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成都突然出手,李嘉诚公司遭敲打,禹州出师不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成都突然出手,李嘉诚公司遭敲打,禹州出师不利

长期来看,房住不炒的原则之下,一二线城市的最严调控,或将常态化。

文丨西部城事 西部菌

一纸禁令之下,李嘉诚和长实旗下的和记黄埔,又成了成都地产圈的热门话题。

9月23日,成都市高新区财政金融局发布了一份《关于禁止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融资、贷款和重大资产重组的函》文件,文件提到:

因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存在捂地、捂盘不良行为,经研究,禁止高新区内金融机构向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及其项目公司提供新增融资、贷款,禁止高新区内金融机构向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提供帮助。

这份文件的真实性,已经得到确认。另据官方回复,涉及捂盘惜售的项目,正是成都著名的神盘南城都汇。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月前的7月,南城都汇被长实打包出售,接盘者为禹洲集团和成都瑞卓置业。其中禹洲集团,正在大举杀向成都,此次风波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折戟。

01

关于南城都汇项目交易情况,西部城事此前曾推文《成都突然出手,李嘉诚又跑了?》,这里再简要地介绍下。

在成都市场上,南城都汇极具代表性。首先,它是长实集团2004年进入成都的首秀,当时曾号称要打造成“21世纪成都的全新地标”。

第二,项目规模庞大,总面积1036.47亩,拿地价21.35亿元,是当时的成都地王,计划分8期建设,共约23000多户。

第三,项目卖得很好,曾拿下成都楼市的多项销冠。

来源:网络

然而,16年过去了,南城都汇还没有开发完。当初成交楼面价才1030元每平,现在周边都卖到了两万多,地价翻了无数倍,长实集团坐享其成,土地升值收益赚的盆满钵满。

其实将开发周期不断拉长,也算是长实的惯用做法了。比如上海的真如高尚领域项目,打桩就打了五年,直到现在还有房源推出。

不过由于市场下行,调控趋严,今年7月,长实将南城都汇78.47亿元作价出售,不仅项目被转卖,和记黄埔(成都)也一并打包转手,这一动作还引发了“李嘉诚又跑了”的广泛讨论。

02

就在前不久,因为房价涨幅过快而被两次点名的成都,下发了《关于保持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到:

全面清理已供未开发的土地情况并向社会公布,加大已供未开发土地的促建力度,严格落实闲置土地处置规定,坚决打击捂地、捂盘行为。

南城都汇开发了16年,捂地、捂盘的迹象相当明显,这次成都调控升级后,被当作重点敲打的对象,也完全在意料之中。

而对于遭遇禁令一事,长实集团回应称,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现在并非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之附属公司,也不是由集团控制。

长实集团的回应,严格来说,确实没毛病,因为在禁令以及楼市新政出台前,长实和禹洲集团等就达成了交易,不只南城都汇,和记黄埔(成都)的控制权已经易主。

但要说完全没有关系,那也不合实际。因为捂地、捂盘,确实是在和记黄埔(成都)未转手时进行的。这样一个大项目的运作情况,长实集团难道会不知情?

至于接盘的禹洲地产,同样在第一时间进行的回应:

这则处罚是针对原来股东,也只面向成都高新区内的金融机构,对公司收购的项目没有影响,他们正在争取项目尽快入市。

禹洲集团说的,当然也是事实。“针对原来股东”的细节,正好说明长实集团的回应是避重就轻,故意模糊了重点。

不过对禹洲集团来说,作为接盘者,一纸禁令当然不是没有任何影响。

首先具体到项目本身,禹洲集团官网文章曾提到,“禹洲以收并购方式获取了多个优质项目,其中收购长江实业成都南城都汇资产包”。

来源:网络

然而从现实来看,这一优质资产项目,是存在诸多问题的,严重违背了成都的调控政策;而且和记黄埔(成都),现在也在禹洲自己手上了。

其次,禹洲集团起家厦门,现总部位于上海,在整个西部的市场份额都少。收购南城都汇项目是杀入成都的关键一步,如今摊上此事,多少有些开局不利的意味。

03

收购南城都汇一个月之后,禹洲集团在成都举行了首次发布会,推出了重新运营及包装后的新案名——山河峯荟。

对成都人来说,之前估计很少听说禹洲的名字,因为它的重心在长三角。半年报显示,长三角地区的合约销售为267.67亿元,占比62.47%;西南地区只有8亿元,占比1.9%。

禹洲集团销售额,来源:官网

不过按禹洲的说法,南城都汇项目将带来“接近230亿元的货值”。这意味着,成都未来将成为禹洲的重镇,重仓西南、加速全国化的关键支点。

不只是南城都汇。去年5月,禹洲集团以18400元每平的成交楼面价在成都拿地,溢价率达到134.37%;今年4月,邛崃拿地再次刷新了当地的楼面地价。

成都的大举出手,是禹洲集团近两年快速扩张的缩影——2018年,禹洲宣布全面启动“千亿征程,全国深耕”的战略方针,向千亿房企的目标迈进。

2019年,禹洲集团的合约销售额为751.15亿元,在克尔瑞榜单上排在第48位。而中指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的拿地金额达到193亿元,位列第27位,规模化野心可见一斑。

随着在全国的大力布局,禹洲集团的各项业绩指标,都有较明显的上升。

年中报显示,其合约销售金额428.51亿元,同比上升高达50.49%;营收为140.07亿元,同比上升20.36%,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04

野心勃勃的禹洲集团,这次在成都还是碰上了麻烦。一纸禁令事小,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大小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一直以来,禹洲地产业务的区域布局,都较为谨慎,项目基本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只不过地区分化较为严重,长三角占据大头,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问题较为突出。

随着“白银时代”的开启,为了提升抗风险能力,迈过房企竞争的安全线,禹洲集团瞄准千亿目标,快速推进全国化战略。

问题在于,在它接连重仓一二线城市时,这些重点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调控压力。限价限售限购之下,房价上涨空间被牢牢锁住,一有异动,地方就得出手。

就像此次的成都,直接切断了和记黄埔(成都)通过高新区金融机构融资的通道,调控力度是相当严格的。禹州接下来在成都的运作,当然也会有所忌惮。

而且,三道红线抛开不谈,调控收紧、市场降温,对禹洲集团这类快速扩张中的房企的影响,还会直接体现在业绩指标上。

在房地产行业,禹洲地集团向来有着可观的利润表现,然而近年来毛利率一再下滑。2016年到2019年,分别是36.27%,35.4%,30.72%,26.21%。

营收创历史新高,毛利却逐渐走低,属于典型的增收不增利。对此,在去年的年中会上,禹洲集团相关人员曾回应:

一方面是行业趋势,另一方面也与其重仓的一二线城市限价政策严格、很难有上涨空间有关。

长期来看,房住不炒的原则之下,一二线城市的最严调控,或将常态化。

这也意味着,禹洲集团想要通过千亿规模,让自己在“白银时代”更安全,但通过快速规模化扩张来实现千亿目标的这条路,本身就是有一定风险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禹洲集团

115
  • 禹洲集团:第一季度实现累计销售金额22.08亿元
  • 境外债重组重大进展,有望大规模化债,禹洲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成都突然出手,李嘉诚公司遭敲打,禹州出师不利

长期来看,房住不炒的原则之下,一二线城市的最严调控,或将常态化。

文丨西部城事 西部菌

一纸禁令之下,李嘉诚和长实旗下的和记黄埔,又成了成都地产圈的热门话题。

9月23日,成都市高新区财政金融局发布了一份《关于禁止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融资、贷款和重大资产重组的函》文件,文件提到:

因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存在捂地、捂盘不良行为,经研究,禁止高新区内金融机构向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及其项目公司提供新增融资、贷款,禁止高新区内金融机构向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提供帮助。

这份文件的真实性,已经得到确认。另据官方回复,涉及捂盘惜售的项目,正是成都著名的神盘南城都汇。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月前的7月,南城都汇被长实打包出售,接盘者为禹洲集团和成都瑞卓置业。其中禹洲集团,正在大举杀向成都,此次风波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折戟。

01

关于南城都汇项目交易情况,西部城事此前曾推文《成都突然出手,李嘉诚又跑了?》,这里再简要地介绍下。

在成都市场上,南城都汇极具代表性。首先,它是长实集团2004年进入成都的首秀,当时曾号称要打造成“21世纪成都的全新地标”。

第二,项目规模庞大,总面积1036.47亩,拿地价21.35亿元,是当时的成都地王,计划分8期建设,共约23000多户。

第三,项目卖得很好,曾拿下成都楼市的多项销冠。

来源:网络

然而,16年过去了,南城都汇还没有开发完。当初成交楼面价才1030元每平,现在周边都卖到了两万多,地价翻了无数倍,长实集团坐享其成,土地升值收益赚的盆满钵满。

其实将开发周期不断拉长,也算是长实的惯用做法了。比如上海的真如高尚领域项目,打桩就打了五年,直到现在还有房源推出。

不过由于市场下行,调控趋严,今年7月,长实将南城都汇78.47亿元作价出售,不仅项目被转卖,和记黄埔(成都)也一并打包转手,这一动作还引发了“李嘉诚又跑了”的广泛讨论。

02

就在前不久,因为房价涨幅过快而被两次点名的成都,下发了《关于保持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到:

全面清理已供未开发的土地情况并向社会公布,加大已供未开发土地的促建力度,严格落实闲置土地处置规定,坚决打击捂地、捂盘行为。

南城都汇开发了16年,捂地、捂盘的迹象相当明显,这次成都调控升级后,被当作重点敲打的对象,也完全在意料之中。

而对于遭遇禁令一事,长实集团回应称,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现在并非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之附属公司,也不是由集团控制。

长实集团的回应,严格来说,确实没毛病,因为在禁令以及楼市新政出台前,长实和禹洲集团等就达成了交易,不只南城都汇,和记黄埔(成都)的控制权已经易主。

但要说完全没有关系,那也不合实际。因为捂地、捂盘,确实是在和记黄埔(成都)未转手时进行的。这样一个大项目的运作情况,长实集团难道会不知情?

至于接盘的禹洲地产,同样在第一时间进行的回应:

这则处罚是针对原来股东,也只面向成都高新区内的金融机构,对公司收购的项目没有影响,他们正在争取项目尽快入市。

禹洲集团说的,当然也是事实。“针对原来股东”的细节,正好说明长实集团的回应是避重就轻,故意模糊了重点。

不过对禹洲集团来说,作为接盘者,一纸禁令当然不是没有任何影响。

首先具体到项目本身,禹洲集团官网文章曾提到,“禹洲以收并购方式获取了多个优质项目,其中收购长江实业成都南城都汇资产包”。

来源:网络

然而从现实来看,这一优质资产项目,是存在诸多问题的,严重违背了成都的调控政策;而且和记黄埔(成都),现在也在禹洲自己手上了。

其次,禹洲集团起家厦门,现总部位于上海,在整个西部的市场份额都少。收购南城都汇项目是杀入成都的关键一步,如今摊上此事,多少有些开局不利的意味。

03

收购南城都汇一个月之后,禹洲集团在成都举行了首次发布会,推出了重新运营及包装后的新案名——山河峯荟。

对成都人来说,之前估计很少听说禹洲的名字,因为它的重心在长三角。半年报显示,长三角地区的合约销售为267.67亿元,占比62.47%;西南地区只有8亿元,占比1.9%。

禹洲集团销售额,来源:官网

不过按禹洲的说法,南城都汇项目将带来“接近230亿元的货值”。这意味着,成都未来将成为禹洲的重镇,重仓西南、加速全国化的关键支点。

不只是南城都汇。去年5月,禹洲集团以18400元每平的成交楼面价在成都拿地,溢价率达到134.37%;今年4月,邛崃拿地再次刷新了当地的楼面地价。

成都的大举出手,是禹洲集团近两年快速扩张的缩影——2018年,禹洲宣布全面启动“千亿征程,全国深耕”的战略方针,向千亿房企的目标迈进。

2019年,禹洲集团的合约销售额为751.15亿元,在克尔瑞榜单上排在第48位。而中指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的拿地金额达到193亿元,位列第27位,规模化野心可见一斑。

随着在全国的大力布局,禹洲集团的各项业绩指标,都有较明显的上升。

年中报显示,其合约销售金额428.51亿元,同比上升高达50.49%;营收为140.07亿元,同比上升20.36%,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04

野心勃勃的禹洲集团,这次在成都还是碰上了麻烦。一纸禁令事小,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大小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一直以来,禹洲地产业务的区域布局,都较为谨慎,项目基本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只不过地区分化较为严重,长三角占据大头,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问题较为突出。

随着“白银时代”的开启,为了提升抗风险能力,迈过房企竞争的安全线,禹洲集团瞄准千亿目标,快速推进全国化战略。

问题在于,在它接连重仓一二线城市时,这些重点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调控压力。限价限售限购之下,房价上涨空间被牢牢锁住,一有异动,地方就得出手。

就像此次的成都,直接切断了和记黄埔(成都)通过高新区金融机构融资的通道,调控力度是相当严格的。禹州接下来在成都的运作,当然也会有所忌惮。

而且,三道红线抛开不谈,调控收紧、市场降温,对禹洲集团这类快速扩张中的房企的影响,还会直接体现在业绩指标上。

在房地产行业,禹洲地集团向来有着可观的利润表现,然而近年来毛利率一再下滑。2016年到2019年,分别是36.27%,35.4%,30.72%,26.21%。

营收创历史新高,毛利却逐渐走低,属于典型的增收不增利。对此,在去年的年中会上,禹洲集团相关人员曾回应:

一方面是行业趋势,另一方面也与其重仓的一二线城市限价政策严格、很难有上涨空间有关。

长期来看,房住不炒的原则之下,一二线城市的最严调控,或将常态化。

这也意味着,禹洲集团想要通过千亿规模,让自己在“白银时代”更安全,但通过快速规模化扩张来实现千亿目标的这条路,本身就是有一定风险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