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教育部公布《学前教育立法草案》,如何“普惠”仍然是难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教育部公布《学前教育立法草案》,如何“普惠”仍然是难题

从平等的受教育权出发,每个适龄孩子享有的国家公共教育资源应该是一致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查沁君

秋季各地幼儿园复课之际,《学前教育立法》再一次被提到大众面前,并在日前公开征求意见。

9月7日,教育部印发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草案》)公告称,幼儿园不得直接或者间接作为企业资产上市

此外,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不得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

此外,《草案》也明确,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财政经费、国有资产、集体资产举办或者支持举办营利性幼儿园。公办幼儿园不得转制为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

不过,《草案》并未对于已上市幼儿园资产做出明确规定。

就上述内容看来,此次学前教育立法,目的是鼓励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允许举办营利性幼儿园,但受到一定限制。

2018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首次提出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部分资产打包上市。

《意见》出台当天,红黄蓝教育(NYSE:RYB)股价以暴跌52.9%收盘,盘中多次触发熔断;管理和服务超过5000家幼儿园的威创股份(002308.SZ)开盘后即跌停在5.28元。

此次《草案》因为已有心理预期,市场反应平淡。

“很显然,今后的民办幼儿园在创立之初,就先要考虑好是选择营利性的还是非营利性。”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依据“分类管理”原则,民办普惠园(非营利性)可以获得财政拨款,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则不享有财政拨款。

从发展普惠园角度看,上述做法无可厚非,但熊丙奇指出,这回避了一个现实问题:为何上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的家庭,就不能获得财政教育经费?

从平等的受教育权出发,每个适龄孩子都有权利享有国家公共教育资源。“不能因为上民办学校、民办幼儿园,就不享有、或者少享有国家公共教育资源。况且,不少孩子上民办园是因为公办园资源太少。”熊丙奇说。

从国家层面看,此次《草案》出台的目的是是引导举办者选择举办民办普惠园,以提高学前教育的普惠比例。此前《意见》曾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

这一目标有望在今年实现。据公开资料显示,北京、福州、青岛西海岸新区等地已实现80%以上的覆盖率。就全国范围来看,2018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73.1%,比2016年增长了5.8%。

但不可忽略的是,学前教育在全国各地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尤其是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仍存在普惠性资源不足。

此次公布的《草案》,仍有许多现实问题未被碰触,包括普惠园的制度设计和落地问题、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分担比例等。

熊丙奇认为,现在的民办园转为普惠的民办幼儿园,需要相应的财政经费保障。若没有财政经费的保障,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可能会由于补贴不到位,出现教师待遇下降与师资流失等情况,进而影响办园质量。而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学前教育普惠之路仍任重道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教育部公布《学前教育立法草案》,如何“普惠”仍然是难题

从平等的受教育权出发,每个适龄孩子享有的国家公共教育资源应该是一致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查沁君

秋季各地幼儿园复课之际,《学前教育立法》再一次被提到大众面前,并在日前公开征求意见。

9月7日,教育部印发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草案》)公告称,幼儿园不得直接或者间接作为企业资产上市

此外,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不得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

此外,《草案》也明确,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财政经费、国有资产、集体资产举办或者支持举办营利性幼儿园。公办幼儿园不得转制为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

不过,《草案》并未对于已上市幼儿园资产做出明确规定。

就上述内容看来,此次学前教育立法,目的是鼓励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允许举办营利性幼儿园,但受到一定限制。

2018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首次提出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部分资产打包上市。

《意见》出台当天,红黄蓝教育(NYSE:RYB)股价以暴跌52.9%收盘,盘中多次触发熔断;管理和服务超过5000家幼儿园的威创股份(002308.SZ)开盘后即跌停在5.28元。

此次《草案》因为已有心理预期,市场反应平淡。

“很显然,今后的民办幼儿园在创立之初,就先要考虑好是选择营利性的还是非营利性。”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依据“分类管理”原则,民办普惠园(非营利性)可以获得财政拨款,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则不享有财政拨款。

从发展普惠园角度看,上述做法无可厚非,但熊丙奇指出,这回避了一个现实问题:为何上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的家庭,就不能获得财政教育经费?

从平等的受教育权出发,每个适龄孩子都有权利享有国家公共教育资源。“不能因为上民办学校、民办幼儿园,就不享有、或者少享有国家公共教育资源。况且,不少孩子上民办园是因为公办园资源太少。”熊丙奇说。

从国家层面看,此次《草案》出台的目的是是引导举办者选择举办民办普惠园,以提高学前教育的普惠比例。此前《意见》曾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

这一目标有望在今年实现。据公开资料显示,北京、福州、青岛西海岸新区等地已实现80%以上的覆盖率。就全国范围来看,2018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73.1%,比2016年增长了5.8%。

但不可忽略的是,学前教育在全国各地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尤其是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仍存在普惠性资源不足。

此次公布的《草案》,仍有许多现实问题未被碰触,包括普惠园的制度设计和落地问题、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分担比例等。

熊丙奇认为,现在的民办园转为普惠的民办幼儿园,需要相应的财政经费保障。若没有财政经费的保障,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可能会由于补贴不到位,出现教师待遇下降与师资流失等情况,进而影响办园质量。而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学前教育普惠之路仍任重道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