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李正华
开心麻花影业副总经理,主管电影开发。出品电影《夏洛特烦恼》2015年上映,创造了14.4亿的高票房,获得业界普遍好评,成为戏剧电影新标杆。
主持人(黄埔开疆):各位将军编剧公益讲堂的朋友们下午好!我提前跟大家做一个沟通。首先,欢迎大家参与我们将军编剧工作室的活动,我们这个编剧公益讲堂已经做了几个月时间了,在业界慢慢形成了一定影响,今天我们请到的是开心麻花的副总裁李正华老师,其实我跟李老师相识到现在差不多七年多的时间,七年多来我们彼此见证了各自事业的发展。今天有幸请到他给我们做微信公益讲堂,对李老师表达诚挚的感激和感谢!
李老师在业界学养之深厚是我极其敬佩的,他师从于北大著名的哲学系的教授,现在坚持每天读书一小时,其专业知识丰富程度是在业界里面很多人无法企及的。李老师现在在开心麻花影业做副总裁,主要是负责相关创作等方面的工作,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李正华老师,希望大家能够跟李老师多多配合,谢谢!
李正华老师:
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认识大家,第一次用这种形式跟大家聊,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面对面的交流,我今天简单跟大家说一下开心麻花公司怎样审读电影剧本。
我们开心麻花影业公司现在的定位就是做喜剧电影,大家平时都能看过喜剧电影,我们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能逗人笑的就是笑话。以前我看过一个段子,就是你讲笑话给英国人,你讲第一次讲他笑了这是礼貌,你解释一遍这个笑话他笑了依然是礼貌,等有一天他半夜醒来忽然想起这个话领悟到了这个笑话的意思他笑了,那么这个时候他是真的笑了。你要是给一个德国人讲笑话,他永远都不会笑,你解释一遍他不会笑,他也不会再听第三遍。你要是给一个美国人讲笑话,第一遍他就笑了,这是真的笑了,你不用解释他完全能懂。你如果是给个犹太人讲笑话,你讲到一半这个犹太人会说停,你这个笑话他听过,并且你讲错了。
我们理想的电影观众是英国人,但是碰到的却是美国人居多。也有极少数的犹太人,虽然犹太人很挑剔但是我们暂时可以不做计较,因为他们就是以一个挑剔的心态来看你。
那么我们考察一下我们的观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开心麻花在北京的演出有两个主要的剧场,一个是地质礼堂一个是海淀剧院,海淀剧院离大学中心五道口比较近,那么我们话剧的主要观众就是五道口青年。五道口青年的特点就是比较年轻,他们收入比较高又有文化,形成了一个比较正常的文化消费的习惯。前两年好多人说电影观众下沉到四线五线的城市的小镇青年,改变了整个电影的审美趣味,其实我觉得看电影的即便是小镇青年,仍然可以归为五道口青年。
电影观众为什么去看电影?我们探讨这个问题主要是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产品选择什么的剧本的一个前提,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我觉得在钱不是问题的情况下,要把花钱的事情搞清楚。现在电影票价大概是三十三块左右,平均耗费时间可能是三个小时,那么花三十块钱看电影图什么?
我个人理解看电影可以有这样七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寻梦,从电影中寻找自己梦想的影子,把自己带入情景当中,比如有的人看英雄,女生就是看帅哥了。
第二个理由是追星,明星是古老的都市消费,自古以来明星都是很有市场的。
第三个理由是消遣,简单来讲就是消磨时间,但是电影这种消遣方式和其他的方式比起来有他的独胜之处,就是唯美明目的视觉奇观,悦耳震撼的音响特效。是看小说、唱歌等消遣方式比不上的。
第四个理由是前戏,可以叫滚床单之前的铺垫。很多谈恋爱的男女在约会的时候爱看电影,觉得这是时尚又很舒服的事情。
第五个理由是趋时,就是趋向时尚,比如一部电影成为潮流事件和话题的焦点,没看的人会有感觉自己out了。
第六个理由就是赏艺,就是去欣赏艺术,真正去电影院欣赏艺术的人是很少很少的,百分之九十九的电影在艺术上很难说值得一个有品味的人去欣赏。
最后第七个理由就是研究,为了艺术为了商业去研究。
另外还有两个伪理由,可以说不算做理由。一个是受启,通过看电影受到某种启发来改变人生观世界观爱情观,其实这样的电影很少,一年不知道能不能有一部。另一个就是求知,是想通过电影了解某一领域的知识,比如历史了行业规律了等等。
上面简单说了看电影的七个理由,有很多片子拍的挺好,宣发也算是给力。为什么就是没人买票看呢,我自己也总结了大概有这七个障碍。
第一个是年龄,从年龄上说有的电影就是哄孩子的,有些电影就是少儿不宜的。
第二个是性别,比如一些电影是骗女生眼泪的,有的是骗爷们儿热血的。
第三个是教育,有一些我们觉得他比较小儿科,有的是受教育高的人看才有意思的,在教育上是有门槛的。
第四个是阶层,比如从草根到精英,有一些适合草根看的,有一些适合精英看的。
第五个就是地域,比如南北之分,中外之分,城乡之分。比如我们开心麻花的《夏洛特烦恼》里面有一些东北的元素,当时我们担心可能过不了长江。
第六个是种族,种族在我们国家不明显,在好莱坞可能更明显一些,比如黑色人种和白色人种的区别。
最后一个就是信仰,比如有一些电影牵扯到宗教,没有信仰的人就会理解不到那么深,有一些电影对某些宗教有不敬之处,虔诚的信仰宗教的人就会抵制他。
其实少数电影能够推倒这七个障碍的,其实好莱坞大片的目标都是推到这些障碍,比方说《功夫熊猫》《泰坦尼克号》是适合所有人去看的。
把看电影的理由和障碍搞清楚之后,我来说一下我们开心麻花影业公司。我们的定位是做喜剧电影,然后我在影业公司就是负责电影剧本的开发,也联系了编剧在就某些具体项目进行探讨。也接到很多投稿,然后每一个投稿我都亲自去看一眼。我希望是能够做到有投必回,哪怕只有一句话回复。
有人就问我那么多稿件你看的过来吗?确实是如果每一个剧本都去细看的话那肯定是看不过来的。所以我为了工作需要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给自己定了一个工作方法,这个工作方法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交流一下,这样大家在投稿的时候也会有的放矢。
简单讲就是分三步:第一步就是看两百字的梗概,第二步看两千字的故事大纲,第三部才看剧本。
第一步具体就是看两百字的梗概。
这个主要看这么几个方面:一是看类型,第二看题材,第三是看故事核。
首先说类型。比如在豆瓣的页面他现在都会有一个类型,类型有好几个关键词。我会进行一个排序,比如第一类型是喜剧,第二类型是科幻魔幻等等。如果第一类型不是喜剧,我们希望第二类型一定是喜剧,如果前两个类型的没有一个是喜剧的话就不做。
第二就是看题材。题材比如说是魔法、银行、教育、校园等就可以算作题材。题材更具体的说,比如有的是比较小众的,那么这个小众题材我们可能就不做了,然后还有涉及某个领域的题材,我觉得不行那也不会做。我还有些我们认为这个题材不新的也不做,关于民族矛盾或者外交问题的是有风险的,也不会去做。
第三是看故事核。我们都知道故事核是可以用一句话顶多三句话就能说清的。斯皮尔伯格说过,如果一个电影能用二十五个字说清楚的话他才会去考虑,有可能拍出好片。如果不是这样恐怕就很难。故事核我觉得还要附和生活的逻辑或者情感的逻辑。
第二步是看两千字的故事大纲。
故事大概主要看这四个要点:一个是移情效应,第二个是电影感,第三个是格局,第四个是结构,第五是高潮。
首先说移情效应,这个词我想大家都知道,我们可以叫做走心或者共鸣。最典型的就是主人公主动或者被迫要干的事儿,能够引起观众的认可同情,希望他成功担心他失败。如果观众这就是刚才说的五道口青年,那么移情就是走到这拨人的心里头去。他们的梦想,我认为就是大家所说的接地气的意思。
所有红的受欢迎的文艺作品,比如小说歌曲等等,我认为唯一的秘密就是你的受众感觉作品表达的感情跟自己息息相关,比方说《太平轮》拍的很好,为什么失败了呢?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移情效应。去年开始流行一个热词是IP,我觉得大IP就是在移情效应方面已经接受过受众检验的。接受过检验他就是有一定的保障,比如《匆匆那年》《左耳》《小时代》都是有原著小说的,这些小说本身就有一定数量的读者群。还有像《同桌的你》他是首歌,这首歌也会引起很多人心里的共鸣。
那么我看剧本呢就是看主人公干的这个事儿,就是故事线是否能够引起我们假想观众群的认可。如果不能够认可,那这个故事可能观众不爱看。
第二就是电影感,电影感是个很抽象的词。在我接到的来稿中,编剧可能在电影感没有有意识的信念。电影跟文学不同,电影是用视听语言讲故事,是用动作画面推进故事而不是靠台词推进故事,电影是在造梦和接地气之间找平衡。从接受方式来说,电影是一群人在黑屋子里在规定时间内观看的,它有特殊的剧场效应。电影感不同于网剧电视剧,写电影的人要对电影的平衡和故事风格要有一个判断。
比方说我们在电影院看《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就觉得这不是电影是一个综艺节目,这个我们好判断。但是有的像电视剧或网剧被搬到电影院,我们看了也会说这不像个电影,这是从专业角度判断。按普通观众角度说,我花了三十块钱,你就给我看这个。
怎么样才能有电影感呢?我想讲一个故事,我们的京剧大师梅兰芳有一个学生叫言慧珠,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时候,有一天她请李建吾先生看戏,李健吾先生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在法国研究戏剧,请他看的剧目是《洛神》。看完之后她就请李健吾先生提意见,李先生就说很好,唱念做打无一不好,但是跟梅兰芳先生还差一些,差了一点仙气。《洛神》这个故事应该大家都知道,演洛神的演员确实应该有仙气。言慧珠听了之后就跑去找梅兰芳学仙气,梅先生说这仙气没法教啊,就这么一直缠着梅先生。后来梅先生告诉她应该多读优美的古典诗词,多看古典的中国绘画,多跟文人雅士交往,时间一长就有仙气了。
我觉得梅兰芳先生说的特别好,那么回来说怎样才能有电影感呢?第一就是多去电影院看电影,最好能拉帮结伙,我觉得看电影是一个社交行为,在电脑手机上看电影的感觉是不对的,电影感是完全不同的。
然后是要看那些电影感强的作品,比方说那些大片魔幻片等电影感是最强的,一些小制作的文艺片,有一些是电影感强的,大多数都是电影感不强的。你看的多了你就能分辨了,那些电影感不强的作品有的像电视剧或网剧,一旦你受了这些影响,你一出手写的东西就是那种味道,像大一点的公司可能就不太愿意接受那样的剧本。
第三个格局,这个词也比较抽象。我们经常评价一个剧本,说他格局太小了,格局小的作品我们是不会做的。
怎么判断格局大小呢?
拿一个具体的电影例子来说,比如《大圣归来》《捉妖记》《煎饼侠》等等,这就算是格局大的作品。像《万物生长》《第三种爱情》《那新娘大作战》这些算是格局小的作品。
关于格局大我总结了四句话:
上穷碧落下黄泉,硕云边雪路千盘。
十年一觉扬州梦,千军万马来相见。
上穷碧落下黄泉,硕云边雪路千盘。指的是在空间上主人公上天入地,五大洲四大洋的乱跑。十年一觉扬州梦,指的是时间啥时间比较长。千军万马来相见,指的是人比较多。
格局小大概这么几个特点:情境宅,人物少,动作轻,波折小。情境宅故事基本上就是在屋里,人物比较少就三两人。动作轻就是没有大的场面,比如追汽车了炸飞机了等等。波折小就是如果把人物的情感线画出来的话波动比较小。
第四个就是看结构。每个人对结构的理解不同,我自己的理解就是冲突的起承转合,我看了很多剧本都没有冲突。我们知道冲突大概有三种,一种是主人公和自然界的冲动。另外一种是人跟人之间的冲突。第三种冲突就是自己内心的冲突。如果单独拿内心冲突来做电影的话,就会显得格局比较小。一般而言是会在两种冲突以上,复合的冲突。这个整个电影故事就是冲突起承转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故事结构。
另外还要看动力。就是故事中线主人公有没有情感动力或者情感压力,动力或压力是不是强大的迫切的合理的能够引起移情的。根据这个做判断,就要涉及到我们对假想观众的观看心理观看经验的设想,如果我们认为我们假想观众群体是认可的,我们就可以做,如果不能引起我们假想观众的认可,那就只好放弃。
我们还要通过这两千字的故事大纲来看故事高潮,也可以说从高潮来看故事,如果故事高潮不给力,那么我们可以判断基本上整个故事是不给力的。从高潮能够看出故事的主题和故事想传达的情怀,并且可以说高潮决定结构。
第三步看剧本。
能看到剧本,首先第一步和第二步是过了的。如果两百字的梗概没有过的话基本就不看了。故事梗概还没有通过的话,也就不用看第二步第三步了,只有前两步都过了关了,觉得还不错才会看剧本。
那么看剧本重点是看这三个方面:
第一点是看节奏。节奏也有不同的理解,我这边儿要看情节的节奏和笑点的节奏,因为作喜剧我们更注重笑点的节奏。
第二点是看台词。看台词简单说看台词是否个性,能不能体现不同人物性格的特点。另一个是台词是否鲜活,有一些台词看了感觉很书面化,看起来挺好但是说起来不舒服。
第三点就是潜台词。潜台词是不是丰富而有力。
喜剧剧本重点是看笑点,笑点在我们这边一般认为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就是情境带来的笑点,就是喜剧性的结构和喜剧性的人物关系,不需要多么卖力的去表演了,自带笑点。
第二种类型是动作笑点。比如说在一个地方摔了一跤,又连续摔跤。你就会觉得可笑动作特别多。
第三中类型就是台词笑点。一般入门的喜剧编剧会用的比较多一些。
台词笑点是最容易看出来的,其次容易看出来的是动作笑点,隐藏最深的是喜剧情境带来的笑点。我们开心麻花更喜欢喜剧情境带来的笑点,因为有这样一个情境和喜剧性的人物关系的话,就可以设置很多喜剧情节和台词,甚至有些台词就是我们看来是平淡无奇的,但是在那个情境和那样的人关系,他们说出来就特别搞笑。
我们知道一个硬币不可能同时两面都朝上,但是笑和哭确实可能同时发生,你可能从哭到笑或从笑到哭是有可能的。再高一层次就是看笑点和哭点,是不是有笑到哭和破涕为笑,如果有的话我就给他在家一分或者加两分甚至加三分。
美国有一个模特叫泰拉班克斯很厉害,他自己能呈现275种微笑,说明她对笑的事情研究很深,如果有志于写喜剧的编剧也要深入的研究下各种笑。比如大笑能有多少种,连续笑有多少种等等,然后你就可以在写故事的时候会有选择的错落有致的来使用这些素材,然后达到这样的效果,那我觉得会很好。
我今天说的内容就是这么多,很高兴认识大家,现在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可以提出来,跟大家交流一下。
提问环节:
修行的过客:请问老师什么样的情节节奏和笑点才是好的节奏?
李正华老师:首先说节奏,我觉得跟故事的材质、题材和你要表达的情怀不同而有不同的节奏,有的节奏快有的节奏就慢。比如《西伯利亚理发师》的节奏就很舒缓,还有《肖申克的救赎》节奏也很慢,但是细节做得非常丰富,让人能看下去而且不会觉得慢。
紫堇(山东):李老师您好,您觉得恐怖悬疑是否可以和戏剧柔和在一起,能否达到特殊的效果?
李正华老师:恐怖悬疑是可以和喜剧结合的,比如顾长卫导演的《微爱》里面就有这样的片段,有很强的惊悚效果电影院也有很多人在笑。我们说喜剧,一个是喜一个是剧,喜就是笑剧就是故事情节,笑果和情节的推进是喜剧电影的两个主要的因素,在一部喜剧电影中我们往往看到一般先以能使观众笑为主,可以不管情节。
小文兴宇(北京):现在的有些电影为了搞笑,加入了大量的网络段子,网络段子多了,势必会破坏电影的结构。请问,原创喜剧是不是可以不依靠太多的网络段子?
李正华老师:就说我们开心麻花这边一般比较注重原创,但是如果你受网络段子的启发创作出更好笑更有深度的东西,也是可以的。
主持人(黄埔开疆):非常感谢李正华老师的精彩分享,李老师的学术水平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尤其对于这个产业的深入的研究,也是很多人无法企及的,李老师跨界进入影视行业在业界快速的占领制高点,这都给予了十多年的行业研究才能有这样快速的发展,再次感谢李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精彩的讲座,今天的编剧公益讲堂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感谢整理编辑郭瑞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