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每个人内心都藏着一些难以启齿的荒唐往事,很多外表风光的车企,曾经也遭遇过羞于提及的败笔。今天我们不聊新车,就扒一扒车界名流不愿重提的那些往事。
捷豹X-type
本世纪初的捷豹仍在福特集团麾下服役,这家老牌英国品牌虽然有着贵族身份,当时的销量却相当惨淡。面对生存的压力,再高贵的人也会弯腰做些卑微的事,捷豹当时要做的,就是推出一款价格更低的入门豪华轿车。不过,由于老东家福特不够给力,资金困窘的捷豹走了一条捷径,直接在欧洲版蒙迪欧的基础上推出了一款轿车——X-type。
由于福特与捷豹品牌的定位相差甚远,所以捷豹想了一切办法来提升X-type的档次感,例如从蒙迪欧的前驱改为标配四驱,在前脸上加入镀铬格栅、四个圆灯等捷豹品牌的元素,将车内大面积的塑料内饰被替换为木片和皮革材质。
在这一系列的包装下,X-type上市初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销量,2002年在美国售出3.3万辆。不过,这款车骨子里毕竟仍是台蒙迪欧,它的销量随后就很快跌了下来。这次失败也让捷豹在美国丢尽脸面,以至于近年推出的XE之前,捷豹一直都没有考虑过推出一款小尺寸的豪华轿车。
宝马:318ti
3系堪称宝马品牌的核心车型,而热衷操控的车迷大多都希望拥有一辆宝马3系。不过,即便是在美国,贵为豪华品牌的宝马也并非所有人都买的起。为此,宝马在二十年前曾向美国引入一款两厢版本的3系轿车——318ti,售价还不到两万美元,比318i便宜了整整5000美元。
看到这,大家可能会以为这是宝马在回馈广大车迷,但是这种好事在现实中是不会发生的。318ti这款车型的车头和当时代号E36的第三代三系相同,但它的后轴却采用了代号E30第二代三系的半拖曳臂式后悬挂,E36版的后轴则已经升级为多连杆后悬挂。另外,138ti只提供了1.8升排量的发动机,标配的轮胎只有15吋。
这样一款严重缩水的3系,由于价格低得离谱,在1996年曾在美国卖出7000辆,但美国人也只给了宝马这么多面子。随后的一年,318ti在美国的销量骤跌,1998款之后就被彻底取消。
阿斯顿·马丁:Cygnet
豪华车企做廉价车,大多数都是为了扩充销量,而阿斯顿·马丁推出Cygnet的动机却并不在此,而是为了应付欧洲越来越变态的环保法规。
几年前阿斯顿·马丁宣布要推出一款丰田iQ的贴牌车型时,很多人以为它在开玩笑,但这款车真正上市之后,它自己就变成了一个玩笑。所有人都知道Cygnet本质上是一台丰田,但阿斯顿·马丁却怀着造跑车的态度来为Cygnet设计内饰,想让人们忘掉它源自丰田的身份。
想象一下,一台比QQ还小的微型车,搭载1.3升、97马力的发动机,配备6速手动或者CVT自动变速箱,这样一台车的售价被抬到了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5万元),比它的原版车型——丰田iQ贵了足足三倍。即便它有着堪称奢华的内饰,即便它挂着阿斯顿·马丁的logo,有多少人会掏5万美刀来购买这样一台车呢?
答案是,不到一千辆。投产不到两年,Cygnet这台史上最高端的微型车就被停产。
凯迪拉克:Cimarron
凯迪拉克Cimarron诞生的背景和捷豹X-type有些类似,它同样也是迫于市场压力拿一台低价车型做基础,小幅改动之后就推向市场的一款豪华车。不过,相比X-type,Cimarron对凯迪拉克品牌的损害要更加严重。
上世纪80年代初,通用汽车研发出一套前驱经济型紧凑车平台——J-body,这个平台本来是供别克、雪佛兰等主流品牌用的,但面对欧系紧凑豪华车型的压力,准备不足的凯迪拉克选择以雪佛兰Cavalier(基于J-body)为基础,推出了Cimarron。
虽然为Cimarron提供了当时堪称奢华的配置(全系标配真皮座椅、空调、铝轮毂、间歇性雨刷),人们还是很容易就能看出它其实是一台被精心打扮的Cavalier。这样一款带着应付心理仓促推出的车型,成为凯迪拉克品牌的一大污点,以至于凯迪拉克当时的产品总监John Howell在办公室墙上挂了一幅Cimarron的画,画上附有标注:“Lest we forget”(莫忘此耻)。
斯巴鲁:360
德国有甲壳虫,日本则有瓢虫(Ladybug)。不过,这里说的车型并非真的叫Ladybug,它只是后来日本人对它起的昵称,它正式的名字为斯巴鲁360。360是斯巴鲁于1958年推出的第一款量产汽车,属于日本政府Kei-Car政策影响下的产物,采用了一台两缸两冲程、排量仅为356cc的发动机。
在日本本土,360累计销售了近40万辆,为战后日本普及汽车做出了突出贡献。于是,上市十年之后,斯巴鲁决定将360带到美国碰碰运气,并“别出心裁”地采用了“Cheap but ugly”的广告语。不过,这样自嘲式的开场白并没给它带来多少人气,《消费者报告》在评测中也没少埋汰这款车,称它是“滚动在公路上的灾难”。
我们也不能怪美国人嘴损,看看360的性能吧,虽然车身很小,但它的最高速度只能达到55英里/时(88千米/时),而从静止加速到80千米/时,它需要37.5秒。开着这样一台车,你的嘴可能比美国人更损。
最后说两句
除了斯巴鲁360外,本文提到的所有车型均来自豪华品牌,而这些败笔之作的出现都有着相似的原因:为了应付市场而仓促推出与品牌价值不符的低级产品。
当然,车企做出这样的选择都有特定的原因,这种做法在当今仍然大行其道,而且在国内的现象相当普遍。国内外版本技术、配置不同步的现象非常多,其中不少车型还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市场反响。
中国的汽车消费者大多仍处于启蒙阶段,不过国人对汽车的了解正在逐步加深,将来多代同堂销售及拉皮车型的日子肯定越来越不好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