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麦肯锡:2030年2.2亿中国劳动者需变更职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麦肯锡:2030年2.2亿中国劳动者需变更职业

面对劳动力市场和技能的变化,农民群体所面临的挑战或许更为严峻。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查沁君

“2030年,中国可能有多达2.2亿劳动者需要变更职业,这一群体数量约占全球变更职业总数的三分之一。”

1月13日,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与麦肯锡中国区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国的技能转型:推动全球规模最大的劳动者队伍成为终身学习者》披露了上述数据。

该报告还指出,中等自动化情景下,2030年约有5160亿工时(平均到每名劳动者约为87天),或将因自动化而需重新部署。对体力和人工操作技能的需求或将下降18%,对社会情感沟通技能以及技术技能的需求将分别增长18%和51%。

数据背后是中国经济的快速转型。过去30年,中国居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增长了10倍,GDP增长了13倍。中国正在从制造、投资拉动型经济转向消费、服务、创新驱动型经济,数字化和自动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

技能和人才的需求也因此发生变化。无论是以重复性体力劳动为代表的制造业岗位,还是需要数据输入和验证等基本认知技能的服务业岗位,其需求都在减少,而对社会和情感沟通技能以及技术技能的需求则在增加。

据麦肯锡的模拟分析显示,前沿创新者的需求可能增长46%,熟练专业人才增长28%,一线服务人员增长23%,制造业工人减少27%,建筑和农业劳动者减少28%。

而面对劳动力市场和技能的变化,这一个群体所面临的挑战或许更为严峻。

麦肯锡预计,到2030年,农民群体可能扩大至3.31亿。许多农民工的收入和技能水平较低,并且他们的工作内容约有22%至40%更易受到自动化的影响,受影响的总工时约为1510亿至2770亿小时,平均每人57至105天。

这些变化对中国推动教育和技能发展体系的转型提出新的要求。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兼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席院长华强森(Jonathan Woetzel)提出三点看法,首先,学习者不应只限于学龄人群,应把中国的成年劳动者纳入其中,从传统教育体系的2.43亿学生扩大至7.75亿劳动者。

其次,学习内容或可不只限于基础知识,应广泛覆盖各种技能,使劳动者胜任2030年所需要的高认知技能、社会和情感沟通技能及技术技能工作,这些技能工作加起来可达2360亿工时。

第三,由于城乡差距,高等教育入学率低30个百分点,对农民工的支持也相对有限。因此需要树立全民终身学习的理念,让所有的劳动者每年都参加各种形式的再培训。

然而现实是,如今的职业培训存在着投资不足、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人们对技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等挑战,导致培训项目的参与度不高。

“从雇主视角,现在很多企业雇主倾向于把更多培训资源用来培训中高层管理人员,这对整体来讲是一个挑战。从员工视角来讲,随着在岗年龄的增加,中国的员工较少关注学习新的技术和职业技能,对于非学历证明有关的、适应岗位需要的培训和技能的提升,他们认为其迫切性并不高。”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唐蓓说道。

在她看来,如今职业技术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行业所需求的、能够真正跟得上行业、帮助学生马上就业的,仍存在较大差距。

对此,报告建议,中国可从四大举措入手开展试点项目以推动转型,包括:采用数字化技术,构建协作生态系统,优化职业教育路径,转换思维、加强激励。

比如,在数字化上,超过200万人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提供微课程,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工具提高授课效率;超过9亿网民或可通过使用数字化技术而获益,OMO(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模式也可帮助包括农村地区的学生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

在构建协作生态系统上,扩大公共部门与私营机构的合作,或可填补技能发展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缺口。教育机构和雇主可以联合设计项目,推进创新研究。在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校企联盟有望吸引30万家企业参与,约占国家统计局列出的“规模以上”企业的四成。

“比如腾讯和阿里巴巴,自己开发运营学校,或者跟一些学校合作开发相关的课程,从学习的内容到交付,可以大幅提高质量。这些合作模式也可以弥补中国目前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兼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院长成政珉介绍。

此外,还可制定更能吸引学生群体的职业教育轨迹,提供更为灵活的发展路径,比如扩大“3+4”模式让他们直接进入应用型大学。

对海外职业教育体系的引进,做“本土化”的处理也是方法之一。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以及英国的BTEC,都是各国在进行职业教育探索过程中形成的较为成熟的体系。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唐蓓告诉界面教育:“德国有很好的职业教育和企业协会之间的双元制教育体系,中国太仓就是一个很好的试点,它是结合中国本土国情做的海外引进。它不是由单方面主体推动的,而是政府、企业、学校一起联合推动,共同发挥作用。但未来哪一些模式能够值得真正的跑出来,是未来需要面临的课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麦肯锡

73
  • 麦肯锡据悉面临美国司法部刑事调查,涉及阿片类药物相关咨询业务
  • 客户需求低迷,咨询巨头麦肯锡据悉开始裁员近360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麦肯锡:2030年2.2亿中国劳动者需变更职业

面对劳动力市场和技能的变化,农民群体所面临的挑战或许更为严峻。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查沁君

“2030年,中国可能有多达2.2亿劳动者需要变更职业,这一群体数量约占全球变更职业总数的三分之一。”

1月13日,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与麦肯锡中国区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国的技能转型:推动全球规模最大的劳动者队伍成为终身学习者》披露了上述数据。

该报告还指出,中等自动化情景下,2030年约有5160亿工时(平均到每名劳动者约为87天),或将因自动化而需重新部署。对体力和人工操作技能的需求或将下降18%,对社会情感沟通技能以及技术技能的需求将分别增长18%和51%。

数据背后是中国经济的快速转型。过去30年,中国居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增长了10倍,GDP增长了13倍。中国正在从制造、投资拉动型经济转向消费、服务、创新驱动型经济,数字化和自动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

技能和人才的需求也因此发生变化。无论是以重复性体力劳动为代表的制造业岗位,还是需要数据输入和验证等基本认知技能的服务业岗位,其需求都在减少,而对社会和情感沟通技能以及技术技能的需求则在增加。

据麦肯锡的模拟分析显示,前沿创新者的需求可能增长46%,熟练专业人才增长28%,一线服务人员增长23%,制造业工人减少27%,建筑和农业劳动者减少28%。

而面对劳动力市场和技能的变化,这一个群体所面临的挑战或许更为严峻。

麦肯锡预计,到2030年,农民群体可能扩大至3.31亿。许多农民工的收入和技能水平较低,并且他们的工作内容约有22%至40%更易受到自动化的影响,受影响的总工时约为1510亿至2770亿小时,平均每人57至105天。

这些变化对中国推动教育和技能发展体系的转型提出新的要求。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兼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席院长华强森(Jonathan Woetzel)提出三点看法,首先,学习者不应只限于学龄人群,应把中国的成年劳动者纳入其中,从传统教育体系的2.43亿学生扩大至7.75亿劳动者。

其次,学习内容或可不只限于基础知识,应广泛覆盖各种技能,使劳动者胜任2030年所需要的高认知技能、社会和情感沟通技能及技术技能工作,这些技能工作加起来可达2360亿工时。

第三,由于城乡差距,高等教育入学率低30个百分点,对农民工的支持也相对有限。因此需要树立全民终身学习的理念,让所有的劳动者每年都参加各种形式的再培训。

然而现实是,如今的职业培训存在着投资不足、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人们对技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等挑战,导致培训项目的参与度不高。

“从雇主视角,现在很多企业雇主倾向于把更多培训资源用来培训中高层管理人员,这对整体来讲是一个挑战。从员工视角来讲,随着在岗年龄的增加,中国的员工较少关注学习新的技术和职业技能,对于非学历证明有关的、适应岗位需要的培训和技能的提升,他们认为其迫切性并不高。”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唐蓓说道。

在她看来,如今职业技术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行业所需求的、能够真正跟得上行业、帮助学生马上就业的,仍存在较大差距。

对此,报告建议,中国可从四大举措入手开展试点项目以推动转型,包括:采用数字化技术,构建协作生态系统,优化职业教育路径,转换思维、加强激励。

比如,在数字化上,超过200万人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提供微课程,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工具提高授课效率;超过9亿网民或可通过使用数字化技术而获益,OMO(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模式也可帮助包括农村地区的学生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

在构建协作生态系统上,扩大公共部门与私营机构的合作,或可填补技能发展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缺口。教育机构和雇主可以联合设计项目,推进创新研究。在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校企联盟有望吸引30万家企业参与,约占国家统计局列出的“规模以上”企业的四成。

“比如腾讯和阿里巴巴,自己开发运营学校,或者跟一些学校合作开发相关的课程,从学习的内容到交付,可以大幅提高质量。这些合作模式也可以弥补中国目前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兼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院长成政珉介绍。

此外,还可制定更能吸引学生群体的职业教育轨迹,提供更为灵活的发展路径,比如扩大“3+4”模式让他们直接进入应用型大学。

对海外职业教育体系的引进,做“本土化”的处理也是方法之一。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以及英国的BTEC,都是各国在进行职业教育探索过程中形成的较为成熟的体系。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唐蓓告诉界面教育:“德国有很好的职业教育和企业协会之间的双元制教育体系,中国太仓就是一个很好的试点,它是结合中国本土国情做的海外引进。它不是由单方面主体推动的,而是政府、企业、学校一起联合推动,共同发挥作用。但未来哪一些模式能够值得真正的跑出来,是未来需要面临的课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