国出版社,等等。生活上也给了老舍多方照顾,期间也多次应邀到来做客。老舍不仅在此居住,还当众表演过打太极拳。

老舍旧居|(山东省青岛市黄县路12号)1934年8月老舍应聘到青岛国立山东大学任教,在青岛居住了2年。1936年在老舍辞去了教学职务,成为职业作家,在这座屋子里完成了著名的《骆驼祥子》。

 

娱乐

天桥剧场|(北京市宣武区北纬路30号)天桥,老北京南城文化的集中之所,也是老北京各类艺人的集合地。老舍作品中的很多人物原型都取自天桥艺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断魂枪》里的沙子龙、王三胜。现在的天桥早已不似从前,但依然是不错的文化休闲娱乐之所。天桥剧场也是北京的老牌剧场,老舍小说《四世同堂》改编的话剧就在此首演,另外,德云社的总店也在这里。游玩累了听个相声笑一笑也能洗刷一天的疲惫。

《四世同堂》剧照

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一个学术争鸣的讲坛,一座承载文化的殿堂,一角文学精神的家园,一方传播知识的净土。这里就是中国现代文学馆。这里最出名的不仅是各位现代文学大家的雕像,更有价值的是各位文学大家作品的手稿,信函。这里记录着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波澜起伏,也凝结了巴金老先生的半生心血。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曾任现代文学馆第三任馆长。在这里每周都会有免费的文学类公益讲座,畅游中国现代文学历史,聆听大家之言,岂不美哉?

首都剧场|(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2号)方家胡同往南走,离王府井不远就是鼎鼎大名的首都剧场。老舍一生创作了很多话剧,很多老舍的小说也被改编成了话剧。在这里演出的北京人艺版的《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毋庸置疑是老舍话剧最经典的版本,这里也是观看老舍话剧作品的最佳地点。如果能赶上一场北京人艺演的老北京的戏,那可就真是太赞了,一定要去看一场。除此之外,首都剧场里还隐藏着一个小剧场,对于喜欢小剧场先锋话剧的你是个很好的选择。话剧一般都是晚上7点半开场,看一场话剧作为夜生活的开始,不亦乐乎!

女王剧院|(51 Shaftesbury Avenue,London W1D 6BA)与国内的剧院不同,英国的剧院是一部剧常驻一个剧院。如果说老舍的《茶馆》是中国话剧史的经典之作,那在这里上演的是英国音乐剧的常青树——《悲惨世界》。由雨果的小说改编的音乐剧,经久不衰,是史上最卖座的音乐剧之一。小人物的故事和大时代背景融合在一起,叙事宏大,对人性有深刻的探讨,令人震撼。当神父在警察面前袒护偷东西的冉阿让,把所有的银器都送给他时,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原来一个人的善意可以对另外一个人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骆驼祥子博物馆|(山东省青岛市黄县路12号)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文学专著命名的专业性博物馆。上世纪30年代中期,老舍在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期间,曾在此居住,并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以及小说《文博士》《我这一辈子》等一批优秀作品。《骆驼祥子》是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各种语言译本最多的一部,迄今为止亦有近四十个版本在世界各地传播,见证了中国文学与世界对话的历程。

 

购物

桥南路书店区|(South Bridge Rd, 新加坡)老舍到新加坡,上岸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坐车到商务印书馆。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就在桥南路172号,即目前福海大厦所在地。除了商务印书馆,位于桥南路44号的中华书局也是老舍经常光顾的地方。

 

作者简介:

笑隐蔽,逗比老湿一名。

 

***

【狐独星球】是我们最新的栏目。其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不断更新的,并且欢迎大家以各种形式来和我们一起创作。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有修订增补(或者其他任何)的建议,直接评论就好;如果你有兴趣成为【狐独星球】的作者,请联系sunqian@jiemian.com。么么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http://www.jiemian.com/),并在微博上和我们互动,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这里)。

你也可以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歪楼】:esay1414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