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剪芳华》等13部作品来袭,“国潮剧”将成明年剧集市场“新风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剪芳华》等13部作品来袭,“国潮剧”将成明年剧集市场“新风口”?

目前在拍及始筹备的国潮剧,多达13余部。

文 | 一点剧读  土豆

当国产品牌由“土”变“潮”,中国制造开始走向中国创造……互联网繁荣下衍生出的新兴名词“国潮”,也随之走红。追溯其发展根源,2018年是“国潮”文化走红的开始。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淘宝上与新国货相关的关键字搜索量超126亿,其中1200家中华老字号品牌的搜索量增长23.8%。

反映在文化领域,当年市场中出现的一批以文物、古建筑、古诗词为首的文化类综艺,走红互联网。在B站上,“国家宝藏”成为年轻人的考古对象;有着600年悠久历史的故宫,则发展成新晋网红——“上综艺”、“带货”、“IP衍生”样样齐全,成为最火的国潮“产品”。

这两年,爆款影视剧作品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以“国潮”元素为背景的影视作品。比如2018年大火的《延禧攻略》,就是以清朝历史为背景,将历史中熹妃居住的“延禧宫”带至大众眼前;以宋朝文化为历史背景的《鹤唳华亭》《清平乐》,则将古文化中的点茶、印刷、辞赋之美,带入市场……

但若细心来看,不难发现,这些所谓的国潮剧中,他们大部分展现出的传统文化,多以“配角”身份出现,且在此之前,并未被市场称之为“国潮剧”。

随着近期视频网站及公司发布的一批新片单,娱乐独角兽惊喜的发现,一批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国潮剧开始批量出现,且多以“主角”身份粉墨登场。比如,爱奇艺发布的《一剪芳华》,是以旗袍工艺为切入口;《当家主母》讲述两个天生宿敌,携手传承织锦文化……

据初步统计,目前在拍及开始筹备的国潮剧,多达13余部。其中,以故宫文化为创作背景的影视作品达到4部,敦煌、洛阳等网红城市,也在名单之上。不出意外,明年的剧集市场,国潮剧将会占据半壁江山。

超13部国潮剧将来袭,“传统文化”正当时

在谈到国潮剧之前,先来看下市场给新兴名词“国潮剧”的定义,即在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基础上,对影视作品进行内容创作。从目前在拍及待筹备的13部影视作品中,不难发现,这批国潮剧大致可分为两类:即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传承)和人文探索为两大创作方向。

首先,从非遗传承为创作主体的国潮剧来看。《一剪芳华》中所展现的“旗袍文化”,是发展于先秦两汉、走红于民国时期的非遗文化;《当家主母》中所阐述的织锦文化,在汉朝时期就在宫廷中流行。

类似的还有《舍我其谁》中的“围棋文化”、《早安,故宫》中的故宫文物呈现,以及《昔有琉璃瓦》《月里青山淡如画》中分别以文物修复师和古玩修复师为故事背景的国潮剧,他们都是在借助非遗文化元素为创作背景的前提下,进行内容创作。

其次,则是从以“人文探索”为背景的国潮剧,他们更多的是在地域层面展现一个朝代、或一个古都的悠久历史。譬如正在筹备、以马伯庸IP为剧本载体的《风起洛阳》,就是以古都洛阳城为背景,讲述在这片神都土地上当时所发生的一系列悬疑案件 。

《两京十五日》以明朝时期的南京古都为历史背景,讲述小捕快、女医生和一个芝麻官、当朝太子的一段心灵之旅;《故宫如梦》以明朝永乐间北京皇宫的营建为背景,讲述了以天才匠人蒯祥为代表的工匠们齐聚北京,在克服备料艰难、工艺限制等重重困难中,激情洋溢投身肇建紫禁城的风云传奇故事。

类似的还有《敦煌》《紫禁城》这样在名称中就透露出满满地域文化的影视剧作品,一个以敦煌文化背景,另一个则以古装剧的方式呈现“紫禁城”……

不难发现,这批或以非遗文化为故事背景、或以人文探索为地域背景的国潮剧,在表现手法上,已经逐渐脱离了早期市场中仅有的以宫廷文化为历史背景的古装剧,而是采取丰富多元的创作模式。

比如《一代芳华》就是在“旗袍文化”的基础上,以民国传奇剧的塑造方式,对其打造;《舍我其谁》是在展现围棋精神的基础上,借用“青春剧”外壳……类似的还有呈现美食文化的《尚食》、借助“都市剧”外壳所展现的文物修复故事的《昔有琉璃瓦》等。

在IP选择和作品阵容上,马伯庸、日本作家井上靖同名小说,以及“以老带新”的演员阵容,成为香饽饽。或大胆预测,明年的剧集市场,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国潮剧,将会独树一帜。

国潮剧会成为市场中的“新爆款”吗?

任何一个事物的出现,往往都伴随着另一个事物的消亡。“国潮剧”也不例外。国潮剧尚未出现之际,市场中对于打着“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多有青睐。譬如前文提到的《延禧攻略》《清平乐》《鹤唳华亭》等影视作品,他们即便是在作品质量层面被认定为略有瑕疵,但因裹着传统文化的外壳,还是多半被认定为是市场中的精品。

譬如今年初湖南卫视播出的正午阳光新剧《清平乐》,豆瓣评分仅达到6.5,但在“正午阳光+精良制作”的光环放大下,这部剧在当时还是被主流市场认定为是市场精品。当然,这并非是要完全否定其作品层面的优质性,只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打出“传统文化”的旗帜后,传统文化在影视剧作品中的作用也就被过度放大。

以当下在播的古装剧《燕云台》为例,这部豆瓣评分仅达到4.7的影视剧作品,在还原辽宋时期的符号性文化上,还算可圈可点。可一旦回归其内容层面,过时的女主剧题材、女演员唐嫣的个人争议,还是让该剧口碑最终走向负面。“重制作、轻内容”似乎成为这批以古装剧为代表的国潮剧的发展趋势。

在年代、都市剧层面,国潮剧也偶有涉及、且出现雷区。比如以“中医药”题材为主线的民国剧《老中医》,以及以太极文化为创作背景的都市剧《推手》等,皆在豆瓣上未达到及格线。过多的感情戏创作,以及并未讲透的传统文化,是这类国潮剧中的创作败笔。

不过,这似乎并不会对国潮剧构成威胁。一方面,在国潮文化大肆崛起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以传统文化为创作背景的国潮剧,正在成为市场主流;另一方面,当广电总局高举高打“影视剧要起到「传承文化、引领风尚」的相关政策时,国潮剧也就自然成为市场关注对象。

据了解,目前除了各大片单中所透露出的13部以传统文化为历史背景的国潮剧外,各大影视公司也正在积极备战“建党100周年”的非遗文化国潮剧,以及体现冬奥会精神的奥运题材影视文化作品。不出意外,明年的影视剧市场将大面积袭来“国潮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剪芳华》等13部作品来袭,“国潮剧”将成明年剧集市场“新风口”?

目前在拍及始筹备的国潮剧,多达13余部。

文 | 一点剧读  土豆

当国产品牌由“土”变“潮”,中国制造开始走向中国创造……互联网繁荣下衍生出的新兴名词“国潮”,也随之走红。追溯其发展根源,2018年是“国潮”文化走红的开始。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淘宝上与新国货相关的关键字搜索量超126亿,其中1200家中华老字号品牌的搜索量增长23.8%。

反映在文化领域,当年市场中出现的一批以文物、古建筑、古诗词为首的文化类综艺,走红互联网。在B站上,“国家宝藏”成为年轻人的考古对象;有着600年悠久历史的故宫,则发展成新晋网红——“上综艺”、“带货”、“IP衍生”样样齐全,成为最火的国潮“产品”。

这两年,爆款影视剧作品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以“国潮”元素为背景的影视作品。比如2018年大火的《延禧攻略》,就是以清朝历史为背景,将历史中熹妃居住的“延禧宫”带至大众眼前;以宋朝文化为历史背景的《鹤唳华亭》《清平乐》,则将古文化中的点茶、印刷、辞赋之美,带入市场……

但若细心来看,不难发现,这些所谓的国潮剧中,他们大部分展现出的传统文化,多以“配角”身份出现,且在此之前,并未被市场称之为“国潮剧”。

随着近期视频网站及公司发布的一批新片单,娱乐独角兽惊喜的发现,一批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国潮剧开始批量出现,且多以“主角”身份粉墨登场。比如,爱奇艺发布的《一剪芳华》,是以旗袍工艺为切入口;《当家主母》讲述两个天生宿敌,携手传承织锦文化……

据初步统计,目前在拍及开始筹备的国潮剧,多达13余部。其中,以故宫文化为创作背景的影视作品达到4部,敦煌、洛阳等网红城市,也在名单之上。不出意外,明年的剧集市场,国潮剧将会占据半壁江山。

超13部国潮剧将来袭,“传统文化”正当时

在谈到国潮剧之前,先来看下市场给新兴名词“国潮剧”的定义,即在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基础上,对影视作品进行内容创作。从目前在拍及待筹备的13部影视作品中,不难发现,这批国潮剧大致可分为两类:即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传承)和人文探索为两大创作方向。

首先,从非遗传承为创作主体的国潮剧来看。《一剪芳华》中所展现的“旗袍文化”,是发展于先秦两汉、走红于民国时期的非遗文化;《当家主母》中所阐述的织锦文化,在汉朝时期就在宫廷中流行。

类似的还有《舍我其谁》中的“围棋文化”、《早安,故宫》中的故宫文物呈现,以及《昔有琉璃瓦》《月里青山淡如画》中分别以文物修复师和古玩修复师为故事背景的国潮剧,他们都是在借助非遗文化元素为创作背景的前提下,进行内容创作。

其次,则是从以“人文探索”为背景的国潮剧,他们更多的是在地域层面展现一个朝代、或一个古都的悠久历史。譬如正在筹备、以马伯庸IP为剧本载体的《风起洛阳》,就是以古都洛阳城为背景,讲述在这片神都土地上当时所发生的一系列悬疑案件 。

《两京十五日》以明朝时期的南京古都为历史背景,讲述小捕快、女医生和一个芝麻官、当朝太子的一段心灵之旅;《故宫如梦》以明朝永乐间北京皇宫的营建为背景,讲述了以天才匠人蒯祥为代表的工匠们齐聚北京,在克服备料艰难、工艺限制等重重困难中,激情洋溢投身肇建紫禁城的风云传奇故事。

类似的还有《敦煌》《紫禁城》这样在名称中就透露出满满地域文化的影视剧作品,一个以敦煌文化背景,另一个则以古装剧的方式呈现“紫禁城”……

不难发现,这批或以非遗文化为故事背景、或以人文探索为地域背景的国潮剧,在表现手法上,已经逐渐脱离了早期市场中仅有的以宫廷文化为历史背景的古装剧,而是采取丰富多元的创作模式。

比如《一代芳华》就是在“旗袍文化”的基础上,以民国传奇剧的塑造方式,对其打造;《舍我其谁》是在展现围棋精神的基础上,借用“青春剧”外壳……类似的还有呈现美食文化的《尚食》、借助“都市剧”外壳所展现的文物修复故事的《昔有琉璃瓦》等。

在IP选择和作品阵容上,马伯庸、日本作家井上靖同名小说,以及“以老带新”的演员阵容,成为香饽饽。或大胆预测,明年的剧集市场,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国潮剧,将会独树一帜。

国潮剧会成为市场中的“新爆款”吗?

任何一个事物的出现,往往都伴随着另一个事物的消亡。“国潮剧”也不例外。国潮剧尚未出现之际,市场中对于打着“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多有青睐。譬如前文提到的《延禧攻略》《清平乐》《鹤唳华亭》等影视作品,他们即便是在作品质量层面被认定为略有瑕疵,但因裹着传统文化的外壳,还是多半被认定为是市场中的精品。

譬如今年初湖南卫视播出的正午阳光新剧《清平乐》,豆瓣评分仅达到6.5,但在“正午阳光+精良制作”的光环放大下,这部剧在当时还是被主流市场认定为是市场精品。当然,这并非是要完全否定其作品层面的优质性,只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打出“传统文化”的旗帜后,传统文化在影视剧作品中的作用也就被过度放大。

以当下在播的古装剧《燕云台》为例,这部豆瓣评分仅达到4.7的影视剧作品,在还原辽宋时期的符号性文化上,还算可圈可点。可一旦回归其内容层面,过时的女主剧题材、女演员唐嫣的个人争议,还是让该剧口碑最终走向负面。“重制作、轻内容”似乎成为这批以古装剧为代表的国潮剧的发展趋势。

在年代、都市剧层面,国潮剧也偶有涉及、且出现雷区。比如以“中医药”题材为主线的民国剧《老中医》,以及以太极文化为创作背景的都市剧《推手》等,皆在豆瓣上未达到及格线。过多的感情戏创作,以及并未讲透的传统文化,是这类国潮剧中的创作败笔。

不过,这似乎并不会对国潮剧构成威胁。一方面,在国潮文化大肆崛起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以传统文化为创作背景的国潮剧,正在成为市场主流;另一方面,当广电总局高举高打“影视剧要起到「传承文化、引领风尚」的相关政策时,国潮剧也就自然成为市场关注对象。

据了解,目前除了各大片单中所透露出的13部以传统文化为历史背景的国潮剧外,各大影视公司也正在积极备战“建党100周年”的非遗文化国潮剧,以及体现冬奥会精神的奥运题材影视文化作品。不出意外,明年的影视剧市场将大面积袭来“国潮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