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不知这世上还有比凝望自然世界并尝试去理解它更为深刻的快乐 | 一周新书推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不知这世上还有比凝望自然世界并尝试去理解它更为深刻的快乐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怀俄明故事、文学史研究、旅行文学、政治哲学、城市空间、海南岛、冰岛音乐、自然纪录片……

记者 | 陈佳靖

编辑 | 黄月

《恶土》

[美] 安妮·普鲁 著  裘因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11

《恶土》是美国作家安妮·普鲁的“怀俄明故事”系列的第二部,共收录短篇小说十一篇。与该系列另外两部作品《断背山》和《随遇而安》类似,《恶土》仍以怀俄明州广袤蛮荒、狂暴无常的西部大地为背景。在这里,自然的威力压倒一切,传说的力量胜过现实。小说中的人物往往要与无法控制的恶劣环境和长期以来的孤立状态作斗争。他们在牧场出生、成长,一些人深深眷恋着乡土,另一些人则奋不顾身地试图逃离。但当麻烦来临时,他们又无一例外地沉着冷静,足智多谋,凭借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

可以说,在每一个故事中,安妮·普鲁都展现了奇绝的想象力和智慧,她也将多年来在北美多地收集的在地生活事件,特别是在怀俄明州生活旅行的经历,融入到故事的创作之中。她对怀俄明州和西部历史的了解,对风景和地理的兴趣,以及对艰难环境中依靠纯粹的意志和勇气来生存的人所怀有的深切同情,让读者看到了一批特殊居民的生存图景,也为故事增添了人情味。

《在中国大地上》

[美] 保罗·索鲁 著  陈媛媛 译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0-12

如果你对何伟的“中国三部曲”印象深刻,就一定不会错过来自“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的《在中国大地上》。保罗·索鲁曾游历意大利、非洲,并先后在马拉维、乌干达和新加坡任教,现定居美国,仍四处旅行。他笔下的火车旅行文学影响了何伟等一代旅行作家,对于中国,他也毫不陌生。80年代初,保罗·索鲁首次来到中国,并在《船行中国》一书中记述了自己乘船沿长江游中国的经历。时隔六年后,他又背起行囊乘火车从欧洲出发,取道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蒙古纵贯铁路来到北京,开启了新的中国之旅。

《在中国大地上》记录的便是这趟长达一年的深度之旅。这一次,他沿着铁路走过了二十余个大小城市,目睹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巨变,对中国社会有了更为深入的观察。比起旅人趋之若鹜的景点,保罗·索鲁更喜欢观察一个个平凡中国人的生活。他在旅途中常常隐瞒身份,时而冷眼旁观,时而缠着人们问千奇百怪的问题。他用犀利幽默的口吻,一路吐槽不断,但也用冷静、理智的眼光剖析了中国人的性格,见证时代变迁下中国人的生活日常与思想变化。

《批判的文学史:现代性与形式自觉》

张旭东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 2020-11

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在上世纪80、90年代并不仅仅是一个专业分工,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思想生活和公共讨论的热点和最活跃的表达方式之一。然而,新世纪后,伴随大学文学教育的学科专业化发展,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逐渐分离,后者在学院制度中聚焦于“文学史”的研究和教学范式,逐渐失去其公共性、思想性,而更多地成为一个知识“领域”。

在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东亚研究系教授张旭东看来,如今的专业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文学和有关文学认识的内在总体性。实际上,文学批评、文学史和文学研究三者应该同在一个“阐释的循环”内部,它们之间互补的、竞争的、永远不可能穷尽的关系,构成了文学阅读和文学认识的理想原型。

在《批判的文学史》一书中,张旭东通过对鲁迅、周作人、老舍、王安忆、莫言、金宇澄等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的阐释,把握关于整个时代的总体性问题,借此呈现改革开放40年来理论对话与文化研究的思想变迁,反思“文学史”写作范式中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尽可能贴近文学文本、文学形式和文学经验,他试图建构起文学本体论和历史经验之间的总体性关系,倡导一种更为宽泛、包容、具有开拓精神的文学史写作。

《动情的理性:政治哲学作为道德实践》

钱永祥 著
三辉图书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09

本书探讨了政治哲学领域一些棘手的议题,如自由主义的道德认定、公共说理、普遍主义、多元论与美好生活等,并针对这十余年来在中文世界流传较广、影响比较大的几种政治思想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质疑。学者钱永祥认为,政治哲学虽是一种理性的活动,但其“情”的面向却不可忽视。实际上,政治哲学密切关注、介入社会生活的现实,即使最抽象的概念分析,其结论也可能影响到无数人的真实生活。因此,政治哲学其实涉及了“如何进行公共生活”的问题,这显然是一种在公共意义上的生命哲学。

本书以“动情的理性”为题,旨在强调政治哲学必须有理性才能平等地考虑所有相关者的利害,趋近于更妥当的认知,而这种理性必然源自“情”的鼓动——关怀人间的种种艰辛与苦难,不忍与不甘——才能构成实践的介入。钱永祥在本书中对于政治哲学及其实践意涵的理解,倾向于当代以平等为根本价值的自由主义。虽然这只是理解今天的时代状况与政治哲学的处境的众多可能方式之一,但其背后对伦理责任和理知责任的强调,以及对历史脉络与时代环境的判断,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城市:重新发现市中心》

[美]威廉·H.怀特 著  叶齐茂 倪晓晖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10

威廉·H. 怀特是《财富》杂志编辑,也是美国关于城市、人与开放空间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评论家。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怀特时常漫步于市区的大小街道,观察人们如何使用街头巷尾和公共空间。他的研究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致力于重新发现市中心,并针对城市规划设计提出可行的建议。怀特认为,应该把城市看作人的居住地,而不是简单地作为经济机器、交通节点或巨大的建筑展示平台。

这部《城市:重新发现市中心》最初于1988年出版,是怀特探讨城市空间开发的集大成之作。本书的前2/3展示了怀特多年来对美国城市的调查研究成果,旨在回答究竟是什么让城市运转起来。怀特尤其强调身体力行的观察和记录,他曾表示,对城市的热爱始于街头巷尾,因为大街小巷是通往市中心的途径,而街头巷尾是人们聚集的地方。怀特利用超8延时摄影机、手绘示意图、图示表格等工具,详细分析了城市中心地区的广场、街道、小公园和市场里人的行为。书中另外1/3则聚焦于那些放弃城区而落脚郊区和远郊大学园区的企业,展现了人口密度与经济健康的深层联系。

《珠崖:12世纪之前的海南岛》

[美] 薛爱华 著  程章灿 陈灿彬 译
后浪×楚尘文化丨九州出版社 2020-12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12世纪之前的海南岛,准确的时间跨度是从远古时期到北宋末年。但全书的重点是8世纪到11世纪,正是在这个时段内,有关海南的材料才开始变得丰富起来。在书中,美国著名汉学家薛爱华分别从历史、自然、居民、交通及中央王朝贬谪之士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当时海南岛的情况,着重描述海南岛的开发历史。今天中国南边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的最北部,在古代构成一个区域,称为“岭南”或“南越”,海南正属于这个地区。

全书援引了大量文献综述和早期的史料记载,体现了薛爱华重视传统的古典文献学,同时又结合人类学、文化学的研究方法。这些参考资料包括各类图经(附有插图的地方志),介绍海南及更南地区的地理、民族和经济情况的《岭外代答》,与前书主题相类的《桂海虞衡志》,以及堪称南宋时代通志,对古迹、当地传说和地名沿革尤具研究价值的《舆地纪胜》等。苏轼的海南经历及其海南诗作也是主要的文献依据之一。

《尖叫的经典:冰岛音乐简史》

张长晓  [冰]古尼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0-12

提到冰岛音乐,人们往往将其视为高级、领先、创新的代名词。为什么人口如此稀少的国家能产生这么多好音乐?至今没人能给出完美回答。事实上,在19世纪中叶时,冰岛只是一个贫穷的小国家,当地人常年处于无边无际的黑暗和令人窒息的寒冷中,唯一的乐趣便是音乐和舞蹈。1836年,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当时唯一的音乐会从哥本哈根进口了一架手风琴和25首歌曲,自此开启了冰岛人对音乐文化的广泛探索。

在这部冰岛音乐简史中,乐评人张长晓和来自冰岛的古尼为乐迷们系统地梳理了冰岛音乐的发展历程,其中包括摇滚、朋克、民谣、嘻哈、雷鬼、重金属、电音等音乐流派在冰岛的出现、发展和更迭流变,也详细地介绍了代表性的冰岛音乐人和音乐作品。在张长晓看来,冰岛音乐的核心特色就是“很少循规蹈矩”,冒险、大胆、前卫、与众不同的音乐,在这里受到尊重和欢迎。透过音乐,读者也将看到冰岛的历史文化对冰岛人的性格和价值观念的塑造,体会音乐对生命个体的改变。

《大卫·爱登堡自传》

[英]大卫·爱登堡 著  何毅 李金璇 / 奚志农 审订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0-12

对于自然纪录片爱好者而言,大卫·爱登堡几乎代表着自然科学类节目的半壁江山。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博物学家、探险家和旅行家,还作为节目主持人和制作人,为全世界观众带来了数十部记录地球环境的珍贵纪录片,讲述关于微观与宏观世界的种种。其作品包括为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的《生命之源》系列、《地球脉动》、《我们的星球》等享誉全球的经典之作,大卫·爱登堡也因此被誉为“自然纪录片之父”。

这部自传讲述了大卫·爱登堡对自然世界的热情与致力于理解自然的毕生渴求。从26岁加入BBC其,他在此工作了六十年之久,从未离开。他在书中表示:“我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度过自己一生、而且不愿停下制作节目的脚步,最根本的原因只是,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比凝望自然世界并尝试去理解它,更为深刻的快乐。”在书中,读者将跟随大卫·爱登堡的脚步,去往常人难以抵达的广袤天地、海洋与丛林的深处,了解镜头背后的惊奇与冒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不知这世上还有比凝望自然世界并尝试去理解它更为深刻的快乐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怀俄明故事、文学史研究、旅行文学、政治哲学、城市空间、海南岛、冰岛音乐、自然纪录片……

记者 | 陈佳靖

编辑 | 黄月

《恶土》

[美] 安妮·普鲁 著  裘因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11

《恶土》是美国作家安妮·普鲁的“怀俄明故事”系列的第二部,共收录短篇小说十一篇。与该系列另外两部作品《断背山》和《随遇而安》类似,《恶土》仍以怀俄明州广袤蛮荒、狂暴无常的西部大地为背景。在这里,自然的威力压倒一切,传说的力量胜过现实。小说中的人物往往要与无法控制的恶劣环境和长期以来的孤立状态作斗争。他们在牧场出生、成长,一些人深深眷恋着乡土,另一些人则奋不顾身地试图逃离。但当麻烦来临时,他们又无一例外地沉着冷静,足智多谋,凭借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

可以说,在每一个故事中,安妮·普鲁都展现了奇绝的想象力和智慧,她也将多年来在北美多地收集的在地生活事件,特别是在怀俄明州生活旅行的经历,融入到故事的创作之中。她对怀俄明州和西部历史的了解,对风景和地理的兴趣,以及对艰难环境中依靠纯粹的意志和勇气来生存的人所怀有的深切同情,让读者看到了一批特殊居民的生存图景,也为故事增添了人情味。

《在中国大地上》

[美] 保罗·索鲁 著  陈媛媛 译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0-12

如果你对何伟的“中国三部曲”印象深刻,就一定不会错过来自“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的《在中国大地上》。保罗·索鲁曾游历意大利、非洲,并先后在马拉维、乌干达和新加坡任教,现定居美国,仍四处旅行。他笔下的火车旅行文学影响了何伟等一代旅行作家,对于中国,他也毫不陌生。80年代初,保罗·索鲁首次来到中国,并在《船行中国》一书中记述了自己乘船沿长江游中国的经历。时隔六年后,他又背起行囊乘火车从欧洲出发,取道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蒙古纵贯铁路来到北京,开启了新的中国之旅。

《在中国大地上》记录的便是这趟长达一年的深度之旅。这一次,他沿着铁路走过了二十余个大小城市,目睹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巨变,对中国社会有了更为深入的观察。比起旅人趋之若鹜的景点,保罗·索鲁更喜欢观察一个个平凡中国人的生活。他在旅途中常常隐瞒身份,时而冷眼旁观,时而缠着人们问千奇百怪的问题。他用犀利幽默的口吻,一路吐槽不断,但也用冷静、理智的眼光剖析了中国人的性格,见证时代变迁下中国人的生活日常与思想变化。

《批判的文学史:现代性与形式自觉》

张旭东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 2020-11

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在上世纪80、90年代并不仅仅是一个专业分工,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思想生活和公共讨论的热点和最活跃的表达方式之一。然而,新世纪后,伴随大学文学教育的学科专业化发展,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逐渐分离,后者在学院制度中聚焦于“文学史”的研究和教学范式,逐渐失去其公共性、思想性,而更多地成为一个知识“领域”。

在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东亚研究系教授张旭东看来,如今的专业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文学和有关文学认识的内在总体性。实际上,文学批评、文学史和文学研究三者应该同在一个“阐释的循环”内部,它们之间互补的、竞争的、永远不可能穷尽的关系,构成了文学阅读和文学认识的理想原型。

在《批判的文学史》一书中,张旭东通过对鲁迅、周作人、老舍、王安忆、莫言、金宇澄等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的阐释,把握关于整个时代的总体性问题,借此呈现改革开放40年来理论对话与文化研究的思想变迁,反思“文学史”写作范式中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尽可能贴近文学文本、文学形式和文学经验,他试图建构起文学本体论和历史经验之间的总体性关系,倡导一种更为宽泛、包容、具有开拓精神的文学史写作。

《动情的理性:政治哲学作为道德实践》

钱永祥 著
三辉图书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09

本书探讨了政治哲学领域一些棘手的议题,如自由主义的道德认定、公共说理、普遍主义、多元论与美好生活等,并针对这十余年来在中文世界流传较广、影响比较大的几种政治思想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质疑。学者钱永祥认为,政治哲学虽是一种理性的活动,但其“情”的面向却不可忽视。实际上,政治哲学密切关注、介入社会生活的现实,即使最抽象的概念分析,其结论也可能影响到无数人的真实生活。因此,政治哲学其实涉及了“如何进行公共生活”的问题,这显然是一种在公共意义上的生命哲学。

本书以“动情的理性”为题,旨在强调政治哲学必须有理性才能平等地考虑所有相关者的利害,趋近于更妥当的认知,而这种理性必然源自“情”的鼓动——关怀人间的种种艰辛与苦难,不忍与不甘——才能构成实践的介入。钱永祥在本书中对于政治哲学及其实践意涵的理解,倾向于当代以平等为根本价值的自由主义。虽然这只是理解今天的时代状况与政治哲学的处境的众多可能方式之一,但其背后对伦理责任和理知责任的强调,以及对历史脉络与时代环境的判断,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城市:重新发现市中心》

[美]威廉·H.怀特 著  叶齐茂 倪晓晖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10

威廉·H. 怀特是《财富》杂志编辑,也是美国关于城市、人与开放空间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评论家。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怀特时常漫步于市区的大小街道,观察人们如何使用街头巷尾和公共空间。他的研究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致力于重新发现市中心,并针对城市规划设计提出可行的建议。怀特认为,应该把城市看作人的居住地,而不是简单地作为经济机器、交通节点或巨大的建筑展示平台。

这部《城市:重新发现市中心》最初于1988年出版,是怀特探讨城市空间开发的集大成之作。本书的前2/3展示了怀特多年来对美国城市的调查研究成果,旨在回答究竟是什么让城市运转起来。怀特尤其强调身体力行的观察和记录,他曾表示,对城市的热爱始于街头巷尾,因为大街小巷是通往市中心的途径,而街头巷尾是人们聚集的地方。怀特利用超8延时摄影机、手绘示意图、图示表格等工具,详细分析了城市中心地区的广场、街道、小公园和市场里人的行为。书中另外1/3则聚焦于那些放弃城区而落脚郊区和远郊大学园区的企业,展现了人口密度与经济健康的深层联系。

《珠崖:12世纪之前的海南岛》

[美] 薛爱华 著  程章灿 陈灿彬 译
后浪×楚尘文化丨九州出版社 2020-12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12世纪之前的海南岛,准确的时间跨度是从远古时期到北宋末年。但全书的重点是8世纪到11世纪,正是在这个时段内,有关海南的材料才开始变得丰富起来。在书中,美国著名汉学家薛爱华分别从历史、自然、居民、交通及中央王朝贬谪之士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当时海南岛的情况,着重描述海南岛的开发历史。今天中国南边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的最北部,在古代构成一个区域,称为“岭南”或“南越”,海南正属于这个地区。

全书援引了大量文献综述和早期的史料记载,体现了薛爱华重视传统的古典文献学,同时又结合人类学、文化学的研究方法。这些参考资料包括各类图经(附有插图的地方志),介绍海南及更南地区的地理、民族和经济情况的《岭外代答》,与前书主题相类的《桂海虞衡志》,以及堪称南宋时代通志,对古迹、当地传说和地名沿革尤具研究价值的《舆地纪胜》等。苏轼的海南经历及其海南诗作也是主要的文献依据之一。

《尖叫的经典:冰岛音乐简史》

张长晓  [冰]古尼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0-12

提到冰岛音乐,人们往往将其视为高级、领先、创新的代名词。为什么人口如此稀少的国家能产生这么多好音乐?至今没人能给出完美回答。事实上,在19世纪中叶时,冰岛只是一个贫穷的小国家,当地人常年处于无边无际的黑暗和令人窒息的寒冷中,唯一的乐趣便是音乐和舞蹈。1836年,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当时唯一的音乐会从哥本哈根进口了一架手风琴和25首歌曲,自此开启了冰岛人对音乐文化的广泛探索。

在这部冰岛音乐简史中,乐评人张长晓和来自冰岛的古尼为乐迷们系统地梳理了冰岛音乐的发展历程,其中包括摇滚、朋克、民谣、嘻哈、雷鬼、重金属、电音等音乐流派在冰岛的出现、发展和更迭流变,也详细地介绍了代表性的冰岛音乐人和音乐作品。在张长晓看来,冰岛音乐的核心特色就是“很少循规蹈矩”,冒险、大胆、前卫、与众不同的音乐,在这里受到尊重和欢迎。透过音乐,读者也将看到冰岛的历史文化对冰岛人的性格和价值观念的塑造,体会音乐对生命个体的改变。

《大卫·爱登堡自传》

[英]大卫·爱登堡 著  何毅 李金璇 / 奚志农 审订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0-12

对于自然纪录片爱好者而言,大卫·爱登堡几乎代表着自然科学类节目的半壁江山。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博物学家、探险家和旅行家,还作为节目主持人和制作人,为全世界观众带来了数十部记录地球环境的珍贵纪录片,讲述关于微观与宏观世界的种种。其作品包括为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的《生命之源》系列、《地球脉动》、《我们的星球》等享誉全球的经典之作,大卫·爱登堡也因此被誉为“自然纪录片之父”。

这部自传讲述了大卫·爱登堡对自然世界的热情与致力于理解自然的毕生渴求。从26岁加入BBC其,他在此工作了六十年之久,从未离开。他在书中表示:“我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度过自己一生、而且不愿停下制作节目的脚步,最根本的原因只是,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比凝望自然世界并尝试去理解它,更为深刻的快乐。”在书中,读者将跟随大卫·爱登堡的脚步,去往常人难以抵达的广袤天地、海洋与丛林的深处,了解镜头背后的惊奇与冒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