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手骨
每到过年前后,都会有一大波“综艺电影”袭来,当然今年的数据总要显得寂寥 ,《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已无心恋战,《舌尖上的新年》不足200万 ,《奇妙的朋友》仍未定档,至于今天上映的《极限挑战》,倒是取得了3500万 的首日票房。
事实上,一直被诟病为“究竟是不是电影”的综艺电影,这些年一直都在默默升级着,不信看一组数据,明眼人就知道是怎么回事:2014年,票房拿了7亿的《爸爸去哪儿》,拍了5天;2015年的《跑男》大电影赚了近4亿,拍了6天;这次,《极限挑战》大电影拍了11天,首次加入大量的电影团队,再加上原有的电视 团队共500多人。
实际上,在看完《鸡条(极挑)》之后,很多网友纷纷表示“真的不像一部综艺 ”、“剧情性很强”;当然,这个不像也有人吐槽,“没有原来的味道”、“电视版更有综艺感”。是好是坏,其实目前仍待讨论,但毫无疑问,对于它的制片人之一王征宇而言,这种强剧情化弱综艺化的尝试,不妨是一种对“真人秀电影”的破局。
在王征宇眼中,综艺电影其实就是IP电影,它最终会经历一个偏综艺、偏电影,最后真正变成一部电影的阶段。而具有强烈娱乐特色的综艺电影,能否走得更远,看的是两点,第一,IP值是否够高,第二,给受众呈现一个符合预期的作品。
为什么说“极限大电影”并不是综艺电影?
从最开始的六人穿越,到最后的兄弟反间,看完《鸡条》的观众都会想,“这哪里还像个综艺”?
首先,从内容说起吧。该片导演严敏透露:“故事的前20分钟,完全是用电影的方式来拍摄,它像是一把开启剧中真人秀环节的钥匙,引出下半场的真人秀。”为了达到“真人秀剧情片”效果,片方邀请了《泰囧》编剧束焕,《煎饼侠》《长城》摄影陈丹加入幕后团队,还有《港囧》的音乐老师彭飞,为影片保驾护航。据悉,整个《鸡条》分为电视和电影两批团队,拼出了将近500人的组合,前后拍摄了11天时间。王征宇表示,最开始的编剧创意环节都由电影编剧来之后,而拍摄完成后,全套制作都由电影制作工艺完成。
其实,《鸡条》在最开始的设计上,就为了电影化而牺牲了一定的票房:按之前的同类电影来说,一个月之内出综艺电影的宣传效果可能是最好的。但为了保全电影质感,片方选择了推迟,前后筹备了半年多时间,无论是硬件技术、制作逻辑还是演员状态,他们的目标是做“过渡到真电影”。
从拍摄手法上,也可以看出《鸡条》的电影化:全程没有使用真人秀的标配gopro,而是用的专业电影摄像机;对此,制片人任静曾对小娱透露过一个细节,因为电影摄像师不可能如电视摄像师那样跟着嘉宾跑,他们牺牲了不少大动作奔跑环节的设计,因此,大家是无缘在电影里面看到《鸡条》最有名的满城疯狂追逐的环节。
从演员角度,也可以看出整个剧情都是按分镜头的方式拍摄而成,是有“没有台词的剧本”,而不是走传统的真人秀即时反应路线。也正因此,《鸡条》才需要拍摄11天来反反复复拍摄剧情的部分,而不是一般综艺电影那样3、4天搞定。
之所以努力把综艺拍成电影,任静团队想吸引的目标受众无非两类。第一类是《极限挑战》的铁粉。据他了解,虽然覆盖面不如跑男,但极限六兄弟的粉丝却“更忠实”,第二类是想看大明星或有观影需求的普通观众,因为“这不是一集综艺节目,你把它当电影看应该是一部喜剧片。”
如何突破“综艺vs电影”的天然矛盾?
近几年,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跑男》大电影都进了贺岁档连续吸金,但都因“剧情薄弱”为观众诟病,也曾被冯小刚公开炮轰“几天拍摄的电影,比很多认认真真拍摄的电影还要赚钱”。
正因为这个时间周期很短,很多人一提“综艺大电影”就是圈钱。但王征宇认为,这种电影拍摄周期短几乎是一种必然:“真人秀是写好规则,让情节随机发生,所以全程会使用大量机位,以游机为主,实时记录明星嘉宾的应急反应,只能追求一次性的达到综艺效果,所以拍摄时间不可能像传统电影那样,反反复复拍分镜头的很长。”
其次,综艺没有真正的剧本,就很有可能没有故事逻辑。电影市场分析专家蒋勇也说过:“综艺电影最让人垢病的是‘去电影化’,完全具有电影性质的我并不反对。但一方面很多钱会浪费在这上面,另一方面观众想看好片,将钱投在综艺电影上出好片几率其实很低。”
事实上,《极限挑战》在真人秀领域,相比其他项目,应该算是“剧情最强”的类型,它改编成电影的,还是占了点优势的。
不过,如果说是否具有电影结构是业内讨论的重点的话,那么好不好玩,恐怕才是一般的观众最在乎的地方。
作为电视圈的资深老鸟,王征宇曾参与过《跑男》大电影,他的经验是,“一定要用节目原版团队去参与,而不能放手交给电影团队。”王征宇表示:“新进的电影团队必须在前期就开始和电视团队磨合”。另外,明星的在“演角色”和“演自己”中也必须不断磨合,剧中的黄渤、孙红雷等实力演技派也曾给出不少建议。
话说回来,不管是制作方、平台方,还是发行方,做电影项目其实代价挺大。王征宇坦言,“也赚不了多少钱,也可能打平,或者亏本也有可能。”但一个项目有品牌价值,他要把这个品牌延续下去,变得更立体、更多维。
综艺大电影为何频频被“资本”看好?
这次,爱奇艺和东方卫视深度捆绑,共同联合出品和发行这部电影。
为何爱奇艺如此看好《极限挑战》大电影呢?其实, 2015年的新晋综艺里“现象级”的不多,在王征宇看来,《极挑》的铁粉数量不输《跑男》、《爸爸》,能拉进电影院的确实不少。其次,极限挑战演员阵容不是盖的,孙红雷、黄渤、黄磊、张艺兴、罗志祥、王迅等,把影帝、小鲜肉、搞笑艺人都凑齐了。第三,东方卫视的平台相当支持,东方卫视这两天角标、宣传片都在为电影做宣传。
此前,爱奇艺曾买过东方《极挑》《我去上学啦》等节目的版权,双方有比较好的合作基础。另外,据悉,爱奇艺也愿共同承担压力和责任,其中意味不言而喻。作为一条绳上的蚂蚱,爱奇艺也将用全屏、全渠道支持电影的相关工作。
总的来说,争议巨大的综艺大电影正在“变身”,像《极限挑战》这种电影化有可复制性吗?未来,综艺电影将何去何从?
任静笑称,“其实综艺电影就是IP电影嘛”,他以《舌尖上的中国》、《喜羊羊与灰太狼》举例,称不管是纪录片、动画片还是综艺节目,搬上了大荧幕是因为这个ip本身有足够大的市场。只要有好的IP,综艺不综艺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电影对大众而言,只是“一个休闲的商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