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Jackie LXX
由于春节因素,1月份的销量数据来得晚了一些,不过也看出各大车企在1月份批售和零售增幅都不小,这主要还是得益于春节临近导致的购车潮。简单来看,四家日系品牌的零售销售中,本田继续保持了高达20%以上的高增长,而丰田则一改去年年末的不温不火,创下了30%以上增速,品牌总量上再次逼近日产。日产和马自达维持相对稳定的增长,不过主要还是这两家在重新调整产品线。
有意思的是,驾仕派对比了2015年12月和今年1月份的销量,可以看出这几个日系品牌在销量数据上都有异动,比如本田缤智卖了2万辆,东风日产轩逸批售数却跌回到1.6万辆。对此,驾仕派认为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部分车企去年末为目标销量而压库,同时也有另一些车企在12月份藏了量。
日产:老大位置稳不稳 新轩逸很关键
2016年1月,日产在中国市场零售销量为12.73万辆,同比增长9.4%。遗憾的是,驾仕派并没有找到日产公布的相关车型终端销量,但是按照之前的销量预计,轩逸、天籁依旧是主销车型,而且轩逸的零售销量应该也在3-4万辆左右。
同时,东风日产方面给出的批售数据为全月81491辆,同比增幅仅为1.5%。但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个月轩逸的销量回落至16084辆,跌幅36.6%,销量仅排在轿车区隔的21位。这显然和之前每个月动辄3、4万辆,和朗逸轮流坐庄的情况有了很大区别。难道是轩逸突然失宠?其实并不是这样,驾仕派得到的消息是新轩逸将在3月4日上市,考虑到2月份春节会休息长达10天以上,这也意味着东风日产1月份就要开始切换生产,所以现款轩逸批售量下滑是正常的。不过看日产零售销量依然稳定在12万辆以上,这就证明在终端市场轩逸应该还是有4万辆左右的销量。
另一方面,新蓝鸟作为一款造型风格明显的年轻化车型,1月份销量继续保持在万辆以上,这证明东风日产在中级车市场的双车策略是正确的。即便是轩逸的销量有大幅度变化,但是这款新增车型的及时补充,让东风日产1月份销量并没有受到影响,这也是东风日产今年强过北京现代的地方。后者1月份销量仅为75236辆,再次被东风日产超过,其主力车型朗动和轩逸一样遭遇了35%的下滑,可也就缺乏类似新蓝鸟车型的补位。
此外,东风日产的SUV车型组表现很强势,启辰T70销量过万达到10967辆,应该是顺利承接了老逍客的部分客户,成为继奇骏之后的第二SUV主力。再加上新逍客为8474辆、楼兰为1863辆,这表示东风日产SUV车型区隔销量超过3.8万辆,占到总销量的47%以上。好的一方面来说,东风日产通过提前布局SUV车型给自己找到了销量新支柱;但不好的一方面是除开SUV车型和轩逸、蓝鸟,东风日产其他9款车型乏善可陈。好在因为SUV车型和轩逸的强势销量,东风日产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天籁、骐达等曾经的当家车型进行调整,以实现进一步的销量增长。
丰田:听说很多车型会导入 可是都没个准信
丰田1月份在中国市场零售销量为12.5万辆,同比大幅攀升32.1%。这个高增长的背后其实是和2014年12月的压库有很大关系,当时过分的压库导致了2015年1月的批售数大幅回落,再加上2015年12月丰田甚至可能藏量了,所以2016年1月的数据就极为好看。
两家合资公司的零售和批售数据差距也较大,广汽丰田在1月份的零售销量为5.54万辆,而中汽协方面给出的批售量为4.5万辆;一汽丰田的两组数据则是零售接近7万辆,批售为5.26万辆。
两大合资公司中,广汽丰田2016年1月实现零售销量55,431辆,创下历史最高单月销量纪录,比去年同期增长44.1%。一汽丰田上月销量也同比增长2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丰田给出这样一个数据,雷凌汽油版的终端销量为1.88万辆,而混动版实销为2411辆,这意味着雷凌竟然成为了两万辆俱乐部的成员,和卡罗拉相比差距仅在几千辆。当然,同样的,批售销量数据还是有一些误差,卡罗拉批售为24555辆,而雷凌为14447辆,但是统一统计口径对比,这组数据的增幅同样达到惊人的50%以上。
其他车型上,凯美瑞、威驰、致炫都算稳定,唯有新皇冠依旧低迷。皇冠1月份销售1500辆的数据和我们12月份分析的一样,2.0T也拯救不了它,RAV4也是继续不温不火,汉兰达也依旧被锐界抛在身后。
之前我们提到丰田在国内的新车布局上完全是空白信息,不过驾仕派从最近一汽丰田的经销商年会上得到了一些新动向。一汽丰田提出2020年要达到100万辆规模,相比现在几乎是增长40%,而这个百万辆规模的达到成是通过5年导入15款以上车型完成了。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一汽丰田将在2018年导入丰田TNGA模块化平台,这个可以生产传统动力和混合动力车型的全新技术平台的导入就意味着一汽丰田会加大对混合动力车型的部署。而据一汽丰田透露,对于是否导入丰田小型SUV 车型C-HR还在论证,驾仕派推测这是是丰田的必选项,可能现在只是在思考如何分配给两个合作伙伴的问题。
但即便有如此雄心勃勃的新车导入计划,对于一汽丰田而言还是很久远,2018年才开始导入新平台车型,那么这两年就只能在现有基础上“苦练内功”——按照一汽丰田的说法,2016年被称为巩固基盘,2017年将重建“具有行业领军能力”的销售体制,言下之意没有什么新车。
本田:抓紧时间超过丰田 车型上来就很快了
1月份,本田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国产车终端销售成绩为10.74万辆,同比增幅为20.7%。其中,广汽本田的零售销量为59755辆,同比增长1.7%,但批售量为43008辆,同比增长25%。东风本田的零售销量为47602辆,增幅高达57.6%,批售量42,137辆,同比增长70.9%。可以看出,东本在库存管理上更为精确,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可能更小一些,而广本则可能是去年年末为了冲刺销量目标提前压了一些量。
数据异动主要是由缤智引起的。1月份缤智零售量超过2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但是批售量依然保持在1.2万辆的水平。
不过广本的其他车型在终端表现也不错,锋范开始发力达到9419辆,飞度也维持在9000辆水平,雅阁为8000辆左右。可是和终端销量对比,批售量就不太乐观,飞度是九千多辆,凌派七千多辆、雅阁只有四千多辆,锋范的批售量总算降低到五千辆左右了。这里特别说一下雅阁,雅阁的中期改款车型江湖在3月份发布,目前也是进行生产切换,而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新雅阁比北美版的中期改款还要好看,为此我很看好新雅阁接下来将超过凯美瑞和天籁成为日系中高级车领头羊。
东本方面的批售数据主要是CR-V继续保持不错的势头,1.4万辆的水平还是日系SUV第二,而哥瑞仅有3000多辆,思铂睿很遗憾在降价以后也没有能够维持向上的势头。倒是新的艾力绅卖出了1000多辆,是否能成为奥德赛第二还有待观察。
同时,本田还公布了旗下豪华品牌讴歌1月的终端销量,的确有点惨不忍睹,但是本田也实在“太够意思”了。讴歌1月份在中国销售了177辆新车,比2015年1月的230辆同比下滑23.0%,其中MDX为34辆、RDX为102辆,ILX为31辆,TLX还有10辆。但是随着讴歌国产SUV的上市,讴歌经销商可能会迎来一个新的机会,据悉,这款全新豪华SUV将比RDX更低一个级别,大致级别定位和奥迪Q3、宝马X1类似,也就是比缤智更大一些。驾仕派认为如果这款新车能够在25万元左右起步,讴歌品牌说不定能够冲过年销量5000辆这个生死门槛。
马自达的慢和铃木的无所谓
马自达1月在华销量为25954辆,同比增长5.7%,这已经是马自达连续12个月实现同比增长。虽然这个增幅并不好看,但是考虑到一汽马自达同比减少了25.6%的前提,总体还是值得称赞的。当然,长安马自达销售19529辆几乎是马自达在中国市场的绝大部分。
具体车型中,昂克赛拉的批售量和终端零售销量都在1.3万辆左右,增幅在40%左右,显然在中级车市场已经有了稳固的地位,再也不想上一代车型那样卖的磕磕绊绊。而CX-5的5000辆左右的稳定销量也是尤为难得,毕竟长安马自达也就这两款车。相比之下,一汽马自达在1月份阿特兹销量又回到了2400辆左右,马自达6也仅为1700辆,CX-7刚刚600辆出头。
从马自达的销量格局中可以看出,马自达亟需对当前中国市场的车型进行重新梳理,尤其是在昂克赛拉和CX-5还能支撑长安马自达的时候。驾仕派认为,一汽马自达放弃马自达6和CX-7势在必行,老年款车型对于品牌的伤害尤大,而阿特兹应该迅速中期改款重新赋予其营销声音。听闻基于阿特兹的跨界车型被命名CX-4会更先上市,而后还会有一款全新打造的紧凑级新车给一汽马自达,如此以来一汽马自达还是有救的,至于那款全新紧凑级新车是什么就值得期待了。长安马自达方面反而更慢一些,CX-3还没有后续情况,而马自达2在海外都要中期改款了国内还没导入,不知道是不是会直接导入中期版车型。
长安铃木在1月份总算迎来了销量反弹,主要原因还是新车维特拉带来了4879辆的新增销量,当然目前还不知道是新车上市铺货还是真实销售。但是其他几款车型,包括锋驭、启悦这类新车在内,销量同比依然下滑30%~50%,总计加起来也就和北斗星+利亚纳一样,看来长安铃木是打算置之死地而后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