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创造力一定会填平欲望的沟壑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创造力一定会填平欲望的沟壑吗?

汽车一定会沿着人为驾驶-半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轨迹演化,这个进程绝对不是对传统的挑战,而是进化的法则。

作者:李一帆

人类的发展源于无休止的斗争,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不亦乐乎。距今20万年前,智人在东非诞生,利用历史长河中沧海一粟的时光,统治了世界。凭借一颗最强大脑,人类改变了身边的一切。我们将世间万物用元素的形式重新排列组合,创造出了本不该属于这个星球的产物。人类,才是现实生活中真正的造物者。

在唐朝时期,中华第一奇书《推背图》便在第五十六像中预言到:“飞者非鸟、潜者非鱼”。用现代的视角就很容易解读,天上飞的除了鸟,还有飞机、火箭,水里游的除了鱼,还有潜艇、舰队。而地上跑的,也早不是利用马匹作为动力的马车,而是被内燃机和电动机以及各种信息技术所替代的汽车,说不定哪一天汽车也能上天入水。

过去,汽车是彰显身份地位的奢品;现在,汽车是提高人们出行效率的工具;未来,汽车将成为人类生活的载体,它不仅能解放我们的双腿,还能取代我们的眼、手,甚至是大脑,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从A点到B点的旅程。这个曾经出现在很多科幻电影里的一幕,或许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我们称之为“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现阶段还只停留在谷歌和奥迪等部分车企的研发阶段,到目前为止谷歌已经累积了70万公里的无人驾驶数据,而奥迪则已经用无人驾驶的RS7征服了霍根海姆赛道。理论上讲,在特定的环境中,无人驾驶完全可以实现。但是从实现到量产之间,还隔着法规和行驶环境两座大山:

一旦出了交通事故,责任如何划分,无人驾驶汽车部分的责任又该由谁来承担?再者,行驶环境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判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汽车如果要实现独立行使,除了一套强大的导航系统外,还得学会像人一样去识别具体到每一个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和道路标识。

但问题又来了,每个国家和地区的路况都不同,交通法规也不一样,甚至很多地方的交通信号和道路标示,随着使用程度以及道路建设的原因,随时发生着改变。这将是无人驾驶汽车面临的一个挑战。人的大脑因为有主观能动性,会根据现实情况作出判断,而电脑只能做非Yes则No的执行,如果面临需要主观判断的情况,结果就是歇菜。

当然了,愚公尚能移山,以目前人类科技的发展速度,无人驾驶上路最终也只是个时间问题。而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首先,汽车实现完全自主驾驶后,内部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人驾驶的汽车会将方向盘、油门、刹车、档位等一系与操作有关的部件统统进化掉,车内空间将不再是只用来装载乘客那么简单,而是生活和工作的拓展,人们可以随意地把车内变成一个会议室、一个小型的儿童游乐园、一个移动电影院。

你将不必把有限的时间花在疲劳的长途驾驶上,无人驾驶最大的价值是将人从驾驶中解放出来,利用从A到B这个过程中的时间去提高生活效率。就像奔驰在CES上发布的F015概念车一样,那时的汽车将会是一个超级移动终端。

其次,人的短板也是明显的,一心二用、情绪化、疲劳、侥幸心理都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试想一下,一边聊着微信一边开着车,或是打了一夜牌再匆匆上路,更有甚者还会冒险酒驾,这些显然是极其危险的。而此刻无人驾驶的价值就凸显出来。

放眼当下,自动驾驶显然更接地气,并且也更容易地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中来。而自动驾驶与无人驾驶的根本区别在于,一个是替代,一个是辅助。现在很多车型都已经实现了自动驾驶或者是半自动驾驶,利用增强型自适应巡航和感应设备做到特定环境下的自动驾驶已经毫无问题。

但从根本上自动驾驶也只是提供一种新颖的驾驶体验,归根结底还是以人为本。这尤其适合当下,以人为驾驶主体,在遇到车辆无法识别的路况时,就不会出现无人驾驶汽车无所适从的尴尬,自动驾驶建立在人为驾驶的基础上还可以与驾驶者互补。

特斯拉和全新宝马7系是自动驾驶和半自动驾驶有力的例证,车企其实早就做好了相关的技术储备,无非等的就是一张法律的准生证。汽车一定会沿着人为驾驶-半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轨迹演化,这个进程绝对不是对传统的挑战,而是进化的法则。

因为人类的不满足,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创造力始终会想尽办法填平欲望的沟壑,如此一来二去,才有了未来汽车的种种形态。在未来,无论是汽车还是我们,都将是受益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创造力一定会填平欲望的沟壑吗?

汽车一定会沿着人为驾驶-半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轨迹演化,这个进程绝对不是对传统的挑战,而是进化的法则。

作者:李一帆

人类的发展源于无休止的斗争,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不亦乐乎。距今20万年前,智人在东非诞生,利用历史长河中沧海一粟的时光,统治了世界。凭借一颗最强大脑,人类改变了身边的一切。我们将世间万物用元素的形式重新排列组合,创造出了本不该属于这个星球的产物。人类,才是现实生活中真正的造物者。

在唐朝时期,中华第一奇书《推背图》便在第五十六像中预言到:“飞者非鸟、潜者非鱼”。用现代的视角就很容易解读,天上飞的除了鸟,还有飞机、火箭,水里游的除了鱼,还有潜艇、舰队。而地上跑的,也早不是利用马匹作为动力的马车,而是被内燃机和电动机以及各种信息技术所替代的汽车,说不定哪一天汽车也能上天入水。

过去,汽车是彰显身份地位的奢品;现在,汽车是提高人们出行效率的工具;未来,汽车将成为人类生活的载体,它不仅能解放我们的双腿,还能取代我们的眼、手,甚至是大脑,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从A点到B点的旅程。这个曾经出现在很多科幻电影里的一幕,或许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我们称之为“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现阶段还只停留在谷歌和奥迪等部分车企的研发阶段,到目前为止谷歌已经累积了70万公里的无人驾驶数据,而奥迪则已经用无人驾驶的RS7征服了霍根海姆赛道。理论上讲,在特定的环境中,无人驾驶完全可以实现。但是从实现到量产之间,还隔着法规和行驶环境两座大山:

一旦出了交通事故,责任如何划分,无人驾驶汽车部分的责任又该由谁来承担?再者,行驶环境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判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汽车如果要实现独立行使,除了一套强大的导航系统外,还得学会像人一样去识别具体到每一个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和道路标识。

但问题又来了,每个国家和地区的路况都不同,交通法规也不一样,甚至很多地方的交通信号和道路标示,随着使用程度以及道路建设的原因,随时发生着改变。这将是无人驾驶汽车面临的一个挑战。人的大脑因为有主观能动性,会根据现实情况作出判断,而电脑只能做非Yes则No的执行,如果面临需要主观判断的情况,结果就是歇菜。

当然了,愚公尚能移山,以目前人类科技的发展速度,无人驾驶上路最终也只是个时间问题。而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首先,汽车实现完全自主驾驶后,内部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人驾驶的汽车会将方向盘、油门、刹车、档位等一系与操作有关的部件统统进化掉,车内空间将不再是只用来装载乘客那么简单,而是生活和工作的拓展,人们可以随意地把车内变成一个会议室、一个小型的儿童游乐园、一个移动电影院。

你将不必把有限的时间花在疲劳的长途驾驶上,无人驾驶最大的价值是将人从驾驶中解放出来,利用从A到B这个过程中的时间去提高生活效率。就像奔驰在CES上发布的F015概念车一样,那时的汽车将会是一个超级移动终端。

其次,人的短板也是明显的,一心二用、情绪化、疲劳、侥幸心理都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试想一下,一边聊着微信一边开着车,或是打了一夜牌再匆匆上路,更有甚者还会冒险酒驾,这些显然是极其危险的。而此刻无人驾驶的价值就凸显出来。

放眼当下,自动驾驶显然更接地气,并且也更容易地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中来。而自动驾驶与无人驾驶的根本区别在于,一个是替代,一个是辅助。现在很多车型都已经实现了自动驾驶或者是半自动驾驶,利用增强型自适应巡航和感应设备做到特定环境下的自动驾驶已经毫无问题。

但从根本上自动驾驶也只是提供一种新颖的驾驶体验,归根结底还是以人为本。这尤其适合当下,以人为驾驶主体,在遇到车辆无法识别的路况时,就不会出现无人驾驶汽车无所适从的尴尬,自动驾驶建立在人为驾驶的基础上还可以与驾驶者互补。

特斯拉和全新宝马7系是自动驾驶和半自动驾驶有力的例证,车企其实早就做好了相关的技术储备,无非等的就是一张法律的准生证。汽车一定会沿着人为驾驶-半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轨迹演化,这个进程绝对不是对传统的挑战,而是进化的法则。

因为人类的不满足,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创造力始终会想尽办法填平欲望的沟壑,如此一来二去,才有了未来汽车的种种形态。在未来,无论是汽车还是我们,都将是受益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