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就财政工作和财税改革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对财政支出计划、赤字率、个税改革、政府债务等方面做出回应。
今年财政政策首先保证重点支出 优化支出结构
对于记者提出的当下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如何保障重点支出的提问,楼继伟表示,今年财政政策首先要保证重点支出,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增长,让更多的支出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和重点民生支出。
他指出,在优化支出结构的过程中,要对收入高增长时期支出标准过高、承诺过多的不可持续的支出,或者政策性挂钩的支出,在合理评估的基础之上,及时压减。相应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的支出,安排给地方更多的自主可支配财力。
按照脱贫的目标,今年增加了扶贫方面的支出、老少边穷地区的转移支付。中央基建支出,今年安排了五千亿,要把那些小、散的项目压减,集中用于属于中央事权的、跨域的、公益性较强的、重大的基建支出项目上去。
楼继伟还具体解释了减收的原因,主要是营改增等改革造成的税收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压减、扩大其它的优惠政策等三个方面。
财税改革总体达到进度 今年营改增一定要完成
对于“财税改革推进速度低于预期”的提问,楼继伟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门用了一章讲财税改革,确实我们非常努力,有些没有达到,或者说比三中全会要求的进度适当地慢了一点。总的来说,我们是达到进度的。
“如果说哪些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的话,税制改革总的比我们原来预计稍微慢了一点,去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就讲到力争完成营改增,去年没有力争到。”楼继伟说。
他表示,营改增改革今年一定要完成,另外,房地产税财政部正在配合有关部门的立法阶段,个人所得税改革正在提出方案。今后地方税体系将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和支出责任也将逐步明晰。
赤字率可适当提高 中央债务问题不大
对于记者提出的今后扩大赤字和扩大债务的空间,以及财政风险,楼继伟回应称,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财政收入潜在增长率有下降的趋势。财政收入的形势是严峻的,我们要扩大一些赤字,这个赤字的空间很难讲多大比较合适。我们有一定的空间,但是也不能增长得特别多,因为我们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只有30%左右,低于一般国家的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比重。所以,赤字率可以适当的提高。
关于债务的空间,楼继伟回应称,我们的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大约40%,这在可比国家中是比较低的。这方面我们还有一定的空间。不能把赤字的空间,重要的都是用在基本支出、一般公共的支出,那就会出现大的问题,好在我们是保持着“黄金原则”,就是债务用于资产,我们留下了很多优良的资产,这是我们心里有点底的地方,没有用于“吃饭”。“吃饭”靠借钱不行,“吃饭”要靠发工资,借钱可以买房子,用今后的工资收入来还它,按揭是可以的,我们保持了这条防风险的底线。
简单地提高个税起征点是不公平的
楼继伟回应个税改革方案时指出,简单地提高起征点是不公平的。
楼继伟指出,三中全会提出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方案已经提交国务院了,按照全国人大立法的规划和国务院的要求,今年将把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法的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去审议,此外,他指出,这也需要信息系统、征管条件和大家习惯的建立。
薪酬过快上涨超过劳动生产率 长期不可持续
楼继伟在发布会上表示,现有劳动合同法在企业和雇员方面保护的程度是不平衡的,所构建的用工的基本模式是标准用工的模式,对于在职的职工保护比较多,对于新入职的就业者带有歧视,带来一些弊端。
楼继伟指出,劳动合同法是标准工时制为基础的,而不是适合于灵活用工。企业是灵活用工的,但是我们是标准工时制为基础的《劳动合同法》。从产业来说,可能会因为成本上升转向其他国家去了。那么最终损害的是劳动者,减少了就业机会。本意是保护劳动者,但可能最终损害了一些劳动者的利益,还可能导致了薪酬的过快上涨。这几年薪酬的上涨是超过劳动生产率的,长期这样是不可持续的。这里有各方面的原因,不能说跟《劳动合同法》没有关系。
相关文章阅读:
评论