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中国纪实剧的过去与未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中国纪实剧的过去与未来

观照历史,照亮人生的纪实剧作品才会永不褪色。

文|华谊兄弟研究院

今年国庆,一部汇集了国内众多优秀编剧、导演、演员的抗疫纪实剧《在一起》在全网播出,引领了时代报告剧的新风潮,重新点燃了业界对纪实剧的广泛关注。该剧以“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真实的人物、故事为基础,用单元式叙事的方式讲述了中国军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故事。截止收官当日,该剧在豆瓣获得了8.8分的好成绩,微博上相关的话题阅读数高达101亿。

▲《在一起》海报来源:豆瓣

事实上,在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里,纪实剧的创作思潮已经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电视直播剧时期,第二次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前是第三波创作风潮。本期华谊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将以这三波创作风潮为蓝本,浅析中国纪实剧的发展历程,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展望。

什么是纪实剧?

纪实剧(纪实性电视剧)是具有纪实性质的电视剧,是电视剧众多题材形式中的一种,它以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或认识价值的真人真事为素材,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使之既有电视剧的某些艺术特征,又保持事物的本来面貌。

纪实剧主要具有纪实性和戏剧性两大特征。这两种特性既相互矛盾,也使得纪实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如果丢失了纪实性则与普通电视剧无异,如果没有了戏剧性则变成了纪录片。此外,纪实剧还具有真实、自然、与时俱进等特点。

纪实剧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一、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作为题材,没有任何虚构的成分,主要事件和环境都力求按照本来面貌准确再现,如反映张志新烈士事迹的《永不凋谢的花》;

二、以表现真人真事为目的,根据生活中某人的事迹经艺术加工改编而成,人物姓名及某些细节具有一定的虚构性,如根据张海迪事迹改编的《生命的故事》;

三、以历史人物或当代著名人物生平事迹为题材创作的传记性电视剧,如《鲁迅的少年时代》。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纪实剧的定义,研究界并无严格界定,光是名称也多有诸多细微差别,如纪实性电视剧、纪实体电视剧、纪实电视剧等等,本文采用的是比较普遍的认知名称,纪实性电视剧,简称纪实剧。

中国纪实剧的发展历程

第一波创作风潮(1950-1960):电视直播报道剧

纪实剧的诞生要追溯到中国电视剧发展的早期阶段。1958年,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诞生,紧接着创作的《女状元》《新的一代》均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体现了早期电视剧的纪实性,它们独具的时效性和真实感也奠定了我国纪实剧的初级形态。同年,一部名为《党救活了他》的电视剧在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播出,这部根据新闻报道改编的电视剧就是中国第一部纪实剧,也是中国播出的第二部电视剧。

早期的纪实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常以真实新闻报道和模范人物为题材,有非常强的实效性,并能够很好地发挥政治教育作用:首先,这一时期的纪实剧取材于新闻报道,真实反映当下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如《党救活了他》根据当时《人民日报》报道的上钢工人邱财康为抢救国家财产被烧成重伤,上海广慈医护人员给予全力抢救的事迹编写而成的。

其次,纪实剧有很强的实效性。《党救活了他》从报纸报道到电视播出相距不过30小时,《焦裕禄》从剧本定稿到正式播出只用了13天。最后,纪实剧能够形成一种示范作用,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五六十年代,中国电视剧刚刚起步,这个时期的电视剧基本上是为配合政治形势教育而制作的,而纪实剧很好地承担了这个任务。

第二波创作风潮(1980-2000):社会民生纪实剧

如果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视直播报道剧是技术限制与政治追求双轮驱动的结果,那么八九十年代大量纪实剧的涌现,在政治追求之外,又增加了在新时代的竞争中需发挥电视更快速度反映生活的特性。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伴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重新整建、发展,电视事业也处在恢复和建设阶段,电视剧的创作仍以纪实性为主。1979年播出的《永不凋谢的红花》表现了张志新烈士在狱中与“四人帮”斗争的英雄事迹,及时地反映了我国政治思想战线的斗争。

进入八十年代,我国电视事业也以其改革开放的步伐飞速发展着,获首届“飞天奖”一等奖的纪实剧《新岸》以及后来的《女记者的画外音》《新闻启示录》《有这样一个民警》的成功创作带动了纪实剧的兴起。1989年,四川电视台的《长城向南延伸》直接把7名演职员请到了中国的南极科考船上,他们以科考为首要工作,同时编戏、拍戏,成了中国电视界第一批登上南极的勇士。

九十年代,我国纪实剧有突破性发展,类型更加多样。一方面开始出现如《一个叫许淑娴的人》《好人燕居谦》《有这样一个民警》等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的电视剧,与历史人物相比这些剧中人物原型都健在,更能反映时代风貌、更贴近真实生活。另一方面,刑侦纪实剧也开始崛起。1994年,根据真实案件翻拍的《9·18大案侦破纪实》以逼真的场面、同期声和强烈的现场感,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心并成功引起了轰动,开启了纪实性刑侦影视剧的风潮。

第三波创作风潮(2020-):单元式时代报告剧

2020年,纪实剧以时代报告剧的全新形态,重回观众的视野。总体来说,当前的时代报告剧与前面的纪实剧相比,其在命名中更强调了时代,形式上更推崇单元剧,定义上也更加清晰明确。

所谓时代报告剧,是以较快速度创作、以真实故事为原型、以纪实风格为特色的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个类型。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提出“时代报告剧”的概念,作为电视剧产业在新时代下类型创新的产物。“时代”强调迅速及时地反映时代主题、时代精神,“报告”强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来进行艺术创作。以《在一起》为代表的多部从不同侧面反映时代主题、展现时代精神的时代报告剧应运而生。从内容上看,抗疫、献礼和脱贫攻坚是今年时代报告剧的三个主要方向。

单元剧的形式备受推崇。《功勋》《在一起》《脱贫先锋》等重大主题剧目都采用了单元剧的结构形式,可以在团队协作的基础上更快、更全面、更高质量地反映时代生活。多个短篇统一于一个总提纲的制作播出模式,一方面在内容上能够容纳更多疫情期间的人间真实与人性光点,另一方面,在短剧盛行的当下,利用单元剧短小精悍的叙事结构和形散神聚的剧集范式,更能在抓住观众眼球的基础上点到为止,避免主旋律题材出现篇幅过长、艺术加工过度所导致的剧情注水和情感失真。

未来发展

纪实剧尤其强调要将其社会效益放在创作目的的首位。优秀的纪实性题材的作品, 不仅折射出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形态,还真实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内心的情感呼声。观照历史,照亮人生,这样的纪实剧作品才会永不褪色。

纪实剧在题材和细节选择上需要比其他类型剧更为严谨的态度。以什么样的视角去观照现实,以什么样的态度去进行创作,这是每一部纪实性电视剧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好的纪实性作品能够跨越时代,激励一辈辈人继往开来。

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迁,以及观众审美的迭代,电视剧的类型不断地变化、更替和轮回。纪实性电视剧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自己独具的审美特点,要求创作者们务必深入到生活实践中,去体验、感觉、发掘、把握、创作、升华,使纪实剧的创作不断创新发展。

参考资料:

①吴三军.《纪实性电视剧散论》.中国电视05(2002):43-45.

②文丽敏.《试谈纪实性电视剧》.吉林艺术学院学报Z1(1997):75-77.

③陆蓓.《纪实性电视剧美学风格探讨》.音乐时空000.012(2017):160-161,188.

④周莹.《关于纪实剧美学追求的一点思考》.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7.1(2010):98-100.

⑤搜狐.《广电总局电视剧司提出“时代报告剧”,意义何在?进展如何?》

http://dwz.date/dnh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中国纪实剧的过去与未来

观照历史,照亮人生的纪实剧作品才会永不褪色。

文|华谊兄弟研究院

今年国庆,一部汇集了国内众多优秀编剧、导演、演员的抗疫纪实剧《在一起》在全网播出,引领了时代报告剧的新风潮,重新点燃了业界对纪实剧的广泛关注。该剧以“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真实的人物、故事为基础,用单元式叙事的方式讲述了中国军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故事。截止收官当日,该剧在豆瓣获得了8.8分的好成绩,微博上相关的话题阅读数高达101亿。

▲《在一起》海报来源:豆瓣

事实上,在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里,纪实剧的创作思潮已经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电视直播剧时期,第二次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前是第三波创作风潮。本期华谊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将以这三波创作风潮为蓝本,浅析中国纪实剧的发展历程,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展望。

什么是纪实剧?

纪实剧(纪实性电视剧)是具有纪实性质的电视剧,是电视剧众多题材形式中的一种,它以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或认识价值的真人真事为素材,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使之既有电视剧的某些艺术特征,又保持事物的本来面貌。

纪实剧主要具有纪实性和戏剧性两大特征。这两种特性既相互矛盾,也使得纪实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如果丢失了纪实性则与普通电视剧无异,如果没有了戏剧性则变成了纪录片。此外,纪实剧还具有真实、自然、与时俱进等特点。

纪实剧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一、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作为题材,没有任何虚构的成分,主要事件和环境都力求按照本来面貌准确再现,如反映张志新烈士事迹的《永不凋谢的花》;

二、以表现真人真事为目的,根据生活中某人的事迹经艺术加工改编而成,人物姓名及某些细节具有一定的虚构性,如根据张海迪事迹改编的《生命的故事》;

三、以历史人物或当代著名人物生平事迹为题材创作的传记性电视剧,如《鲁迅的少年时代》。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纪实剧的定义,研究界并无严格界定,光是名称也多有诸多细微差别,如纪实性电视剧、纪实体电视剧、纪实电视剧等等,本文采用的是比较普遍的认知名称,纪实性电视剧,简称纪实剧。

中国纪实剧的发展历程

第一波创作风潮(1950-1960):电视直播报道剧

纪实剧的诞生要追溯到中国电视剧发展的早期阶段。1958年,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诞生,紧接着创作的《女状元》《新的一代》均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体现了早期电视剧的纪实性,它们独具的时效性和真实感也奠定了我国纪实剧的初级形态。同年,一部名为《党救活了他》的电视剧在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播出,这部根据新闻报道改编的电视剧就是中国第一部纪实剧,也是中国播出的第二部电视剧。

早期的纪实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常以真实新闻报道和模范人物为题材,有非常强的实效性,并能够很好地发挥政治教育作用:首先,这一时期的纪实剧取材于新闻报道,真实反映当下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如《党救活了他》根据当时《人民日报》报道的上钢工人邱财康为抢救国家财产被烧成重伤,上海广慈医护人员给予全力抢救的事迹编写而成的。

其次,纪实剧有很强的实效性。《党救活了他》从报纸报道到电视播出相距不过30小时,《焦裕禄》从剧本定稿到正式播出只用了13天。最后,纪实剧能够形成一种示范作用,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五六十年代,中国电视剧刚刚起步,这个时期的电视剧基本上是为配合政治形势教育而制作的,而纪实剧很好地承担了这个任务。

第二波创作风潮(1980-2000):社会民生纪实剧

如果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视直播报道剧是技术限制与政治追求双轮驱动的结果,那么八九十年代大量纪实剧的涌现,在政治追求之外,又增加了在新时代的竞争中需发挥电视更快速度反映生活的特性。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伴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重新整建、发展,电视事业也处在恢复和建设阶段,电视剧的创作仍以纪实性为主。1979年播出的《永不凋谢的红花》表现了张志新烈士在狱中与“四人帮”斗争的英雄事迹,及时地反映了我国政治思想战线的斗争。

进入八十年代,我国电视事业也以其改革开放的步伐飞速发展着,获首届“飞天奖”一等奖的纪实剧《新岸》以及后来的《女记者的画外音》《新闻启示录》《有这样一个民警》的成功创作带动了纪实剧的兴起。1989年,四川电视台的《长城向南延伸》直接把7名演职员请到了中国的南极科考船上,他们以科考为首要工作,同时编戏、拍戏,成了中国电视界第一批登上南极的勇士。

九十年代,我国纪实剧有突破性发展,类型更加多样。一方面开始出现如《一个叫许淑娴的人》《好人燕居谦》《有这样一个民警》等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的电视剧,与历史人物相比这些剧中人物原型都健在,更能反映时代风貌、更贴近真实生活。另一方面,刑侦纪实剧也开始崛起。1994年,根据真实案件翻拍的《9·18大案侦破纪实》以逼真的场面、同期声和强烈的现场感,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心并成功引起了轰动,开启了纪实性刑侦影视剧的风潮。

第三波创作风潮(2020-):单元式时代报告剧

2020年,纪实剧以时代报告剧的全新形态,重回观众的视野。总体来说,当前的时代报告剧与前面的纪实剧相比,其在命名中更强调了时代,形式上更推崇单元剧,定义上也更加清晰明确。

所谓时代报告剧,是以较快速度创作、以真实故事为原型、以纪实风格为特色的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个类型。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提出“时代报告剧”的概念,作为电视剧产业在新时代下类型创新的产物。“时代”强调迅速及时地反映时代主题、时代精神,“报告”强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来进行艺术创作。以《在一起》为代表的多部从不同侧面反映时代主题、展现时代精神的时代报告剧应运而生。从内容上看,抗疫、献礼和脱贫攻坚是今年时代报告剧的三个主要方向。

单元剧的形式备受推崇。《功勋》《在一起》《脱贫先锋》等重大主题剧目都采用了单元剧的结构形式,可以在团队协作的基础上更快、更全面、更高质量地反映时代生活。多个短篇统一于一个总提纲的制作播出模式,一方面在内容上能够容纳更多疫情期间的人间真实与人性光点,另一方面,在短剧盛行的当下,利用单元剧短小精悍的叙事结构和形散神聚的剧集范式,更能在抓住观众眼球的基础上点到为止,避免主旋律题材出现篇幅过长、艺术加工过度所导致的剧情注水和情感失真。

未来发展

纪实剧尤其强调要将其社会效益放在创作目的的首位。优秀的纪实性题材的作品, 不仅折射出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形态,还真实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内心的情感呼声。观照历史,照亮人生,这样的纪实剧作品才会永不褪色。

纪实剧在题材和细节选择上需要比其他类型剧更为严谨的态度。以什么样的视角去观照现实,以什么样的态度去进行创作,这是每一部纪实性电视剧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好的纪实性作品能够跨越时代,激励一辈辈人继往开来。

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迁,以及观众审美的迭代,电视剧的类型不断地变化、更替和轮回。纪实性电视剧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自己独具的审美特点,要求创作者们务必深入到生活实践中,去体验、感觉、发掘、把握、创作、升华,使纪实剧的创作不断创新发展。

参考资料:

①吴三军.《纪实性电视剧散论》.中国电视05(2002):43-45.

②文丽敏.《试谈纪实性电视剧》.吉林艺术学院学报Z1(1997):75-77.

③陆蓓.《纪实性电视剧美学风格探讨》.音乐时空000.012(2017):160-161,188.

④周莹.《关于纪实剧美学追求的一点思考》.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7.1(2010):98-100.

⑤搜狐.《广电总局电视剧司提出“时代报告剧”,意义何在?进展如何?》

http://dwz.date/dnh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