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傅聪: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傅聪: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我们以此文对其人生进行一些回顾,也以此文悼念、纪念这位曾踏遍十方,名扬四海的钢琴家。

 

文|小鹿角音乐评论 丁满

编辑|阿蒙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为其儿傅聪写下这样一段话:“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你永远不要害怕孤独,你孤独了才会去创造,去体会,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傅聪漫长的一生,正如其父所言:赤子、孤独、创造。他不仅是一个钢琴家,更是一个艺术家,而最重要的,是他得以自我实现,并在这个过程里迸发了生命的力量。

1943年,9岁的傅聪开始学习钢琴。一年之后,他拜师意大利音乐家梅百器,而梅百器是钢琴大师李斯特的再传弟子,傅聪在其门下学习三年。而后,他又师从上海音乐学院勃朗斯坦教授。可以说,这两位老师为傅聪日后的音乐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动机。

1954年,因傅聪在音乐上的过人天赋和潜力,他受中国政府的派遣,远赴波兰留学,并在一年之后参加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最终获得第三名的奖项。同时,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有东方人在此赛中获奖,而此时的傅聪年仅21岁,这不仅是傅聪个人的成就,也即将预示着东方人的名字,将会被更多的载入西方音乐语境的历史史册。

而众所周知,傅聪的钢琴演奏涵盖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作品,从巴赫到莫扎特,从贝多芬到肖邦。而也许正是因为傅聪能将肖邦的作品演奏得行云流水,而肖邦又是一位波兰作曲家,也因此,傅聪在留学波兰期间,受到了波兰人的极大认同和欢迎。可就在此时,傅雷却在家书中告诫傅聪: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畏惧、戒备的感觉。

对于傅聪而言,从小生长在中国,自然是对中国的人文、环境有着深厚的感情。而尽管他在异乡获得极大的称赞,身旁却没有亲人伴其左右,也多多少少会倍感孤独。于是他回信给父亲:“我在波兰,波兰人爱我爱得那么深,那么热。我也爱波兰,爱得一样深,一样热。他们都说,我是一个波兰化的中国人,中国籍的波兰人,但我究竟还是属于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想念祖国,想念它美丽的山河。”

遗憾的是,傅聪和家乡的缘分似乎充满了坎坷。1959年,傅聪之父傅雷因卷入斗争,又在一些傅聪个人的复杂因素推动下,他便远赴英国,却也因此而开始踏足世界各个角落,以“钢琴诗人”的头衔闻名世界。

23年后,傅聪受中央音乐学院的聘请,成为钢琴系的兼职教授。于此,他和家乡之间,有了如回归之意的联结。3年之后,他又担任“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评委,而此时的他,已经51岁。当他以评委的身份出现在“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之上,当他回望自己的人生,一定能够看见当年21岁的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远走他乡,享有盛名,其个中感受,定百感交集。

实际上,傅聪的音乐生涯同其父有着紧密的关联,可以说,傅雷是傅聪的启蒙老师之一,其重要性不亚于他日后的老师们。

早在40年代初,在傅聪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日本军队包围上海,傅雷为保证孩子的安全,便禁止孩子离家玩耍。他规定,傅聪必须每日在家练琴。而尽管那时的傅聪年纪尚小,却早已表现出了他的过人之处。他不仅对万事万物都有着无穷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保持高强度的专注。一旦他真正沉浸在某件事情中,他便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是傅聪日后得以成就自我的最大天分之一。

某次练琴,傅聪非常专注,练着练着,他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一段他从没有听过的旋律,于是他不知不觉间脱离了正在演奏的乐谱,转而将自己的旋律弹了下来。而此时,正在二楼工作的父亲听到琴声,便来到傅聪身旁,而傅聪面对自己的严父,表露了出了胆怯,以为父亲要开始批评他心不在焉。结果父亲不但没有批评,反而示意他将自己的旋律重新演奏一遍,甚至还将旋律记录在了五线谱上,并为此曲起名叫《春天》。这一次,傅聪表现出了他极为强大的创造力。

而创造力,总是和个性、独立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唯有真正独立,创造力才能够得到伸展。而傅聪就和所有拥有创造力的人一样,不仅充满奇思妙想,同时也有着“反叛”的一面,有时,这会让他藐视身边的一些“规则”。尤其是身处父亲的严厉教条之下,他的“反叛”便展现得相当明显。他会经常偷偷跑出家门,独自上街,不为别的,只为看看街上的车水马龙,却又因为他好奇、专注的个性,甚至让他在欣赏街边美景的时候,忘了脚下的路,结果一头撞上电线杆。

关于傅聪的“反叛”,还有一则趣闻。在日军侵华之后,傅聪一家曾暂时定居云南昆明。解放以后,傅聪的家人决定全家迁回上海,唯独将傅聪留在昆明继续学习。为此,傅雷还特地委托他的好友照看傅聪。而此时的傅聪对这个决定并不满意,因为他一心想要回到上海继续学习音乐,但此时的他身无分文,无法回家。于是他发动了身边的同学、朋友,以他的个人钢琴演奏会为由进行募捐,结果就这样,傅聪解决了自己的路费问题,踏上了回家的旅途,甚至都没有告知那位照看他的父亲的朋友。

在《傅雷家书》由作家楼适夷所写的代序中,他曾提到傅雷对此事的看法,说:“你看,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把帽子脱下翻过来,大家帮帮忙,这孩子就是这样回上海来了。”

所谓艺术家在艺术中的个性,实则来自于艺术家的人格。一个艺术家在艺术中所表达的一切,统统都取决于他这个人的人格层面。而尽管傅聪的演奏技巧非常精湛,但是一个艺术家弱没有人格作为动力,技巧又有什么用呢。傅聪的一生,有趣、幽默,他不仅游历四方,享有盛誉,但却也有不少的坎坷。这所有的坎坷,都和他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特质所挂钩。而这些坎坷,还包括了他的婚姻。

傅雷曾和傅聪说:“热情是一朵美丽的火花,美则美矣,奈何不能持久。”当时的傅聪,已经远赴国外,在国际上有了自己的盛名。也因此,他结识了许多闻名世界的音乐家,这其中就包括小提琴演奏家梅纽因,他们不仅相互欣赏对方的音乐技艺,并且成为了很好的私交。也就是在这时,傅聪爱上了梅纽因的女儿弥拉。于是他写信告知家人,决定要和其共度余生。傅雷回信:“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浑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傅雷还说:“对方把你作为她整个的世界固然很危险,但也很宝贵。”

“固然很危险,但也很宝贵。” 严肃的傅雷,在这句话中表达了他作为一个父亲人格中的灵活性,通透且明智。而后,26岁的傅聪和21岁的弥拉举行了婚礼。但这场婚姻生活并不太顺利。作为一个演奏家,傅聪经常忙于演出,的确无暇顾及家庭生活,这使得弥拉倍感孤独,而这,也是人之常情。

结婚3年后,弥拉怀上了身孕,在孩子尚未出生之时,傅雷便给孩子想好了名字,若是男孩,就叫凌霄,若是女孩,则叫凌云。随后,凌霄出生。不幸的是,傅雷从未见过这个小孩。1966年9月3日,傅雷夫妇自尽而亡。

十几年后,傅聪的婚姻告一段落,用傅聪自己的话来说,是“终因东、西方人秉性差异太大。”他和弥拉曾组建的家庭破裂了。

也许是出于苦闷,也许是出于抑郁的情绪,在结束了和弥拉的婚姻之后,傅聪又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次婚姻,而这次婚姻则更为草率,仅仅维持了三个月便结束。而后,他又结识了同为钢琴家的卓一龙。而这一次婚姻不同以往,它最终得以持久。

1974年,傅聪和卓一龙生下一子,而此时的傅聪已经无法请自己的父亲为儿子取名,于是他用了当年的另一个名字—“凌云”为次子取名。

关于傅聪这一生的轨迹,除去《傅雷家书》之外,我们很难得知他是如何看待他的人生的。1934年,傅聪作为新生儿降临到这个世界,若那时的他已经得知他日后的成就、坎坷,他是否会选择继续长大呢。当然,我们无法回头去选择自己的人生。但重要的,是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是否能够以新生儿一般的眼光和感知去看待未来的一切,而这个过程中,有好奇、有创造、有孤独、有坎坷。这本就是人生的样子。而有的人,也注定要来到这个世界上去经历这一切,傅聪便是了。

昨日,傅聪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于伦敦去世,享年86岁。我们以此文对其人生进行一些回顾,也以此文悼念、纪念这位曾踏遍十方,名扬四海的钢琴家。再借其父之言:“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你永远不要害怕孤独,你孤独了才会去创造,去体会,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傅聪: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我们以此文对其人生进行一些回顾,也以此文悼念、纪念这位曾踏遍十方,名扬四海的钢琴家。

 

文|小鹿角音乐评论 丁满

编辑|阿蒙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为其儿傅聪写下这样一段话:“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你永远不要害怕孤独,你孤独了才会去创造,去体会,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傅聪漫长的一生,正如其父所言:赤子、孤独、创造。他不仅是一个钢琴家,更是一个艺术家,而最重要的,是他得以自我实现,并在这个过程里迸发了生命的力量。

1943年,9岁的傅聪开始学习钢琴。一年之后,他拜师意大利音乐家梅百器,而梅百器是钢琴大师李斯特的再传弟子,傅聪在其门下学习三年。而后,他又师从上海音乐学院勃朗斯坦教授。可以说,这两位老师为傅聪日后的音乐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动机。

1954年,因傅聪在音乐上的过人天赋和潜力,他受中国政府的派遣,远赴波兰留学,并在一年之后参加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最终获得第三名的奖项。同时,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有东方人在此赛中获奖,而此时的傅聪年仅21岁,这不仅是傅聪个人的成就,也即将预示着东方人的名字,将会被更多的载入西方音乐语境的历史史册。

而众所周知,傅聪的钢琴演奏涵盖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作品,从巴赫到莫扎特,从贝多芬到肖邦。而也许正是因为傅聪能将肖邦的作品演奏得行云流水,而肖邦又是一位波兰作曲家,也因此,傅聪在留学波兰期间,受到了波兰人的极大认同和欢迎。可就在此时,傅雷却在家书中告诫傅聪: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畏惧、戒备的感觉。

对于傅聪而言,从小生长在中国,自然是对中国的人文、环境有着深厚的感情。而尽管他在异乡获得极大的称赞,身旁却没有亲人伴其左右,也多多少少会倍感孤独。于是他回信给父亲:“我在波兰,波兰人爱我爱得那么深,那么热。我也爱波兰,爱得一样深,一样热。他们都说,我是一个波兰化的中国人,中国籍的波兰人,但我究竟还是属于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想念祖国,想念它美丽的山河。”

遗憾的是,傅聪和家乡的缘分似乎充满了坎坷。1959年,傅聪之父傅雷因卷入斗争,又在一些傅聪个人的复杂因素推动下,他便远赴英国,却也因此而开始踏足世界各个角落,以“钢琴诗人”的头衔闻名世界。

23年后,傅聪受中央音乐学院的聘请,成为钢琴系的兼职教授。于此,他和家乡之间,有了如回归之意的联结。3年之后,他又担任“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评委,而此时的他,已经51岁。当他以评委的身份出现在“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之上,当他回望自己的人生,一定能够看见当年21岁的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远走他乡,享有盛名,其个中感受,定百感交集。

实际上,傅聪的音乐生涯同其父有着紧密的关联,可以说,傅雷是傅聪的启蒙老师之一,其重要性不亚于他日后的老师们。

早在40年代初,在傅聪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日本军队包围上海,傅雷为保证孩子的安全,便禁止孩子离家玩耍。他规定,傅聪必须每日在家练琴。而尽管那时的傅聪年纪尚小,却早已表现出了他的过人之处。他不仅对万事万物都有着无穷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保持高强度的专注。一旦他真正沉浸在某件事情中,他便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是傅聪日后得以成就自我的最大天分之一。

某次练琴,傅聪非常专注,练着练着,他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一段他从没有听过的旋律,于是他不知不觉间脱离了正在演奏的乐谱,转而将自己的旋律弹了下来。而此时,正在二楼工作的父亲听到琴声,便来到傅聪身旁,而傅聪面对自己的严父,表露了出了胆怯,以为父亲要开始批评他心不在焉。结果父亲不但没有批评,反而示意他将自己的旋律重新演奏一遍,甚至还将旋律记录在了五线谱上,并为此曲起名叫《春天》。这一次,傅聪表现出了他极为强大的创造力。

而创造力,总是和个性、独立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唯有真正独立,创造力才能够得到伸展。而傅聪就和所有拥有创造力的人一样,不仅充满奇思妙想,同时也有着“反叛”的一面,有时,这会让他藐视身边的一些“规则”。尤其是身处父亲的严厉教条之下,他的“反叛”便展现得相当明显。他会经常偷偷跑出家门,独自上街,不为别的,只为看看街上的车水马龙,却又因为他好奇、专注的个性,甚至让他在欣赏街边美景的时候,忘了脚下的路,结果一头撞上电线杆。

关于傅聪的“反叛”,还有一则趣闻。在日军侵华之后,傅聪一家曾暂时定居云南昆明。解放以后,傅聪的家人决定全家迁回上海,唯独将傅聪留在昆明继续学习。为此,傅雷还特地委托他的好友照看傅聪。而此时的傅聪对这个决定并不满意,因为他一心想要回到上海继续学习音乐,但此时的他身无分文,无法回家。于是他发动了身边的同学、朋友,以他的个人钢琴演奏会为由进行募捐,结果就这样,傅聪解决了自己的路费问题,踏上了回家的旅途,甚至都没有告知那位照看他的父亲的朋友。

在《傅雷家书》由作家楼适夷所写的代序中,他曾提到傅雷对此事的看法,说:“你看,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把帽子脱下翻过来,大家帮帮忙,这孩子就是这样回上海来了。”

所谓艺术家在艺术中的个性,实则来自于艺术家的人格。一个艺术家在艺术中所表达的一切,统统都取决于他这个人的人格层面。而尽管傅聪的演奏技巧非常精湛,但是一个艺术家弱没有人格作为动力,技巧又有什么用呢。傅聪的一生,有趣、幽默,他不仅游历四方,享有盛誉,但却也有不少的坎坷。这所有的坎坷,都和他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特质所挂钩。而这些坎坷,还包括了他的婚姻。

傅雷曾和傅聪说:“热情是一朵美丽的火花,美则美矣,奈何不能持久。”当时的傅聪,已经远赴国外,在国际上有了自己的盛名。也因此,他结识了许多闻名世界的音乐家,这其中就包括小提琴演奏家梅纽因,他们不仅相互欣赏对方的音乐技艺,并且成为了很好的私交。也就是在这时,傅聪爱上了梅纽因的女儿弥拉。于是他写信告知家人,决定要和其共度余生。傅雷回信:“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浑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傅雷还说:“对方把你作为她整个的世界固然很危险,但也很宝贵。”

“固然很危险,但也很宝贵。” 严肃的傅雷,在这句话中表达了他作为一个父亲人格中的灵活性,通透且明智。而后,26岁的傅聪和21岁的弥拉举行了婚礼。但这场婚姻生活并不太顺利。作为一个演奏家,傅聪经常忙于演出,的确无暇顾及家庭生活,这使得弥拉倍感孤独,而这,也是人之常情。

结婚3年后,弥拉怀上了身孕,在孩子尚未出生之时,傅雷便给孩子想好了名字,若是男孩,就叫凌霄,若是女孩,则叫凌云。随后,凌霄出生。不幸的是,傅雷从未见过这个小孩。1966年9月3日,傅雷夫妇自尽而亡。

十几年后,傅聪的婚姻告一段落,用傅聪自己的话来说,是“终因东、西方人秉性差异太大。”他和弥拉曾组建的家庭破裂了。

也许是出于苦闷,也许是出于抑郁的情绪,在结束了和弥拉的婚姻之后,傅聪又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次婚姻,而这次婚姻则更为草率,仅仅维持了三个月便结束。而后,他又结识了同为钢琴家的卓一龙。而这一次婚姻不同以往,它最终得以持久。

1974年,傅聪和卓一龙生下一子,而此时的傅聪已经无法请自己的父亲为儿子取名,于是他用了当年的另一个名字—“凌云”为次子取名。

关于傅聪这一生的轨迹,除去《傅雷家书》之外,我们很难得知他是如何看待他的人生的。1934年,傅聪作为新生儿降临到这个世界,若那时的他已经得知他日后的成就、坎坷,他是否会选择继续长大呢。当然,我们无法回头去选择自己的人生。但重要的,是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是否能够以新生儿一般的眼光和感知去看待未来的一切,而这个过程中,有好奇、有创造、有孤独、有坎坷。这本就是人生的样子。而有的人,也注定要来到这个世界上去经历这一切,傅聪便是了。

昨日,傅聪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于伦敦去世,享年86岁。我们以此文对其人生进行一些回顾,也以此文悼念、纪念这位曾踏遍十方,名扬四海的钢琴家。再借其父之言:“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你永远不要害怕孤独,你孤独了才会去创造,去体会,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