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北大光华:今年中国GDP增速或达9%,下半年压力较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北大光华:今年中国GDP增速或达9%,下半年压力较大

北大光华课题组指出,随着复苏动能逐渐减弱,尤其是下半年增长回归正常轨道之后,中国经济可能因动力不足而再次面临较大压力。

2017年6月27日,工人在山东省潍坊青州市一制造业企业装配车间内组装生产除雪车设备。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思想力”宏观经济课题组日前发布报告称,今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8.2%-9%,全年呈现前高后低走势。随着复苏动能逐渐减弱,尤其是下半年增长回归正常轨道之后,中国经济可能因动力不足而再次面临较大压力。

报告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颜色执笔。报告称,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18%左右,之后逐季放缓至9%、6%和5.5%左右,趋近经济长期潜在增长率。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报告指出,今年出口是否可持续高增长取决于海外疫情形势。由于防疫物资需求拉动与海外订单转移,2020年中国出口增速超预期地保持高位,海关总署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11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高达21.1%。

报告认为,虽然当前各国相继批准疫苗上市并公布接种计划,但疫苗的生产、分配、物流以及注射仍将需要1-2个季度的时间,因此预计今年上半年出口仍有望保持韧性。但受到2021年上半年人民币继续升值以及国外制造业逐步恢复的影响,全球经济在下半年有望重回正轨,对中国出口压力预计或于下半年开始体现,届时出口增速或面临零增长。

从投资来看,长期以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基建投资去年表现不佳,2020年前11个月近乎零增长。北大光华课题组认为,今年基建投资依然难有起色。一方面,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为做好“六保”“六稳”工作,财政支出须向民生领域倾斜,另一方面,优质的基建项目相对缺乏,因此基建投资的规模将受到限制。此外,在宏观经济稳步恢复、地方政府债务率逼近警戒线、地方债资金闲置等情况下,预计今年新增专项债规模或将出现回落,特别抗疫国债大概率将不再发行。今年基建投资大体稳定,可能仅略高于2020年,呈现微弱反弹。

对于消费,北大光华课题组认为,居民收入下降压制消费支出,内需提振仍需时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仍未转正,社消零售总额较上年同期下降4.8%。

考虑到上述问题,报告认为,今年货币与财政政策应相机抉择、温和回归。

货币政策方面,报告指出,应进一步加强精准调控,重点施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形成支持。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存在不对称性,货币政策应对下游行业、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等重点领域做出长时间支持,做好稳企业保就业纾困政策的适当接续。

财政政策方面,报告认为,出于财政可持续的角度,去年为应对疫情实施的各项税收优惠应逐步回归正常,但是出于惠民生的考虑,应进一步压缩中央预算内财政支出,并继续压降非税费用。

报告特别指出,未来中国经济走势与经济结构转型趋势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密切相关。

报告预计,今年中国政府将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大力发展租赁住房,“科技创新”领域改革,资本市场改革,产业结构升级,都市圈建设等。

报告分析称,随着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劳动力流动进一步畅通,在解决城市人口工作地和居住地相一致的问题后,将能更好地释放消费潜力,尤其促进服务消费。

此外,报告认为,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升级,使投资逐步摆脱对房地产与基建的过度依赖。 未来五年,对核心技术领域的政策支持将成为重点,在向高端制造的产业升级过程中,投资有望逐步摆脱对房地产与基建的过度依赖,使制造业投资在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北大光华:今年中国GDP增速或达9%,下半年压力较大

北大光华课题组指出,随着复苏动能逐渐减弱,尤其是下半年增长回归正常轨道之后,中国经济可能因动力不足而再次面临较大压力。

2017年6月27日,工人在山东省潍坊青州市一制造业企业装配车间内组装生产除雪车设备。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思想力”宏观经济课题组日前发布报告称,今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8.2%-9%,全年呈现前高后低走势。随着复苏动能逐渐减弱,尤其是下半年增长回归正常轨道之后,中国经济可能因动力不足而再次面临较大压力。

报告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颜色执笔。报告称,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18%左右,之后逐季放缓至9%、6%和5.5%左右,趋近经济长期潜在增长率。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报告指出,今年出口是否可持续高增长取决于海外疫情形势。由于防疫物资需求拉动与海外订单转移,2020年中国出口增速超预期地保持高位,海关总署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11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高达21.1%。

报告认为,虽然当前各国相继批准疫苗上市并公布接种计划,但疫苗的生产、分配、物流以及注射仍将需要1-2个季度的时间,因此预计今年上半年出口仍有望保持韧性。但受到2021年上半年人民币继续升值以及国外制造业逐步恢复的影响,全球经济在下半年有望重回正轨,对中国出口压力预计或于下半年开始体现,届时出口增速或面临零增长。

从投资来看,长期以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基建投资去年表现不佳,2020年前11个月近乎零增长。北大光华课题组认为,今年基建投资依然难有起色。一方面,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为做好“六保”“六稳”工作,财政支出须向民生领域倾斜,另一方面,优质的基建项目相对缺乏,因此基建投资的规模将受到限制。此外,在宏观经济稳步恢复、地方政府债务率逼近警戒线、地方债资金闲置等情况下,预计今年新增专项债规模或将出现回落,特别抗疫国债大概率将不再发行。今年基建投资大体稳定,可能仅略高于2020年,呈现微弱反弹。

对于消费,北大光华课题组认为,居民收入下降压制消费支出,内需提振仍需时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仍未转正,社消零售总额较上年同期下降4.8%。

考虑到上述问题,报告认为,今年货币与财政政策应相机抉择、温和回归。

货币政策方面,报告指出,应进一步加强精准调控,重点施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形成支持。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存在不对称性,货币政策应对下游行业、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等重点领域做出长时间支持,做好稳企业保就业纾困政策的适当接续。

财政政策方面,报告认为,出于财政可持续的角度,去年为应对疫情实施的各项税收优惠应逐步回归正常,但是出于惠民生的考虑,应进一步压缩中央预算内财政支出,并继续压降非税费用。

报告特别指出,未来中国经济走势与经济结构转型趋势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密切相关。

报告预计,今年中国政府将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大力发展租赁住房,“科技创新”领域改革,资本市场改革,产业结构升级,都市圈建设等。

报告分析称,随着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劳动力流动进一步畅通,在解决城市人口工作地和居住地相一致的问题后,将能更好地释放消费潜力,尤其促进服务消费。

此外,报告认为,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升级,使投资逐步摆脱对房地产与基建的过度依赖。 未来五年,对核心技术领域的政策支持将成为重点,在向高端制造的产业升级过程中,投资有望逐步摆脱对房地产与基建的过度依赖,使制造业投资在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