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顺风车:一场人性与资本的较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顺风车:一场人性与资本的较量

当共享的理念沦为赚钱的工具,美好的愿景就会成为乌托邦。

文|摩根频道

近年来,“共享经济”理念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单车、雨伞、汽车......其中的顺风车业务,因其便宜、方便的特点,逐渐成为共享行业的主要成员。

硬币的另一面,顺风车让平台、司机、乘客三方同时受益的同时,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也接踵而至。

8月19日,据南方都市报记者报道,广州的梁先生搭乘哈啰顺风车时因车祸离世,事故车辆及驾驶人却与哈啰出行平台订单信息不一致一事引发广泛关注。回想起此前滴滴顺风车也发生过郑州空姐乘坐遇害、乐清女孩遇害事件...... 看到这些新闻,我们不得不深思顺风车业务到底给社会带来了什么?

引起飓风的蝴蝶:夜乘滴滴的空姐

2018年5月5日晚,一郑州空姐独自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瞬间引发大量社会关注。虽然案件被迅速侦破,顺风车行业的寒冬,却悄然降临。三个月后的乐清女孩被害案,更是将人心惶惶的顺风车行业彻底冰冻。自此,滴滴顺风车业务下架,进入长达15个月的禁闭状态。

我们试着分析滴滴下架顺风车业务以及被人们口诛笔伐的根本原因。别的行业事故也时有发生,甚至有更多的人失去生命,为什么滴滴出事,人们就群起攻之?笔者认为有两点,其一是人们息息相关的出行之需,其次是滴滴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出门在外,如果能搭上顺风车,比起坐公交乘地铁,那实在是好处多多。不仅便宜、便捷、感觉更是有了一点顺水人情的获得感。对司机和乘客,都产生了一种微妙的、非纯粹商业性的合作在里面。顺风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

当这种高频次、普适性的业务出现重大事故的时候,人们不禁会想:会不会下一个是我?之前乘坐顺风车是不是侥幸捡了条命?

其次就是滴滴自身的影响力和社会文化影响。《风险和文化》一书中,道格拉斯和维尔达夫斯基(Mary Douglas and Aaron Wildavsky)解释,社会文化影响人们对风险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一个公司做的规模足够大,受众足够广的时候,就有了社会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滴滴作为国内网约车的标杆企业,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更何况是性质恶劣的空姐事件呢?这一次,媒体的镜头真的变成了长枪大炮,直接将滴滴“打回原形”,进入重新开发软件的状态。

人们以为顺风车行业将就此沉寂,实则不然,滴滴闭关后,嘀嗒活跃,哈啰入围,顺风车赛道甚至比原来滴滴一家独大时更加热闹。滴滴没了,网约车的市场还在,运力匹配的机制还在,但凡有点实力的,谁不想来分一杯羹呢?

哈啰不再局限于共享单车业务,朝顺风车业务方向迅猛发力,背靠阿里,以绝对的流量跟资金优势抢占市场。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仅在滴滴顺风车下线的半年后,哈啰出行就完成了由春华资本、蚂蚁金服战略追加近40亿人民币的融资额度,估值25亿美元。

尽管哈啰缺乏运力供给端的运力资源,也就是司机,但顺风车仍然成为了哈啰入局的完美切入点。面对巨大的市场,哈啰也深知滴滴事件的影响巨大,开展了一些列的信任重塑措施。主打“警企联动”,提高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公安系统中的作用。利用高效的数据分析能力,最大程度预防和打击司乘违法行为。

滴滴禁闭期间,嘀嗒持续优化匹配算法,顺风车数据飙升。据某位嘀嗒投资人透露,彼时嘀嗒的顺风车日订单直接翻了6倍,达到70万,迅速实现了盈利。8月13日,嘀嗒宣布与蔚来合作,鼓励蔚来车主成为嘀嗒顺风车主,而嘀嗒出行则为全体蔚来车主提供绿色审核通道,并为用户提供超值顺风车周卡。嘀嗒的野望,已是表露无疑。

尽管滴滴已经回归,并且带来了最新的安全运营机制,但能否走出阴霾,重获谅解,夺回市场,或许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考验。这里我们想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顺风车这个市场在经历巨大风波后仍然炙手可热?

谁在踩着顺风车的油门?

MIT斯隆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施马伦塞在《撮合者:多边平台的新经济》中探讨过成功的多边平台企业特征:具备平台集群效应,能够对双边伙伴、用户产生价值和吸引力,形成符合定位的平台分工能够有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保证各方从中有利可图。

就平台而言,过剩产能是一种诱人的低成本原料,它使得搭建平台也变更得更有意义,平台能够设定标准并简化参与流程,做到个人能力做不到的事情,让分享变得更为简单,盈利模式也更加多样化。

对于顺风车业务,虽然平台只收取少量“信息服务费”,但由于市场庞大,日活用户量大,顺风车业务不失为一个良好的用户入口,有了用户,就有了变现的可能性。再者,顺风车终究是个能提升社会闲置资源利用率的服务,即使不赚钱,对整个社会也是有价值的。

司机一方,无论是兼职还是专职司机,顺风车使他们的时间得以充分利用的同时增加了收入。不仅自己的身体可以得到很好的调节和锻炼,最重要的是再也不用每天都纠结下了班以后干什么了,开顺风车成为了一种很好的打发时间的方式。

对于乘客,便宜与便利是毋庸置疑的选择要点。价格都便宜的情况下,谁会愿意顶着太阳挤公交呢?更有多数女性乘客表示,顺风车车型往往比出租车好,而且感觉更安全。虽说滴滴出过几次性质严重的事件,但公交车的“咸猪手”也早就报道频频了。

顺风车不仅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还减少了出行成本,让参与的每一方都有利可分,实现共赢,加之近年来共享经济、低碳出行的理念升温,顺风车的油门,始终没有停下。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叠加“1+1>2”

在共享经济中应运而生的顺风车,让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权重,而非人车共享。

这里要提到一个词-----“资本异化”。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使人不仅要充分发挥生产力,变成高速运转的生产机器,还必须形成“消费力”,变成高速运转的消费机器。

资本的异化可以简单理解为本末倒置。很好理解的例子就是玩游戏,本来玩游戏是为了在游戏中寻求乐趣,但是被游戏控制“被游戏玩”的人不在少数,这也是一种异化。

卓别林城市之光里的经典片段,卓别林饰演的工人拿着扳手见什么东西都想拧紧,这是把人异化成为机器的表现。本来是人去操作机器,反过来变成机器控制人。

这种现象在顺风车行业逐渐加深,司机驾车就想拉客,人们出行就想找顺风车,因为利益因素,顺风车逐渐变成了资本的外衣,且有异化趋势。原有的共享经济、美好同行的愿景逐渐淡化。

一个商业模式要持续,稳定的运行下去,必须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对于顺风车,更是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参考滴滴的几次安全事件,社会效益的受损,险些让滴滴一蹶不振。

安全的红灯亮起,平台的公约难定。对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把控,是平台方需要重点考虑的点位。选人标准、贴补机制、运营时间等方面,平台应尽力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让“顺风的小船”平稳航行。

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升用户体验,成为顺风车行业的探索新方向。顺风车不仅仅是一个出行的互惠模式,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合作的体现,营造良好的行业信誉,保证行业健康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可以。

结语: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对于出租汽车行业改革问题,交通部提到:鼓励合乘、顺风车等分享模式发展,支持不以盈利为目的、分摊出行成本,或者免费友好互助的顺风车、拼车等等,这也是体现了分享经济的一种出行方式。

滴滴、哈啰、嘀嗒等顺风车赛道的活跃玩家,对安全、用户体验、盈利模式等方面,都面临多种问题,随着用户反馈的增多和新政策的出台,让我们拭目以待顺风车模式的全新未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滴滴出行

435
  • 高德在港低调上线打车服务,但网约车业务仍受限
  • 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合资公司获批,2025年推出首款商业化L4车型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顺风车:一场人性与资本的较量

当共享的理念沦为赚钱的工具,美好的愿景就会成为乌托邦。

文|摩根频道

近年来,“共享经济”理念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单车、雨伞、汽车......其中的顺风车业务,因其便宜、方便的特点,逐渐成为共享行业的主要成员。

硬币的另一面,顺风车让平台、司机、乘客三方同时受益的同时,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也接踵而至。

8月19日,据南方都市报记者报道,广州的梁先生搭乘哈啰顺风车时因车祸离世,事故车辆及驾驶人却与哈啰出行平台订单信息不一致一事引发广泛关注。回想起此前滴滴顺风车也发生过郑州空姐乘坐遇害、乐清女孩遇害事件...... 看到这些新闻,我们不得不深思顺风车业务到底给社会带来了什么?

引起飓风的蝴蝶:夜乘滴滴的空姐

2018年5月5日晚,一郑州空姐独自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瞬间引发大量社会关注。虽然案件被迅速侦破,顺风车行业的寒冬,却悄然降临。三个月后的乐清女孩被害案,更是将人心惶惶的顺风车行业彻底冰冻。自此,滴滴顺风车业务下架,进入长达15个月的禁闭状态。

我们试着分析滴滴下架顺风车业务以及被人们口诛笔伐的根本原因。别的行业事故也时有发生,甚至有更多的人失去生命,为什么滴滴出事,人们就群起攻之?笔者认为有两点,其一是人们息息相关的出行之需,其次是滴滴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出门在外,如果能搭上顺风车,比起坐公交乘地铁,那实在是好处多多。不仅便宜、便捷、感觉更是有了一点顺水人情的获得感。对司机和乘客,都产生了一种微妙的、非纯粹商业性的合作在里面。顺风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

当这种高频次、普适性的业务出现重大事故的时候,人们不禁会想:会不会下一个是我?之前乘坐顺风车是不是侥幸捡了条命?

其次就是滴滴自身的影响力和社会文化影响。《风险和文化》一书中,道格拉斯和维尔达夫斯基(Mary Douglas and Aaron Wildavsky)解释,社会文化影响人们对风险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一个公司做的规模足够大,受众足够广的时候,就有了社会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滴滴作为国内网约车的标杆企业,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更何况是性质恶劣的空姐事件呢?这一次,媒体的镜头真的变成了长枪大炮,直接将滴滴“打回原形”,进入重新开发软件的状态。

人们以为顺风车行业将就此沉寂,实则不然,滴滴闭关后,嘀嗒活跃,哈啰入围,顺风车赛道甚至比原来滴滴一家独大时更加热闹。滴滴没了,网约车的市场还在,运力匹配的机制还在,但凡有点实力的,谁不想来分一杯羹呢?

哈啰不再局限于共享单车业务,朝顺风车业务方向迅猛发力,背靠阿里,以绝对的流量跟资金优势抢占市场。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仅在滴滴顺风车下线的半年后,哈啰出行就完成了由春华资本、蚂蚁金服战略追加近40亿人民币的融资额度,估值25亿美元。

尽管哈啰缺乏运力供给端的运力资源,也就是司机,但顺风车仍然成为了哈啰入局的完美切入点。面对巨大的市场,哈啰也深知滴滴事件的影响巨大,开展了一些列的信任重塑措施。主打“警企联动”,提高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公安系统中的作用。利用高效的数据分析能力,最大程度预防和打击司乘违法行为。

滴滴禁闭期间,嘀嗒持续优化匹配算法,顺风车数据飙升。据某位嘀嗒投资人透露,彼时嘀嗒的顺风车日订单直接翻了6倍,达到70万,迅速实现了盈利。8月13日,嘀嗒宣布与蔚来合作,鼓励蔚来车主成为嘀嗒顺风车主,而嘀嗒出行则为全体蔚来车主提供绿色审核通道,并为用户提供超值顺风车周卡。嘀嗒的野望,已是表露无疑。

尽管滴滴已经回归,并且带来了最新的安全运营机制,但能否走出阴霾,重获谅解,夺回市场,或许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考验。这里我们想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顺风车这个市场在经历巨大风波后仍然炙手可热?

谁在踩着顺风车的油门?

MIT斯隆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施马伦塞在《撮合者:多边平台的新经济》中探讨过成功的多边平台企业特征:具备平台集群效应,能够对双边伙伴、用户产生价值和吸引力,形成符合定位的平台分工能够有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保证各方从中有利可图。

就平台而言,过剩产能是一种诱人的低成本原料,它使得搭建平台也变更得更有意义,平台能够设定标准并简化参与流程,做到个人能力做不到的事情,让分享变得更为简单,盈利模式也更加多样化。

对于顺风车业务,虽然平台只收取少量“信息服务费”,但由于市场庞大,日活用户量大,顺风车业务不失为一个良好的用户入口,有了用户,就有了变现的可能性。再者,顺风车终究是个能提升社会闲置资源利用率的服务,即使不赚钱,对整个社会也是有价值的。

司机一方,无论是兼职还是专职司机,顺风车使他们的时间得以充分利用的同时增加了收入。不仅自己的身体可以得到很好的调节和锻炼,最重要的是再也不用每天都纠结下了班以后干什么了,开顺风车成为了一种很好的打发时间的方式。

对于乘客,便宜与便利是毋庸置疑的选择要点。价格都便宜的情况下,谁会愿意顶着太阳挤公交呢?更有多数女性乘客表示,顺风车车型往往比出租车好,而且感觉更安全。虽说滴滴出过几次性质严重的事件,但公交车的“咸猪手”也早就报道频频了。

顺风车不仅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还减少了出行成本,让参与的每一方都有利可分,实现共赢,加之近年来共享经济、低碳出行的理念升温,顺风车的油门,始终没有停下。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叠加“1+1>2”

在共享经济中应运而生的顺风车,让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权重,而非人车共享。

这里要提到一个词-----“资本异化”。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使人不仅要充分发挥生产力,变成高速运转的生产机器,还必须形成“消费力”,变成高速运转的消费机器。

资本的异化可以简单理解为本末倒置。很好理解的例子就是玩游戏,本来玩游戏是为了在游戏中寻求乐趣,但是被游戏控制“被游戏玩”的人不在少数,这也是一种异化。

卓别林城市之光里的经典片段,卓别林饰演的工人拿着扳手见什么东西都想拧紧,这是把人异化成为机器的表现。本来是人去操作机器,反过来变成机器控制人。

这种现象在顺风车行业逐渐加深,司机驾车就想拉客,人们出行就想找顺风车,因为利益因素,顺风车逐渐变成了资本的外衣,且有异化趋势。原有的共享经济、美好同行的愿景逐渐淡化。

一个商业模式要持续,稳定的运行下去,必须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对于顺风车,更是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参考滴滴的几次安全事件,社会效益的受损,险些让滴滴一蹶不振。

安全的红灯亮起,平台的公约难定。对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把控,是平台方需要重点考虑的点位。选人标准、贴补机制、运营时间等方面,平台应尽力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让“顺风的小船”平稳航行。

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升用户体验,成为顺风车行业的探索新方向。顺风车不仅仅是一个出行的互惠模式,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合作的体现,营造良好的行业信誉,保证行业健康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可以。

结语: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对于出租汽车行业改革问题,交通部提到:鼓励合乘、顺风车等分享模式发展,支持不以盈利为目的、分摊出行成本,或者免费友好互助的顺风车、拼车等等,这也是体现了分享经济的一种出行方式。

滴滴、哈啰、嘀嗒等顺风车赛道的活跃玩家,对安全、用户体验、盈利模式等方面,都面临多种问题,随着用户反馈的增多和新政策的出台,让我们拭目以待顺风车模式的全新未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