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马骏:应该永久性取消GDP增长目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马骏:应该永久性取消GDP增长目标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指出,从今年开始应该永久性取消GDP增长目标,而把稳定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政策最主要的目标。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文/界面宏观

(本文节选自“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内容有所删减)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日前指出,从今年开始应该永久性取消GDP增长目标,而把稳定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政策最主要的目标。

“GDP的数字可以作为一个预测,财政部门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基础来进行财政收支的预测,投资部门可以将其作为基础来预测投资行为,但不应该将其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官员业绩的指标。”他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于近日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上说。

马骏指出,如果GDP增速是一个官方目标的话,就可能出现地方习惯性的层层加码,把地方的GDP目标定得很高,从而加大隐性债务的金融风险,因为靠借钱来实现投资拉动GDP比其它办法都容易。此外,强调GDP考核,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地方虚报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

相比之下,把稳定就业、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市场经济下各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普遍做法。“现在,所有的发达国家和绝大部分中等收入国家都已经放弃了GDP增速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马骏说。

关于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他预测称可能在8.5%左右,相比去年的2.3%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马骏提醒到,这里面有很大的基数效应,即去年的一季度非常低,这种统计上的基数效应容易给投资人、政府部门带来误导性,包括对宏观政策的误导,因此要加以关注。

除了基准预测以外,马骏指出,有几个上行和下行风险值得关注。下行风险方面,最不确定的还是疫情,疫情是否会有比较大的反弹,现在还不清楚。其他的下行风险主要集中在与金融相关领域,包括地方债务风险,小银行风险,债券违约等。上行风险可能体现在中美关系,中美贸易僵局在某些领域也可能有缓解的机会。

对于货币政策方面,马骏表示,应适度转向。

“我们现在面临一个悖论,一方面就是杠杆率上升的非常快,要求货币政策开始调整。”马骏说,2020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25个百分点,是2009年以来升幅最高的一次。杠杆率大幅上升,自然会导致未来的金融风险。

“悖论的另外一个方面即货币政策转向不能太快。“他说,”一些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强烈要求要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或者要求转得非常慢,认为转得太快会认为导致项目停工、烂尾、坏账等问题。”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但是,M2(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如何跟名义GDP相匹配?

马骏认为,“匹配”至少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把今年的名义GDP增速理解为包括了基数效应的名义GDP增速。实际GDP增速大概是8.5%左右,加上2个百分点的通货膨胀率,名义GDP增速就是10.5%左右。第二种解释是把一次性的基数效应给剔除,就是剔除了扭曲因素后正常化的一个名义GDP增速,如果剔掉3个百分点左右的基数效应,这样今年名义GDP增速就变成7.5%。

“如果是10.5%,那是一个扩张性的增速;如果是7.5%,那是比较紧缩性的,两者从货币总量上来说相差6万亿元。我的观点是在中间取一个数,比如将其控制在9%左右的话,相对来讲是比较合理的。”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马骏:应该永久性取消GDP增长目标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指出,从今年开始应该永久性取消GDP增长目标,而把稳定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政策最主要的目标。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文/界面宏观

(本文节选自“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内容有所删减)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日前指出,从今年开始应该永久性取消GDP增长目标,而把稳定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政策最主要的目标。

“GDP的数字可以作为一个预测,财政部门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基础来进行财政收支的预测,投资部门可以将其作为基础来预测投资行为,但不应该将其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官员业绩的指标。”他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于近日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上说。

马骏指出,如果GDP增速是一个官方目标的话,就可能出现地方习惯性的层层加码,把地方的GDP目标定得很高,从而加大隐性债务的金融风险,因为靠借钱来实现投资拉动GDP比其它办法都容易。此外,强调GDP考核,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地方虚报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

相比之下,把稳定就业、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市场经济下各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普遍做法。“现在,所有的发达国家和绝大部分中等收入国家都已经放弃了GDP增速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马骏说。

关于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他预测称可能在8.5%左右,相比去年的2.3%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马骏提醒到,这里面有很大的基数效应,即去年的一季度非常低,这种统计上的基数效应容易给投资人、政府部门带来误导性,包括对宏观政策的误导,因此要加以关注。

除了基准预测以外,马骏指出,有几个上行和下行风险值得关注。下行风险方面,最不确定的还是疫情,疫情是否会有比较大的反弹,现在还不清楚。其他的下行风险主要集中在与金融相关领域,包括地方债务风险,小银行风险,债券违约等。上行风险可能体现在中美关系,中美贸易僵局在某些领域也可能有缓解的机会。

对于货币政策方面,马骏表示,应适度转向。

“我们现在面临一个悖论,一方面就是杠杆率上升的非常快,要求货币政策开始调整。”马骏说,2020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25个百分点,是2009年以来升幅最高的一次。杠杆率大幅上升,自然会导致未来的金融风险。

“悖论的另外一个方面即货币政策转向不能太快。“他说,”一些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强烈要求要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或者要求转得非常慢,认为转得太快会认为导致项目停工、烂尾、坏账等问题。”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但是,M2(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如何跟名义GDP相匹配?

马骏认为,“匹配”至少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把今年的名义GDP增速理解为包括了基数效应的名义GDP增速。实际GDP增速大概是8.5%左右,加上2个百分点的通货膨胀率,名义GDP增速就是10.5%左右。第二种解释是把一次性的基数效应给剔除,就是剔除了扭曲因素后正常化的一个名义GDP增速,如果剔掉3个百分点左右的基数效应,这样今年名义GDP增速就变成7.5%。

“如果是10.5%,那是一个扩张性的增速;如果是7.5%,那是比较紧缩性的,两者从货币总量上来说相差6万亿元。我的观点是在中间取一个数,比如将其控制在9%左右的话,相对来讲是比较合理的。”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