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不可被复制的《我们离婚了》,正中了怎样的社会情绪?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不可被复制的《我们离婚了》,正中了怎样的社会情绪?

最新韩综《我们离婚了》最高收视达14%,我们应当如何审视这档特殊的综艺?

文 | 影视前哨 戴桃疆

韩国综艺一直在创造新形式、新内容方面走在东亚前沿,老牌综艺迭代,新综艺不断崛起,国内综艺行业一直以来亦步亦趋,虽然没有放弃原创,但也从未放弃紧跟邻国潮流,在许多国产原创综艺的形式和内容上都能看到韩国综艺的影子。

设置观察室环节的综艺虽然并不兴起于韩国,但国内综艺相同环节的设置模仿的却是韩国模式——专家和嘉宾对观察对象的分析和点评,同拍摄内容共同构成了节目的组成部分,一档设置观察室环节的综艺,其精彩程度不仅取决于拍摄内容的精彩程度和丰富程度,也取决于观察室内嘉宾的观点输出。

韩国观察类综艺再出新品,素人恋爱、明星个人生活、职场新人生活这些常规选项再也不能满足观众的好奇心,节目内容盯上了离婚这个问题。

观察类综艺本质上满足的是观众“窥私”的欲望,无论是亲密关系的建构还是个人生活,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极高的私人性。而这类节目正是把这种“私人性”拿到台面上来。离婚本身所具备的戏剧性比起甜蜜的恋爱更能激发观众的窥探欲望,综艺节目《我们离婚了》甫一播出,即在韩国创造了高收视纪录,而在中国,同名话题也在微博上维持了超过一天的热搜热度,显然在儒家文化圈内,在比起亲密关系是怎么来的,更多的人关心的是亲密关系是怎么没的。

噱头还是现实?

《我们离婚了》第一期选择了两对前夫妻都相对具有代表性,一对是国民度很高的情侣,婚姻存续时间较长,离婚时间距离当下较远,对于眼下的综艺节目观众,尽管男女双方都是知名艺人,但已经淡出观众视野,话题性和之后出场的网络红人前夫妻差异不大。

第二对网络红人前夫妻年纪较轻,婚龄较短。两对前夫妻拍摄部分中各有侧重,前一对执着于化解过去的误会,后一对则是受到男方父辈的强力干预,从故事的核心命题上看,老人家的离婚故事反而比年轻人的更加具有现代感,而年轻网络红人的离婚故事听上去反而更有时代感。

相比“离婚”的噱头,综艺本身呈现出是相对温情的,因为无数无法弥补的遗憾存在,温情的底色就成了悲情,对比之下韩国电视剧中呈现出的离婚故事才是真正的修罗场,彼此撕扯的双方都努力让对方见血。换个角度看,“我们离婚了”这个话题能在中国互联网社群中保有热度或许也正因为节目本身并没有选择强烈的戏剧性作为卖点,在普罗大众的离婚故事中,遗憾和意难平才是常态,那些在血腥爱情故事尾声露出獠牙彼此撕咬的明星八卦反而更像是在给电视剧提供真实故事改编基础。

相对温和的内容展示并不代表它绝对的写实,综艺《我们离婚了》仍然将重点放在“爱情”这一主题之下,老年人追问爱如何消失,年轻人展示爱情的力量尚不足以对抗传统观念和家庭影响,两者都是爱情故事片中常见的题材。

正因为受归于“爱情”这一主题统辖,所以尽管缺乏戏剧性情节,作为一档综艺仍然不乏看点。同时,“爱情”这一主题也让节目制作者在内容选取层面屏蔽掉了绝大部分真实而琐碎的争端,许多婚姻的破裂都是细小裂痕逐渐累积起来的,许多时候这无关爱情。

韩国有的,我们一定要有吗?

工业化、现代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结构、文化观念和法律制度的变化已经对世界各地的家庭结构和功能产生了深远影响,婚姻稳定性的下降和离婚率上升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中国也不例外。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生活观念的日益开放和1980年《婚姻法》无过失离婚条款的出现,中国离婚率也在迅速上升,如今离婚冷静期问题又时不时成为社会焦点问题,比起温情地讨论爱情的消失和爱情对抗外部阻力时到底有多大力量,中国语境下关于“离婚”与自由问题的讨论和展示显得更加严肃。

国产综艺几乎一直紧跟韩国综艺新类型的脚步,有些节目在韩国本土失去了受众,但在中国却能延续下去(比如韩国电视综艺《新职员的诞生:好人》高开低走,最后失去了打造综艺品牌的机会,而在中国变成《令人心动的offer》后现已走到了第二季)。有些节目在韩国有生存空间,却不意味着在国内也有。

社会学研究认为,生育子女后夫妻的离婚风险会显著降低,且子女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小。社会学家普遍认为,子女是夫妻对婚姻的一项重要投资,与其他婚姻资本不同,子女天然地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因而子女越多,夫妻离婚的可能性越小。在知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看来,作为夫妻“生物上的结合和性格上结合的媒介”,孩子的出生为夫妻创造了“一件共同的工作和事业”,在共同抚养孩子的过程中,通过劳动分工,夫妻之间建立起了相互依赖的关系,而这种有机团结有利于夫妻维持关系的稳定性。

夫妻在拥有孩子后,来自社会规范和文化观念的压力对离婚的阻碍作用增强,在认同了“离婚对小孩会产生不利影响”的前提下,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些感情上已经破裂的夫妻可能会选择继续将婚姻维持下去。子女的出现虽然打破了夫妻的二人世界,强迫夫妻重新调整相处模式,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育儿工作中,但孩子并不会破坏婚姻,反而会成为婚姻的稳定器。而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对于全社会婚恋问题的忧虑,核心都在于女性生育意愿降低,新生儿出生率低的问题。

韩国综艺《我们离婚了》第一期选择的两对前夫妻都有孩子,孩子却始终没有成为话题的焦点,叙事中的前夫妻都被置于一种类似单身男女的角度纯粹探讨爱情。专注于讨论爱情,本身对于许多想要离婚、正在离婚或是已经离婚的人而言就十分奢侈,许多人在离婚时讨论得最少的恰恰就是爱情。

低离婚风险的稳定婚姻未必意味着高质量的婚姻生活,离婚对于个人声誉、经济安全、子女身心健康方面的负面影响常常成为阻碍夫妻最终分手时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比起爱情,前述考量因素更加务实,同时也少了太多浪漫气息。

国内观众一度期待的离婚故事是修罗场,韩国综艺讲述的爱情无效之后生活,精彩程度甚至不如看明星离婚后的访谈综艺,与其期待同款本土化,不如期待离婚冷静期背景下《我们最终选择了不离婚》,这似乎更加符合当下国内语境对婚姻的预设和主流价值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不可被复制的《我们离婚了》,正中了怎样的社会情绪?

最新韩综《我们离婚了》最高收视达14%,我们应当如何审视这档特殊的综艺?

文 | 影视前哨 戴桃疆

韩国综艺一直在创造新形式、新内容方面走在东亚前沿,老牌综艺迭代,新综艺不断崛起,国内综艺行业一直以来亦步亦趋,虽然没有放弃原创,但也从未放弃紧跟邻国潮流,在许多国产原创综艺的形式和内容上都能看到韩国综艺的影子。

设置观察室环节的综艺虽然并不兴起于韩国,但国内综艺相同环节的设置模仿的却是韩国模式——专家和嘉宾对观察对象的分析和点评,同拍摄内容共同构成了节目的组成部分,一档设置观察室环节的综艺,其精彩程度不仅取决于拍摄内容的精彩程度和丰富程度,也取决于观察室内嘉宾的观点输出。

韩国观察类综艺再出新品,素人恋爱、明星个人生活、职场新人生活这些常规选项再也不能满足观众的好奇心,节目内容盯上了离婚这个问题。

观察类综艺本质上满足的是观众“窥私”的欲望,无论是亲密关系的建构还是个人生活,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极高的私人性。而这类节目正是把这种“私人性”拿到台面上来。离婚本身所具备的戏剧性比起甜蜜的恋爱更能激发观众的窥探欲望,综艺节目《我们离婚了》甫一播出,即在韩国创造了高收视纪录,而在中国,同名话题也在微博上维持了超过一天的热搜热度,显然在儒家文化圈内,在比起亲密关系是怎么来的,更多的人关心的是亲密关系是怎么没的。

噱头还是现实?

《我们离婚了》第一期选择了两对前夫妻都相对具有代表性,一对是国民度很高的情侣,婚姻存续时间较长,离婚时间距离当下较远,对于眼下的综艺节目观众,尽管男女双方都是知名艺人,但已经淡出观众视野,话题性和之后出场的网络红人前夫妻差异不大。

第二对网络红人前夫妻年纪较轻,婚龄较短。两对前夫妻拍摄部分中各有侧重,前一对执着于化解过去的误会,后一对则是受到男方父辈的强力干预,从故事的核心命题上看,老人家的离婚故事反而比年轻人的更加具有现代感,而年轻网络红人的离婚故事听上去反而更有时代感。

相比“离婚”的噱头,综艺本身呈现出是相对温情的,因为无数无法弥补的遗憾存在,温情的底色就成了悲情,对比之下韩国电视剧中呈现出的离婚故事才是真正的修罗场,彼此撕扯的双方都努力让对方见血。换个角度看,“我们离婚了”这个话题能在中国互联网社群中保有热度或许也正因为节目本身并没有选择强烈的戏剧性作为卖点,在普罗大众的离婚故事中,遗憾和意难平才是常态,那些在血腥爱情故事尾声露出獠牙彼此撕咬的明星八卦反而更像是在给电视剧提供真实故事改编基础。

相对温和的内容展示并不代表它绝对的写实,综艺《我们离婚了》仍然将重点放在“爱情”这一主题之下,老年人追问爱如何消失,年轻人展示爱情的力量尚不足以对抗传统观念和家庭影响,两者都是爱情故事片中常见的题材。

正因为受归于“爱情”这一主题统辖,所以尽管缺乏戏剧性情节,作为一档综艺仍然不乏看点。同时,“爱情”这一主题也让节目制作者在内容选取层面屏蔽掉了绝大部分真实而琐碎的争端,许多婚姻的破裂都是细小裂痕逐渐累积起来的,许多时候这无关爱情。

韩国有的,我们一定要有吗?

工业化、现代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结构、文化观念和法律制度的变化已经对世界各地的家庭结构和功能产生了深远影响,婚姻稳定性的下降和离婚率上升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中国也不例外。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生活观念的日益开放和1980年《婚姻法》无过失离婚条款的出现,中国离婚率也在迅速上升,如今离婚冷静期问题又时不时成为社会焦点问题,比起温情地讨论爱情的消失和爱情对抗外部阻力时到底有多大力量,中国语境下关于“离婚”与自由问题的讨论和展示显得更加严肃。

国产综艺几乎一直紧跟韩国综艺新类型的脚步,有些节目在韩国本土失去了受众,但在中国却能延续下去(比如韩国电视综艺《新职员的诞生:好人》高开低走,最后失去了打造综艺品牌的机会,而在中国变成《令人心动的offer》后现已走到了第二季)。有些节目在韩国有生存空间,却不意味着在国内也有。

社会学研究认为,生育子女后夫妻的离婚风险会显著降低,且子女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小。社会学家普遍认为,子女是夫妻对婚姻的一项重要投资,与其他婚姻资本不同,子女天然地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因而子女越多,夫妻离婚的可能性越小。在知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看来,作为夫妻“生物上的结合和性格上结合的媒介”,孩子的出生为夫妻创造了“一件共同的工作和事业”,在共同抚养孩子的过程中,通过劳动分工,夫妻之间建立起了相互依赖的关系,而这种有机团结有利于夫妻维持关系的稳定性。

夫妻在拥有孩子后,来自社会规范和文化观念的压力对离婚的阻碍作用增强,在认同了“离婚对小孩会产生不利影响”的前提下,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些感情上已经破裂的夫妻可能会选择继续将婚姻维持下去。子女的出现虽然打破了夫妻的二人世界,强迫夫妻重新调整相处模式,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育儿工作中,但孩子并不会破坏婚姻,反而会成为婚姻的稳定器。而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对于全社会婚恋问题的忧虑,核心都在于女性生育意愿降低,新生儿出生率低的问题。

韩国综艺《我们离婚了》第一期选择的两对前夫妻都有孩子,孩子却始终没有成为话题的焦点,叙事中的前夫妻都被置于一种类似单身男女的角度纯粹探讨爱情。专注于讨论爱情,本身对于许多想要离婚、正在离婚或是已经离婚的人而言就十分奢侈,许多人在离婚时讨论得最少的恰恰就是爱情。

低离婚风险的稳定婚姻未必意味着高质量的婚姻生活,离婚对于个人声誉、经济安全、子女身心健康方面的负面影响常常成为阻碍夫妻最终分手时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比起爱情,前述考量因素更加务实,同时也少了太多浪漫气息。

国内观众一度期待的离婚故事是修罗场,韩国综艺讲述的爱情无效之后生活,精彩程度甚至不如看明星离婚后的访谈综艺,与其期待同款本土化,不如期待离婚冷静期背景下《我们最终选择了不离婚》,这似乎更加符合当下国内语境对婚姻的预设和主流价值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