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对于智能手机爱好者来说,诺基亚的高调回归无疑是最令人热血澎湃的消息了。互联网上只要是关于诺基亚手机任何一条消息都会引起网友的热议,相比其它品牌手机品牌褒贬各异的评论,网友给予诺基亚的好评几乎是祖国山河一片红。由此可鉴,老牌诺基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口碑好到极点。
在互联网并不普及的时代大多数消费者也只好依靠传统媒体的广告宣传来进行辨识,或仅从身边三五好友处获取有效信息。其实这并不是他们希望的,消费者更愿意聆听相对陌生的消费者对于商品的意见从而帮助自己进行判断,特别是对某些新产品或不知名的品牌则更甚。
互联网来了,一切就变了!任何品牌面对互联网可以说无处可逃,只要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某某产品怎么样的关键字,消费者很快就会得到他想要的信息,而且信息量之大以及信息客观真实性更有利于消费者进行评判(无良厂家雇水军的除外)。
从过去的厂家一言论转变为消费者众语评,这一由互联网代来的改变将直接决定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除了诺基亚,数码产品中的小米、餐饮中的雕爷、自媒体人的罗胖、应用软件的H5都是互联网口碑营销的受益者。
详细翻看网友评论,笔者发现诺基亚在消费者内心留下的良好口碑大致有两种:一是产品质量过硬,二是良心企业。反观国内某些品牌特别喜好用领导品牌、国内第一之类的广告语来标榜自己,难道希望消费者和身边的亲戚朋友宣传:某某产品真的很好,它们是领导品牌!是不是很搞笑呢?
小米在年轻一簇消费者心中树立口碑,哈雷摩托在个性狂野的消费者心中树立了口碑。不同消费群体关注产品的需求点也不同,购买决策评定的标准也会产生差异。诺基亚进入中国之初也走过一段曲路,它们误将欧洲消费者使用手机的习惯COPY到了国内,结果发现水土不服便立即改进,在保留坚固耐用的同时大大改进的产品的外观设计和短信功能的增加以适应国内消费者对于手机不仅是通讯工具,更是时尚标志的需求。
无论是传统手机还是智能手机,虽然今天的消费者更换手机的速度已经远比当初要快了许多,但手机必竟不是快速消费品。消费者对于耐耗品还是要比较在意产品本身的使用寿命和效果的,价格对比也是需要在同等情况之下进行的。我曾经看到一位网友这样评论诺基亚:当初诺基亚之所处倒闭就是因为太耐用了!
烙印般将良好的口碑铭刻在消费者内心是每个品牌一心向往的,纵观国内企业虽然都知道消费者口碑的重要性,但实际操作起来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却很难将它运用于实战当中。那么,诺基亚现象值得国内企业借鉴的地方有哪些呢?
口碑营销并不是说玩就能玩的,对于营销主体来说如何没有明确的思路去指导肯定走不出去也收不回来。走不出去,想要将口碑的建立就离不开消费者的评与传,否则只能是酒香还在巷子深;收不回来,走不出去就意味着知道的人少,知道的人则吸引到关注的人就少,关注的人少则难以拓展新的消费群体去购买。
1、口碑的真实性
消费者与厂商之间的关系建立的基础就是信任,而主导信任的根本还是厂商。无论任何产品想在消费者中间留下良好的口碑,就必须将产品的真实面貌还原给消费者,不要跟消费者玩文字游戏或所谓的水军。你拿消费者当SB的结果,只能是你死的比谁都快。别忘了好事难出门坏事传千里,对于欺骗消费者的行为线上传播的速度远比线下快万倍。
2、让互联网帮你走出去
电商渠道:很多企业都在电商平台开设了自己的店铺,关注店铺内的评价并有意识的采用一些积极主动的促销手段引导消费者进行购物评价;
自媒体渠道:自媒体是社会化关注最多的网络信息平台,受众面广、信息量大,而且用户关注度高。除了微信公众平台之外,今日头条、知乎、一点已经成为主要的传播渠道。
社群渠道:社会化营销中社群的作用不容乎视,某些知名度高的社群已经成为众多厂商信息发布、口碑播传的分类选择之一。根据企业所属的行业以及产品情况,选择社群渠道进行口碑营销也不失为良策。
自建渠道:企业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自建渠道,将潜在用户引流到自己的平台上,将已选择使用产品用户的评论发布到平台当中,让潜在用户更直观的评判。
3、主动引导消费者进行评论与播传
口碑就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在线上多是以图、文向消费者传递信息,营销主体主动引导消费者进行评价并鼓励播传则至关重要。比如,同样是免费促销活动,相比线下实施效果线上则更需要营销主体引导参与者进行评价与分享。
有些企业生怕用户做出不好的评价一旦播传出去会有影响,便急于利用技术手段删除,笔者认为这是极其愚蠢的作法,同时也能你自己并没有信心。任何产品都会有利有弊,有歌功颂德自然就会有喷爹骂娘实属正常。另外,如果是新品牌要做这一举动的话则是蠢上加蠢,说明你还不具备互联网营销思维:有人骂要比没人理强百倍!
消费者的需求产生到决策购买,在整体过程中有可能关注的因素很多,但最终促使其对一件商品掏钱的主要原因不会超过两个。当企业明确了这点之后,就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赋予产品一个突出且准确的定位,简单、粗暴地走进消费者心智即可。太多虚无飘渺的表面化渲染,不但不会让消费者产生好感反而容易事与愿违。说到底还是由于企业没有认真地研究消费者,多为以己之念出发所致。
当然,笔者的只言片语肯定不能全面、完善地阐述消费者口碑在企业经营中的所有精髓,一切还需要企业经营者与营销部门在实战中进行积累经验并深入研究方能得成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