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狂发短信的脉脉,会成为下一个人人网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狂发短信的脉脉,会成为下一个人人网吗?

脉脉离2019年百亿美元规模上市的计划越来越远,并且运营手段依然毫无头绪,脉脉会成为下一个人人网吗?

文|深潜atom 

在经历过微博大战之后,社交成了各大巨头最看重的新赛道。但微信一骑绝尘,几乎没有给其他产品留下任何空间和余地。阿里虽然做了来往,马云也拉了一众自己的明星朋友,但是在微博和微信上面已经有了社交关系的用户,并没有轻易的转移阵地。网易也和中国电信做了易信,但也不了了之。

于是,对社交产品的思考,从原来的强社交、弱社交的概念窠臼里,变成了针对更窄众人群的服务。这在某种意义上符合一个更加多元的社会,没有大众,只有分众的趋势。于是,职场社交就成了一个另辟蹊径的选择。

在这条路上,走出了两个代表。一个是钉钉,在来往挂了之后,凭借着对企业用户的深刻理解,来往团队从泛人群社交,转向了职场社交,打造了专门用于职场的社交工具钉钉,并深耕细作了办公的各种周边。钉钉能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RTX的懒惰和懈怠,如果现在搜索打开RTX主页,它简陋而质朴的UI,会让你瞬间穿越回上个世纪。

而从搜狗出来的林凡团队,对标领英,做了脉脉。脉脉最初的产品定位,就是纯粹的职场社交。赶上2014年兴起的那波创业大潮,脉脉一度也曾辉煌过。

01、笼罩在腾讯阴影下的社交,依然有机会

脉脉曾经的占位,是很有先机的。在那几轮大战消耗掉第一代互联网巨头的心气之后,脉脉在职场社交上的发展,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其实都没有什么竞争对手。即便如钉钉,其实本身社交的成分也很弱,因为钉钉是附着在已经存在的社会组织关系的沟通工具。只是,只要有足够多的公司存在,钉钉就会有足够的活跃度和价值。

而脉脉的初心和起点,是既能集结一个“打工人”已有的职场关系和圈层,又能提供“人往高处走”的可能和路径。在脉脉的早期,这种产品体验虽然不是很充分,但还是能看到这种努力。

如今的脉脉,已经彻底沦为了KPI目标指导下行尸走肉。习惯于用各种莫须有的短信骚扰用户,“钓鱼”让用户打开脉脉,这完全是一种骗日活的短视的运营手段。而脉脉变坏,就是从脉脉开始打通用户通讯录开始的。

职场社交,就意味着,这本身就是一个有门槛的,也相对窄众的需求。但是在脉脉把通讯录打通后,很多人职场社交装逼的需求完全得不到照顾了。一个四五线城市的翠花,好不容易在一二线城市活成了lucy,然后就被突如其来通讯录好友的好友请求和点评,打回了原形。这是微信的泛社交,而不是脉脉自己的垂直社交。

降低注册和进入的门槛,确实会带来用户数量的上升,但一群属性和品味,都极不相同的人,聚在一个大的社区里,其实就意味着这个产品已经开始迷失自己了。以脉脉的产品形态为依据,脉脉至少可以衍生出很多条业务和价值线,诸如招聘、资源的有偿提供(兼顾到需要者、被需要者)、职场内容的付费阅读和课程等等,但这些领域,脉脉都没有什么建树。反应出这是一个运营跟不上产品,增长和商业化压倒一切,但又没有什么长线计划的团队。

脉脉在某种意义上,和人人网很类似。早期的迅速蹿红,在于从垂直和分众切入。后期的迷失和莽撞,在于想多快好省的扩大用户体量。当然人人网最致命的地方在于,它本身是极其懒惰的,光顾着吹牛逼,但却在怎么实现牛逼上一点工夫也不愿意投入,以至于连它移动端都懒得追赶。但它们在面对增长焦虑时的方法和策略,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放弃自己产品最初的定位,放弃社区最初营造的氛围。

02、职场社交的需求,脉脉的机会

一个人职业生涯和社会阶层的跃迁,其实最重要的有两步。第一步是形成自己的圈子,这对于完成社会身份的确认,有极大的帮助,这就需要我们加入一个公司。第二步,是突破这个圈子,能进入到更高级的圈子。

比如,几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创业大潮,很多人都会觉得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很多所谓的大佬,自己会有机会接触到。那个阶段,其实就是一个社会圈层不断开放和被打破的时期。资本放下姿态开始寻找新的人和项目,而有想法的人也在寻找合适的资本。所以才会涌现出那么多的机会。

而脉脉能提供的体验和价值,就和这种置身风起云涌的创业浪潮中的感受和收获。微信虽然是泛社交,但是要进入特定的群,或者认识把自己层次更高的人,其实还是有相当高的壁垒的。但脉脉却可以提供实在的通道。这是很多人注册脉脉很重要的一个动力。

在所有公司都将目光聚焦在强社交时,功能性社交平台也开始崛起。在搜狗期间,作为CTO的林凡已经开始服务一些搜索的业务,这让他更容易跳出传统的技术思维,从而更全面的思考产品。2012年,林凡从搜狗离开,进军职场社交并推出了脉脉,开始自己的了全新的旅途。

2016年,微软262亿美金收购了用LinkedIn。这宗收购让国内很多人知道了这个职场社交应用,也让职场社交的价值和估值得到了确认。

因为职场竞争的激烈,也因为内卷,造成了大面积的职场焦虑。对于互联网打工人来说,35岁是一道实际存在的坎,如果越不过去,就意味着自己的职场价值和竞争力开始下滑,往后要何去何从就会成为一个坚硬的现实问题。在林凡看来,“一方面,职场员工希望能够结识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人去学习;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能够有持续不断地成长。”

因此对于脉脉来说,人脉是脉脉的基石,但不是全部。林凡希望脉脉在提供人脉之外,脉脉还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让员工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这也是脉脉的初心。

脉脉的出生占据了天时和地利。首先是2013年前后,大家都围绕在即时社交和基于内容的社交,而在职场社交这个领域,基本是空白的,甚至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什么像样的竞争对手。其次,林凡作为搜狗的创始团队成员,长期从事技术相关的工作,对于产品和技术的理解,以及所能获得的资源支持,都远超大部分的创业者。

在这种巨大的优势之下,脉脉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成立至今已经完成了3亿美金的融资,为脉脉的扩张提供了充足的弹药。2019年4月,脉脉用户数突破8000万。甚至,林凡早于2016年12月30日就宣布了脉脉实现盈亏平衡。那么,脉脉的一系列伤害根基的运营策略就显得令人非常难以理解。难道是因为脉脉的商业化还是过度依赖搜索和门户时代的品牌广告的打法,所以会对DAU有苛责的要求。还是说,脉脉对于我们以上列到的那些可能的变现路径没有深耕下去的耐心。

△脉脉融资数

03、“千亿美金”的脉脉,窄需求下的挣扎

与微信对比,脉脉作为一个功能性社交产品,脉脉的需求和市场就窄了很多。但是在林凡看来并非如此,他在2018年出席活动时表示,脉脉可以成为一个千亿美元级别的公司。但纵观所有千亿美元市值公司,我们发现他们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核心功能始终是一以贯之的。

在这方面,脉脉更多是摇摆不定。在发展路上,脉脉从“工作版的微信”到主打人脉关系,从“让工作更有趣”到“打通职场人脉”,再到“求职招聘”,脉脉经历了几个阶段性的方向转变。不过,也正是在这些方向上的转变,可以看出脉脉的徘徊不定。在RTX垂垂老矣的时候,面对B端巨大的市场需求,脉脉想到了可是迟迟不见产品,而钉钉则成功收割了这个市场。脉脉留给用户的印象还是只有“八卦”。

2018年脉脉推出了天梯计划,主要产品是脉脉打造的一个泛职业化教育平台,在这里可以获取用户所需要的内容。据脉脉 HRVP 凌隽曾透露,「天梯计划」预计投入 10 亿元,与各行业的 1000 个合作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为各行业职场人实现职业成长再度提供强力赋能。从天梯计划的产品定位不难看出,主打人脉社交的脉脉正在走向知识社区转移。

但翻看脉脉的社区,作为职场社交平台,知识仍然很缺、职场严谨不足,反而笼罩着虚假和浮夸的氛围。2019年,林凡接受采访时表示,脉脉的脉脉职言(匿名发言)板块DAU已经占据整个应用DAU的8.5%~9.5%之间。然而,这种毫无监管机制的发言,就像“编乎”一样可真可假,并且放大了员工内心中的恶,各种对于公司和工作不满的言论充斥整个板块。脉脉的匿名版块已经发展成为公司负面舆情的重点聚集地。

我们在上面说过脉脉的技术实力,然而脉脉并未将精力放到该有的地方,比如基于LBS的一些服务,可以基于用户的地理位置提供周围的职场信息。而脉脉选择的是通过技术手段侵犯用户隐私,通过用户的手机通讯录,莫名其妙的多了很多好友。2020年10月,工信部网站今日发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脉脉因为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通告。

今年初,林凡在活动中坦言,“职场社交+求职招聘”模式最终将会巅覆并取代传统招聘网站模式。林凡的理由是“职场社交创造了一个更加公开和透明的连接方式,且因令用户有更长的使用周期和更高的使用频度,并持续产生多重经济价值,效率更高。”

脉脉把商业化的压力放在了招聘上,然而对于脉脉来说,简历造假过于容易,并且到如今也没有一个监控机制,企业如何原因相信脉脉上简历的真实性呢?       

另外,BOSS直聘已经抓住了这波浪潮异军突起,2019年服务人数已经超过6000万,已经成为了企业招人,员工找工作的首选。同时,BOSS直聘的融资额,相比较脉脉并不逊色。

或许千亿美金的梦想是脉脉迷失的根源。在LinkedIn被微软收购之前,不是没有收到过其他公司的收购邀约,但是因为2016年出现股价暴跌、财报亏损的现象,LinkedIn高层显然也意识到公司已经出现了瓶颈,对于这么窄的赛道来说,很难出现大象。

然而脉脉并没有吸取LinkedIn的教训,在这个赛道里,一心想做成一个流量公司,这是脉脉的战略失误,而上一家战略失误的人人网已经以2000万美金的对价被“贱卖”了。

脉脉离2019年百亿美元规模上市的计划越来越远,并且运营手段依然毫无头绪,脉脉会成为下一个人人网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脉脉

1.4k
  • 报告显示2023年新经济人才供需比上升至2.04
  • 蔚来回应将裁员10%-20%传闻:各方传言多有不实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狂发短信的脉脉,会成为下一个人人网吗?

脉脉离2019年百亿美元规模上市的计划越来越远,并且运营手段依然毫无头绪,脉脉会成为下一个人人网吗?

文|深潜atom 

在经历过微博大战之后,社交成了各大巨头最看重的新赛道。但微信一骑绝尘,几乎没有给其他产品留下任何空间和余地。阿里虽然做了来往,马云也拉了一众自己的明星朋友,但是在微博和微信上面已经有了社交关系的用户,并没有轻易的转移阵地。网易也和中国电信做了易信,但也不了了之。

于是,对社交产品的思考,从原来的强社交、弱社交的概念窠臼里,变成了针对更窄众人群的服务。这在某种意义上符合一个更加多元的社会,没有大众,只有分众的趋势。于是,职场社交就成了一个另辟蹊径的选择。

在这条路上,走出了两个代表。一个是钉钉,在来往挂了之后,凭借着对企业用户的深刻理解,来往团队从泛人群社交,转向了职场社交,打造了专门用于职场的社交工具钉钉,并深耕细作了办公的各种周边。钉钉能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RTX的懒惰和懈怠,如果现在搜索打开RTX主页,它简陋而质朴的UI,会让你瞬间穿越回上个世纪。

而从搜狗出来的林凡团队,对标领英,做了脉脉。脉脉最初的产品定位,就是纯粹的职场社交。赶上2014年兴起的那波创业大潮,脉脉一度也曾辉煌过。

01、笼罩在腾讯阴影下的社交,依然有机会

脉脉曾经的占位,是很有先机的。在那几轮大战消耗掉第一代互联网巨头的心气之后,脉脉在职场社交上的发展,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其实都没有什么竞争对手。即便如钉钉,其实本身社交的成分也很弱,因为钉钉是附着在已经存在的社会组织关系的沟通工具。只是,只要有足够多的公司存在,钉钉就会有足够的活跃度和价值。

而脉脉的初心和起点,是既能集结一个“打工人”已有的职场关系和圈层,又能提供“人往高处走”的可能和路径。在脉脉的早期,这种产品体验虽然不是很充分,但还是能看到这种努力。

如今的脉脉,已经彻底沦为了KPI目标指导下行尸走肉。习惯于用各种莫须有的短信骚扰用户,“钓鱼”让用户打开脉脉,这完全是一种骗日活的短视的运营手段。而脉脉变坏,就是从脉脉开始打通用户通讯录开始的。

职场社交,就意味着,这本身就是一个有门槛的,也相对窄众的需求。但是在脉脉把通讯录打通后,很多人职场社交装逼的需求完全得不到照顾了。一个四五线城市的翠花,好不容易在一二线城市活成了lucy,然后就被突如其来通讯录好友的好友请求和点评,打回了原形。这是微信的泛社交,而不是脉脉自己的垂直社交。

降低注册和进入的门槛,确实会带来用户数量的上升,但一群属性和品味,都极不相同的人,聚在一个大的社区里,其实就意味着这个产品已经开始迷失自己了。以脉脉的产品形态为依据,脉脉至少可以衍生出很多条业务和价值线,诸如招聘、资源的有偿提供(兼顾到需要者、被需要者)、职场内容的付费阅读和课程等等,但这些领域,脉脉都没有什么建树。反应出这是一个运营跟不上产品,增长和商业化压倒一切,但又没有什么长线计划的团队。

脉脉在某种意义上,和人人网很类似。早期的迅速蹿红,在于从垂直和分众切入。后期的迷失和莽撞,在于想多快好省的扩大用户体量。当然人人网最致命的地方在于,它本身是极其懒惰的,光顾着吹牛逼,但却在怎么实现牛逼上一点工夫也不愿意投入,以至于连它移动端都懒得追赶。但它们在面对增长焦虑时的方法和策略,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放弃自己产品最初的定位,放弃社区最初营造的氛围。

02、职场社交的需求,脉脉的机会

一个人职业生涯和社会阶层的跃迁,其实最重要的有两步。第一步是形成自己的圈子,这对于完成社会身份的确认,有极大的帮助,这就需要我们加入一个公司。第二步,是突破这个圈子,能进入到更高级的圈子。

比如,几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创业大潮,很多人都会觉得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很多所谓的大佬,自己会有机会接触到。那个阶段,其实就是一个社会圈层不断开放和被打破的时期。资本放下姿态开始寻找新的人和项目,而有想法的人也在寻找合适的资本。所以才会涌现出那么多的机会。

而脉脉能提供的体验和价值,就和这种置身风起云涌的创业浪潮中的感受和收获。微信虽然是泛社交,但是要进入特定的群,或者认识把自己层次更高的人,其实还是有相当高的壁垒的。但脉脉却可以提供实在的通道。这是很多人注册脉脉很重要的一个动力。

在所有公司都将目光聚焦在强社交时,功能性社交平台也开始崛起。在搜狗期间,作为CTO的林凡已经开始服务一些搜索的业务,这让他更容易跳出传统的技术思维,从而更全面的思考产品。2012年,林凡从搜狗离开,进军职场社交并推出了脉脉,开始自己的了全新的旅途。

2016年,微软262亿美金收购了用LinkedIn。这宗收购让国内很多人知道了这个职场社交应用,也让职场社交的价值和估值得到了确认。

因为职场竞争的激烈,也因为内卷,造成了大面积的职场焦虑。对于互联网打工人来说,35岁是一道实际存在的坎,如果越不过去,就意味着自己的职场价值和竞争力开始下滑,往后要何去何从就会成为一个坚硬的现实问题。在林凡看来,“一方面,职场员工希望能够结识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人去学习;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能够有持续不断地成长。”

因此对于脉脉来说,人脉是脉脉的基石,但不是全部。林凡希望脉脉在提供人脉之外,脉脉还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让员工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这也是脉脉的初心。

脉脉的出生占据了天时和地利。首先是2013年前后,大家都围绕在即时社交和基于内容的社交,而在职场社交这个领域,基本是空白的,甚至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什么像样的竞争对手。其次,林凡作为搜狗的创始团队成员,长期从事技术相关的工作,对于产品和技术的理解,以及所能获得的资源支持,都远超大部分的创业者。

在这种巨大的优势之下,脉脉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成立至今已经完成了3亿美金的融资,为脉脉的扩张提供了充足的弹药。2019年4月,脉脉用户数突破8000万。甚至,林凡早于2016年12月30日就宣布了脉脉实现盈亏平衡。那么,脉脉的一系列伤害根基的运营策略就显得令人非常难以理解。难道是因为脉脉的商业化还是过度依赖搜索和门户时代的品牌广告的打法,所以会对DAU有苛责的要求。还是说,脉脉对于我们以上列到的那些可能的变现路径没有深耕下去的耐心。

△脉脉融资数

03、“千亿美金”的脉脉,窄需求下的挣扎

与微信对比,脉脉作为一个功能性社交产品,脉脉的需求和市场就窄了很多。但是在林凡看来并非如此,他在2018年出席活动时表示,脉脉可以成为一个千亿美元级别的公司。但纵观所有千亿美元市值公司,我们发现他们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核心功能始终是一以贯之的。

在这方面,脉脉更多是摇摆不定。在发展路上,脉脉从“工作版的微信”到主打人脉关系,从“让工作更有趣”到“打通职场人脉”,再到“求职招聘”,脉脉经历了几个阶段性的方向转变。不过,也正是在这些方向上的转变,可以看出脉脉的徘徊不定。在RTX垂垂老矣的时候,面对B端巨大的市场需求,脉脉想到了可是迟迟不见产品,而钉钉则成功收割了这个市场。脉脉留给用户的印象还是只有“八卦”。

2018年脉脉推出了天梯计划,主要产品是脉脉打造的一个泛职业化教育平台,在这里可以获取用户所需要的内容。据脉脉 HRVP 凌隽曾透露,「天梯计划」预计投入 10 亿元,与各行业的 1000 个合作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为各行业职场人实现职业成长再度提供强力赋能。从天梯计划的产品定位不难看出,主打人脉社交的脉脉正在走向知识社区转移。

但翻看脉脉的社区,作为职场社交平台,知识仍然很缺、职场严谨不足,反而笼罩着虚假和浮夸的氛围。2019年,林凡接受采访时表示,脉脉的脉脉职言(匿名发言)板块DAU已经占据整个应用DAU的8.5%~9.5%之间。然而,这种毫无监管机制的发言,就像“编乎”一样可真可假,并且放大了员工内心中的恶,各种对于公司和工作不满的言论充斥整个板块。脉脉的匿名版块已经发展成为公司负面舆情的重点聚集地。

我们在上面说过脉脉的技术实力,然而脉脉并未将精力放到该有的地方,比如基于LBS的一些服务,可以基于用户的地理位置提供周围的职场信息。而脉脉选择的是通过技术手段侵犯用户隐私,通过用户的手机通讯录,莫名其妙的多了很多好友。2020年10月,工信部网站今日发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脉脉因为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通告。

今年初,林凡在活动中坦言,“职场社交+求职招聘”模式最终将会巅覆并取代传统招聘网站模式。林凡的理由是“职场社交创造了一个更加公开和透明的连接方式,且因令用户有更长的使用周期和更高的使用频度,并持续产生多重经济价值,效率更高。”

脉脉把商业化的压力放在了招聘上,然而对于脉脉来说,简历造假过于容易,并且到如今也没有一个监控机制,企业如何原因相信脉脉上简历的真实性呢?       

另外,BOSS直聘已经抓住了这波浪潮异军突起,2019年服务人数已经超过6000万,已经成为了企业招人,员工找工作的首选。同时,BOSS直聘的融资额,相比较脉脉并不逊色。

或许千亿美金的梦想是脉脉迷失的根源。在LinkedIn被微软收购之前,不是没有收到过其他公司的收购邀约,但是因为2016年出现股价暴跌、财报亏损的现象,LinkedIn高层显然也意识到公司已经出现了瓶颈,对于这么窄的赛道来说,很难出现大象。

然而脉脉并没有吸取LinkedIn的教训,在这个赛道里,一心想做成一个流量公司,这是脉脉的战略失误,而上一家战略失误的人人网已经以2000万美金的对价被“贱卖”了。

脉脉离2019年百亿美元规模上市的计划越来越远,并且运营手段依然毫无头绪,脉脉会成为下一个人人网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