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艾瑞泽5能否为奇瑞代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艾瑞泽5能否为奇瑞代言?

艾瑞泽7和艾瑞泽3虽然来了,但这两款车的市场反馈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这次,奇瑞决定寄望艾瑞泽系列的一款全新产品:艾瑞泽5。

奇瑞不缺走量产品,瑞虎系列在SUV阵营中已经独当一面很久了,对于战略转型后的奇瑞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一款明星轿车产品,艾瑞泽7和艾瑞泽3虽然来了,但这两款车的市场反馈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怎么办?注入新鲜血液是个屡试不爽的办法。这次,奇瑞决定寄望艾瑞泽系列的一款全新产品:艾瑞泽5。这是一款定位在艾瑞泽3和艾瑞泽7之间的产品,上市时间是3月份。

艾瑞泽5的试驾路程是安排从芜湖到黄山,一路驱车300公里,开了整整一天车,好开是我对这辆车的评价。返程的第二天,我在它的后排上坐了一上午的高速,开车的是个奇瑞资深工程师,高速稳定性不错是我对艾瑞泽5的第二印象,因为我瞥了一眼仪表盘,时速170km/h。一台紧凑级家用车,做到这样就挺好。

艾瑞泽5身上用的是一台调校升级过的1.5L发动机,不出意外的匹配了CVT和5MT变速箱。如果只是这样就无趣了,所以艾瑞泽5后期会加推1.5T车型。但事实上,这类组合拳的打法在艾瑞泽7上已经见识过了,奇瑞给我们的惊喜是,这次后期推出的1.5T车型将会匹配一款自动变速箱。

听起来没什么特别,不过对奇瑞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奇瑞虽然有自己的CVT,但最大承受扭矩却也成了CVT的封印,所以我们看到搭载1.5T的艾瑞泽7和瑞虎5,都用的是5挡手动版本。这次艾瑞泽5不这么干了,奇瑞汽车副总经理高新华聊到,1.5T版本会增加自动版本,至于是解决扭矩方案的CVT还是喊了很久了DCT,要打个问号,因为工程师们目前也没定下来。

奇瑞这些年在CVT变速箱上的确花了不少功夫,生产线有了,也调的很成熟了。艾瑞泽5 的手动版在120km/h巡航时转速攀升至3500rpm,换了台CVT版本再开,高速巡航时转速一下能降1000rpm。

我们曾经调侃着自主品牌发动机是“三菱模式”,其实变速箱也不外如是。受限于技术壁垒,过往一样是采用外购模式,大把自主车型的箱子来自日本Jetco、比利时Punch这两家。这两年格局有些改变,吉利收购了澳大利亚DSI变速箱,这不,博瑞的DCT版本很快就来了。比亚迪逆向研发的TID,也能玩的风生水起。奇瑞的动作属于默默无闻的,他们是坚持自己造。

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要不同厂家出发点和产品战略不同罢了。“从外面采购并不难,但这么做只能被牵着鼻子走,而且供货周期还特别长,几个月都算少了的,有的甚至长达一年之多。”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奇瑞研究院的一位工程师说的。

有点扯远了,先不管1.5T变速箱的事,今天的试驾主角是1.5L+CVT这套动力总成。艾瑞泽7的那台1.6L动力被诟病最多的就是有点“肉”。到了艾瑞泽5,城市里的力道还是有的,谈不上强劲,只能说是够用,配上这台逻辑不错的CVT,顺是这套动力总成给我最大的印象。当然,加速时的发动机噪音不可忽视,还是略微扰人的。

说到噪音,这里顺带提下风噪,奇瑞的工程师说艾瑞泽5在风洞风噪实验里用了50个验证方案,听了我不得不佩服这群工程师的专业和较真。有趣的是,等我在120km/h时巡航时,车窗处略为明显的风切声挑起了我的好奇心。当我把问题带给跟随车队的工程师时,他们的解释是“试装车”原因,勉强打发了疑问。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是试装车,但质量把控的确是艾瑞泽5需要格外重视的一环。就跟我们车生活读者群里有粉丝说到的那样,自主品牌要先把质量做好,再谈其它。听起来有点冲,但句句在理。

就因为艾瑞泽7有一幅不错的底子,我还特意给朋友推荐过几次。试驾途中走了一段蛮久的山路,这种路况来考验一台车的底子再好不过。巧的是这段山路还伴随着泥泞以及连续坑洼路段,路况意料之外的丰富。山路弯中我刻意试探了几次,我发现有点小瞧它了,因为艾瑞泽5可以一直给着很足的信心,侧倾没有过分的夸张,悬挂在行程后段的支撑性该有时还是会有,而不是一味的软到底。

一番“蹂躏”下来,我发现艾瑞泽5比艾瑞泽7更舒服,座椅材质柔软是一方面,悬挂初段偏软的行程设定,让它在滤震功力上游刃有余,这点在城市路况就已经感觉到了,只是在连续坑洼的路况上,它的表现被彻底放大。那种乘坐感受就像是坐在沙发上弹跳,而且整个底盘并不松散,整体感相当不错。在这个级别的自主品牌车型上,能在底盘上感觉到优秀机械质感的可不多。如果没开过艾瑞泽7,我自然会对艾瑞泽5的底子大感意外,拍手叫好,但开过了,倒也觉得艾瑞泽5就应该有着这幅好底子。

再来说说几个小细节,艾瑞泽5方向盘的手感很好,即使上面按钮比较接近手握处,容易误操作,尤其是转向时更明显。此外,手感好的还有座椅,材质和支撑性在这个级别都算不错的,这也间接让驾驶者这辆车的底子加分。

有点小遗憾的是,中央扶手略微靠后,驾驶者胳膊搁上面略有点不自在,尤其是身高不高的驾驶者可能会感受更明显。转向没有刻意调成轻盈,反而有些偏沉,3圈的方向盘圈数并不短,一中和就又是一种家用风格。油门的行程有点长,刹车前段有小段虚位,制动偏软设定,两个踏板的大小都设定的不大,典型的家用舒适性设定。

如果说内饰有什么功能性的配置值得一说,一定要提一下它的多媒体娱乐系统,界面设计的不错,功能性也很丰富。这里我提两个点,一个是语音系统,它的识别度比较强大,奇瑞在系统里准备了16种方言,粤语也好、上海话也罢,都能听得懂,关键是反应还快。吹毛求疵就是英文貌似听不懂,点首英文歌时系统是识别不了滴。

另外一个就是双屏互联,我其实一直都不屑这个配置,无非就是把手机上的呈现投射在车载屏,艾瑞泽5让我改变看法的原因在于,它不是完全投射到车载屏,而是在车载屏上呈现出一个管理系统,让手机上的功能更好的兼容在车载系统里。从用户体验来说,使用感受上会更自然一点,不像手机投射上去的,而像是系统自带的,看得出是花了心思的。

当然,作为一款家用车,空间是艾瑞泽5绕不开的点,艾瑞泽的储物空间有24处,在这个级别是具备优势的。后排腿部空间甚至会觉得跟艾瑞泽7差别不大,只是由于溜背造型的影响,牺牲了一点后排头部空间,自然就略显局促了些。

文到最后,如果这个级别不提配置,那无异乎就是耍流氓。艾瑞泽5的配置亮点是全系标配了ESP。高配车型上用胎压监测、倒车影像、坡道辅助、8寸中控屏、真皮座椅、真皮多功能方向盘等配置来显示自己的水准。

至于外观,没用太多笔墨,上几张图,大家仁者见仁,我觉得比艾瑞泽7好看多了。

点赞:

乘坐舒适/高速稳定性优秀

底盘机械质感出色/语音功能强大

吐槽:

中央扶手略靠后/加速噪音略显扰人

后排头部空间略局促/方向盘按钮易误操作

小结

艾瑞泽5并不能代表奇瑞的高度,但奇瑞更希望艾瑞泽5能成为它们的明星轿车产品。我的观点是:每一家自主品牌都需要一款车型能够跳出来替自家呐喊,CS75和博瑞都在努力的发声,而属于奇瑞的声音,是不是由艾瑞泽5来呐喊暂且留个问号,理由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更应该由当家旗舰产品去做。

话又说回来,一款紧凑级家用车的定位,产品不错是基础,但这个级别最深得消费者欢喜的恐怕会倾向于是价格。饭席上,奇瑞总经理助理金戈波跟我们问起艾瑞泽5在售价上的建议,没了解入门版的配置,也没敢往低了说,但想想艾瑞泽3和艾瑞7的价格区间,我给的顶配车型售价建议是不超过9w,你们觉得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艾瑞泽5能否为奇瑞代言?

艾瑞泽7和艾瑞泽3虽然来了,但这两款车的市场反馈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这次,奇瑞决定寄望艾瑞泽系列的一款全新产品:艾瑞泽5。

奇瑞不缺走量产品,瑞虎系列在SUV阵营中已经独当一面很久了,对于战略转型后的奇瑞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一款明星轿车产品,艾瑞泽7和艾瑞泽3虽然来了,但这两款车的市场反馈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怎么办?注入新鲜血液是个屡试不爽的办法。这次,奇瑞决定寄望艾瑞泽系列的一款全新产品:艾瑞泽5。这是一款定位在艾瑞泽3和艾瑞泽7之间的产品,上市时间是3月份。

艾瑞泽5的试驾路程是安排从芜湖到黄山,一路驱车300公里,开了整整一天车,好开是我对这辆车的评价。返程的第二天,我在它的后排上坐了一上午的高速,开车的是个奇瑞资深工程师,高速稳定性不错是我对艾瑞泽5的第二印象,因为我瞥了一眼仪表盘,时速170km/h。一台紧凑级家用车,做到这样就挺好。

艾瑞泽5身上用的是一台调校升级过的1.5L发动机,不出意外的匹配了CVT和5MT变速箱。如果只是这样就无趣了,所以艾瑞泽5后期会加推1.5T车型。但事实上,这类组合拳的打法在艾瑞泽7上已经见识过了,奇瑞给我们的惊喜是,这次后期推出的1.5T车型将会匹配一款自动变速箱。

听起来没什么特别,不过对奇瑞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奇瑞虽然有自己的CVT,但最大承受扭矩却也成了CVT的封印,所以我们看到搭载1.5T的艾瑞泽7和瑞虎5,都用的是5挡手动版本。这次艾瑞泽5不这么干了,奇瑞汽车副总经理高新华聊到,1.5T版本会增加自动版本,至于是解决扭矩方案的CVT还是喊了很久了DCT,要打个问号,因为工程师们目前也没定下来。

奇瑞这些年在CVT变速箱上的确花了不少功夫,生产线有了,也调的很成熟了。艾瑞泽5 的手动版在120km/h巡航时转速攀升至3500rpm,换了台CVT版本再开,高速巡航时转速一下能降1000rpm。

我们曾经调侃着自主品牌发动机是“三菱模式”,其实变速箱也不外如是。受限于技术壁垒,过往一样是采用外购模式,大把自主车型的箱子来自日本Jetco、比利时Punch这两家。这两年格局有些改变,吉利收购了澳大利亚DSI变速箱,这不,博瑞的DCT版本很快就来了。比亚迪逆向研发的TID,也能玩的风生水起。奇瑞的动作属于默默无闻的,他们是坚持自己造。

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要不同厂家出发点和产品战略不同罢了。“从外面采购并不难,但这么做只能被牵着鼻子走,而且供货周期还特别长,几个月都算少了的,有的甚至长达一年之多。”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奇瑞研究院的一位工程师说的。

有点扯远了,先不管1.5T变速箱的事,今天的试驾主角是1.5L+CVT这套动力总成。艾瑞泽7的那台1.6L动力被诟病最多的就是有点“肉”。到了艾瑞泽5,城市里的力道还是有的,谈不上强劲,只能说是够用,配上这台逻辑不错的CVT,顺是这套动力总成给我最大的印象。当然,加速时的发动机噪音不可忽视,还是略微扰人的。

说到噪音,这里顺带提下风噪,奇瑞的工程师说艾瑞泽5在风洞风噪实验里用了50个验证方案,听了我不得不佩服这群工程师的专业和较真。有趣的是,等我在120km/h时巡航时,车窗处略为明显的风切声挑起了我的好奇心。当我把问题带给跟随车队的工程师时,他们的解释是“试装车”原因,勉强打发了疑问。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是试装车,但质量把控的确是艾瑞泽5需要格外重视的一环。就跟我们车生活读者群里有粉丝说到的那样,自主品牌要先把质量做好,再谈其它。听起来有点冲,但句句在理。

就因为艾瑞泽7有一幅不错的底子,我还特意给朋友推荐过几次。试驾途中走了一段蛮久的山路,这种路况来考验一台车的底子再好不过。巧的是这段山路还伴随着泥泞以及连续坑洼路段,路况意料之外的丰富。山路弯中我刻意试探了几次,我发现有点小瞧它了,因为艾瑞泽5可以一直给着很足的信心,侧倾没有过分的夸张,悬挂在行程后段的支撑性该有时还是会有,而不是一味的软到底。

一番“蹂躏”下来,我发现艾瑞泽5比艾瑞泽7更舒服,座椅材质柔软是一方面,悬挂初段偏软的行程设定,让它在滤震功力上游刃有余,这点在城市路况就已经感觉到了,只是在连续坑洼的路况上,它的表现被彻底放大。那种乘坐感受就像是坐在沙发上弹跳,而且整个底盘并不松散,整体感相当不错。在这个级别的自主品牌车型上,能在底盘上感觉到优秀机械质感的可不多。如果没开过艾瑞泽7,我自然会对艾瑞泽5的底子大感意外,拍手叫好,但开过了,倒也觉得艾瑞泽5就应该有着这幅好底子。

再来说说几个小细节,艾瑞泽5方向盘的手感很好,即使上面按钮比较接近手握处,容易误操作,尤其是转向时更明显。此外,手感好的还有座椅,材质和支撑性在这个级别都算不错的,这也间接让驾驶者这辆车的底子加分。

有点小遗憾的是,中央扶手略微靠后,驾驶者胳膊搁上面略有点不自在,尤其是身高不高的驾驶者可能会感受更明显。转向没有刻意调成轻盈,反而有些偏沉,3圈的方向盘圈数并不短,一中和就又是一种家用风格。油门的行程有点长,刹车前段有小段虚位,制动偏软设定,两个踏板的大小都设定的不大,典型的家用舒适性设定。

如果说内饰有什么功能性的配置值得一说,一定要提一下它的多媒体娱乐系统,界面设计的不错,功能性也很丰富。这里我提两个点,一个是语音系统,它的识别度比较强大,奇瑞在系统里准备了16种方言,粤语也好、上海话也罢,都能听得懂,关键是反应还快。吹毛求疵就是英文貌似听不懂,点首英文歌时系统是识别不了滴。

另外一个就是双屏互联,我其实一直都不屑这个配置,无非就是把手机上的呈现投射在车载屏,艾瑞泽5让我改变看法的原因在于,它不是完全投射到车载屏,而是在车载屏上呈现出一个管理系统,让手机上的功能更好的兼容在车载系统里。从用户体验来说,使用感受上会更自然一点,不像手机投射上去的,而像是系统自带的,看得出是花了心思的。

当然,作为一款家用车,空间是艾瑞泽5绕不开的点,艾瑞泽的储物空间有24处,在这个级别是具备优势的。后排腿部空间甚至会觉得跟艾瑞泽7差别不大,只是由于溜背造型的影响,牺牲了一点后排头部空间,自然就略显局促了些。

文到最后,如果这个级别不提配置,那无异乎就是耍流氓。艾瑞泽5的配置亮点是全系标配了ESP。高配车型上用胎压监测、倒车影像、坡道辅助、8寸中控屏、真皮座椅、真皮多功能方向盘等配置来显示自己的水准。

至于外观,没用太多笔墨,上几张图,大家仁者见仁,我觉得比艾瑞泽7好看多了。

点赞:

乘坐舒适/高速稳定性优秀

底盘机械质感出色/语音功能强大

吐槽:

中央扶手略靠后/加速噪音略显扰人

后排头部空间略局促/方向盘按钮易误操作

小结

艾瑞泽5并不能代表奇瑞的高度,但奇瑞更希望艾瑞泽5能成为它们的明星轿车产品。我的观点是:每一家自主品牌都需要一款车型能够跳出来替自家呐喊,CS75和博瑞都在努力的发声,而属于奇瑞的声音,是不是由艾瑞泽5来呐喊暂且留个问号,理由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更应该由当家旗舰产品去做。

话又说回来,一款紧凑级家用车的定位,产品不错是基础,但这个级别最深得消费者欢喜的恐怕会倾向于是价格。饭席上,奇瑞总经理助理金戈波跟我们问起艾瑞泽5在售价上的建议,没了解入门版的配置,也没敢往低了说,但想想艾瑞泽3和艾瑞7的价格区间,我给的顶配车型售价建议是不超过9w,你们觉得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