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说小强实验室应该被处以极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说小强实验室应该被处以极刑?

在21世纪的传播速度上坚持十年前就被科学地纠正过的错误,这简直是一种自我毁灭式的营生。

作者:王黎民

在我朋友圈里,A君是“三观健全”的一位。要知道,达到这个要求,在今天是很困难的。但他的一条朋友圈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个关于《小强实验室》的内容,以及他看后非常信服的评论。

我早知道这档节目的荒谬,便与之讨论,但他却说:“这个小强对于我们这类不太懂车的‘小白’而言,感觉拍得像315一样,很有渲染力和影响力。”我顿时昏了过去,决定认真看一下。

整个过程是在我不停地自言自语的嘲讽,和被戳穿下限的愤怒中度过的,很痛苦。拍摄全程都贯穿着宣读大字报一样的自我膨胀的神圣正义,和浩然正气,当然,还有一股公布315晚会结果一样的权威底气。气氛不像是在探讨知识,主观而肯定得像某个神组织在断章取义、自言自语。

我很不明白,面对着一堆拆卸下来的现代技术的机械零件,主持人却偏偏选择带着古典主义的意识形态加以对待。他时而会理直气壮地用“麦弗逊悬架是20万以下廉价车的选择”为选题定调,时而会倒行逆施地用钢板厚度衡量汽车安全。我很佩服他的勇气,在21世纪的传播速度上坚持十年前就被科学地纠正过的错误,这简直是一种自我毁灭式的营生。

主持人甚至丝毫不觉得自己的错误早已四面楚歌。他讲得振振有词,气定神闲,以一种中世纪教会的、和欢快的时代精神格格不入的语气和修辞,让人无比错愕,并用未曾启蒙过的旧式思维一集一集地执迷不悟着。

在我看来,主持人手里一本正经拿着的话筒,和满人甩着的辫子、红卫兵带着的袖章,以及任何靠啸叫来维持的主义之下举起的拳头一样,都是对逆时代而行的冷暴力的终极指代。

但是,这档节目,是唯一犯错的一方吗?诚然,作为一个媒体,抛弃了所该恪守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那是他们的自己选择,但我的愤怒还不仅于此。

我们几千年来遵循一种“被告知”的教育模式,导致了“别人讲的就是对的”的无奈逻辑。谁声音大谁就是对的,甚至谁张嘴说话谁就是有道理的。小时候,父母说的就是对的,否则叫做不听话;读书时,老师说的就是对的,否则就要请家长,请来的家长自打你生出来他们说的就是对的;上班后,领导说的就是对的,否则老师、家长都救不了你,即便你发现他们曾经讲的都是错的。

这套逻辑的衍生品,就是不明真相的民众的“小白”精神。没有相关专业知识,或是不明就里的观众,以自己是“小白”的身份,对外来信息不假思索的盲从。因为不懂,就随便相信那些看似严肃认真的说辞;因为不懂,在对方的仪式感、渲染力面前毫不抵抗;因为不懂,成了盲从;因为不懂,所以看似无辜。

在这个病态认知体系的闭环里,所谓不明真相的群众,实际上是破坏力更大的推波助澜的二次传播者,以效率极高的社交工具,或是生动详实的口口相传来相互误导,共同发酵。

这不是“反智”传播在中国受到追捧,也不是中国再次进入“审丑”的年代。有人会说,回想几年前,凤姐和芙蓉姐姐成为全民偶像,说明中国正处于一个充满所谓“审丑”的人与客观事物在社会实践中历史地形成的一种否定性关系的时代。今天,又有人以小强实验室的存在,提出中国的媒体传播进入一个“反智”时代。

但我想说的是,小强实验室被广大人们群众所接受,并不是一种民众群体性“反智”的表现,它完全不能和审丑相提并论。举个例子,你们这么喜欢芙蓉和凤姐,有谁愿意主动和她们睡一觉吗?审丑更多的是自嘲式的诙谐与调侃,而小强实验室的现象,不是反智。没有人会在自身利益的问题上选择反其道而行之。

所以说,中国的汽车消费者仿佛永远是处于人生道路上的青春期,无论是相信还是怀疑,都难免带有叛逆与莽撞。他们时而将真知视为盗泉之水,不饮;时而将谬论奉为锦囊妙计,窃喜。

小强实验室的存在,以无客观可言的片面打压,让观众们得到了“商家总是骗人的”的精神满足。他们善于利用零配件的价格与某一两个数据,计算出厂家节省的成本,并以此类被削尖了的信息,直戳观众的痛点。从没有底线的恶意营销层面上来看,小强实验室无疑赢了,当然这仅限中国;但如果从节操、责任、担当的角度来考量一个媒体,他们应该被处以极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说小强实验室应该被处以极刑?

在21世纪的传播速度上坚持十年前就被科学地纠正过的错误,这简直是一种自我毁灭式的营生。

作者:王黎民

在我朋友圈里,A君是“三观健全”的一位。要知道,达到这个要求,在今天是很困难的。但他的一条朋友圈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个关于《小强实验室》的内容,以及他看后非常信服的评论。

我早知道这档节目的荒谬,便与之讨论,但他却说:“这个小强对于我们这类不太懂车的‘小白’而言,感觉拍得像315一样,很有渲染力和影响力。”我顿时昏了过去,决定认真看一下。

整个过程是在我不停地自言自语的嘲讽,和被戳穿下限的愤怒中度过的,很痛苦。拍摄全程都贯穿着宣读大字报一样的自我膨胀的神圣正义,和浩然正气,当然,还有一股公布315晚会结果一样的权威底气。气氛不像是在探讨知识,主观而肯定得像某个神组织在断章取义、自言自语。

我很不明白,面对着一堆拆卸下来的现代技术的机械零件,主持人却偏偏选择带着古典主义的意识形态加以对待。他时而会理直气壮地用“麦弗逊悬架是20万以下廉价车的选择”为选题定调,时而会倒行逆施地用钢板厚度衡量汽车安全。我很佩服他的勇气,在21世纪的传播速度上坚持十年前就被科学地纠正过的错误,这简直是一种自我毁灭式的营生。

主持人甚至丝毫不觉得自己的错误早已四面楚歌。他讲得振振有词,气定神闲,以一种中世纪教会的、和欢快的时代精神格格不入的语气和修辞,让人无比错愕,并用未曾启蒙过的旧式思维一集一集地执迷不悟着。

在我看来,主持人手里一本正经拿着的话筒,和满人甩着的辫子、红卫兵带着的袖章,以及任何靠啸叫来维持的主义之下举起的拳头一样,都是对逆时代而行的冷暴力的终极指代。

但是,这档节目,是唯一犯错的一方吗?诚然,作为一个媒体,抛弃了所该恪守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那是他们的自己选择,但我的愤怒还不仅于此。

我们几千年来遵循一种“被告知”的教育模式,导致了“别人讲的就是对的”的无奈逻辑。谁声音大谁就是对的,甚至谁张嘴说话谁就是有道理的。小时候,父母说的就是对的,否则叫做不听话;读书时,老师说的就是对的,否则就要请家长,请来的家长自打你生出来他们说的就是对的;上班后,领导说的就是对的,否则老师、家长都救不了你,即便你发现他们曾经讲的都是错的。

这套逻辑的衍生品,就是不明真相的民众的“小白”精神。没有相关专业知识,或是不明就里的观众,以自己是“小白”的身份,对外来信息不假思索的盲从。因为不懂,就随便相信那些看似严肃认真的说辞;因为不懂,在对方的仪式感、渲染力面前毫不抵抗;因为不懂,成了盲从;因为不懂,所以看似无辜。

在这个病态认知体系的闭环里,所谓不明真相的群众,实际上是破坏力更大的推波助澜的二次传播者,以效率极高的社交工具,或是生动详实的口口相传来相互误导,共同发酵。

这不是“反智”传播在中国受到追捧,也不是中国再次进入“审丑”的年代。有人会说,回想几年前,凤姐和芙蓉姐姐成为全民偶像,说明中国正处于一个充满所谓“审丑”的人与客观事物在社会实践中历史地形成的一种否定性关系的时代。今天,又有人以小强实验室的存在,提出中国的媒体传播进入一个“反智”时代。

但我想说的是,小强实验室被广大人们群众所接受,并不是一种民众群体性“反智”的表现,它完全不能和审丑相提并论。举个例子,你们这么喜欢芙蓉和凤姐,有谁愿意主动和她们睡一觉吗?审丑更多的是自嘲式的诙谐与调侃,而小强实验室的现象,不是反智。没有人会在自身利益的问题上选择反其道而行之。

所以说,中国的汽车消费者仿佛永远是处于人生道路上的青春期,无论是相信还是怀疑,都难免带有叛逆与莽撞。他们时而将真知视为盗泉之水,不饮;时而将谬论奉为锦囊妙计,窃喜。

小强实验室的存在,以无客观可言的片面打压,让观众们得到了“商家总是骗人的”的精神满足。他们善于利用零配件的价格与某一两个数据,计算出厂家节省的成本,并以此类被削尖了的信息,直戳观众的痛点。从没有底线的恶意营销层面上来看,小强实验室无疑赢了,当然这仅限中国;但如果从节操、责任、担当的角度来考量一个媒体,他们应该被处以极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