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015年,可口可乐先后推出“昵称瓶”、“歌词瓶”和“台词瓶”,并成为营销的经典案例,在包装上挖空心思,也的确为可口可乐带来了不错的效果:不仅在面对专攻年轻人的竞争对手百事可乐上找到了与年轻人互动的入口,也因此,让一瓶可乐不只是碳酸饮料那么简单,而成为了一种新的风尚和话题。
面对可口可乐的强大攻势,百事可乐坐不住了,最近百事可乐也宣布,它们已经开发了一套70个不重样的Emoji表情,将于2016年夏天在全球市场投放使用,消费者很快就会在百事可乐瓶和可乐罐上看到这些表情包了,它们把整个全球Campaign命名为“Say It With Pepsi”,之所以推出这个的出发点在于,每天,全球有超过20亿的智能手机用户会发送60亿个emoji表情来交流,因此,此次百事可乐把emoji放到包装上,就是希望能够在社会化媒体上建立一种新的沟通方式,不用文字的一种沟通方式,除此之外,百事可乐还专门推出了#PepsiMoji的输入法,可以在应用市场下载。
实际上,不仅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我们会发现很多品牌都开始在包装上下工夫,尤其是在包装上写上一些互联网的语言,或者是可以激发消费者情绪的内容,甚至是结合节假日推一些主题包装,都是很多消费者今天在做出的改变。在社交媒体盛行的今天,赋予产品包装一种新的内涵究竟意味着什么?
第一,产品即对话。今天与消费者的沟通是无时无刻的,因此,企业要抓住任何一个与消费者接触的瞬间,让产品可以和消费者产生对话的场景,才能让消费者对你印象深刻。
第二,包装即内容。产品包装如果做的有趣,消费者除掉消费产品之外,还会有一种新的动作,就是分享和扩散,有意思的产品包装,用户会自发分享,因此,包装成为了品牌社交化内容的新载体,从传统意义上只是展示品牌识别和产品识别的特征之外,所有产品都需要思考如何将包装上呈现更多可以供消费者分享的内容。
第三,品牌即情绪。互联网时代的品牌越来越变成一种情绪,无论是可口可乐的昵称瓶还是百事可乐即将推出的emoji表情瓶,本身都是一种消费者情绪的表达,购买产品也是购买一种态度、一种心情和一种情绪,因此,赋予产品更生动的情感,才能激发消费者的互动。
第四,网络即文化。无论昵称还是歌词还是台词,或者是表情,在虚拟世界中都是是人们沟通的一种介质,但是,这些词或表情已经成为了年轻人世界的一种文化,因此,将文化落地到产品,可以引发大家一种群体文化的认同,从而让品牌通过这个载体和他们建立连接。
正如我在台北看到的一个矿泉水品牌一样,这个品牌名字叫“多喝水”,是台湾当地销量最好的矿泉水,这个名字本身就变得很有“社交感”,还有一个眼镜店叫“看见”,通过这些案例,你会发现,今天品牌的规则依然发生了变化,品牌与消费者实时的展开对话,成为品牌是否能够与消费者生活产生紧密关联和激发社交分享的重要维度。要学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那就从你的产品包装开始做起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