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旅游内循环高涨,酒店集团“多样化”规模扩张潜力几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旅游内循环高涨,酒店集团“多样化”规模扩张潜力几何?

内循环高涨,酒店集团进入新一轮竞争。

文|闻旅 

9月17日,由兰石集团旗下兰州兰石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和华住集团(01179.HK)旗下华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甘肃省第一家混合所有制酒店管理公司——兰州华宿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在兰州正式揭牌成立。

1、一次“偶然中带有必然”的牵手

信息显示,兰州华宿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由兰州兰石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和华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1%和49%。尽管新公司新近才成立,但事实上,兰石集团对酒店业务的变革之心并非此时才有。

作为甘肃省国有资产企业龙头,为贯彻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秉承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全面贯彻国内大循环机制、落实省国资委关于省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要求,早在2019年10月,兰石集团就上线甘肃省产权交易所,对兰州兰石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49%-1%股权进行公开转让。

相比于此前直接转让兰州兰石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部分股权,此次兰石集团选择以兰州兰石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为主体成立新合资公司——兰州华宿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模式,显然有了明显变化。至于调整的缘由,主要归因于参股企业在资金门槛和风险回报上的考量。

兰石集团规划发展部负责人袁武军介绍,兰石集团去年在产交所挂牌出售兰石酒管公股权,当时是想直接引进战略投资对酒店业务进行混改。“但问题是,由于兰石酒管公司旗下物业资产价值3个多亿,如果以重资产的方式推进,对战略投资者的资金门槛会很高;而另一方面,民营资本偏向追求投资收益,对重资产不是特别感兴趣。”

可以预见,如果按照此前的方式往前走,混改的难度会很大。有鉴于此,兰石集团内部在经过一系列资产重组后,成立了一个轻资产的酒店管理公司(租赁原来的酒店资产来进行经营),然后再和投资方合作。也由此,混改得以更加顺利地推进。

兰石集团此次调整,足以看出其对这家地方龙头国企对酒店业务以混改促发展的定力和愿景。但要指出的是,国内酒店业发展至今,从国企、民企到外资品牌,酒店行业头部玩家不一而足。为何最终会选择与华住联手?袁武军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彼此选择牵手的缘由。

首先,兰石集团想借助一个有品牌有管理经验有客户资源的行业头部公司,来帮助其资产运营效率更大化,华住在市场扩张过程中,也希望借助拥有更多酒店资产的企业进行合作。兰石有想法,华住也有愿望,这是前提。

其次,兰石集团所在的西北区域,酒店客群较为多样化,单一品牌很难往下推进;而华住旗下酒店品牌丰富,高中低都有覆盖,不仅仅聚焦在某一个客层,这比较适合西北酒店资产。

再者,在混改过程中,除了双方的战略、业务资源的协同,很关键的还有文化协同。“作为市场化的企业,华住有着开放共享的态度;而兰石虽然是国企,但也是在完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经营竞争,再加上兰州本身是个移民城市,我们早期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所以双方在经营理念和价值认知上较为一致,这样沟通成本比较低,未来在合作过程中也有助于我们文化管理整合。”

对于这一点,华住中国CEO金辉也表示认同,他谈到,兰石集团作为地方国企,尽管地理位置上偏于一隅,但其海纳百川的人才观念和开放共赢的合作理念非常厉害,双方能走在一起,是偶然也是必然。而联姻之后,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能力,实现价值共赢,金辉对此表达了期待。

“过去二三十年,国有资产在服务业特别是酒店上的投入还是比较多。而关于这部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不光是兰石集团一方面的考虑,更多可能是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思考。而包括资源、技术、流量等在内,华住已经拥有领先国内酒店业的全系列覆盖能力,能为国有资产提供更多价值。”

2、内循环高涨,酒店集团进入新一轮竞争

受持续的经济增长刺激,自21世纪以来,国内酒店业经历了一轮投资开发的狂潮;而在近年共享经济潮起、全球经济震荡等多元因素影响下,行业随之进入调整期,市场增长也由此放缓。而2020突发的新冠疫情,给尚在调整中的酒店业造成沉重打击。

据相关数据监测机构统计显示,2020年上半年,国内酒店相关企业注册量创下近五年来新低,较2019年同期下降近3成。与此同时,离场者在急剧增加,特别是3月份之后,酒店相关企业注销量持续走高,截止到2020上半年,已经有超过4万家酒店相关企业注销、吊销。

行业大洗牌下,尤其是那些在疫情发生之前运营危机就已经显现的酒店,“生存还是毁灭”——这一困境将在疫情之后变得更为现实和紧迫。

华住美仑品牌CEO张书荣谈到,截止到目前,整个中国的中高端存量供给有1.8万家,每年还在按照一定量的增长;而相比于欧美,整个中国的中高端连锁化比例明显偏低,75%左右的中高端酒店还是处于单体状态;而就算是国际品牌挂牌,在新的形势下,原有的合作也很难再继续维系。

“在早前,开发商为了房地产开发,一味选择挂国际品牌,但当房地产卖完以后,酒店持续经营的问题就会急剧放大;而且疫情当下我们就发现,即便是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有好多国际品牌的外部客户导入难度很大,甚至有的国际客户导入趋于零,这对它的品牌价值有很大挑战,留下来的,只能是高额的品牌使用费、冗余的人力资源配置和高企的人力资源成本。”

这并非妄言,近年来,国内酒店业连续发生的外资品牌被“端茶送客”,正愈发显现业界的思潮觉醒与理性回归;与此同时,伴随国内高铁网络扩张下,新一轮基建红利的持续释放,国内酒店集团正迎来新的市场机遇期。

金辉介绍,以“千城万店”和“中高端”为两大发展战略,华住将持续贯彻推进。“ 中国有2800多个县级市,华住现在覆盖了400多个,在更广大的还没有布点的区域,我们要迅速扩张,持续深耕;另一方面,伴随内循环和中国文化自信的崛起,华住目标是要成为中国中高端酒店管理的最头部企业,而国企属地能力和政府资源发动能力很强,所以通过类似的合作,我们能迅速切入高端酒店管理当中。”

这一扩张目标不是停留在口头,表现在数据上。财报显示,受疫情影响,尽管华住涉及到营收、利润等多项财务指标同比降幅明显,但在规模扩张上,其复苏态势明显回升。2020年第一季度,华住净增酒店220家;到2020年第二季度,净增234家酒店。

显然,在“顺风顺水”多年之后,外资品牌在国内的发展模式已然站在时代的转折点。面对业主/投资人的认知加深和日益觉醒,事实上,部分国际巨头并未就此“自缚受困”,包括早前希尔顿选择与铂涛合作落地希尔顿欢朋;万豪与东呈合作开发万枫并交由其独家代理、新近凯悦酒店集团与首旅如家合资孕育的全新中高端酒店品牌“逸扉酒店”等,各龙头玩家均在审时度势,以新的合作模式开启新一轮扩张。

以洲际酒店为例,为适应新的市场形势,洲际酒店集团最早于2016年5月在华开放智选假日酒店的特许经营模式,并在一年半后推广至全服务品牌皇冠假日酒店和假日酒店。其新签项目中特许经营模式占比逐步提高,以集团旗下增长最快的智选假日酒店为例,目前新签约项目中特许经营的比例已高达90%。而截至2020年6月30日,其大中华区已开业酒店中采用特许经营模式的酒店已超过20%,在建酒店中特许经营模式比例已超过45%。

而聚焦此次华住的目标市场,外资品牌的嗅觉与执行力同样“在线”。洲际酒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周卓瓴此前就谈到:“洲际酒店集团在中国90%的新项目都是坐落于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尤其是在西北地区具有巨大的潜力,因为现在随着中国基建网络的不断扩张,高铁、高速公路以及机场,人们可以更加便利地来到中国西北市场,所以我们还是非常坚定的看好中国的旅游业市场。”

系列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旅游内循环大势下,酒店集团前瞻性的卡位布点,将迎来丰厚的回报。

根据近日在线旅游企业发布的国庆预订数据,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有两个地区备受游客青睐:大西北和大西南。携程“2020中秋+国庆旅行指北”显示,除传统热门目的地三亚、丽江、厦门、哈尔滨等地,“大西北”国庆热度暴增475%,其中甘肃热度增长最快,兰州跻身全国热搜城市第4位。其中,上海赴西宁的国庆机票搜索热度上涨了307%,上海赴兰州机票热度上涨143%;广东赴兰州的机票搜索热度上涨205%,赴西宁机票热度上涨186%。

尽管局部区域形势回暖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当行业进入经济增长放缓、整体供过于求的时代,过往粗放的跑马圈地,越来越难再奏效。

《中国饭店管理公司(集团)2019年度发展报告》显示,70家饭店集团拥有的品牌达到了492个,增长率是15.5%,和前几年的增长率大体相近。但聚焦群雄逐鹿的中端酒店市场。2016年-2018年中端饭店品牌年增长率超过20%,而2019年增速掉到10%。

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润钢谈到, 尽管需求还在增长,但中端饭店也有成长周期和生命周期。2019年品牌的增长率都在下降,行业既要看到这是受到不同层面市场需求的影响,也要看到,已经进入市场的这些存量品牌到底状况如何,更需要追踪,未来几年品牌发展的风口在哪里,推不推品牌,做什么样的品牌,如何防止品牌过烂以及如何解决同质化问题。

“在现在这个困难的时期,凡是比较有头脑、有想法的集团都在考虑中长期的布局。一个集团最终的价值是通过很多要素反映出来的,包括规模和品牌价值,也包括成员饭店的结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等,这些要素都是显性的,是可以在市场上看到的。但公司战略、治理结构、系统能力以及团队的核心人物等,都是后台的,在市场上不能直接看到,叫隐性支撑。成果显著的饭店集团一定是在隐性支撑上具有明显优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旅游内循环高涨,酒店集团“多样化”规模扩张潜力几何?

内循环高涨,酒店集团进入新一轮竞争。

文|闻旅 

9月17日,由兰石集团旗下兰州兰石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和华住集团(01179.HK)旗下华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甘肃省第一家混合所有制酒店管理公司——兰州华宿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在兰州正式揭牌成立。

1、一次“偶然中带有必然”的牵手

信息显示,兰州华宿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由兰州兰石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和华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1%和49%。尽管新公司新近才成立,但事实上,兰石集团对酒店业务的变革之心并非此时才有。

作为甘肃省国有资产企业龙头,为贯彻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秉承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全面贯彻国内大循环机制、落实省国资委关于省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要求,早在2019年10月,兰石集团就上线甘肃省产权交易所,对兰州兰石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49%-1%股权进行公开转让。

相比于此前直接转让兰州兰石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部分股权,此次兰石集团选择以兰州兰石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为主体成立新合资公司——兰州华宿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模式,显然有了明显变化。至于调整的缘由,主要归因于参股企业在资金门槛和风险回报上的考量。

兰石集团规划发展部负责人袁武军介绍,兰石集团去年在产交所挂牌出售兰石酒管公股权,当时是想直接引进战略投资对酒店业务进行混改。“但问题是,由于兰石酒管公司旗下物业资产价值3个多亿,如果以重资产的方式推进,对战略投资者的资金门槛会很高;而另一方面,民营资本偏向追求投资收益,对重资产不是特别感兴趣。”

可以预见,如果按照此前的方式往前走,混改的难度会很大。有鉴于此,兰石集团内部在经过一系列资产重组后,成立了一个轻资产的酒店管理公司(租赁原来的酒店资产来进行经营),然后再和投资方合作。也由此,混改得以更加顺利地推进。

兰石集团此次调整,足以看出其对这家地方龙头国企对酒店业务以混改促发展的定力和愿景。但要指出的是,国内酒店业发展至今,从国企、民企到外资品牌,酒店行业头部玩家不一而足。为何最终会选择与华住联手?袁武军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彼此选择牵手的缘由。

首先,兰石集团想借助一个有品牌有管理经验有客户资源的行业头部公司,来帮助其资产运营效率更大化,华住在市场扩张过程中,也希望借助拥有更多酒店资产的企业进行合作。兰石有想法,华住也有愿望,这是前提。

其次,兰石集团所在的西北区域,酒店客群较为多样化,单一品牌很难往下推进;而华住旗下酒店品牌丰富,高中低都有覆盖,不仅仅聚焦在某一个客层,这比较适合西北酒店资产。

再者,在混改过程中,除了双方的战略、业务资源的协同,很关键的还有文化协同。“作为市场化的企业,华住有着开放共享的态度;而兰石虽然是国企,但也是在完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经营竞争,再加上兰州本身是个移民城市,我们早期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所以双方在经营理念和价值认知上较为一致,这样沟通成本比较低,未来在合作过程中也有助于我们文化管理整合。”

对于这一点,华住中国CEO金辉也表示认同,他谈到,兰石集团作为地方国企,尽管地理位置上偏于一隅,但其海纳百川的人才观念和开放共赢的合作理念非常厉害,双方能走在一起,是偶然也是必然。而联姻之后,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能力,实现价值共赢,金辉对此表达了期待。

“过去二三十年,国有资产在服务业特别是酒店上的投入还是比较多。而关于这部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不光是兰石集团一方面的考虑,更多可能是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思考。而包括资源、技术、流量等在内,华住已经拥有领先国内酒店业的全系列覆盖能力,能为国有资产提供更多价值。”

2、内循环高涨,酒店集团进入新一轮竞争

受持续的经济增长刺激,自21世纪以来,国内酒店业经历了一轮投资开发的狂潮;而在近年共享经济潮起、全球经济震荡等多元因素影响下,行业随之进入调整期,市场增长也由此放缓。而2020突发的新冠疫情,给尚在调整中的酒店业造成沉重打击。

据相关数据监测机构统计显示,2020年上半年,国内酒店相关企业注册量创下近五年来新低,较2019年同期下降近3成。与此同时,离场者在急剧增加,特别是3月份之后,酒店相关企业注销量持续走高,截止到2020上半年,已经有超过4万家酒店相关企业注销、吊销。

行业大洗牌下,尤其是那些在疫情发生之前运营危机就已经显现的酒店,“生存还是毁灭”——这一困境将在疫情之后变得更为现实和紧迫。

华住美仑品牌CEO张书荣谈到,截止到目前,整个中国的中高端存量供给有1.8万家,每年还在按照一定量的增长;而相比于欧美,整个中国的中高端连锁化比例明显偏低,75%左右的中高端酒店还是处于单体状态;而就算是国际品牌挂牌,在新的形势下,原有的合作也很难再继续维系。

“在早前,开发商为了房地产开发,一味选择挂国际品牌,但当房地产卖完以后,酒店持续经营的问题就会急剧放大;而且疫情当下我们就发现,即便是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有好多国际品牌的外部客户导入难度很大,甚至有的国际客户导入趋于零,这对它的品牌价值有很大挑战,留下来的,只能是高额的品牌使用费、冗余的人力资源配置和高企的人力资源成本。”

这并非妄言,近年来,国内酒店业连续发生的外资品牌被“端茶送客”,正愈发显现业界的思潮觉醒与理性回归;与此同时,伴随国内高铁网络扩张下,新一轮基建红利的持续释放,国内酒店集团正迎来新的市场机遇期。

金辉介绍,以“千城万店”和“中高端”为两大发展战略,华住将持续贯彻推进。“ 中国有2800多个县级市,华住现在覆盖了400多个,在更广大的还没有布点的区域,我们要迅速扩张,持续深耕;另一方面,伴随内循环和中国文化自信的崛起,华住目标是要成为中国中高端酒店管理的最头部企业,而国企属地能力和政府资源发动能力很强,所以通过类似的合作,我们能迅速切入高端酒店管理当中。”

这一扩张目标不是停留在口头,表现在数据上。财报显示,受疫情影响,尽管华住涉及到营收、利润等多项财务指标同比降幅明显,但在规模扩张上,其复苏态势明显回升。2020年第一季度,华住净增酒店220家;到2020年第二季度,净增234家酒店。

显然,在“顺风顺水”多年之后,外资品牌在国内的发展模式已然站在时代的转折点。面对业主/投资人的认知加深和日益觉醒,事实上,部分国际巨头并未就此“自缚受困”,包括早前希尔顿选择与铂涛合作落地希尔顿欢朋;万豪与东呈合作开发万枫并交由其独家代理、新近凯悦酒店集团与首旅如家合资孕育的全新中高端酒店品牌“逸扉酒店”等,各龙头玩家均在审时度势,以新的合作模式开启新一轮扩张。

以洲际酒店为例,为适应新的市场形势,洲际酒店集团最早于2016年5月在华开放智选假日酒店的特许经营模式,并在一年半后推广至全服务品牌皇冠假日酒店和假日酒店。其新签项目中特许经营模式占比逐步提高,以集团旗下增长最快的智选假日酒店为例,目前新签约项目中特许经营的比例已高达90%。而截至2020年6月30日,其大中华区已开业酒店中采用特许经营模式的酒店已超过20%,在建酒店中特许经营模式比例已超过45%。

而聚焦此次华住的目标市场,外资品牌的嗅觉与执行力同样“在线”。洲际酒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周卓瓴此前就谈到:“洲际酒店集团在中国90%的新项目都是坐落于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尤其是在西北地区具有巨大的潜力,因为现在随着中国基建网络的不断扩张,高铁、高速公路以及机场,人们可以更加便利地来到中国西北市场,所以我们还是非常坚定的看好中国的旅游业市场。”

系列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旅游内循环大势下,酒店集团前瞻性的卡位布点,将迎来丰厚的回报。

根据近日在线旅游企业发布的国庆预订数据,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有两个地区备受游客青睐:大西北和大西南。携程“2020中秋+国庆旅行指北”显示,除传统热门目的地三亚、丽江、厦门、哈尔滨等地,“大西北”国庆热度暴增475%,其中甘肃热度增长最快,兰州跻身全国热搜城市第4位。其中,上海赴西宁的国庆机票搜索热度上涨了307%,上海赴兰州机票热度上涨143%;广东赴兰州的机票搜索热度上涨205%,赴西宁机票热度上涨186%。

尽管局部区域形势回暖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当行业进入经济增长放缓、整体供过于求的时代,过往粗放的跑马圈地,越来越难再奏效。

《中国饭店管理公司(集团)2019年度发展报告》显示,70家饭店集团拥有的品牌达到了492个,增长率是15.5%,和前几年的增长率大体相近。但聚焦群雄逐鹿的中端酒店市场。2016年-2018年中端饭店品牌年增长率超过20%,而2019年增速掉到10%。

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润钢谈到, 尽管需求还在增长,但中端饭店也有成长周期和生命周期。2019年品牌的增长率都在下降,行业既要看到这是受到不同层面市场需求的影响,也要看到,已经进入市场的这些存量品牌到底状况如何,更需要追踪,未来几年品牌发展的风口在哪里,推不推品牌,做什么样的品牌,如何防止品牌过烂以及如何解决同质化问题。

“在现在这个困难的时期,凡是比较有头脑、有想法的集团都在考虑中长期的布局。一个集团最终的价值是通过很多要素反映出来的,包括规模和品牌价值,也包括成员饭店的结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等,这些要素都是显性的,是可以在市场上看到的。但公司战略、治理结构、系统能力以及团队的核心人物等,都是后台的,在市场上不能直接看到,叫隐性支撑。成果显著的饭店集团一定是在隐性支撑上具有明显优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