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21年多技能人才更加“吃香”,新一线城市成为“人才磁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1年多技能人才更加“吃香”,新一线城市成为“人才磁场”

在非互联网行业,要求Python技能的职位,平均薪资比同类型职位高出38.9%,部分金融和市场类岗位,薪资优势达到80%以上。

图片来源:cfp

记者 | 周姝祺

2020年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来,绵延至今,各行各业受到冲击,就业市场也受到重大影响。近日,Boss直聘发布《2021人才资本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过去一年就业市场进行了详细盘点。报告指出,在2021年,企业对多技能员工青睐度更高,新一线城市成为“人才磁场”,吸引高端人才加入。

多技能应聘者更加“吃香”,Python最受企业重视

据Boss直聘研究院显示,从全国全行业来看,2020年企业的平均招聘薪资为8021元,同比回落0.8%,招聘薪资中位数为6216元;2020年积极求职者的平均期望薪资为7999元,同比降幅4.8%,期望薪资中位数为5996元。这是数年来求职者的期望薪资首次低于招聘薪资。

由于招聘需求的下降,2020年的求职市场显而易见地拥挤。报告指出,仅有20.3%的用户表示疫情对自己的工作基本没有造成影响,三个最严重的影响分别为“求职难度变大”(33.5%)、“被动离职或被裁员”(16.4%)和“推迟或取消跳槽计划”(9.8%)。

疫情对工作造成的影响。图片来源:Boss直聘研究院

在疫情的冲击下,不仅招聘人数变少,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多技能应聘者在就业市场更加“吃香”。企业认为,这些求职者在业务调整时,适应性更强,技能迁移难度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全面。

数据显示,2020年,在具有同等学历且期望薪酬接近的情况下,明确拥有三项及以上职业技能的求职者获得雇主主动沟通的概率相较只有一项技能的求职者高出19.2%;在后续获得面试邀请等后续环节中,复合型人才成功的概率高出15~22%。

多技能求职者的优势在专业技术型岗位的招聘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报告发现,拥有三项以上复合技能的求职者,竞争力比单一技能求职者高60%以上。以数据挖掘工程师为例,同时掌握Java、Python、Hive、熟悉各类机器学习算法的求职者获得企业主动接触和面试邀请的频率分别是仅拥有SQL、Hive等数据库语言技能求职者的2.4倍和3.1倍。

复合型人才的竞争优势。图片来源:Boss直聘研究院

而在所有的职业技能中,Python是最受企业重视的数字化技能。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非互联网技术领域中明确要求掌握Python的岗位数量同比增加39.3%,平均薪资比同类型职位高出38.9%,部分金融和市场类岗位,薪资优势达到80%以上。

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Python正在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热潮,微信朋友圈、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充斥着Python培训机构的广告。在那些广告中,Python被描述成了一把神奇的钥匙——它能让对计算机语言一窍不通的人,在数月之内开启一扇大门,门后是无数高薪、体面、潜力无穷的工作机会。

新一线城市成为“人才磁场”,人才净流入规模同比上升12.1%

报告指出,2020年,新一线城市发挥了“人才磁场”的作用。新一线城市相对一线城市的平均人才流动率从2017年的1.11上升至1.20,为“人才大战”以来的最高水平,人才净流入规模较2019年提升12.1%。

15个新一线城市中,一线城市人才流入比例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东莞、宁波、西安、合肥和苏州。其中,东莞连续第二年排名第一,西安和宁波都连续2年进入前5名,苏州的一线人才净流入率同比增长了25%。

2020年新一线城市相对一线城市的人才流动率。图片来源:Boss直聘研究院
*新一线城市相对一线城市的人才流动率=从一线城市流入到新一线城市的人数/从新一线城市流入到一线城市的人数

从季度人才流动率变化趋势看,疫情助推了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间人才资本的再分配。2020年前两个季度,在疫情影响下,一线城市管控严格,招聘要求提高,招聘需求下降,特别是春节之后的人才回流受到影响,向新一线城市的人才流动率较2019年同比分别高出了17.4%和20.9%。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后两个季度的人才流动率开始趋于稳定,略高于2019年同期。

BOSS直聘研究院认为,教育水平越高的人群仍然更倾向于选择一线城市,但新一线城市在缩小差距。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等宏观因素的影响,新一线城市暂时还无法攻下对博士人群的吸引,但在金字塔尖之外,对本科和硕士人群的吸引力在增长。

2020年新一线城市相对一线城市不同学历人才流动率。图片来源:Boss直聘研究院

值得一提的是,Boss直聘研究院的数据追踪发现,2017年下半年到2019年初离开所在一线城市的人群中,39.4%在2019年底又回到了一线城市。这场新一线和一线城市之间的高端人才博弈在2021年仍将继续。

另外,一线城市在争夺高学历人才同时,还面临着生活服务和基础生产型劳动者的流失。报告指出,在疫情影响和部分一线城市产业疏解政策的双重作用下,更多低学历、职业技能和就业机会有限、生活压力大的大龄打工人选择回到家乡。

2020年,从一线城市流出到三四五线城市的人群占一线城市总流出人群的比例为28.4%,同比增加了 3.3%。这在一二季度尤其明显,三四五线城市相对一线城市的人才流动率达到1.33,较2019年有较大幅度提高。

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 从广州流向三四五线城市的人数占该城市流出总人数比重最大,为21.2%;北京占比第二,为17.2%;上海和深圳的占比相对较小。

越年轻越爱跳槽,女性更加迫切抓住机会

报告调研发现,不同代际第一份工作的在职时间存在巨大差异。从70后到00后,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不断缩短,从84个月降至11 个月,95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在职时间是15个月。

不同代际人群平均跳槽间隔变化。图片来源:Boss直聘研究院

Boss直聘研究院认为,一方面,中国经济崛起,市场主体极大丰富,年轻一代的工作选择范围被大大拓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可以便捷地获得海量招聘信息,而发达的公共交通极大降低了跨地区应聘和迁移的成本,物理距离对于人口流动的影响正在日益减弱。

另一方面,对于工作价值认知的代际差异,也令年轻人的跳槽间隔不断缩短。其中一个最主要的认知差异来源于对于“工作中心性” 的认知。

研究发现,1985年后出生的人群对“工作是生活的中心”认同度显著降低,工作满意度和组织认同感也有所降低,随之而来的便是更频繁的跳槽和职业流动。数据显示,在2020年跳槽的人中,43%为95后,26%为90后,12%为85后。

从性别细分来看,整体上,两性都随着出生年份的推移而呈现单份工作在职时长迅速缩短的现象,但不同代际职业女性的平均在职时间较男性长3%~16%。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之下,男性更在意收入水平,女性更在意上升空间,大家普遍具有年龄焦虑。而数据背后更深层的原因之一,是女性在职场上晋升空间有限,不得不尽可能地抓住机会。

女性从业者占比与期望薪资二维象限分布。图片来源:Boss直聘研究院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蓝色区域中,中高级管理、产品和互联网技术类岗位具有明显的薪资优势,但女性占比普遍偏低,比例均不足45%,其中技术岗位的女性占比仅为17.9%。

白色区域是女性占比在45%-55%之间的职业领域,性别分布相对均匀。这些职业中,仅有金融类的薪资水平高于整体平均值。

而在红色区域以女性为主导的职业中,仅有咨询/翻译/法律相关岗位的薪资水平高于整体均值。其中人事/财务/行政和教育培训两个大类,女性从业者占比超过70%,但岗位平均薪资不足7000元。

Boss直聘研究院指出,目前大部分女性从业者仍然集中在中底薪区间的职业。尽管高收入女性的薪资水平有显著提升,更多女性在各种领域取得突破,但作为一个群体,女性仍然难以突破职业壁垒,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1年多技能人才更加“吃香”,新一线城市成为“人才磁场”

在非互联网行业,要求Python技能的职位,平均薪资比同类型职位高出38.9%,部分金融和市场类岗位,薪资优势达到80%以上。

图片来源:cfp

记者 | 周姝祺

2020年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来,绵延至今,各行各业受到冲击,就业市场也受到重大影响。近日,Boss直聘发布《2021人才资本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过去一年就业市场进行了详细盘点。报告指出,在2021年,企业对多技能员工青睐度更高,新一线城市成为“人才磁场”,吸引高端人才加入。

多技能应聘者更加“吃香”,Python最受企业重视

据Boss直聘研究院显示,从全国全行业来看,2020年企业的平均招聘薪资为8021元,同比回落0.8%,招聘薪资中位数为6216元;2020年积极求职者的平均期望薪资为7999元,同比降幅4.8%,期望薪资中位数为5996元。这是数年来求职者的期望薪资首次低于招聘薪资。

由于招聘需求的下降,2020年的求职市场显而易见地拥挤。报告指出,仅有20.3%的用户表示疫情对自己的工作基本没有造成影响,三个最严重的影响分别为“求职难度变大”(33.5%)、“被动离职或被裁员”(16.4%)和“推迟或取消跳槽计划”(9.8%)。

疫情对工作造成的影响。图片来源:Boss直聘研究院

在疫情的冲击下,不仅招聘人数变少,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多技能应聘者在就业市场更加“吃香”。企业认为,这些求职者在业务调整时,适应性更强,技能迁移难度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全面。

数据显示,2020年,在具有同等学历且期望薪酬接近的情况下,明确拥有三项及以上职业技能的求职者获得雇主主动沟通的概率相较只有一项技能的求职者高出19.2%;在后续获得面试邀请等后续环节中,复合型人才成功的概率高出15~22%。

多技能求职者的优势在专业技术型岗位的招聘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报告发现,拥有三项以上复合技能的求职者,竞争力比单一技能求职者高60%以上。以数据挖掘工程师为例,同时掌握Java、Python、Hive、熟悉各类机器学习算法的求职者获得企业主动接触和面试邀请的频率分别是仅拥有SQL、Hive等数据库语言技能求职者的2.4倍和3.1倍。

复合型人才的竞争优势。图片来源:Boss直聘研究院

而在所有的职业技能中,Python是最受企业重视的数字化技能。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非互联网技术领域中明确要求掌握Python的岗位数量同比增加39.3%,平均薪资比同类型职位高出38.9%,部分金融和市场类岗位,薪资优势达到80%以上。

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Python正在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热潮,微信朋友圈、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充斥着Python培训机构的广告。在那些广告中,Python被描述成了一把神奇的钥匙——它能让对计算机语言一窍不通的人,在数月之内开启一扇大门,门后是无数高薪、体面、潜力无穷的工作机会。

新一线城市成为“人才磁场”,人才净流入规模同比上升12.1%

报告指出,2020年,新一线城市发挥了“人才磁场”的作用。新一线城市相对一线城市的平均人才流动率从2017年的1.11上升至1.20,为“人才大战”以来的最高水平,人才净流入规模较2019年提升12.1%。

15个新一线城市中,一线城市人才流入比例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东莞、宁波、西安、合肥和苏州。其中,东莞连续第二年排名第一,西安和宁波都连续2年进入前5名,苏州的一线人才净流入率同比增长了25%。

2020年新一线城市相对一线城市的人才流动率。图片来源:Boss直聘研究院
*新一线城市相对一线城市的人才流动率=从一线城市流入到新一线城市的人数/从新一线城市流入到一线城市的人数

从季度人才流动率变化趋势看,疫情助推了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间人才资本的再分配。2020年前两个季度,在疫情影响下,一线城市管控严格,招聘要求提高,招聘需求下降,特别是春节之后的人才回流受到影响,向新一线城市的人才流动率较2019年同比分别高出了17.4%和20.9%。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后两个季度的人才流动率开始趋于稳定,略高于2019年同期。

BOSS直聘研究院认为,教育水平越高的人群仍然更倾向于选择一线城市,但新一线城市在缩小差距。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等宏观因素的影响,新一线城市暂时还无法攻下对博士人群的吸引,但在金字塔尖之外,对本科和硕士人群的吸引力在增长。

2020年新一线城市相对一线城市不同学历人才流动率。图片来源:Boss直聘研究院

值得一提的是,Boss直聘研究院的数据追踪发现,2017年下半年到2019年初离开所在一线城市的人群中,39.4%在2019年底又回到了一线城市。这场新一线和一线城市之间的高端人才博弈在2021年仍将继续。

另外,一线城市在争夺高学历人才同时,还面临着生活服务和基础生产型劳动者的流失。报告指出,在疫情影响和部分一线城市产业疏解政策的双重作用下,更多低学历、职业技能和就业机会有限、生活压力大的大龄打工人选择回到家乡。

2020年,从一线城市流出到三四五线城市的人群占一线城市总流出人群的比例为28.4%,同比增加了 3.3%。这在一二季度尤其明显,三四五线城市相对一线城市的人才流动率达到1.33,较2019年有较大幅度提高。

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 从广州流向三四五线城市的人数占该城市流出总人数比重最大,为21.2%;北京占比第二,为17.2%;上海和深圳的占比相对较小。

越年轻越爱跳槽,女性更加迫切抓住机会

报告调研发现,不同代际第一份工作的在职时间存在巨大差异。从70后到00后,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不断缩短,从84个月降至11 个月,95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在职时间是15个月。

不同代际人群平均跳槽间隔变化。图片来源:Boss直聘研究院

Boss直聘研究院认为,一方面,中国经济崛起,市场主体极大丰富,年轻一代的工作选择范围被大大拓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可以便捷地获得海量招聘信息,而发达的公共交通极大降低了跨地区应聘和迁移的成本,物理距离对于人口流动的影响正在日益减弱。

另一方面,对于工作价值认知的代际差异,也令年轻人的跳槽间隔不断缩短。其中一个最主要的认知差异来源于对于“工作中心性” 的认知。

研究发现,1985年后出生的人群对“工作是生活的中心”认同度显著降低,工作满意度和组织认同感也有所降低,随之而来的便是更频繁的跳槽和职业流动。数据显示,在2020年跳槽的人中,43%为95后,26%为90后,12%为85后。

从性别细分来看,整体上,两性都随着出生年份的推移而呈现单份工作在职时长迅速缩短的现象,但不同代际职业女性的平均在职时间较男性长3%~16%。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之下,男性更在意收入水平,女性更在意上升空间,大家普遍具有年龄焦虑。而数据背后更深层的原因之一,是女性在职场上晋升空间有限,不得不尽可能地抓住机会。

女性从业者占比与期望薪资二维象限分布。图片来源:Boss直聘研究院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蓝色区域中,中高级管理、产品和互联网技术类岗位具有明显的薪资优势,但女性占比普遍偏低,比例均不足45%,其中技术岗位的女性占比仅为17.9%。

白色区域是女性占比在45%-55%之间的职业领域,性别分布相对均匀。这些职业中,仅有金融类的薪资水平高于整体平均值。

而在红色区域以女性为主导的职业中,仅有咨询/翻译/法律相关岗位的薪资水平高于整体均值。其中人事/财务/行政和教育培训两个大类,女性从业者占比超过70%,但岗位平均薪资不足7000元。

Boss直聘研究院指出,目前大部分女性从业者仍然集中在中底薪区间的职业。尽管高收入女性的薪资水平有显著提升,更多女性在各种领域取得突破,但作为一个群体,女性仍然难以突破职业壁垒,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