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三季度经济数据释疑:为何不及预期?下一步动能在哪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三季度经济数据释疑:为何不及预期?下一步动能在哪里?

基建投资增速明显低于预期,这可能指向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较大,也可能和专项债支出较慢有关。无论如何,专家认为这将加剧需求不足的压力。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樊旭

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9%,比第二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长0.7%,累计增速由负转正。疫情后时代,“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外贸均处在稳步回暖中,四季度中国经济有望从“修复”走向“康复”。

不过,相较于市场预期,三季度GDP数据表现稍弱。其中,基建投资增速明显低于预期,专家认为这可能将加剧需求不足的压力。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认为,基建投资不及预期可能和棚改资金分流有关。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研究员张斌、朱鹤认为,基建投资偏弱的症结指向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较大。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指出,市场对三季度的预期过高,这可能是受到了上季度数据大超预期的影响。随着经济逐步恢复正常,预期和实际数据将会更加契合。

展望后市,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受疫情影响,我国收入差距正在拉大,会深入影响消费复苏,因此结构性调整将是下一步的政策重心。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也认为,后续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的强度有限,消费和制造业加库存将是未来主动能。

以下为界面新闻总结的部分分析师观点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员张斌、朱鹤:需求不足仍是最大问题

复苏背后,需求不足仍然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全面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核心CPI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说明终端需求仍乏力。接下来经济复苏的节奏仍存在诸多挑战。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0.2%,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基建投资当月同比增速在持续回落,这会进一步加剧需求不足的压力。基建增速放缓的原因可能是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快速下降,导致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加大。房地产当月投资同比增速还在上升,但是房地产新开工同比增速在快速下降。新开工明显转弱或许预示着前一阶段的赶开工已经基本结束,后续房地产市场将面临的周期性下行和融资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的双重压力。

如果接下来基建投资增速依然没有起色,受融资收紧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开始拐头向下,无论是消费还是制造业投资,都很难补上这部分总需求缺口。此外,目前出口的结构性改善很难再有进一步空间,中国在全球的出口份额很难继续增加,如果二次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引起严重的外需下降,那么将会出现新的需求缺口。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基建投资不及预期可能和棚改资金分流有关

基建投资全口径、第三产业口径增速分别为2.4%和0.2%,累计上升幅度仅为0.4、0.5个点。隐含的9月单月增速分别为4.8%和3.2%。

基建增速为何不及预期?目前尚无法确切判断,逻辑上可能和几个因素有关。一是基数略偏高;二是月专项债发行规模本身也略弱于季节性;三是从政府存款项看,近月可能存在资金供给快于项目的问题;四是5-8月连续债务付息支出高增。此外,棚改对资金的分流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7-8月专项债中棚改占比快速升至30%,9月进一步提升至36%,7-9月的这一趋势对统计口径下的基建投资影响负面而对地产投资影响正面。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三季度预期过高主要受上季度影响

市场之所以出现预期上的混乱,源于此前一、二季度数据的反差。例如,6月和二季度数据出现过类似的预期差:单看6月数据,基本符合预期,但二季度GDP增速3.2%,却大幅高于市场预期的2.9%。受此影响,市场才对三季度GDP增速做出了过高的预期,并进一步引发了实际表现不及预期的一系列反应。上述预期差主要源于非市场性服务活动的贡献。随着经济逐步恢复正常,非市场性服务活动转为市场性服务活动,月度数据和季度GDP也就不会再出现明显的预期差。

民生证券预计,四季度GDP将回到潜在增速,全年增速有望超过2%。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0.7%,提前锁定了正增长的目标。在前三季度的基础上,民生证券测算,四季度GDP增速只需要达到5.3%,全年增速就可达到央行行长易纲提到的2%。考虑到9月单月中国经济增速已达到5.9%,只要中国经济继续复苏态势不变,四季度实现6%的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这样的话,全年增速有望达到2.2%左右。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结构性问题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政策重心

前三季度数据看,新行业表现较好,传统行业普遍比较疲弱,这属于正常现象,疫情加速分化。但是,不是所有的分化都是好现象。如从细分数据看,烟酒的消费额增速显著好于其他消费品。当然,这一方面与消费升级相关,另一方面,则与居民的收入分布有很大相关性。 又如,9月份汽车类消费增长11%,但豪华汽车的零售额增长了33%,是平均水平的3倍。

从长期看,消费增速取决于收入增速,1-9月份,统计局公布的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其中,居民收入的中位数增长3.2%,低于平均数,说明受疫情影响,收入差距仍在扩大。收入增速下降和收入差距扩大,都不利于消费增长,而我国经济已经是消费主导了。

因此,我认为在防疫任务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我国的改革和政策重心将偏向解决或缓解结构性问题上来。即如何缩小收入差距以促进消费,如何引导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同时降低金融和房地产这两大行业的风险。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消费和制造业加库存将是未来主动能

经济动能顺利换挡,配套财政刺激的信贷政策将进一步趋缓。三季度数据显示,国内消费和海外消费持续复苏,国内制造业投资也在消费的拉动下,全线修复,前期表现较差的低技术产业链也在持续修复。因此,经济动能从前期政策引导的房地产和基建投资,逐步切换到消费复苏和制造业回暖,财政刺激政策将逐步退出,而配合财政刺激的信贷政策也将进一步趋缓。

政策的切换也将正向促进经济动能切换加速。基建增速在专项债退出下,增速很难大幅回升,而房地产也持续受到政策收紧的影响,这也导致房地产和基建对社会资金的“吸血作用”下滑,资金更乐意进入实体经济中。我们预计,随着未来四季度社融增速稳步回落的概率加大,传统投资未来向上动能疲弱,消费和制造业加库存将是未来主动能。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四季度国内经济有望从“修复”走向“康复”

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4.9%,带动前三季度总体增速由负转正。这表明,在海外疫情持续涨潮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经济的修复仍在稳步推进,内生韧性进一步凸显。

展望四季度,三大趋势有望主导后续的修复进程。一是得益于就业的改善和消费场景的重启,消费反弹力度料将边际增强。二是随着金融支持由短期向中长期延展,实体经济企业的活跃度预计将进一步提升。三是政策力度料将保持总体平稳,政策的边际转向预计在明年上半年才会到来。基于此,年内中国经济循环有望从“修复”走向“康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三季度经济数据释疑:为何不及预期?下一步动能在哪里?

基建投资增速明显低于预期,这可能指向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较大,也可能和专项债支出较慢有关。无论如何,专家认为这将加剧需求不足的压力。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樊旭

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9%,比第二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长0.7%,累计增速由负转正。疫情后时代,“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外贸均处在稳步回暖中,四季度中国经济有望从“修复”走向“康复”。

不过,相较于市场预期,三季度GDP数据表现稍弱。其中,基建投资增速明显低于预期,专家认为这可能将加剧需求不足的压力。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认为,基建投资不及预期可能和棚改资金分流有关。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研究员张斌、朱鹤认为,基建投资偏弱的症结指向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较大。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指出,市场对三季度的预期过高,这可能是受到了上季度数据大超预期的影响。随着经济逐步恢复正常,预期和实际数据将会更加契合。

展望后市,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受疫情影响,我国收入差距正在拉大,会深入影响消费复苏,因此结构性调整将是下一步的政策重心。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也认为,后续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的强度有限,消费和制造业加库存将是未来主动能。

以下为界面新闻总结的部分分析师观点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员张斌、朱鹤:需求不足仍是最大问题

复苏背后,需求不足仍然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全面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核心CPI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说明终端需求仍乏力。接下来经济复苏的节奏仍存在诸多挑战。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0.2%,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基建投资当月同比增速在持续回落,这会进一步加剧需求不足的压力。基建增速放缓的原因可能是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快速下降,导致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加大。房地产当月投资同比增速还在上升,但是房地产新开工同比增速在快速下降。新开工明显转弱或许预示着前一阶段的赶开工已经基本结束,后续房地产市场将面临的周期性下行和融资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的双重压力。

如果接下来基建投资增速依然没有起色,受融资收紧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开始拐头向下,无论是消费还是制造业投资,都很难补上这部分总需求缺口。此外,目前出口的结构性改善很难再有进一步空间,中国在全球的出口份额很难继续增加,如果二次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引起严重的外需下降,那么将会出现新的需求缺口。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基建投资不及预期可能和棚改资金分流有关

基建投资全口径、第三产业口径增速分别为2.4%和0.2%,累计上升幅度仅为0.4、0.5个点。隐含的9月单月增速分别为4.8%和3.2%。

基建增速为何不及预期?目前尚无法确切判断,逻辑上可能和几个因素有关。一是基数略偏高;二是月专项债发行规模本身也略弱于季节性;三是从政府存款项看,近月可能存在资金供给快于项目的问题;四是5-8月连续债务付息支出高增。此外,棚改对资金的分流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7-8月专项债中棚改占比快速升至30%,9月进一步提升至36%,7-9月的这一趋势对统计口径下的基建投资影响负面而对地产投资影响正面。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三季度预期过高主要受上季度影响

市场之所以出现预期上的混乱,源于此前一、二季度数据的反差。例如,6月和二季度数据出现过类似的预期差:单看6月数据,基本符合预期,但二季度GDP增速3.2%,却大幅高于市场预期的2.9%。受此影响,市场才对三季度GDP增速做出了过高的预期,并进一步引发了实际表现不及预期的一系列反应。上述预期差主要源于非市场性服务活动的贡献。随着经济逐步恢复正常,非市场性服务活动转为市场性服务活动,月度数据和季度GDP也就不会再出现明显的预期差。

民生证券预计,四季度GDP将回到潜在增速,全年增速有望超过2%。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0.7%,提前锁定了正增长的目标。在前三季度的基础上,民生证券测算,四季度GDP增速只需要达到5.3%,全年增速就可达到央行行长易纲提到的2%。考虑到9月单月中国经济增速已达到5.9%,只要中国经济继续复苏态势不变,四季度实现6%的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这样的话,全年增速有望达到2.2%左右。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结构性问题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政策重心

前三季度数据看,新行业表现较好,传统行业普遍比较疲弱,这属于正常现象,疫情加速分化。但是,不是所有的分化都是好现象。如从细分数据看,烟酒的消费额增速显著好于其他消费品。当然,这一方面与消费升级相关,另一方面,则与居民的收入分布有很大相关性。 又如,9月份汽车类消费增长11%,但豪华汽车的零售额增长了33%,是平均水平的3倍。

从长期看,消费增速取决于收入增速,1-9月份,统计局公布的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其中,居民收入的中位数增长3.2%,低于平均数,说明受疫情影响,收入差距仍在扩大。收入增速下降和收入差距扩大,都不利于消费增长,而我国经济已经是消费主导了。

因此,我认为在防疫任务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我国的改革和政策重心将偏向解决或缓解结构性问题上来。即如何缩小收入差距以促进消费,如何引导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同时降低金融和房地产这两大行业的风险。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消费和制造业加库存将是未来主动能

经济动能顺利换挡,配套财政刺激的信贷政策将进一步趋缓。三季度数据显示,国内消费和海外消费持续复苏,国内制造业投资也在消费的拉动下,全线修复,前期表现较差的低技术产业链也在持续修复。因此,经济动能从前期政策引导的房地产和基建投资,逐步切换到消费复苏和制造业回暖,财政刺激政策将逐步退出,而配合财政刺激的信贷政策也将进一步趋缓。

政策的切换也将正向促进经济动能切换加速。基建增速在专项债退出下,增速很难大幅回升,而房地产也持续受到政策收紧的影响,这也导致房地产和基建对社会资金的“吸血作用”下滑,资金更乐意进入实体经济中。我们预计,随着未来四季度社融增速稳步回落的概率加大,传统投资未来向上动能疲弱,消费和制造业加库存将是未来主动能。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四季度国内经济有望从“修复”走向“康复”

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4.9%,带动前三季度总体增速由负转正。这表明,在海外疫情持续涨潮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经济的修复仍在稳步推进,内生韧性进一步凸显。

展望四季度,三大趋势有望主导后续的修复进程。一是得益于就业的改善和消费场景的重启,消费反弹力度料将边际增强。二是随着金融支持由短期向中长期延展,实体经济企业的活跃度预计将进一步提升。三是政策力度料将保持总体平稳,政策的边际转向预计在明年上半年才会到来。基于此,年内中国经济循环有望从“修复”走向“康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