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男人和女人,谁拥有更多的朋友?| 一周新书推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男人和女人,谁拥有更多的朋友?|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埃莱娜·费兰特、凡人之心、闺蜜、外宾商店、建筑师、园丁、大脑……

记者 | 陈佳靖

编辑 | 黄月

《碎片》

[意] 埃莱娜·费兰特 著  陈英 译
99读书人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10

很多读者都是通过“那不勒斯四部曲”认识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2011年至2014年,费兰特以每年一本的速度出版了《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这四部曲以史诗般的体例,描述了两个在那不勒斯穷困社区出生的女孩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探讨了女性命运的复杂性和深度。在这部《碎片》中,读者将会在费兰特20余年来的书信、访谈和散文中,看到她对自身写作风格和主题的探索历程,其中就包括她在接受书面采访时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解读,以及对女性写作的看法。

“碎片”(frantumaglia)原本是费兰特的母亲常用的方言词汇,指遭遇矛盾和混乱的个体体会到的痛苦。这个词也成为了费兰特书写的核心,她说:“碎片是时光的堆积,没有故事或小说中的秩序。碎片是失去带来的感觉。”多年来,费兰特尝试用写作释放这个词汇背后的解放力量,“让真相在纸上浮现,甚至要达到一种让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凡人之心》

[英] 威廉·博伊德 著  王一凡 译
浦睿文化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10

这是一本由一系列日记构成的小说。在第一篇“日记序言”中,主人公洛根·蒙斯图尔特向读者交代了自己的身份:“我”于一九〇六年出生于乌拉圭蒙得维的亚,八岁那年,由于父亲工作上的调动,“我”随家人迁居至英国伯明翰,直到念完高中。书中所呈现的最早的日记便是从这时开始书写。像所有讲真话的私人日记一样,“我”试图以绝对的坦诚在日记中记录个人史,既不美化自我,也不为了掩饰判断的失误而增减什么。因为“我”相信,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是以混乱、对立、随机重复的方式存在的,而一部真实的日记会呈现出更骚乱、更无序的现实,写日记正是为了记录不同自我的集合。

正如《凡人之心》所写,“每个人的人生既平凡也不凡——是这两种类别各自的比例让人生显得有趣或无趣。”在某种意义上,故事中的蒙斯图尔特的确见证了一个不凡的时代。他曾与伍尔夫、伊夫林·沃一同探寻文学的灵感,也曾与乔伊斯、毕加索共赴流动的盛宴,还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当过间谍,在纽约先锋艺术运动兴起时从事艺术品交易。他渴望伟大却又渐趋“平凡”的命运走向,为我们回望20世纪社会的历史提供了参照。

《时间的仆人》

蒯乐昊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10

本书是媒体人蒯乐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单读书系继《把自己作为方法》之后推出的第二部作品。蒯乐昊曾任《南方人物周刊》总主笔,先后从事过经济、时政、社会等领域的报道,近年来深耕文化艺术领域。在接受单读采访时她说,写小说是因为想表达的东西在职业报道写作中已经不能完全承载了,非虚构写作有一个巨大的真实硬核,一切都必须贴着事实来写,虚构则要自由得多,“非虚构写作像跑步,虚构像飞行。”

《时间的仆人》中的十个故事大多围绕普通人生活里的危机展开:疲倦中年人危如累卵的家庭生活;垂暮者向死而生的求爱故事;一群前赴后继排除万难也要生下孩子的女人……可以说涵盖了婚姻、爱情、生育、家庭、信仰、死亡等等人生重要主题。之所以将小说集命名为“时间的仆人”,是因为蒯乐昊将其看作一本关于时间的书,它讲述的是在生命的有限性面前,人们如何顺从又如何反抗。

《闺蜜:女性情谊的历史》

[美]玛丽莲·亚隆 / 特蕾莎·多诺万·布朗 著  张宇 / 邬明晶 译
思想会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09

男人和女人,谁拥有更多的朋友?今天,多数学术研究给出的答案是后者,因为很多时候竞争会影响男性之间的关系,阻止他们流露自己的弱点和痛苦,女性相对而言更容易建立深厚、亲密的友谊。然而,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几乎所有提到友谊的文献都只与男性有关,因为那时女性不是公民,也不是公共领域的参与者。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比男性更“脆弱”,天生不配拥有最高层次的友谊。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明争暗斗、争风吃醋和缺乏忠贞的标签都被贴在女人身上。就连法国作家蒙田都曾表示:“女性平庸的能力不足以促成这种交流……她们的灵魂似乎无法承受如此紧密而持久的联系所带来的压力。”

认为友谊专属于男性,是一个典型的男性假设。值得追问的是,为何女性的友谊曾被忽略,又是为何在今日得到了认可?这本关于女性情谊的书涵盖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涉及中世纪的德国修女、16世纪英国乡村的“长舌妇”、17世纪法国的贵族、早期美国的殖民地女性、工业革命时期的女工、美国西部边疆的拓荒妇女、20世纪的女权主义者,以及21世纪的工薪阶层。作者试图揭示女性友谊与其时代背景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也让我们看到在传统赋予女性的刻板印象之外,女性因互助互爱而生发的力量与智慧。

《苏联的外宾商店》

[俄罗斯] 叶列娜·亚历山德罗夫娜·奥金娜 著  施海杰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08

为使苏联成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1928年,苏联启动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然而,就在计划展开的第一年,爆发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作为苏联主要外汇收入的粮食、木材和石油的出口所得大幅减少,远远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对机器设备和各种物资、技术的进口需求。与此同时,苏联国内的大饥荒也使大批民众面临断粮的危险。

外宾商店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最初,外宾商店仅作为莫斯科贸易公司办事处,向外国游客出售古董,并在苏联的港口向外国海员提供补给,以此换取外汇。但由于资金紧缺,苏联政府一步步向民众敞开外宾商店的大门,允许人们使用沙皇金币、外汇和其他贵重有价物品支付日常所需,这些收取上来的资产则被政府用以偿付巨额的工业化外债。

正如本书作者、俄罗斯历史学教授奥索金娜指出的,外宾商店是“自上而下”决定的产物,也是饥荒时期“自下而上”积极倡议的产物。在书中,奥索金娜从外宾商店这一苏联特殊时期的产物入手,揭示了工业化时期苏联的经济运作模式,以及民众在斯大林配给制下的生活状况。

《雕刻大地:林璎和她的艺术世界》

林璎 著  陈晓宇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08

1980年,一群越战的幸存老兵组建了一个社团,计划邀请美国最好的建筑师为越战阵亡将士设计纪念碑。最终,时年21岁的林璎以一张极其简洁的设计草图,在众多设计师的1400多件作品中胜出。这座纪念碑并非以歌颂英雄的高高耸立的姿态建造,而是一面由黑色大理石筑成的长达500英尺的墙体,墙从地表向下成V型,上面刻着五万多个阵亡将士的全名。在林璎看来,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纪念的不是战争或政治,而是死亡本身。

自此之后,林璎一直在探索人们体验景观并与之发生联系的方式,致力于重建人与历史、地域、集体记忆和自然的本应相互交融的关系,其代表作包括户外景观项目《河流》系列、为母校耶鲁大学设计的《女性之桌》等。这本作品集涵盖了林璎迄今为止的50多件作品,包括300余幅照片、珍贵草稿和手绘图,并附有多位艺术博物馆馆长、艺术策展人撰写的评论文章。近年来,林璎格外关注地球环境,目前正在创作一座基于网络的纪念碑作品《什么正在消失?》,作品聚焦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的现状,呼吁我们抵御这场人类共同的危机。

《我有一个花园》

[捷克]卡雷尔·恰佩克 著  [捷克]约瑟夫·恰佩克 [英国]露茜·格雷史密斯 绘  曹唯 [捷克] 昂杰伊·费舍尔 译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0-09

本书是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所写的自然文学作品。全书按照一年中的12个月份顺序展开,讲述了一百多年前在捷克斯洛伐克这片土地上,一位园丁在花园里精心培育植物、农作物的日常细节。从盖一座小花园,到成为一个园丁,再到培养种子发出幼芽,等待雨露的滋润,卡雷尔以充满趣味又蕴含哲理的文字,引领读者去关注自然环境中的土壤、气候和植物,也揭示了园丁这一平凡的工作虽看似枯燥、辛苦,却能收获单纯的快乐。

在短暂的一生中,卡雷尔·恰佩克著述颇丰。除本书之外,他还著有幻想故事《鲵鱼之乱》、写给孩子们的童话《小狗达西卡》《九个童话故事》等,并先后七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是备受阿瑟·米勒和博尔赫斯推崇的捷克文学大师。从这本《我有一个花园》中,读者也可通过园艺一窥作者的出生地捷克波希米亚东北部的民族文化特点。书中所绘的60幅小插图来自作者的哥哥约瑟夫·恰佩克,插图与内文相呼应,充满了漫画式的童趣。

《是我把你蠢哭了吗》

[英] 迪安·博内特 著  朱机 译
后浪丨福建教育出版社 2020-10

大脑控制着我们的饮食起居和思想意识,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一个器官。有些人甚至将大脑视为不可亵渎的妙物,认为它具有一种界限模糊的构造,能够连通人类经验与未知世界。对于这类将人脑特殊化或崇高化的论调,神经科学家迪安·博内特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了不同意见。在他看来,人类的大脑实际上就像一块硬盘,历经数百万年的演化后,里面塞满了过时的软件程序和废弃不用的下载文件,基本进程却常被打断。

本质上,人类用以维持生命的功能由“爬行脑”操控,而我们作为现代人所津津乐道的高级能力——意识、注意、感知、推理等——全都定位在新皮层。让经验不足却更加灵活的新皮层天天对固守成规的“爬行脑”下达指令,难免会犯愚蠢的错误。本书详细描述了人脑是怎么给人体最基本的功能添乱的,以及人们因此受到了哪些影响。当大脑因不适应现代社会而越发频繁地搞出神经“问题”时,书中的内容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男人和女人,谁拥有更多的朋友?|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埃莱娜·费兰特、凡人之心、闺蜜、外宾商店、建筑师、园丁、大脑……

记者 | 陈佳靖

编辑 | 黄月

《碎片》

[意] 埃莱娜·费兰特 著  陈英 译
99读书人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10

很多读者都是通过“那不勒斯四部曲”认识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2011年至2014年,费兰特以每年一本的速度出版了《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这四部曲以史诗般的体例,描述了两个在那不勒斯穷困社区出生的女孩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探讨了女性命运的复杂性和深度。在这部《碎片》中,读者将会在费兰特20余年来的书信、访谈和散文中,看到她对自身写作风格和主题的探索历程,其中就包括她在接受书面采访时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解读,以及对女性写作的看法。

“碎片”(frantumaglia)原本是费兰特的母亲常用的方言词汇,指遭遇矛盾和混乱的个体体会到的痛苦。这个词也成为了费兰特书写的核心,她说:“碎片是时光的堆积,没有故事或小说中的秩序。碎片是失去带来的感觉。”多年来,费兰特尝试用写作释放这个词汇背后的解放力量,“让真相在纸上浮现,甚至要达到一种让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凡人之心》

[英] 威廉·博伊德 著  王一凡 译
浦睿文化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10

这是一本由一系列日记构成的小说。在第一篇“日记序言”中,主人公洛根·蒙斯图尔特向读者交代了自己的身份:“我”于一九〇六年出生于乌拉圭蒙得维的亚,八岁那年,由于父亲工作上的调动,“我”随家人迁居至英国伯明翰,直到念完高中。书中所呈现的最早的日记便是从这时开始书写。像所有讲真话的私人日记一样,“我”试图以绝对的坦诚在日记中记录个人史,既不美化自我,也不为了掩饰判断的失误而增减什么。因为“我”相信,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是以混乱、对立、随机重复的方式存在的,而一部真实的日记会呈现出更骚乱、更无序的现实,写日记正是为了记录不同自我的集合。

正如《凡人之心》所写,“每个人的人生既平凡也不凡——是这两种类别各自的比例让人生显得有趣或无趣。”在某种意义上,故事中的蒙斯图尔特的确见证了一个不凡的时代。他曾与伍尔夫、伊夫林·沃一同探寻文学的灵感,也曾与乔伊斯、毕加索共赴流动的盛宴,还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当过间谍,在纽约先锋艺术运动兴起时从事艺术品交易。他渴望伟大却又渐趋“平凡”的命运走向,为我们回望20世纪社会的历史提供了参照。

《时间的仆人》

蒯乐昊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10

本书是媒体人蒯乐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单读书系继《把自己作为方法》之后推出的第二部作品。蒯乐昊曾任《南方人物周刊》总主笔,先后从事过经济、时政、社会等领域的报道,近年来深耕文化艺术领域。在接受单读采访时她说,写小说是因为想表达的东西在职业报道写作中已经不能完全承载了,非虚构写作有一个巨大的真实硬核,一切都必须贴着事实来写,虚构则要自由得多,“非虚构写作像跑步,虚构像飞行。”

《时间的仆人》中的十个故事大多围绕普通人生活里的危机展开:疲倦中年人危如累卵的家庭生活;垂暮者向死而生的求爱故事;一群前赴后继排除万难也要生下孩子的女人……可以说涵盖了婚姻、爱情、生育、家庭、信仰、死亡等等人生重要主题。之所以将小说集命名为“时间的仆人”,是因为蒯乐昊将其看作一本关于时间的书,它讲述的是在生命的有限性面前,人们如何顺从又如何反抗。

《闺蜜:女性情谊的历史》

[美]玛丽莲·亚隆 / 特蕾莎·多诺万·布朗 著  张宇 / 邬明晶 译
思想会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09

男人和女人,谁拥有更多的朋友?今天,多数学术研究给出的答案是后者,因为很多时候竞争会影响男性之间的关系,阻止他们流露自己的弱点和痛苦,女性相对而言更容易建立深厚、亲密的友谊。然而,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几乎所有提到友谊的文献都只与男性有关,因为那时女性不是公民,也不是公共领域的参与者。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比男性更“脆弱”,天生不配拥有最高层次的友谊。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明争暗斗、争风吃醋和缺乏忠贞的标签都被贴在女人身上。就连法国作家蒙田都曾表示:“女性平庸的能力不足以促成这种交流……她们的灵魂似乎无法承受如此紧密而持久的联系所带来的压力。”

认为友谊专属于男性,是一个典型的男性假设。值得追问的是,为何女性的友谊曾被忽略,又是为何在今日得到了认可?这本关于女性情谊的书涵盖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涉及中世纪的德国修女、16世纪英国乡村的“长舌妇”、17世纪法国的贵族、早期美国的殖民地女性、工业革命时期的女工、美国西部边疆的拓荒妇女、20世纪的女权主义者,以及21世纪的工薪阶层。作者试图揭示女性友谊与其时代背景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也让我们看到在传统赋予女性的刻板印象之外,女性因互助互爱而生发的力量与智慧。

《苏联的外宾商店》

[俄罗斯] 叶列娜·亚历山德罗夫娜·奥金娜 著  施海杰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08

为使苏联成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1928年,苏联启动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然而,就在计划展开的第一年,爆发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作为苏联主要外汇收入的粮食、木材和石油的出口所得大幅减少,远远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对机器设备和各种物资、技术的进口需求。与此同时,苏联国内的大饥荒也使大批民众面临断粮的危险。

外宾商店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最初,外宾商店仅作为莫斯科贸易公司办事处,向外国游客出售古董,并在苏联的港口向外国海员提供补给,以此换取外汇。但由于资金紧缺,苏联政府一步步向民众敞开外宾商店的大门,允许人们使用沙皇金币、外汇和其他贵重有价物品支付日常所需,这些收取上来的资产则被政府用以偿付巨额的工业化外债。

正如本书作者、俄罗斯历史学教授奥索金娜指出的,外宾商店是“自上而下”决定的产物,也是饥荒时期“自下而上”积极倡议的产物。在书中,奥索金娜从外宾商店这一苏联特殊时期的产物入手,揭示了工业化时期苏联的经济运作模式,以及民众在斯大林配给制下的生活状况。

《雕刻大地:林璎和她的艺术世界》

林璎 著  陈晓宇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08

1980年,一群越战的幸存老兵组建了一个社团,计划邀请美国最好的建筑师为越战阵亡将士设计纪念碑。最终,时年21岁的林璎以一张极其简洁的设计草图,在众多设计师的1400多件作品中胜出。这座纪念碑并非以歌颂英雄的高高耸立的姿态建造,而是一面由黑色大理石筑成的长达500英尺的墙体,墙从地表向下成V型,上面刻着五万多个阵亡将士的全名。在林璎看来,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纪念的不是战争或政治,而是死亡本身。

自此之后,林璎一直在探索人们体验景观并与之发生联系的方式,致力于重建人与历史、地域、集体记忆和自然的本应相互交融的关系,其代表作包括户外景观项目《河流》系列、为母校耶鲁大学设计的《女性之桌》等。这本作品集涵盖了林璎迄今为止的50多件作品,包括300余幅照片、珍贵草稿和手绘图,并附有多位艺术博物馆馆长、艺术策展人撰写的评论文章。近年来,林璎格外关注地球环境,目前正在创作一座基于网络的纪念碑作品《什么正在消失?》,作品聚焦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的现状,呼吁我们抵御这场人类共同的危机。

《我有一个花园》

[捷克]卡雷尔·恰佩克 著  [捷克]约瑟夫·恰佩克 [英国]露茜·格雷史密斯 绘  曹唯 [捷克] 昂杰伊·费舍尔 译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0-09

本书是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所写的自然文学作品。全书按照一年中的12个月份顺序展开,讲述了一百多年前在捷克斯洛伐克这片土地上,一位园丁在花园里精心培育植物、农作物的日常细节。从盖一座小花园,到成为一个园丁,再到培养种子发出幼芽,等待雨露的滋润,卡雷尔以充满趣味又蕴含哲理的文字,引领读者去关注自然环境中的土壤、气候和植物,也揭示了园丁这一平凡的工作虽看似枯燥、辛苦,却能收获单纯的快乐。

在短暂的一生中,卡雷尔·恰佩克著述颇丰。除本书之外,他还著有幻想故事《鲵鱼之乱》、写给孩子们的童话《小狗达西卡》《九个童话故事》等,并先后七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是备受阿瑟·米勒和博尔赫斯推崇的捷克文学大师。从这本《我有一个花园》中,读者也可通过园艺一窥作者的出生地捷克波希米亚东北部的民族文化特点。书中所绘的60幅小插图来自作者的哥哥约瑟夫·恰佩克,插图与内文相呼应,充满了漫画式的童趣。

《是我把你蠢哭了吗》

[英] 迪安·博内特 著  朱机 译
后浪丨福建教育出版社 2020-10

大脑控制着我们的饮食起居和思想意识,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一个器官。有些人甚至将大脑视为不可亵渎的妙物,认为它具有一种界限模糊的构造,能够连通人类经验与未知世界。对于这类将人脑特殊化或崇高化的论调,神经科学家迪安·博内特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了不同意见。在他看来,人类的大脑实际上就像一块硬盘,历经数百万年的演化后,里面塞满了过时的软件程序和废弃不用的下载文件,基本进程却常被打断。

本质上,人类用以维持生命的功能由“爬行脑”操控,而我们作为现代人所津津乐道的高级能力——意识、注意、感知、推理等——全都定位在新皮层。让经验不足却更加灵活的新皮层天天对固守成规的“爬行脑”下达指令,难免会犯愚蠢的错误。本书详细描述了人脑是怎么给人体最基本的功能添乱的,以及人们因此受到了哪些影响。当大脑因不适应现代社会而越发频繁地搞出神经“问题”时,书中的内容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