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5月2日,《纽约时报》发布了一篇影评,该报的电影评论家博斯利·克劳瑟尔(Bosley Crowther)称所评述的电影是“长久以来最令人惊叹、从电影角度来看最令人兴奋的电影作品。”
获得如此高度赞誉的电影就是《公民凯恩》。事实上,博斯利认为,这部影片“几乎是好莱坞有史以来反响最大的作品。”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这部即将成为经典的作品“展现出一种强大又剧烈的视角,”博斯利写道,“这种强烈的感受不是来自于宏大的构造,而在于那种思维快速又有画面感的切换。”
“思维快速又有画面感的切换”,这个说法似乎挺准确的。《公民凯恩》可能是那个时代对非线性故事结构的尝试中,最有看头的一部了。然而,并非所有的观众都像博斯利那般痴迷于这种很有挑战性的叙述架构。《公民凯恩》上映不久后,文学杂志《Sur》也发表了一篇影评,阿根廷作者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就对这部电影交叉错乱的情节和时间线感到恼火。他指责导演不按正常的时间顺序叙述,而是杂乱地插入那么多凯恩的人生片段。与博斯利不同,博尔赫斯认为威尔斯让观众自己去把破碎的情节拼凑成紧凑的叙事没什么值得欣喜和赞赏的,相反地,这只会让人感到挫败。
不过,研究表明,博尔赫斯的反应可能更为典型,更符合人类理解故事的自然反应。加利福尼亚大学英语系名誉教授H·波特·阿尔伯特(H. Porter Abbott)将这种更倾向线性叙述的偏好称作“大脑的基本操作程序”。大概从3岁左右起,我们的大脑开始将周边世界的感官讯息转化为不同的平铺直叙的故事构成,这一切都是以我们自身为中心展开的。我们把自己的生活看做一系列的行为、原因和影响,构成了一个持续展开的故事。

就像人人都生活在故事中一般,人人也都在讲述故事。在博斯利写下对《公民凯恩》影评的好几万年前,史前先民们就使用线性叙述来传递更易记住的危险信号(如危险掠食者入侵这样生死攸关的警报,以讲故事的方式来传播更容易被记住)。但某些时候,史前的故事讲述者们也会以抽丝剥茧的方式开始他们的讲述,这样做不仅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有趣。然而数千年来,讲述故事的法宝似乎从未改变过。阿尔伯特教授表示,一些理论家认为任何引人入胜的故事都具备三大要素:悬念、好奇和出乎意料。
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后心理学研究者马特·贝茨德克(Matt Bezdek)目前在研究远古工具对人类神经系统的影响。
“当对人物的威胁感知有所增加,观众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马特表示,“视觉领域的脑部反应会有所减弱,而与叙述相关的所有领域的反应都会有所提升。”
换句话说,我们在看电影时,那些紧要关头的情节会更令人印象深刻。马特提到,在记忆测试中,人们对于高悬念瞬间的记忆远比平缓叙事的记忆要深刻。
从大多开始于故事中段的史诗,到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和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这样的现代作家,千年来,故事的讲述者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尝试用非线性的叙述方式来编织时间线、视角、场景和无序的结构。
“打断一个连贯的故事、打乱我们接受信息的顺序,其实古已有之,”阿尔伯特教授表示,“这也是叙事乐趣的一部分,但问题在于,有的时候会不会走得太远了呢?”

国际学术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2015年12月发布的一项研究或许可以为此提供一些依据。该论文中提到,一组心理学家向受试者播放了两版希区柯克的电影《魂断枪声(Bang! You're Dead)》,一个是电影平铺直叙的原始版本,另一个版本将电影的各个场景打乱,形成了一个“拼贴的故事”。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拿到了一把真枪,但他以为这是一个玩具,因此开始在街上射击。观看这两个版本期间,研究人员要求受试者每次听到“枪”这个词就举一下手。比起拼贴版观众们的表现,观看常规版电影的观众在这个测试中举手的次数大为减少。
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是叶史瓦大学的心理学副教授安娜丽莎·科恩(Anna-Lisa Cohen)。“我们希望在观看一部吸引人的电影时,给受试者一个需要持续完成的任务,”她表示,“不知道为什么,尽管观看的内容完全相同,当场景的顺序被打乱,观众更容易分心走神……但当他们观看平铺直叙的原始版电影时,他们完全陷入其中,忘了自己要做什么。”
这项研究的结果正说明了人类对于线性叙事的偏好。阿尔伯特表示:“把《魂断枪声》肢解到这种程度,观众还可以计算“枪”这个词的使用频率,是因为这件事情成为了他们看电影时的兴趣所在。你完全抛弃了想把故事弄清楚的念头,就想着‘好吧,我听听提了多少次枪这个词吧‘。”
但通过将线性叙事和非线性叙事交织起来,一些作品解决了这个问题。研究表明,人们更倾向于线性的叙事结构,但如果叙事中能有一些恰到好处的中断,其实也能够吸引人们更投入其中。
“推理小说的标准套路是讲两个故事,”阿尔伯特表示,“一个故事按时间故事进行:有人步入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工作室,说发生了一件可怕的怪事,他理不清头绪。夏洛克和华生开始想办法弄清楚真相。这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但同时我也可以在这个故事中插入过去的内容:是谁杀了那个人,为什么?”这种推理故事的蓝本经常出现在《莫格街凶杀案》的作者埃德加•艾伦•坡(Edgar Allen Poe)笔下。这种模式也有三个关键要素:悬念、好奇心和出乎意料。
不过,这并不意味完全放弃线性叙事就一定会众叛亲离。这只是意味着,对一部分人来说,要爱上非线性叙述模式有些困难。就像博尔赫斯在那篇评论最后所写的那样:“然而,我还是要冒昧猜测一下,或许这是观看《公民凯恩》所必须忍受的……就像电影们——那些有着不可否认的历史价值却没人愿意再看的电影所一直‘隐忍着’的那般。”
翻译:周依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